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

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字词:拟定、勋鉴、奔赴、踌躇、黯然 平平安安

光荣殉职 狂轰滥炸 原封不动 情不自禁 自我安慰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主席在电文稿中的批语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同学们,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这段父子情呢?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痛苦?

三、自读自悟,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句子。

2、交流感受:

⑴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⑵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喃喃”“紧锁眉头”)。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3)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

“眷恋”,可以换哪些词,眷恋与这些词有什么不同?主席眷恋什么? ⑸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踌躇什么意思?(犹豫)他在犹豫什么?听听主席内心的独白。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是两种不同的想法,男女生分别读一种想法。

师:是的,朝鲜战争中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不可能将他们一一回国安葬,主席必须带好这个头,把岸英葬在朝鲜,为老百姓做个榜样,更何况朝鲜人民也将这些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希望他们能埋在朝鲜这块土地,所以,这样做也能增进两国的友谊。可是,主席那时毕竟已经是一位年近60的老人,他的5位亲人已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如今他最心爱的孩子又离他而去,他是多么的不忍心呀。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主席宽广的胸怀。

指导朗读这一段。

难怪,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引读下文)——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转”、“指”、“示意”,没有任何的话语,三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却感受到了主席的黯然神伤。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师: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也痛苦,伤心,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

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五、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

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字词:拟定、勋鉴、奔赴、踌躇、黯然 平平安安

光荣殉职 狂轰滥炸 原封不动 情不自禁 自我安慰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主席在电文稿中的批语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同学们,中国人最讲究“魂归故里”,那么主席是否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这段父子情呢?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主席的痛苦?

三、自读自悟,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句子。

2、交流感受:

⑴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⑵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喃喃”“紧锁眉头”)。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3)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

“眷恋”,可以换哪些词,眷恋与这些词有什么不同?主席眷恋什么? ⑸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踌躇什么意思?(犹豫)他在犹豫什么?听听主席内心的独白。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是两种不同的想法,男女生分别读一种想法。

师:是的,朝鲜战争中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不可能将他们一一回国安葬,主席必须带好这个头,把岸英葬在朝鲜,为老百姓做个榜样,更何况朝鲜人民也将这些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希望他们能埋在朝鲜这块土地,所以,这样做也能增进两国的友谊。可是,主席那时毕竟已经是一位年近60的老人,他的5位亲人已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如今他最心爱的孩子又离他而去,他是多么的不忍心呀。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主席宽广的胸怀。

指导朗读这一段。

难怪,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引读下文)——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转”、“指”、“示意”,没有任何的话语,三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却感受到了主席的黯然神伤。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师: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也痛苦,伤心,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

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五、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相关内容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主题阅读教案
  • 伟人风采 凡人情怀 --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主题阅读教学 化北屯完小 王俊梅 [教学背景] 我们以"走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题单元为依托,将教材四篇课文.口语交际.回顾拓展.习作以及<主题读写>.<经典诵读>进行整合,尝试大单元主题阅读 ...

  • 读[青山处处满忠骨]有感
  •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10则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 语文课文上有一篇文章,叫<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读了后有所感受. 这篇文章讲的是:毛泽东在中南海时,接到了彭德怀的一封电报,毛泽东的爱子,司令的好参谋,毛岸英光荣牺牲.毛泽东吃不下饭去,想起岸英与他一次次离开 ...

  • 五年级作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 第1篇:<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800字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也记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我当时还觉得好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 ...

  • 有关革命题材课文讲授的个人浅见
  •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我们可以看见一些有关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由于这些课文所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小学生的生活时代,孩子们对这些久远的历史事件缺乏了解,而老师们在讲授这类课文时,也不自觉地陷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漩涡中,因此,此类课文一直难以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钟爱.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对该类课文的讨论 ...

  • 五年级上册总资料(答案)
  • 第一单元 1.<窃读记>记录了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读书的经历.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晚上依依不舍的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大人之中读书.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描述了"窃读"的百般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快乐是因为感受到书籍带来的智慧 ...

  •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
  •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颇有感触.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问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牺牲,毛主席很伤心.朱总司令希望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而朝鲜人民希望把他安葬在朝鲜.再三犹豫后,毛主席在 ...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明显,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美观,如陈冶可.黄钿钿.吴若琪--但是学困生阵容不容忽视,一类是屡考屡不及格的,如金日成.黄苏淇.刘启静(刘启静与金日成 ...

  •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_350字
  • 今天我们学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文章讲述到: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毛主席接到电报后无比悲痛,彭老总要求把岸英同志的尸体运回国,可朝鲜首相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请求,毛主席做出了艰难的抉择--让爱子葬在朝鲜.便忍痛签了字.毛泽东是平凡 ...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