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初二09

2009学年第一学期初中学生学习水平综合评价

八年级物理

说明:1、本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第一部分(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3、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

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除作图题可用2B铅笔作图外,其他各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6分)

1. 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是

A.“隔墙有耳” B.“余音绕梁” C.“震耳欲聋” D.“掩耳盗铃”

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

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图1

3.若能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罩内,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判断出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 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看见图像但听不见声音 D.可以听见声音但看不见图像

4. 如图2中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

图2 

5.图3所示的现象中,能反映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透过树林的阳光 台灯在镜中的像 倒映在江中的“桥” 看见在海面下的冰山

D C A B

图3

6.如图4(甲)为某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到该同学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为图4(乙)中的

图3

A B C D

图4

(甲) (乙)

7. 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 B.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

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D.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8.图5所示温度计示数为-8℃的是:

A. B. C. D

图5

9.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瓶子装酒精时不要加盖 B. 把用塑料袋包装的蔬菜放入冰箱内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 把被子用晒衣架尽可能摊开一些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中有电荷,绝缘体中没有电荷

B.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C.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荷 D.验电器上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是由于带的是异种电荷

11.如图6所示,在A.B金属夹之间分别连入下列物体, 闭合开关,可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A. 玻璃棒 B. 橡胶棒 C. 铅笔芯 D. 塑料尺 图6

12.小明要测量L1中电流大小,图7中正确的电路图是:

图7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4分)

二.填空题(共23分)

13.(1)我们听到的“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原

因是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________ (2)“超级女声”大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

选手是根据声音的三个特性中的 回答此问题的

14. 身高1.6 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像与人的距离为 m,若此人远离平面镜运动时,像的高度 (选“变矮”、“不变”“变高”)

15.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 这种看不见的光进行遥控的,对准电视机按一下按钮就能换频道,说明光在空气中 传播。当有障碍物遮挡时,把遥控器对着墙壁某个位置按下按钮同样可以换频道,是利用了光的 达到目的。

16.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其中②、③、⑤是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17.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有 和两种方式。反之,由气态变成液态有两种方法:“回南天”是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通过 的方法液化成水珠,导致地面潮湿的现象。瓶装石油气是通过 的方法液化以便储存和运输的 18. 家庭电路里的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用

电器的连接方式是 联;开关和被控制的用电器是 联;如图8,小红家里电视机和台灯停用,同时使用灯泡和冰箱,灯泡的电流450mA,电冰箱电流1.1A,即流过干路中的空气开关的电流 A 图8 19.如图9所示,要使两灯串联,应只闭合

开关_____,其他两开关要断开。闭合开关S1和S3,两灯____联。若闭合开关S1和S2, 灯泡 不能发光,若同时闭合开关S2和S3,电源 (选填“会”或“不会”)损坏

三.作图题(4小题,共13分) 20.在图10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图10

21.在图11中作出光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22.(2分)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图12中所示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

图11

图12

23. (5分)图13有一个开关,两个灯泡,要求开关闭合时两灯同时亮,开关断开时两灯

同时熄灭。请根据要求设计其中一种电路并把电路图画在方框内,再按你设计的电路将右边的实物连接

四.问答题(6分)

图13

24.如图14

是一种常见的打火机,可以看见里面装有液体.小波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不小心掉在地上,打火机的塑料外壳裂开了,几秒钟后,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破裂的塑料外壳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

图14

五.实验题(共22分,第25题4分、26题5分、27题7分、28题6分)

25.如图15所示,根据指针指示的位置,电流表甲使用“-”和“0.6”的接线柱时读数 是 A,使用“-”和“3”的接线柱时读数是 A。

某次使用时发现指针偏转如图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26.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

图16 图17 图18

(1)图17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8所示温度计显

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

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由图17的图象可以看出,AB段物质处于 态,而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是 段

15

27.图19中两灯泡L1、L2在盒内的连接方式未知,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后两灯均发光,电流表读数为0.6A。若把L1取下,L2仍发光,电流表读数变为0.4A (1)请根据题意判断电路的连接,在右面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图19

(2)当两灯都发光时,流过灯泡L1的电流是 A,流过L2的电流是 A

(3)假若上面电路中两灯均发光。当取下L1时,L2不发光;恢复后再取下L2时,L1不发

光。则这电路可能是 联,在两灯均发光时流过L1和L2的电 流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8.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课中,小华的实验小组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 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

越 (选填:“大”或“小”)

(2)根据实验序号1的数据判 断,能在光屏上清晰地得到一个 、

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就是依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 (3)张宁的实验小组测量凸透镜 的焦距,由图20可知,测出焦距是_____㎝.

凸透镜保持不动,如果在光屏的位置换上点燃的蜡烛,再把这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左边并调整距离, (填“可以”或“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图20

2009学年第一学期初中学生学习水平综合评价

八年级物理

说明:1、本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第一部分(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3、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

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除作图题可用2B铅笔作图外,其他各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6分)

1. 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是

A.“隔墙有耳” B.“余音绕梁” C.“震耳欲聋” D.“掩耳盗铃”

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

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图1

3.若能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罩内,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判断出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 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看见图像但听不见声音 D.可以听见声音但看不见图像

4. 如图2中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

图2 

5.图3所示的现象中,能反映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透过树林的阳光 台灯在镜中的像 倒映在江中的“桥” 看见在海面下的冰山

D C A B

图3

6.如图4(甲)为某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到该同学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为图4(乙)中的

图3

A B C D

图4

(甲) (乙)

7. 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 B.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

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D.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8.图5所示温度计示数为-8℃的是:

A. B. C. D

图5

9.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瓶子装酒精时不要加盖 B. 把用塑料袋包装的蔬菜放入冰箱内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 把被子用晒衣架尽可能摊开一些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中有电荷,绝缘体中没有电荷

B.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C.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荷 D.验电器上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是由于带的是异种电荷

11.如图6所示,在A.B金属夹之间分别连入下列物体, 闭合开关,可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A. 玻璃棒 B. 橡胶棒 C. 铅笔芯 D. 塑料尺 图6

12.小明要测量L1中电流大小,图7中正确的电路图是:

图7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4分)

二.填空题(共23分)

13.(1)我们听到的“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原

因是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________ (2)“超级女声”大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

选手是根据声音的三个特性中的 回答此问题的

14. 身高1.6 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像与人的距离为 m,若此人远离平面镜运动时,像的高度 (选“变矮”、“不变”“变高”)

15.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 这种看不见的光进行遥控的,对准电视机按一下按钮就能换频道,说明光在空气中 传播。当有障碍物遮挡时,把遥控器对着墙壁某个位置按下按钮同样可以换频道,是利用了光的 达到目的。

16.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其中②、③、⑤是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17.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有 和两种方式。反之,由气态变成液态有两种方法:“回南天”是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通过 的方法液化成水珠,导致地面潮湿的现象。瓶装石油气是通过 的方法液化以便储存和运输的 18. 家庭电路里的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用

电器的连接方式是 联;开关和被控制的用电器是 联;如图8,小红家里电视机和台灯停用,同时使用灯泡和冰箱,灯泡的电流450mA,电冰箱电流1.1A,即流过干路中的空气开关的电流 A 图8 19.如图9所示,要使两灯串联,应只闭合

开关_____,其他两开关要断开。闭合开关S1和S3,两灯____联。若闭合开关S1和S2, 灯泡 不能发光,若同时闭合开关S2和S3,电源 (选填“会”或“不会”)损坏

三.作图题(4小题,共13分) 20.在图10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图10

21.在图11中作出光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22.(2分)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图12中所示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

图11

图12

23. (5分)图13有一个开关,两个灯泡,要求开关闭合时两灯同时亮,开关断开时两灯

同时熄灭。请根据要求设计其中一种电路并把电路图画在方框内,再按你设计的电路将右边的实物连接

四.问答题(6分)

图13

24.如图14

是一种常见的打火机,可以看见里面装有液体.小波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不小心掉在地上,打火机的塑料外壳裂开了,几秒钟后,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破裂的塑料外壳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

图14

五.实验题(共22分,第25题4分、26题5分、27题7分、28题6分)

25.如图15所示,根据指针指示的位置,电流表甲使用“-”和“0.6”的接线柱时读数 是 A,使用“-”和“3”的接线柱时读数是 A。

某次使用时发现指针偏转如图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26.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

图16 图17 图18

(1)图17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8所示温度计显

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

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由图17的图象可以看出,AB段物质处于 态,而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是 段

15

27.图19中两灯泡L1、L2在盒内的连接方式未知,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后两灯均发光,电流表读数为0.6A。若把L1取下,L2仍发光,电流表读数变为0.4A (1)请根据题意判断电路的连接,在右面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图19

(2)当两灯都发光时,流过灯泡L1的电流是 A,流过L2的电流是 A

(3)假若上面电路中两灯均发光。当取下L1时,L2不发光;恢复后再取下L2时,L1不发

光。则这电路可能是 联,在两灯均发光时流过L1和L2的电 流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8.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课中,小华的实验小组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 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

越 (选填:“大”或“小”)

(2)根据实验序号1的数据判 断,能在光屏上清晰地得到一个 、

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就是依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 (3)张宁的实验小组测量凸透镜 的焦距,由图20可知,测出焦距是_____㎝.

凸透镜保持不动,如果在光屏的位置换上点燃的蜡烛,再把这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左边并调整距离, (填“可以”或“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图20


相关内容

  • 2014年白云山四月八庙会活动方案
  • 2014年白云山四月八庙会活动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2014年白云山四月八庙会期间的各项工作,保障庙会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庙会搭台,旅游唱戏,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道教.文娱.旅游活动,以群众和旅游者广泛参与为基础,充分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突出体现庙会活动的 ...

  • 初二物理速度计算题
  • 初二物理速度计算题专项练习 三.运动的快慢 1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 ...

  • [优秀作文]初二生活勾勒
  • 空气中泛着淡淡的忧伤气息,初二就在这忧伤的氛围里即将消逝了.我迷茫的呆立,当我猛然醒过来的时候,却已经赶不上时间的末班车.我悄然明白--无论如何,我再也没可能回到过去. 一天真的有24小时吗?我怎么只觉得只有匆匆数小时呢?周而复始,日日如是,迷迷糊糊睁开眼.随随便便吃早餐.匆匆忙忙赶校车.上课.下课 ...

  • 初二作文开头
  • 篇一:初二.作文开头与结尾练习 作文开头与结尾练习 文章的结构实际上是文章的骨骼或间架,它是支撑文章的.它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转接.伏笔呼应.点明题旨等.一.关于开头."开头"处于文章之首,起着诱引读者兴趣和指导读者把握的作,一直文章家所重视."开头"的经营方 ...

  • 初二寒假日记100字
  • 初二寒假日记100字一:寒假的第一天 在寒假的第一天,我早上起来打开门一 看,呵.下雪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出去堆雪人打雪仗一玩一个是午就过去了. 下午,我和爸爸去公园玩在公园我看到的花都差不多枯萎了可菊花却完全是另外一 总景象它反而开的更茂盛了. 今天我也是有收获的我知道菊花是在迎霜冒寒时开的灿烂一片 ...

  • 初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准确
  • 初二语文课后古诗 长歌行 汉代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 ...

  • 2017年人教版 初二上册古诗词(共18首)
  • 初二上册古诗词背诵18首 <野望> (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 ...

  • 中学科技节活动方案
  • 中学科技节活动方案 一.宗旨和目的 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推进课堂创新和教学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通过开展科普教育.科技竞赛.科技创新和科学社团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学生务实求真,自主.探究.合作地投入学习,发扬顽强拼搏的 ...

  •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单元练习题答案00
  •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 2.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 3.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 4. 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 5. 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