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漫谈中国文化》有感
南怀瑾先生以资本为题,开篇即幽默地指出:“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个是钱。”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南氏语言”,作者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讲述了近—个世纪中国金融、企业、文化演进的“另类史”。
可能未读百遍,所以其意半现。如同此书中记录的南怀瑾老师常说的:古人的两句话,往往就是现代人的一本大头部书。所以看着如此大的标题,不得不联想到此书的厚度、深度与广度!这也是人的思维惯性在作怪。但,在翻阅两遍之后,发现自己的理解偏颇了。再回翻书的副标:金融、企业与国学。不得不敬佩,南老师通俗、易懂、故事性的讲述。虽然个人未能字字句句悟透,但也大概了解个所以然。当然,要知其所以然,估计还要读 百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有沟壑,下笔如有神”。用这两句话形容自己对此书的感受,可能对此书而言显得浅薄无味。但之于个人而言,墨之所及尚到此。南老师讲述金融、企业与国学,漫无边际,信手拈来,闪古烁今,所谓形散神不散说的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
读书百遍 其意自现 南老举了自身一个例子:他问满清一举人,以为的知识去考试怎样?举人说:可以了。南老的师傅袁老师听说了这个事,就问,听说你去问举人难不难考了。南老自负地说:是啊,不外如此,我也行。袁老师听了,问他《史记》读多少遍了,南老说:“有三四遍了。”“读够一百遍再说。”这种教育在今日看来似乎夸大其词,但古人真真是这样,当时书籍不多,以精为要。南老反复咀嚼《史记》,果然每读一遍的理解都不同,常有惊喜。而且分科不像现在这么细密,文学与哲学、历史那是融会贯通的,分不开的。正是由于这样,才越嚼越有味,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其意尽在不言中。而反观西方哲学,就没有我们这层意思在里头了。
读《漫谈中国文化》有感
南怀瑾先生以资本为题,开篇即幽默地指出:“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个是钱。”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南氏语言”,作者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讲述了近—个世纪中国金融、企业、文化演进的“另类史”。
可能未读百遍,所以其意半现。如同此书中记录的南怀瑾老师常说的:古人的两句话,往往就是现代人的一本大头部书。所以看着如此大的标题,不得不联想到此书的厚度、深度与广度!这也是人的思维惯性在作怪。但,在翻阅两遍之后,发现自己的理解偏颇了。再回翻书的副标:金融、企业与国学。不得不敬佩,南老师通俗、易懂、故事性的讲述。虽然个人未能字字句句悟透,但也大概了解个所以然。当然,要知其所以然,估计还要读 百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有沟壑,下笔如有神”。用这两句话形容自己对此书的感受,可能对此书而言显得浅薄无味。但之于个人而言,墨之所及尚到此。南老师讲述金融、企业与国学,漫无边际,信手拈来,闪古烁今,所谓形散神不散说的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
读书百遍 其意自现 南老举了自身一个例子:他问满清一举人,以为的知识去考试怎样?举人说:可以了。南老的师傅袁老师听说了这个事,就问,听说你去问举人难不难考了。南老自负地说:是啊,不外如此,我也行。袁老师听了,问他《史记》读多少遍了,南老说:“有三四遍了。”“读够一百遍再说。”这种教育在今日看来似乎夸大其词,但古人真真是这样,当时书籍不多,以精为要。南老反复咀嚼《史记》,果然每读一遍的理解都不同,常有惊喜。而且分科不像现在这么细密,文学与哲学、历史那是融会贯通的,分不开的。正是由于这样,才越嚼越有味,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其意尽在不言中。而反观西方哲学,就没有我们这层意思在里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