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义]第九十五回 张献忠伪降熊文灿 杨嗣昌陷殁卢象升

  第九十五回 张献忠伪降熊文灿 杨嗣昌陷殁卢象升

  却说卢象升奉诏入卫,至已解严,适宣、大总兵梁廷栋病殁,遂命象升西行,总督宣、大、山西军务,象升受命去讫。惟自崇祯三年至九年,这六年中,阁臣又屡有变易,如吴宗达、钱象坤、郑以伟、徐光启、钱士升、王应熊、何吾驺、文震孟、林釬等,差不多有一二十人,内中除郑、徐、林三人,在职病逝外,统是入阁未久,即行退免。看官听着!这在任未久的原因,究是为着何事?原来都是那材庸量狭的温体仁,摆布出来。体仁自崇祯三年入阁,似铜浇铁铸一般,毫不更动,他貌似廉谨,遇着国家大事,必禀怀宗亲裁,所以边境杂沓,中原纷扰,并未闻他献一条陈,设一计议。怀宗自恃刚断,还道他温恭将事,任为首辅,哪知他专排异类,善轧同僚,所有并进的阁臣,无论他智愚贤否,但与他稍有违忤,必排斥使去。钱象坤系体仁门生,先体仁入阁,至体仁辅政,他便执弟子礼,凡事谦让,惟不肯无端附和,体仁以为异己,竟排他出阁。就是暗为援引的周延儒,应九十二回。也中他阴谋,致失上意,引疾告归。先是体仁见怀宗复任中官,遂请起用逆案中的王之臣等,讨好阉人。怀宗转问延儒,延儒谓:“若用之臣,崔呈秀亦可告无辜。”延儒辅政,惟此二语,最为明白。说得怀宗为之动容,立将体仁奏牍,批驳下来。体仁由是挟嫌,阴嗾言官交劾延儒。延儒还望体仁转圜,体仁反暗中下石,及延儒察知,乃乞休而去。谁教你引用小人?给事中王绍杰,员外郎华允诚,主事贺三盛等,连疏弹劾体仁,均遭谴责。工部侍郎刘宗周,累疏指陈时弊,语虽激切,尚未明斥体仁,体仁竟恨他多言,拟构成宗周罪状,宗周因乞假出都。适京畿被兵,道梗不通,乃侨寓天津,再疏论政刑乖舛,至数百言,结末有“前后八年,谁秉国成,臣不能为首揆温体仁下一解语”云云。体仁大怒,竟入奏怀宗,情愿辞官。怀宗正信任体仁,自然迁怒宗周,当即传旨将宗周削籍。宗周山阴人,襆被归里,隐居讲学去了。后来宗周讲学蕺山,世称蕺山先生,殉节事见后文。体仁又倡言密勿宫廷,不宜宣泄,因此所上阁揭,均不颁发,亦未尝存录,所以廷臣被他中伤,往往没人知晓。但天下事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自己陷害别人,免不得为别人陷害。冤冤相报,总有一日。世人其听之!常熟人张汉儒,希体仁旨,讦奏钱谦益居乡不法,体仁遂拟旨逮问谦益。谦益惧甚,贿通关节,向司礼监曹化淳求救。化淳故王安门下,谦益曾为安作碑铭,一脉相关,颇有意为他解免。汉儒侦悉情形,密告体仁,体仁复白怀宗,请并坐化淳罪。化淳系怀宗幸臣,竟泣诉帝前,自请案治。最后查得体仁、汉儒,朋比为奸,乃始邀怀宗省悟,觉他有党,先将汉儒枷死,继将体仁免官。体仁还退食委蛇,自谓无虑,哪知免官诏下,惊得面如土色,连匕箸都失坠地下。弄巧成拙,安得不悔?归未逾年,即行病逝。不死何为?

  怀宗复另用一班阁臣,如张至发、孔贞运、贺逢圣、黄士俊、刘宇亮、傅冠、薛国观等,大都旅进旅退,无所匡益,甚至内外监军,统是阉人柄政。京外的监军大员,以太监高起潜为首,京内的监军大员,以太监曹化淳为首。旋复召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嗣昌曾巡抚永平,丁父忧回籍,诏令夺情视事,当即入朝受职。他胸中没甚韬略,单靠一张利嘴,能言善辩,觐见时奏对至数百言,且议大举平贼,分各省官军为四正六隅,号为十面罗网,与景延广十万横磨剑相似。所任总督总理,应从贼征讨,复上筹饷四策:一因粮,每亩加输六合,岁折银八钱;二溢地,土田须核实输赋;三开捐,富民输资,得为监生;四裁驿,原有驿站,概属军官管理,裁节各费,悉充军饷。四策无一可取。统共预算,可增饷二百八十万,增兵十二万,怀宗一一照行,诏有“暂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等语。嗣昌复留意将才,引荐一人,就是陈奇瑜第二,叫作熊文灿。文灿就职广西,怀宗因嗣昌推荐,即遣中使往觇虚实,留饮十日,得贿数百金。开手即用贿赂,已足觇知品概。席间谈及中原寇乱,文灿酒酣耳热,不禁拍案痛詈道:“都是庸臣误国,贻祸至此。若令文灿往剿,何异鼠辈?”中使起立道:“上意方欲用公,公果有拨乱才,宠命且立下了。”文灿尚是抵掌狂谈,说个不休。次日酒醒,自悔失言,又与中使谈及,有五难四不可条件。中使疑他谦慎,敦劝再三而别。

  第九十五回 张献忠伪降熊文灿 杨嗣昌陷殁卢象升

  却说卢象升奉诏入卫,至已解严,适宣、大总兵梁廷栋病殁,遂命象升西行,总督宣、大、山西军务,象升受命去讫。惟自崇祯三年至九年,这六年中,阁臣又屡有变易,如吴宗达、钱象坤、郑以伟、徐光启、钱士升、王应熊、何吾驺、文震孟、林釬等,差不多有一二十人,内中除郑、徐、林三人,在职病逝外,统是入阁未久,即行退免。看官听着!这在任未久的原因,究是为着何事?原来都是那材庸量狭的温体仁,摆布出来。体仁自崇祯三年入阁,似铜浇铁铸一般,毫不更动,他貌似廉谨,遇着国家大事,必禀怀宗亲裁,所以边境杂沓,中原纷扰,并未闻他献一条陈,设一计议。怀宗自恃刚断,还道他温恭将事,任为首辅,哪知他专排异类,善轧同僚,所有并进的阁臣,无论他智愚贤否,但与他稍有违忤,必排斥使去。钱象坤系体仁门生,先体仁入阁,至体仁辅政,他便执弟子礼,凡事谦让,惟不肯无端附和,体仁以为异己,竟排他出阁。就是暗为援引的周延儒,应九十二回。也中他阴谋,致失上意,引疾告归。先是体仁见怀宗复任中官,遂请起用逆案中的王之臣等,讨好阉人。怀宗转问延儒,延儒谓:“若用之臣,崔呈秀亦可告无辜。”延儒辅政,惟此二语,最为明白。说得怀宗为之动容,立将体仁奏牍,批驳下来。体仁由是挟嫌,阴嗾言官交劾延儒。延儒还望体仁转圜,体仁反暗中下石,及延儒察知,乃乞休而去。谁教你引用小人?给事中王绍杰,员外郎华允诚,主事贺三盛等,连疏弹劾体仁,均遭谴责。工部侍郎刘宗周,累疏指陈时弊,语虽激切,尚未明斥体仁,体仁竟恨他多言,拟构成宗周罪状,宗周因乞假出都。适京畿被兵,道梗不通,乃侨寓天津,再疏论政刑乖舛,至数百言,结末有“前后八年,谁秉国成,臣不能为首揆温体仁下一解语”云云。体仁大怒,竟入奏怀宗,情愿辞官。怀宗正信任体仁,自然迁怒宗周,当即传旨将宗周削籍。宗周山阴人,襆被归里,隐居讲学去了。后来宗周讲学蕺山,世称蕺山先生,殉节事见后文。体仁又倡言密勿宫廷,不宜宣泄,因此所上阁揭,均不颁发,亦未尝存录,所以廷臣被他中伤,往往没人知晓。但天下事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自己陷害别人,免不得为别人陷害。冤冤相报,总有一日。世人其听之!常熟人张汉儒,希体仁旨,讦奏钱谦益居乡不法,体仁遂拟旨逮问谦益。谦益惧甚,贿通关节,向司礼监曹化淳求救。化淳故王安门下,谦益曾为安作碑铭,一脉相关,颇有意为他解免。汉儒侦悉情形,密告体仁,体仁复白怀宗,请并坐化淳罪。化淳系怀宗幸臣,竟泣诉帝前,自请案治。最后查得体仁、汉儒,朋比为奸,乃始邀怀宗省悟,觉他有党,先将汉儒枷死,继将体仁免官。体仁还退食委蛇,自谓无虑,哪知免官诏下,惊得面如土色,连匕箸都失坠地下。弄巧成拙,安得不悔?归未逾年,即行病逝。不死何为?

  怀宗复另用一班阁臣,如张至发、孔贞运、贺逢圣、黄士俊、刘宇亮、傅冠、薛国观等,大都旅进旅退,无所匡益,甚至内外监军,统是阉人柄政。京外的监军大员,以太监高起潜为首,京内的监军大员,以太监曹化淳为首。旋复召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嗣昌曾巡抚永平,丁父忧回籍,诏令夺情视事,当即入朝受职。他胸中没甚韬略,单靠一张利嘴,能言善辩,觐见时奏对至数百言,且议大举平贼,分各省官军为四正六隅,号为十面罗网,与景延广十万横磨剑相似。所任总督总理,应从贼征讨,复上筹饷四策:一因粮,每亩加输六合,岁折银八钱;二溢地,土田须核实输赋;三开捐,富民输资,得为监生;四裁驿,原有驿站,概属军官管理,裁节各费,悉充军饷。四策无一可取。统共预算,可增饷二百八十万,增兵十二万,怀宗一一照行,诏有“暂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等语。嗣昌复留意将才,引荐一人,就是陈奇瑜第二,叫作熊文灿。文灿就职广西,怀宗因嗣昌推荐,即遣中使往觇虚实,留饮十日,得贿数百金。开手即用贿赂,已足觇知品概。席间谈及中原寇乱,文灿酒酣耳热,不禁拍案痛詈道:“都是庸臣误国,贻祸至此。若令文灿往剿,何异鼠辈?”中使起立道:“上意方欲用公,公果有拨乱才,宠命且立下了。”文灿尚是抵掌狂谈,说个不休。次日酒醒,自悔失言,又与中使谈及,有五难四不可条件。中使疑他谦慎,敦劝再三而别。


相关内容

  • 蔡东藩通俗历史写作的特色和成就
  • 除了明代书坊主余象斗偶尔喜欢将"自己"作为"形象代言人"刻印在其编刻的书上外,明清小说插图中几乎看不到作者的身影.当年会文堂石印本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却在<明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分别有一幅貌似反映 ...

  • 散文名句赏析
  • 先秦部分 i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远 <左传·醒公十年>. 一鼓作气,再而衰,碱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庄公十年>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 ...

  • 名词解释明
  • 明 1.台阁体 台阁体是明代前期从成祖到英宗,几十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三杨,即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之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 ...

  • 诚孝张皇后,诚孝张皇后简介
  • 诚孝张皇后朱高炽元配.宣宗朱瞻基之母明朝 人物简介: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永城(今河南永城高庄镇张大厂村)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 ...

  • 议论文体的名著
  • 名著阅读与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 "爱书吧,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永远的名著永远令我们飞升. 阅读名著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享受:利用名著素材作文,是一种翻新的艺术,也是创造性运用的体现. 一回首,一闭眼,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就穿越深邃的历史时空,向我们款款的走来,音容笑貌宛在,精神风骨宛 ...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
  • 这本书早就听说过,但那时候一直在看小说,没心思看这个.电子书早就下载了一直放着没看,别的小说看完了才把它翻出来看.这一看就再也看不上小说了,全扔一边了. 可以说正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读书的欣赏水平. 这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是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公务员,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部<明朝那些事儿> ...

  • 吴晗与[中国历史小丛书]
  • 吴晗与<中国历史小丛书> 吴晗,著名的明史专家.从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一跃而为任职17年的北京市副市长.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虽然当了高官,但不变的是学术良知.毛泽东几度批评他的<朱元璋传>贬低农民战争领袖,明确要他把朱元璋的晚年"写得好点".他诚惶诚恐努 ...

  • 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测试题
  •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      D.天人感应 [分析]本题考查皇权的加强 ...

  •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死!
  • 崇祯杀袁崇焕这段公案,从发生至今,三百多年来议论纷纷,有人将袁崇焕视为岳飞再世,如果崇祯不错杀袁崇焕,大明不至灭亡:也有些铁杆明粉认为袁崇焕通敌有据,崇祯杀袁崇焕是英明.伟大.正确,如果不杀袁,大明灭亡更早,双方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本来民国时期,以孟森为代表的一众历史国学大师拨乱反正,详为考证,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