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概念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首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此后,理论界和学术界不断推陈出新。但基本上都没有突破会计控制的范围。1992年COSO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但COSO内部控制框架流程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存在着逻辑缺陷,致使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被质疑,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实际上,COSO内部控制框架仅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导引,各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企业内部特征以及外部环境要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即不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界定内部控制的边界,并基于此设计相应的内控模式、机制、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高效的内部控制①。因此,无论是基于理论层面还是实物层而,重视对内部控制本质、边界和目标等基本属性的研究,是构建企业内

部控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既有文献针对内部控制本质及内涵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层次是从企业系统和整体效率的视角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另一个层次是企业内控系统的构成单元和子系统。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或子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而是按照层级结构来分的企业治理层面的控制和企业管理控制;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单独界定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层级所确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会一计控制等概念,I-!前比较成型和有影响力!、勺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自华,高_立(2011)’‘在困内外相关研究的琴础_上,指出无沦从历史发展、时间考察还是理论逻辑方而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陷入了一个为不能存在的系统寻找独立存在的理由的尴尬境地。ICI此,应该尽早用“内部拄制”取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杨清香(2010) `

组织理论是内部控制研究范畴内的重要理论支撑,诸多文献围绕组织内部关系和契约展开对企业内部打制的研究。谢志华(2009)‘、认为,企业的两种组织关系,即契约关系和平等关系,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内部控制的木质表现为企业组织体系中各种相关的平等利益工体之问的相压制衡和各科层权利主体依_}二而F的监督。而且制衡是监督发抨效l1!的从础。李志斌(2009 ) '}

国外有关学者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视角。这两个视角分别为: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以及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彼此相互影响。针对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种观点,其一,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其二,内部控制影响公司治理;其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下面针对上述本文总结的研究路径,结合具体的研究文献进行阐述。

以英国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Cadbury, Hampell以及Turnbull报告共同构成了英国三个重要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研究。英国学者指出了上述观点,即“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应由董事会负责建立、维护以及评价;独立董事制及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起监督和协调作用。而美国有关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相互影响着彼此,特别是在SOX法案404条款的提出之后,利益相关者便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

理予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针对后一观点,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种情况。其一,认为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Lanra等(2003)针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关系,指出公司治理中,报告要求的演变,催生了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Udi和Rani(2009)以SOX-404和SOX-302条款为对象,通过对公司治理效率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二者之间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二者正相关,且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其二,认为内部控制影响公司治理;Richard(2004)虽然也以SOX-404为研究对象,但其研究结果说明公司的内部控制建立及披露,均对公司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三,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这部分学者所占的比重较大。Goh (2007)发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呈现相互制约、影响的关系,该结论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得来。Stephens ( 2008)同样提出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关系十分密切,内部控制越有效,公司治理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有学者针对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Krishnonl (2005 )创新地以SOX法案为背景,筛选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并按照各自特点寻找对照组。研究发现样本组的治理结构不合理,董事会会议频率较低,经理人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弱,而对照组与之相反。Doyle 、Jeffrey' Z ( 2006 )延续该思路,换用其他上市公司和观察期间的样本发现,其他公司治理问题也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

国内有关学者对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主要可以按其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共有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这两个方法分别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通过阅读文献以及对比国外研究文献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对内控有效性的量化方面的研究,更值得研读和借鉴。这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因此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分方法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更值得参考,且其所选用的指标更具有可操作性。下面针对上述本文总结的研究路径,结合具体的研究文献进行阐述。

大部分的学者在研究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时,采取了规范研究的方法。虽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学者越来越广泛,但是大部分都是针对个别上市公司进行的案例研究。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孙文娟( 2011)的研究中,分别从股东、董事会和管理者的不同角度,检验了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进行研究时,自变量选择方面可选择的公司治理要素众多。主要问题在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量化。

针对如何量化考核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问题,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例如钟纤纤(2010)在其研究中,用经营效益代表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用年报意见代表财务报告可靠性,用违规处罚状况代表对现行法规遵守程度。张泽欣,赵玉恒(2010)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的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指标进行了计算。除此之外,张先治,戴文涛(2011)选用了较为复杂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内部控制目标构建共计6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吕慧(2013 )提出了“详细评价法”,该方法将风险作为基础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体系,同样延续着之前学者将内控目标作为有效性的“代名词”,并将目标细分发展目标和社会目标,共计两个层次分别进行衡量。

【1】Lanr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03,62(6):268-280

【2】Richard. Enron: An Examination ofAgency Problems[J].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04,15 (6): 751一765

【3】Stephen M二Corporate Governanc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Reporting under Section 302[J]. Proquest, Umi Dissertation Publishing,2008:23一34

[1〕Ashbaugh, William R.Kinne. 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2006,(2):25-32

[2] Beng Wee Goh. Internal Control Failur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 Post Sarbanes-Oxley Act(SOX) Analysis[J].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24-27

[3] COSO.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R]. New York: American Institution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1992

[4] Defond M., Raghunandan K.. Do Non-audit Service Fees Impair Auditor Independence? Evidence from Going ConcernAudit Opin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40):1247一1274

[5] Denise Skinner, Laura F.. Trust and Control—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J].Corporate Governance,2003,13(3):28

[6] Doyle J., Mcvay 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44):193-223

[7] Hammersley J.S., Myers L.A., Shakespeare C二Market Reactions to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Disclosures[D]. Georgia: University of Georgia, 2008

[8] Jensen Michael, Meckling William.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9] Jeffrey T., Doyle.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Accounting and Economies, 2007,(9):193-223

[10] Krishnan J..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Empirical Analysis[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5,29(80):649-675

[11〕Kareen E. Brown. The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on the Usefulness of Earnings in-executive Competition[J].Advances in accounting, 2012, 28(1): 75一87

[12] LichtA.N二Corporate Governance[J].Handbook of Key Globle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Infrustrcture. 2013(5): 369-378

[13] La Port.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186-190

[14] Lanr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03,62(6):268-280

[15] Leone. Reporting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n the Post-Sarbanes-Oxley Era:The Role of Audi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7,(2):78一102

[16] Lipton.M,Lorsch.J. A Modest Proposal For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J].Business Lawyer,1992,(48):59-77

[17] Maijoor S二The Internal Control Explo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0,(4):101一109

[18] PCAOB. An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Perform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udi to Financial Statements[R]. 2004

[19] Richard. Enron: An Examination ofAgency Problems[J].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04,15 (6): 751一765

[20] Shleifer, Vishny R.W..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ler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25(13):83-95

[21〕Stephen M二Corporate Governanc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Reporting under Sox Section 302[J]. Proquest, Umi Dissertation Publishing,2008:23一34

[22] Santanu Mitra, Mahmud Hossain, Barry R. Corporate Ownership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imely Remedi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12,27(9):846-877

[23] Shieifer.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 1997,12(7):737一783

[24] Udi Hoitash, Jean C二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nes[J].Accounting Review,2009,(84):289-310

[25] Zabihollah, Rezaee. How to Improv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Business Review Cambridge,2007,(2):95-96

[26〕白华,高立.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1,(5):111一114

[27]白重恩,刘俏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阴.经济研究,2005 (2 )92一94

[28〕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一章 第三条,

2010

[29]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一章第二条,2010

[30]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第三条,2008

[31 ]曹建新,王春丽,邹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f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1):56-62

【32〕陈宋生,郭京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 (2): 14-25

[33]陈志斌,施建军.公司治理层面的控制与所有权实位化【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48-52

[34]陈超颖.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2: 9-19

[35]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fJ].会计研究,2004,(4):14-18

[36]储成兵.金字塔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 (3): 78-83

[37]杜秋红.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6):95一97

[38]耿慧慧.内部控制披露、外部审计与股票价值「D].北京:北京交通,2013: 8-18

[39]龚立新,李四海.双重委托代理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优化整合[fJ].华东经济管理,2009, ( 27 ) : 64-69

[40]刘丽芬,沙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之友,2012, (12 ) : 95-97

[41 ]刘明辉,韩小芳“谴责”.能否促进财务舞弊的公司改善公司治理?fJ].财经问题研究,2009, c2>: loo-107

[42]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 (5): 35-43

[43 ]刘乐意.浅析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fJ].商业经济,2012, ( 2 ) : 80-84

[44〕李国,张庆昌.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基于内部控制本质的探讨fJ].商场现代化,2005, (28): 13-17

[45〕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89-293

[46]李享.美国内部控制实证研究:回顾与启示[fJ].审计研究,2009 } (1) : 87-96

[47〕林斌,李万福,王林坚,舒伟.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国外内部控制实证文献评述[f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 ( 3 ) : 46-55

[48〕林毅夫,蔡防,李周.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0-66

[49〕吕慧.内部控制缺陷暴露后的公司治理效应分析【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1:19-20

[50]苗宇.所有权、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

(16): 54-56

[51〕南京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李维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分析—基于2006年1249家公司[J].管理世界,2007, (5 ): 104-114

[52〕欧锹生.强化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制度之探讨—以台积电与力霸公司为例fJ].企业技术开发,2008, (6): 85-90

[53〕青木昌彦,钱颖.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97一121

[54]孙文娟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fJ].财会通讯,2011, (2 ):104-106

[55]单华军.深市A股公司内部控制数据分析与建议[fJ].财务与会计,2010, (7 ):61一62

[56]田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研究[fJ].南方金融,2011, (2):59一63

[s7]田高良,齐保垒,程瑶.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 3 ) : 27-31

[s8]覃蕾蕾.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1:23-47

[s9]滕丽丹,吴粒.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效率浅析【月.财会月刊,200s,

(9):19-21

[60]王冬年.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安排[fJ].财会月刊, 2004, ( 2 ) : 64-6s

[61 ]王芳.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透视与优化[fJ].经济师,2009, (4): 232-234

[6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一一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 fJ].审计研究,2006, ( 2 ) : 68-79

[63]王惠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fJ].审计研究,

2011,(2):23-26

[64]王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当议[fJ].经济师,2008, (8): 24s-247

[6s〕王正军,戴玮炜,同晓燕.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对接关系的博弈分析【J].江苏 商论,2007, (1): 120-121

[66]汪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交

通,2013: 24-40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首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此后,理论界和学术界不断推陈出新。但基本上都没有突破会计控制的范围。1992年COSO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但COSO内部控制框架流程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存在着逻辑缺陷,致使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被质疑,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实际上,COSO内部控制框架仅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导引,各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企业内部特征以及外部环境要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即不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界定内部控制的边界,并基于此设计相应的内控模式、机制、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高效的内部控制①。因此,无论是基于理论层面还是实物层而,重视对内部控制本质、边界和目标等基本属性的研究,是构建企业内

部控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既有文献针对内部控制本质及内涵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层次是从企业系统和整体效率的视角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另一个层次是企业内控系统的构成单元和子系统。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或子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而是按照层级结构来分的企业治理层面的控制和企业管理控制;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单独界定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层级所确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会一计控制等概念,I-!前比较成型和有影响力!、勺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自华,高_立(2011)’‘在困内外相关研究的琴础_上,指出无沦从历史发展、时间考察还是理论逻辑方而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陷入了一个为不能存在的系统寻找独立存在的理由的尴尬境地。ICI此,应该尽早用“内部拄制”取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杨清香(2010) `

组织理论是内部控制研究范畴内的重要理论支撑,诸多文献围绕组织内部关系和契约展开对企业内部打制的研究。谢志华(2009)‘、认为,企业的两种组织关系,即契约关系和平等关系,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内部控制的木质表现为企业组织体系中各种相关的平等利益工体之问的相压制衡和各科层权利主体依_}二而F的监督。而且制衡是监督发抨效l1!的从础。李志斌(2009 ) '}

国外有关学者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视角。这两个视角分别为: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以及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彼此相互影响。针对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种观点,其一,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其二,内部控制影响公司治理;其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下面针对上述本文总结的研究路径,结合具体的研究文献进行阐述。

以英国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Cadbury, Hampell以及Turnbull报告共同构成了英国三个重要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研究。英国学者指出了上述观点,即“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应由董事会负责建立、维护以及评价;独立董事制及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起监督和协调作用。而美国有关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相互影响着彼此,特别是在SOX法案404条款的提出之后,利益相关者便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

理予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针对后一观点,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种情况。其一,认为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Lanra等(2003)针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关系,指出公司治理中,报告要求的演变,催生了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Udi和Rani(2009)以SOX-404和SOX-302条款为对象,通过对公司治理效率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二者之间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二者正相关,且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其二,认为内部控制影响公司治理;Richard(2004)虽然也以SOX-404为研究对象,但其研究结果说明公司的内部控制建立及披露,均对公司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三,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这部分学者所占的比重较大。Goh (2007)发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呈现相互制约、影响的关系,该结论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得来。Stephens ( 2008)同样提出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关系十分密切,内部控制越有效,公司治理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有学者针对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Krishnonl (2005 )创新地以SOX法案为背景,筛选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并按照各自特点寻找对照组。研究发现样本组的治理结构不合理,董事会会议频率较低,经理人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弱,而对照组与之相反。Doyle 、Jeffrey' Z ( 2006 )延续该思路,换用其他上市公司和观察期间的样本发现,其他公司治理问题也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

国内有关学者对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主要可以按其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共有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这两个方法分别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通过阅读文献以及对比国外研究文献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对内控有效性的量化方面的研究,更值得研读和借鉴。这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因此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分方法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更值得参考,且其所选用的指标更具有可操作性。下面针对上述本文总结的研究路径,结合具体的研究文献进行阐述。

大部分的学者在研究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时,采取了规范研究的方法。虽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学者越来越广泛,但是大部分都是针对个别上市公司进行的案例研究。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孙文娟( 2011)的研究中,分别从股东、董事会和管理者的不同角度,检验了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进行研究时,自变量选择方面可选择的公司治理要素众多。主要问题在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量化。

针对如何量化考核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问题,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例如钟纤纤(2010)在其研究中,用经营效益代表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用年报意见代表财务报告可靠性,用违规处罚状况代表对现行法规遵守程度。张泽欣,赵玉恒(2010)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的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指标进行了计算。除此之外,张先治,戴文涛(2011)选用了较为复杂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内部控制目标构建共计6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吕慧(2013 )提出了“详细评价法”,该方法将风险作为基础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体系,同样延续着之前学者将内控目标作为有效性的“代名词”,并将目标细分发展目标和社会目标,共计两个层次分别进行衡量。

【1】Lanr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03,62(6):268-280

【2】Richard. Enron: An Examination ofAgency Problems[J].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04,15 (6): 751一765

【3】Stephen M二Corporate Governanc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Reporting under Section 302[J]. Proquest, Umi Dissertation Publishing,2008:23一34

[1〕Ashbaugh, William R.Kinne. 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2006,(2):25-32

[2] Beng Wee Goh. Internal Control Failur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 Post Sarbanes-Oxley Act(SOX) Analysis[J].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24-27

[3] COSO.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R]. New York: American Institution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1992

[4] Defond M., Raghunandan K.. Do Non-audit Service Fees Impair Auditor Independence? Evidence from Going ConcernAudit Opin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40):1247一1274

[5] Denise Skinner, Laura F.. Trust and Control—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J].Corporate Governance,2003,13(3):28

[6] Doyle J., Mcvay 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44):193-223

[7] Hammersley J.S., Myers L.A., Shakespeare C二Market Reactions to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Disclosures[D]. Georgia: University of Georgia, 2008

[8] Jensen Michael, Meckling William.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9] Jeffrey T., Doyle.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Accounting and Economies, 2007,(9):193-223

[10] Krishnan J..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Empirical Analysis[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5,29(80):649-675

[11〕Kareen E. Brown. The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on the Usefulness of Earnings in-executive Competition[J].Advances in accounting, 2012, 28(1): 75一87

[12] LichtA.N二Corporate Governance[J].Handbook of Key Globle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Infrustrcture. 2013(5): 369-378

[13] La Port.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186-190

[14] Lanr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03,62(6):268-280

[15] Leone. Reporting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n the Post-Sarbanes-Oxley Era:The Role of Audi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7,(2):78一102

[16] Lipton.M,Lorsch.J. A Modest Proposal For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J].Business Lawyer,1992,(48):59-77

[17] Maijoor S二The Internal Control Explo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0,(4):101一109

[18] PCAOB. An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Perform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udi to Financial Statements[R]. 2004

[19] Richard. Enron: An Examination ofAgency Problems[J].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04,15 (6): 751一765

[20] Shleifer, Vishny R.W..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ler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25(13):83-95

[21〕Stephen M二Corporate Governanc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Reporting under Sox Section 302[J]. Proquest, Umi Dissertation Publishing,2008:23一34

[22] Santanu Mitra, Mahmud Hossain, Barry R. Corporate Ownership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imely Remedi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12,27(9):846-877

[23] Shieifer.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 1997,12(7):737一783

[24] Udi Hoitash, Jean C二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nes[J].Accounting Review,2009,(84):289-310

[25] Zabihollah, Rezaee. How to Improv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Business Review Cambridge,2007,(2):95-96

[26〕白华,高立.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1,(5):111一114

[27]白重恩,刘俏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阴.经济研究,2005 (2 )92一94

[28〕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一章 第三条,

2010

[29]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一章第二条,2010

[30]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第三条,2008

[31 ]曹建新,王春丽,邹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f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1):56-62

【32〕陈宋生,郭京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 (2): 14-25

[33]陈志斌,施建军.公司治理层面的控制与所有权实位化【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48-52

[34]陈超颖.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2: 9-19

[35]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fJ].会计研究,2004,(4):14-18

[36]储成兵.金字塔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 (3): 78-83

[37]杜秋红.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6):95一97

[38]耿慧慧.内部控制披露、外部审计与股票价值「D].北京:北京交通,2013: 8-18

[39]龚立新,李四海.双重委托代理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优化整合[fJ].华东经济管理,2009, ( 27 ) : 64-69

[40]刘丽芬,沙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之友,2012, (12 ) : 95-97

[41 ]刘明辉,韩小芳“谴责”.能否促进财务舞弊的公司改善公司治理?fJ].财经问题研究,2009, c2>: loo-107

[42]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 (5): 35-43

[43 ]刘乐意.浅析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fJ].商业经济,2012, ( 2 ) : 80-84

[44〕李国,张庆昌.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基于内部控制本质的探讨fJ].商场现代化,2005, (28): 13-17

[45〕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89-293

[46]李享.美国内部控制实证研究:回顾与启示[fJ].审计研究,2009 } (1) : 87-96

[47〕林斌,李万福,王林坚,舒伟.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国外内部控制实证文献评述[f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 ( 3 ) : 46-55

[48〕林毅夫,蔡防,李周.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0-66

[49〕吕慧.内部控制缺陷暴露后的公司治理效应分析【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1:19-20

[50]苗宇.所有权、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

(16): 54-56

[51〕南京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李维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分析—基于2006年1249家公司[J].管理世界,2007, (5 ): 104-114

[52〕欧锹生.强化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制度之探讨—以台积电与力霸公司为例fJ].企业技术开发,2008, (6): 85-90

[53〕青木昌彦,钱颖.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97一121

[54]孙文娟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fJ].财会通讯,2011, (2 ):104-106

[55]单华军.深市A股公司内部控制数据分析与建议[fJ].财务与会计,2010, (7 ):61一62

[56]田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研究[fJ].南方金融,2011, (2):59一63

[s7]田高良,齐保垒,程瑶.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 3 ) : 27-31

[s8]覃蕾蕾.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1:23-47

[s9]滕丽丹,吴粒.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效率浅析【月.财会月刊,200s,

(9):19-21

[60]王冬年.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安排[fJ].财会月刊, 2004, ( 2 ) : 64-6s

[61 ]王芳.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透视与优化[fJ].经济师,2009, (4): 232-234

[6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一一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 fJ].审计研究,2006, ( 2 ) : 68-79

[63]王惠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fJ].审计研究,

2011,(2):23-26

[64]王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当议[fJ].经济师,2008, (8): 24s-247

[6s〕王正军,戴玮炜,同晓燕.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对接关系的博弈分析【J].江苏 商论,2007, (1): 120-121

[66]汪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交

通,2013: 24-40


相关内容

  • 质量专业基础知识和实务
  • 2010年全国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初级) 上篇质量毫业相关知识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基本知识 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体系等) 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 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1.熟悉管理的职能 2.了 ...

  • 2011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初级[1]
  • 2011年全国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初级)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 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 质量的基本知识 1. 掌握质量的定义 2. 了解质量的概念的发展 3. 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 (二)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1. 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 2. 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3. 了解质量管理发 ...

  • 计算机考研知识点
  •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Ⅰ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机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 ...

  • 06069审计学原理
  • 高纲125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069 审计学原理 南京审计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 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 审计学原理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专业必考课目,是审计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审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主干课. 审计学原理作 ...

  •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测试大纲
  •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测试大纲(2015) 中国证券业协会 2015年3月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测试大纲(2015)>(以下简称<大纲>),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用于指导证券公司合 ...

  • 2012软件设计师大纲
  •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 1. 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1.1数制及其转换 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Ⅱ) 1.2 计算机内数据的表示  数的表示  带符号定点数据(纯整数和纯小数)的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表示 (Ⅱ)  浮点数(实数)的表示(Ⅱ)  ...

  • 内部控制概念的历史演进
  • 内部控制概念的历史演进 一张英民航甘肃空管分局财务部●李超西安交通大学普华永道西安分所 [摘要]本文从四个阶段对内部控制概念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论认为由于广义内部控制中部分要素的不可验证性,后续相关研究应当将内部控制的概念界定为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内部控制目标要素 一.引言 ...

  •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测试大纲(2012)]
  •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人员胜任能力 测试大纲(2012) 中国证券业协会 2012年8月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测试大纲(2012)>(以下简称<大纲>),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用于指导证券公司 ...

  • 建筑业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考试内容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 ...

  • 核心竞争力概念辨析
  • 核心竞争力概念辨析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e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指出由于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模糊性而使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其他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归纳出资源.能力.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脉络,以及它们分别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