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与点评

NEW

EDUCATION

李清照《声声慢》○设计: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点评: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为宋词单元,所选的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该词与她的前期词风迥异,并且此词与她的经历遭遇紧密相连,是研究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绝佳切入点。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距离年代久远的宋词接触较少,要去理解词意并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有一定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对文字的咀嚼来打开心窗。因为学生对文字的咀嚼和心窗的打开过程其实就是言语的生成、心灵的升华和经验的转变过程。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情感体验,探究学习,对比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陈贞

李淑兰

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哪首词?(明确:李清照的《一剪梅》),背这首词。

同学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这首词回小老师,介绍一下李清照及她在《蕴,创作风格?(学生简介)

来概括的话,是何字?(愁),如果在这个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译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品(幻灯片: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李清照《声声慢》)

二、鉴赏《声声慢》

既然我们抓住了一个“愁”字,那就以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

(幻灯片)愁

学设计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

诗歌诵读的指导。

31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

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

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

怎样入愁缘愁选景为何生愁

(一)怎样入愁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思考两个问题:(1)正音;(2)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1)生齐读,正音。(提问学生哪些字音该注意)(2)师: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师:“寻寻觅觅”。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该怎么读?

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他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

师:“冷冷清清”。诗人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又该怎么读?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

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

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

新教育

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

(4)黄花。师: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5)梧桐细雨。师: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运用想象的语言来描绘“黄昏时,梧桐细雨”的画面,注意情景结合。

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

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师总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词作的中心是‘愁’其实就在文字构成的种种具体细节中,咀嚼这些锱铢文字,能打开你的扇扇心窗。就让我们伴着音乐,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齐声诵读,沉浸到这凄美淡然的意象中。

(师生合作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

(三)为何生愁

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但此时的“愁”与诗人写《一剪梅》的“愁”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呢?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从1103年李清照写作《一剪梅》至1151年左右写成《声声慢》,时间过了大概半个世纪,可为“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请同学们将你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整合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预测学生学习小组根据查找的资料,找到以下史实:(实物投影)

李清照大事记: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不但没有减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应是轻”。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用?又该怎么读呢?

、凄凉。读时要:一字。刚刚?“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李清照是运用韵律的高手,所以这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又别有一番愁情。

》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学设计

1.师范读。

2.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淡酒晚风

3.探究性学习: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

32

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要求:(1)基于文本;(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3)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

意象探究:

(1)淡酒。师:你喝过酒吗?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

师小结: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看来酒是浇不了愁的,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呀!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酒的诗句。)

师:“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看来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2)秋风。师: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3)过雁。师: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哪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

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

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NEW

EDUCATION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

师。

内心世界的情感基调起到了加强作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出作品的情味第二,采用“局部点染法”,发动读、品句子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加深教学中教师不是一味地点染,而是以及自己心中的感慨等,来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读,用心灵这支笔一点点是一个绘画大师指点着他的弟子们用画得不够好时,教师再帮助学生进行修子时老师提出要求:“说出自己最有到字词”,要学生个别地用语言清晰地上畅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许教师“一言堂”及任何高水平的个人解到的!如学生由“雁过也,正伤心,却是到雁从故乡来,想到词人思念与丈夫光,所谓“睹今日而昨非”,触目伤怀,感到同情。如读“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句,学生想到词人寒夜独守,寒冷难受,可能不是酒淡,而是词人的忧愁已经浓得化不开了,是用任何烈酒都无法消除的。因为愁比酒浓,所以才感觉酒淡!学生对这些词句理解有不同侧重,许多点滴感觉深入独到,新鲜有趣,如夏夜的星空繁星闪烁。

第三,扣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愁”字,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景,描绘心中的词人形象,形成整体感受。

在学生有了点滴感受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带领着学生随着多媒体步入李清照那个凄凉的世界中,去细细体会词人悲凉的人生!学生看、听、体会,多种感官参与到词作形象画面的建构之中。然后再让学生抓住词作中的场景,用自己的文字作展开式的表达,让学生在文中任选一个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并注意“愁”的细腻勾画。这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联想与想象、解释与描绘、写实与唯美等,构成奇异的交响乐。抽象的“愁”经过学生心灵的转化,具体为淅淅沥沥的连绵雨、树叶凋零的梧桐树、秋风萧瑟中的独行图,等等。这就是授课教师在点评时所说的,“词作的中心是一个‘愁’其实就在文字构成的种种具体细节中,咀嚼这细些锱铢文字,能打开你的扇扇心窗”。学生对文字的咀嚼和心窗的打开过程其实就是言语的生成、心灵的升华和经验的转变过程。

贞:中学一级教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

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

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

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

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

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

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地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师: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生: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三、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点评:

这堂课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在教学流程的组织上授课教师尝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第一,从音乐入手,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艺术化地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词作意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声慢》是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表达愁苦的经典之作,《月满西楼》和它的感情基调相同,中国古代的诗乐本来就是一体的。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月满西楼》

学设计

33

李淑兰:中学高级教师

NEW

EDUCATION

李清照《声声慢》○设计: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点评: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为宋词单元,所选的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该词与她的前期词风迥异,并且此词与她的经历遭遇紧密相连,是研究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绝佳切入点。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距离年代久远的宋词接触较少,要去理解词意并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有一定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对文字的咀嚼来打开心窗。因为学生对文字的咀嚼和心窗的打开过程其实就是言语的生成、心灵的升华和经验的转变过程。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情感体验,探究学习,对比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陈贞

李淑兰

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哪首词?(明确:李清照的《一剪梅》),背这首词。

同学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这首词回小老师,介绍一下李清照及她在《蕴,创作风格?(学生简介)

来概括的话,是何字?(愁),如果在这个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译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品(幻灯片: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李清照《声声慢》)

二、鉴赏《声声慢》

既然我们抓住了一个“愁”字,那就以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

(幻灯片)愁

学设计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

诗歌诵读的指导。

31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

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

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

怎样入愁缘愁选景为何生愁

(一)怎样入愁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思考两个问题:(1)正音;(2)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1)生齐读,正音。(提问学生哪些字音该注意)(2)师: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师:“寻寻觅觅”。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该怎么读?

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他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

师:“冷冷清清”。诗人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又该怎么读?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

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

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

新教育

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

(4)黄花。师: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5)梧桐细雨。师: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运用想象的语言来描绘“黄昏时,梧桐细雨”的画面,注意情景结合。

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

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师总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词作的中心是‘愁’其实就在文字构成的种种具体细节中,咀嚼这些锱铢文字,能打开你的扇扇心窗。就让我们伴着音乐,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齐声诵读,沉浸到这凄美淡然的意象中。

(师生合作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

(三)为何生愁

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但此时的“愁”与诗人写《一剪梅》的“愁”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呢?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从1103年李清照写作《一剪梅》至1151年左右写成《声声慢》,时间过了大概半个世纪,可为“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请同学们将你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整合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预测学生学习小组根据查找的资料,找到以下史实:(实物投影)

李清照大事记: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不但没有减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应是轻”。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用?又该怎么读呢?

、凄凉。读时要:一字。刚刚?“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李清照是运用韵律的高手,所以这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又别有一番愁情。

》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学设计

1.师范读。

2.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淡酒晚风

3.探究性学习: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

32

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要求:(1)基于文本;(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3)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

意象探究:

(1)淡酒。师:你喝过酒吗?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

师小结: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看来酒是浇不了愁的,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呀!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酒的诗句。)

师:“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看来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2)秋风。师: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3)过雁。师: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哪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

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

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NEW

EDUCATION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

师。

内心世界的情感基调起到了加强作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出作品的情味第二,采用“局部点染法”,发动读、品句子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加深教学中教师不是一味地点染,而是以及自己心中的感慨等,来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读,用心灵这支笔一点点是一个绘画大师指点着他的弟子们用画得不够好时,教师再帮助学生进行修子时老师提出要求:“说出自己最有到字词”,要学生个别地用语言清晰地上畅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许教师“一言堂”及任何高水平的个人解到的!如学生由“雁过也,正伤心,却是到雁从故乡来,想到词人思念与丈夫光,所谓“睹今日而昨非”,触目伤怀,感到同情。如读“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句,学生想到词人寒夜独守,寒冷难受,可能不是酒淡,而是词人的忧愁已经浓得化不开了,是用任何烈酒都无法消除的。因为愁比酒浓,所以才感觉酒淡!学生对这些词句理解有不同侧重,许多点滴感觉深入独到,新鲜有趣,如夏夜的星空繁星闪烁。

第三,扣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愁”字,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景,描绘心中的词人形象,形成整体感受。

在学生有了点滴感受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带领着学生随着多媒体步入李清照那个凄凉的世界中,去细细体会词人悲凉的人生!学生看、听、体会,多种感官参与到词作形象画面的建构之中。然后再让学生抓住词作中的场景,用自己的文字作展开式的表达,让学生在文中任选一个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并注意“愁”的细腻勾画。这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联想与想象、解释与描绘、写实与唯美等,构成奇异的交响乐。抽象的“愁”经过学生心灵的转化,具体为淅淅沥沥的连绵雨、树叶凋零的梧桐树、秋风萧瑟中的独行图,等等。这就是授课教师在点评时所说的,“词作的中心是一个‘愁’其实就在文字构成的种种具体细节中,咀嚼这细些锱铢文字,能打开你的扇扇心窗”。学生对文字的咀嚼和心窗的打开过程其实就是言语的生成、心灵的升华和经验的转变过程。

贞:中学一级教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

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

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

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

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

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

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它们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李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地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师: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生: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三、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点评:

这堂课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在教学流程的组织上授课教师尝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第一,从音乐入手,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艺术化地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词作意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声慢》是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表达愁苦的经典之作,《月满西楼》和它的感情基调相同,中国古代的诗乐本来就是一体的。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月满西楼》

学设计

33

李淑兰:中学高级教师


相关内容

  • 醉花阴教学反思
  • 李清照的两首词,一首是<醉花阴>,另外一首是<声声慢>,这是我登上讲台后讲的第一堂课.应该说,讲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我想这与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十分不开的.首先我是将这两首词,自己认认真真的好好研究了一下,能够有感情的背诵这两首词:其次我参考了很多比较优秀的教案,从中对自己没有能 ...

  • 走进李清照
  • (一)设计理念 1.李清照的<声声慢>处于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单元),在完成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这首诗,并且组织学生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研究. 2.全班学生分为6小组,要求每组选出1个组长,确立一个主 ...

  • 公开课教案李清照词二首
  • 李清照词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反复诵读<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风"."黄昏"."黄花&quo ...

  •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用
  •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用 编写人:赵 敏 审核人:瑞泉中学高一语文组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A级) 2.反复诵读<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B级) 3.运用比较法探讨 ...

  • 7李清照词两首
  • 7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李清照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 ②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③品味鉴赏词中的名句,把握词的意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词人把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联 ...

  • [声声慢]课堂实录共9696字
  • <声声慢>课堂实录共9696字 <声声慢>课堂实录共9696字冬儿 时间:2007年5月11日星期五 上午第二节课 8:45-9:30 地点:一(2)班 听课人:熊庆树 刘星辰 孙芳 课前语文课代表抄写有关诗词. 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 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 ...

  • 诵读经典设计
  • 诵读经典古诗 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古诗诵读比赛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掌握欣赏诗词,诵读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诵读水平,传承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2.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养成在日常学习中自觉积累并 运用诗词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 ...

  • 2010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点评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在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北京学校的韩老师,本次节目我们请韩老师给网友解析一下2010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的试题解析.韩老师好. 韩正权:大家好. 主持人:下面请韩老师给大家解析一下201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题的情况. 韩正权:各位网友好.下面我解析一下201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题分 ...

  • 醉花阴-学案
  • <醉花阴>导学案 命制人:杨俊华 审核人:李清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 - 1157) 宋代女作家.其词以南渡为界, 前期多以怨女闺情为主, 刻意求真, 善于袒露女性内心世界, 词风清丽委婉, 后期多写国破家的悲凉处境与流寓漂泊的内心苦痛, 词风沉郁苍凉.所著<漱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