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历史梳理和现状的描述,进而对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019-3  1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史  1.1 形成期(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1948年10月11日,吉林省政府农业厅成立。当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隶属农业厅管辖,农业厅内设农业技术推广科。1950年2月,为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吉林省农业厅组织召开了农业技术推广会议,会议确定推广6种新式农业和实验并推广水稻、大豆等优良品种。  1951年3月,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的指示,吉林省人民政府农业厅增设农业处,农业处内设农业技术推广科,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956年4月,吉林省农业厅举办了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训练班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干部训练班,共训练农业干部604名,其中站长195名,受训人员回到地方,又协助各地举办各种训练班,共训练农具技术员37700名,畜牧技术能手17715名,特产专业技术员1361名。到1963年,全省有农业技术推广站588个,其中县级站45个,公社基层站543个,共2866人,其中技术干部2280人。  1.2 低谷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文化大革命”伊始,在“横扫一切”“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的极左思潮冲击下,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被冲散,许多技术推广人员被下放劳动改造,办公用房被挤占,仪器设备和技术档案资料散失,技术推广工作陷入瘫痪状态。1970年4月,吉林省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科学实验站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县应对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整顿,在农村人民公社普遍建立农业科学实验站。农业技术人员可视需要,调回农业科学实验站工作。”《通知》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新启动的标志。  1974年吉林省开始学习并推广湖南省华容县建立“四级农业科学试验网”的经验,即县设农科所,公社设农科站,大队设农科队,生产队设农科组的经验。这期间,由于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可以冲击其它”,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引向了用政治代替一切的邪路,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质元气大伤,组织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大多“四级农业技术网”流于形式。  1.3 改革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1980年3月14日,省编委批准长春、吉林、四平、通化、延边、白城等6个市(州)建立土壤肥料工作站,列事业编制50名。1981年8月21日,省编委批准成立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编制10人。到1982年,全省有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992个,其中省级站2个(农业技术推广站、植物保护站);地(市、州)级站17个(农业技术推广站6个、土肥站6个、植物保护站5个);县级站68个(农业技术推广站46个、土肥站6个、植物保护站16个);公社级农业技术推广站905个(27个公社未建站)。共有职工3754人,其中技术干部2744人。1983年5月6日,吉林省政府决定成立吉林省建设商品粮基地县领导小组,把建设重点放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和小型农用水利设施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促进农业推广在实践中产生实效,一种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农业技术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吉林大地应运而生,不断完善并逐步推广。1981年7月13日,省农业局局长徐棠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指出:“从试行的情况看,实行技术推广联产责任制是运用经济规律,推广农业技术的一种好形式,是一种普及推广科学技术新的有效形式。”  除了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1984年吉林正大饲料公司向养殖户提供饲料和养殖技术,1991年吉林德大公司向养殖户提供饲料和肉鸡饲养技术标志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推广工作正式开始;1990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兴农标志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萌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雏形开始形成。  2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  2.1.1 形成了较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到2010年,我省有省、市、县、乡农技推广机构757个,其中省级推广机构1个,市(州)级14个,县级71个,乡级671个,共有推广人员8599人,其中技术人员7322人,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778人,中级技术职称2172人,初级技术职称3372人。吉林省已形成了以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省、市、县、乡等纵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资料公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横向农技推广体系。以广大科技工作者、农村科技示范户、乡土人才为骨干的专群结合、城乡结合、上下融通、左右相连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了科技推广的网络体系作用,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现网络化和规范化。  2.1.2 创建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载体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科技推广是重点。通过科普大集、科技示范区、“三下乡”活动、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科技推广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科技推广,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率达到了80%多。1996年吉林省创建农业科普大集,到2010年举办了近10000场,有1000万农民参加,发放科技书报刊资料800多万册,科技培训1000多场,培训农民达到10万多人次,科技人员下乡50000多人次。2004年元月,我省正式启动了第一批星火科技专家大院18个,重点围绕吉林省玉米、大豆、水稻、畜牧和特产等多个产业,截止到2008年,吉林省已经建设了50个省级农村“星火科技专家大院”,83个市(州)级“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搭建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平台,通过组织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下基层活动,增加大院技术咨询、科技培训、成果推广转化等服务功能,并向周边辐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十一五”期间,取得科研成果401项;累计推广转化实用技术、植物新品种、动物新品系173 项,占45.9%;其中,在本省推广转化应用的有153 项;这些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的技术支撑下催生了一批支柱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完成和正在转化的成果一部分已经成为市场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企业新的利润增长来源,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累计技术增收100余亿元。

  摘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历史梳理和现状的描述,进而对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019-3  1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史  1.1 形成期(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1948年10月11日,吉林省政府农业厅成立。当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隶属农业厅管辖,农业厅内设农业技术推广科。1950年2月,为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吉林省农业厅组织召开了农业技术推广会议,会议确定推广6种新式农业和实验并推广水稻、大豆等优良品种。  1951年3月,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的指示,吉林省人民政府农业厅增设农业处,农业处内设农业技术推广科,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956年4月,吉林省农业厅举办了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训练班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干部训练班,共训练农业干部604名,其中站长195名,受训人员回到地方,又协助各地举办各种训练班,共训练农具技术员37700名,畜牧技术能手17715名,特产专业技术员1361名。到1963年,全省有农业技术推广站588个,其中县级站45个,公社基层站543个,共2866人,其中技术干部2280人。  1.2 低谷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文化大革命”伊始,在“横扫一切”“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的极左思潮冲击下,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被冲散,许多技术推广人员被下放劳动改造,办公用房被挤占,仪器设备和技术档案资料散失,技术推广工作陷入瘫痪状态。1970年4月,吉林省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科学实验站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县应对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整顿,在农村人民公社普遍建立农业科学实验站。农业技术人员可视需要,调回农业科学实验站工作。”《通知》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新启动的标志。  1974年吉林省开始学习并推广湖南省华容县建立“四级农业科学试验网”的经验,即县设农科所,公社设农科站,大队设农科队,生产队设农科组的经验。这期间,由于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可以冲击其它”,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引向了用政治代替一切的邪路,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质元气大伤,组织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大多“四级农业技术网”流于形式。  1.3 改革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1980年3月14日,省编委批准长春、吉林、四平、通化、延边、白城等6个市(州)建立土壤肥料工作站,列事业编制50名。1981年8月21日,省编委批准成立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编制10人。到1982年,全省有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992个,其中省级站2个(农业技术推广站、植物保护站);地(市、州)级站17个(农业技术推广站6个、土肥站6个、植物保护站5个);县级站68个(农业技术推广站46个、土肥站6个、植物保护站16个);公社级农业技术推广站905个(27个公社未建站)。共有职工3754人,其中技术干部2744人。1983年5月6日,吉林省政府决定成立吉林省建设商品粮基地县领导小组,把建设重点放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和小型农用水利设施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促进农业推广在实践中产生实效,一种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农业技术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吉林大地应运而生,不断完善并逐步推广。1981年7月13日,省农业局局长徐棠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指出:“从试行的情况看,实行技术推广联产责任制是运用经济规律,推广农业技术的一种好形式,是一种普及推广科学技术新的有效形式。”  除了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1984年吉林正大饲料公司向养殖户提供饲料和养殖技术,1991年吉林德大公司向养殖户提供饲料和肉鸡饲养技术标志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推广工作正式开始;1990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兴农标志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萌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雏形开始形成。  2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  2.1.1 形成了较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到2010年,我省有省、市、县、乡农技推广机构757个,其中省级推广机构1个,市(州)级14个,县级71个,乡级671个,共有推广人员8599人,其中技术人员7322人,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778人,中级技术职称2172人,初级技术职称3372人。吉林省已形成了以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省、市、县、乡等纵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资料公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横向农技推广体系。以广大科技工作者、农村科技示范户、乡土人才为骨干的专群结合、城乡结合、上下融通、左右相连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了科技推广的网络体系作用,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现网络化和规范化。  2.1.2 创建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载体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科技推广是重点。通过科普大集、科技示范区、“三下乡”活动、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科技推广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科技推广,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率达到了80%多。1996年吉林省创建农业科普大集,到2010年举办了近10000场,有1000万农民参加,发放科技书报刊资料800多万册,科技培训1000多场,培训农民达到10万多人次,科技人员下乡50000多人次。2004年元月,我省正式启动了第一批星火科技专家大院18个,重点围绕吉林省玉米、大豆、水稻、畜牧和特产等多个产业,截止到2008年,吉林省已经建设了50个省级农村“星火科技专家大院”,83个市(州)级“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搭建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平台,通过组织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下基层活动,增加大院技术咨询、科技培训、成果推广转化等服务功能,并向周边辐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十一五”期间,取得科研成果401项;累计推广转化实用技术、植物新品种、动物新品系173 项,占45.9%;其中,在本省推广转化应用的有153 项;这些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的技术支撑下催生了一批支柱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完成和正在转化的成果一部分已经成为市场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企业新的利润增长来源,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累计技术增收100余亿元。


相关内容

  • 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研究
  • 摘 要:农村科技信息渠道为农户和农业企业传递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链条.本文以通过对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进一步加强吉林省农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信息 信息渠道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 ...

  • 农业机械化工程
  •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农业机械化工程 一.项目定义 项目名称:农业机械化工程 项目所属领域:农学 涉及的主要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农业 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及储 藏工程.食品科学 项目主 ...

  • 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全文
  • <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

  • 东北老工业基地
  •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若干意见>,就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作出系统部署.制定专门政策.<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于2007年8月正式发布,标志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进入新阶段. 过去5年,东北三省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 中国农业市场运行态势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法律法规]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 [阅读全文] (1994年4月22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第三章 企业科学技术进步 第四章 其他社会事业科学技术进步 第五章 高新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六章 研究开发机构 第七章 科学技术 ...

  • 农业社会化服务各主要力量的分析与比较
  • 作者:王凯伦张百放林雁 经济纵横 1997年06期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实物或活劳动形式为生产者提供种种便利条件,从而促进生产发展的经济社会活动.由于各地基础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力量也各异.从吉林省情况看,经十几年的改革发展,现 ...

  • 新合乡长白山蜜蜂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合乡长白山蜜蜂养殖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总论.一 1. 1项目基本情况 2. 1.2可行性研究依据和范 1. 3推荐方案 2. 4结论 1.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的背景.目标和任务 2.1.项目背景 2.3XX县发展蜜蜂养殖的优势 2.4项目指导思想和原则 2.5新 ...

  • 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论文
  •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论文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营养.绿色"的农产品是人们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农业标准化是生产"安全.营养.绿色"农产品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出地位的需要和实现农业与国际结轨的必然选择.随着农业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