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倒霉刺客因一句话,被写进"史记"

历史课本里不讲的,这里看!99%同学不知道的历史:毒害中国最大的三个皇帝/古人拉屎拿什么擦屁股/达赖和班禅的区别/古代游牧民族全解/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伊拉克人也歧视中国人/苏联政治笑话精选/古代少妇为何喜欢找和尚偷情/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

豫让,春秋时期晋国人,卿大夫智伯的家臣。

这个家伙有多倒霉呢?

这么说吧,他投靠的3个主子没有一个不挂的!

第一轮

范氏,中行氏、智氏这三位都是春秋晋国牛逼的大家族,那时候的东周的天下被晋、秦、楚、齐这些大诸侯瓜分了,然后这些诸侯国又被家臣瓜分了,比如晋国就有智氏、中行氏、范氏、韩氏、赵氏、魏氏这六个大流氓!

范氏,中行氏开始很牛逼,把赵简子赶到太原(古代叫什么讲了大家也看不懂)。没想到智氏、魏氏、韩氏倒打一耙,把他们赶出了晋国,土地被四家瓜分!

第一轮,中行氏、范氏熄火。

豫让投靠了智氏,我想这家伙是这么想的,智氏在四家中最牛,应该没那么容易倒闭。

第二轮

智氏很屌,对魏氏、韩氏两家说:今年麦种子太多,没地方种(当然不会说的这么二,他是这么说的:咱们国君要重现称霸武林,大家各自贡献一点土地赋税出来吧),于是两家乖乖送了一万户的土地。赵氏刚死了爹,赵襄子登位不久,二愣子式的拒绝了,理由是我爹刚死就送土地给别人,万一把他老人家气的坐起来就不好玩了。

智氏于是领着两个马仔魏氏、韩氏把赵襄子赶到太原(和他爹同一个地方),豫让这带衰的角色不是盖的,赵襄子看到自己的太原快收不住了,于是连夜派个说相声的去魏韩大营把智氏的恶心事分上中下三集轮流的说了一晚上,末了说出一个成语:唇亡齿寒!

要说还是成语有用,于是魏韩赵合起来把智氏干掉了,瓜分了他的土地。

第二轮,智氏熄火。

豫让这次谁也没投靠,自己逃到了山里,发誓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必为他报仇!”

第三轮

赵襄子最恨智伯,他将智伯的头颅剥皮,涂漆,做成了酒杯,不知道漏不漏酒。

一天,赵襄子正在上厕所,突然感觉心惊。凭着多年战斗养成的警觉性,他感觉这其中必有蹊跷。于是马上派人在四周排查,果然抓获了一个可疑的人,并在他身上搜到了匕首。

这人正是豫让,他乔装成罪犯,来为赵襄子打扫厕所,伺机行刺。

随从们都要杀了豫让,赵襄子说,智伯已经死了,又没有后人,他却还记着给他报仇,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以后小心点,避开他就是了。

第三轮,失败被抓,还被人放了。

能怪谁呢?老天要让你的倒霉继续!

第四轮

这次失败没有让豫让放弃,他也没有被赵襄子的大度所感动。他在筹划着下一次刺杀。第一次的失败已经暴露了自己,再想接近赵襄子就更难了。

为了不让别人认出自己,豫让用漆来涂抹全身,让皮肤长满疮。不仅仅是毁容,全身也被弄的面目全非。又恐怕声音会暴露自己,他又吞炭弄坏嗓子,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一番折腾下来,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了。

豫让苦涩的笑了,这下没人能认出我了。于是来到市集上乞讨,默默等待着刺杀赵襄子的机会。

不过豫让的朋友还是把他认出来了,痛哭流涕:“兄弟呀,你这是何苦呢?我知道你的志向,但为什么要用这么傻,这么为难自己的方法?凭着你的才能,去投奔赵襄子,一定会被重用。那时接近他就容易了,再找机会刺杀他不就很简单了?”

豫让笑了,淡淡的说,不行的。我若是投奔了赵襄子,就是他的臣,既已归顺而又杀他,这是二心啊。我所做的是极其困难的,但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天下和后世那些做人臣子而又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一天,赵襄子骑马出巡,豫让便埋伏在他必经的桥下。

赵襄子上了桥,突然所骑的马受惊,嘶鸣不已。赵襄子大喊,肯定是豫让在附近。(我也真是想不通,赵大人的第六感怎么如此灵验,怎奈史记就是这么写的,我们只能归结为豫让一辈子到来血霉)随从们随即搜捕到了豫让。

赵襄子数落豫让,你不是也做过范氏,中行氏的家臣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也没见你为他们报仇,反而做了智伯的家臣。现在智伯死了,你却这么执着要为他报仇?

豫让说,我做范氏,中行氏的家臣的时候,他们待我是普通人,所以我像普通人那样报答他们。而智伯,把我当成国士来对待,所以我便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有没有很感动?哥就是这样简单的汉子!纯朴,真实。

赵襄子是感动了,长叹而哭泣。

唉,豫让啊,你为报答智伯,名声已经成全了。我上次放过你,对你也已经仁至义尽了。你自己想想吧,我这次不会放过你了。

说罢,士兵将豫让团团围住。

豫让说,我听说明君不阻挡别人的义举,忠臣为了名节不惜一死。您已经放过我一次,天下人都因此夸您贤德。今天的事,我甘愿一死。但请您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对它完成行刺,虽死无恨!

赵襄子脱掉了外袍,让随从递给了豫让。我成全你的义举!

豫让把那外袍扔向空中,拔剑跃起,连刺三下,仰天长啸:智伯,你看到了么,我终于可以报答你了!

说罢自杀而死。他死的这天,整个赵地的忠义士人都为他哭泣。

即便只是象征性的刺杀,为了报答智伯,我也已竭尽全力,可以无愧于心了!

第四轮,实在是没脸活下去了。

言归正卷:豫让宁可漆身吞炭,也不愿怀二心去投奔赵襄子。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这种做法未必就是唯一正确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忍辱负重,留有用之身来达成目标可能更务实。但一不小心或许会像汪主席那样,成了真叛徒,永远无法洗白了。

跟豫让同时代的要离,他奉吴王阖闾之命刺杀吴王僚的儿子庆忌,甚至不惜杀死妻子儿女,用苦肉计来取信庆忌。在庆忌信任他之后,出其不意将其杀死。他和豫让的做法到底谁正确呢?

我想世事大概是没有所谓唯一正确的模式的。就好像我们每个人各自都有各自的处事原则,每个人心里的底线也各不相同。要离和豫让心里的底线显然是不一样的,我们不用去纠结这个具体的标准。

《史记》记载的四大刺客,聂政,专诸,豫让,荆轲,其中只有豫让一个人是没有政治目的,纯个人的复仇行为。以一人之力挑战已权倾朝野的赵襄子,本来就是很难完成的目标。但他为报知遇之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以及谨守自己的底线,宁可不达目标也不愿不择手段的气节令后世之人为之感慨不已,加上那句牛逼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直在让咱们学习,只要不那么倒霉。

历史课本里不讲的,这里看!99%同学不知道的历史:毒害中国最大的三个皇帝/古人拉屎拿什么擦屁股/达赖和班禅的区别/古代游牧民族全解/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伊拉克人也歧视中国人/苏联政治笑话精选/古代少妇为何喜欢找和尚偷情/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

豫让,春秋时期晋国人,卿大夫智伯的家臣。

这个家伙有多倒霉呢?

这么说吧,他投靠的3个主子没有一个不挂的!

第一轮

范氏,中行氏、智氏这三位都是春秋晋国牛逼的大家族,那时候的东周的天下被晋、秦、楚、齐这些大诸侯瓜分了,然后这些诸侯国又被家臣瓜分了,比如晋国就有智氏、中行氏、范氏、韩氏、赵氏、魏氏这六个大流氓!

范氏,中行氏开始很牛逼,把赵简子赶到太原(古代叫什么讲了大家也看不懂)。没想到智氏、魏氏、韩氏倒打一耙,把他们赶出了晋国,土地被四家瓜分!

第一轮,中行氏、范氏熄火。

豫让投靠了智氏,我想这家伙是这么想的,智氏在四家中最牛,应该没那么容易倒闭。

第二轮

智氏很屌,对魏氏、韩氏两家说:今年麦种子太多,没地方种(当然不会说的这么二,他是这么说的:咱们国君要重现称霸武林,大家各自贡献一点土地赋税出来吧),于是两家乖乖送了一万户的土地。赵氏刚死了爹,赵襄子登位不久,二愣子式的拒绝了,理由是我爹刚死就送土地给别人,万一把他老人家气的坐起来就不好玩了。

智氏于是领着两个马仔魏氏、韩氏把赵襄子赶到太原(和他爹同一个地方),豫让这带衰的角色不是盖的,赵襄子看到自己的太原快收不住了,于是连夜派个说相声的去魏韩大营把智氏的恶心事分上中下三集轮流的说了一晚上,末了说出一个成语:唇亡齿寒!

要说还是成语有用,于是魏韩赵合起来把智氏干掉了,瓜分了他的土地。

第二轮,智氏熄火。

豫让这次谁也没投靠,自己逃到了山里,发誓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必为他报仇!”

第三轮

赵襄子最恨智伯,他将智伯的头颅剥皮,涂漆,做成了酒杯,不知道漏不漏酒。

一天,赵襄子正在上厕所,突然感觉心惊。凭着多年战斗养成的警觉性,他感觉这其中必有蹊跷。于是马上派人在四周排查,果然抓获了一个可疑的人,并在他身上搜到了匕首。

这人正是豫让,他乔装成罪犯,来为赵襄子打扫厕所,伺机行刺。

随从们都要杀了豫让,赵襄子说,智伯已经死了,又没有后人,他却还记着给他报仇,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以后小心点,避开他就是了。

第三轮,失败被抓,还被人放了。

能怪谁呢?老天要让你的倒霉继续!

第四轮

这次失败没有让豫让放弃,他也没有被赵襄子的大度所感动。他在筹划着下一次刺杀。第一次的失败已经暴露了自己,再想接近赵襄子就更难了。

为了不让别人认出自己,豫让用漆来涂抹全身,让皮肤长满疮。不仅仅是毁容,全身也被弄的面目全非。又恐怕声音会暴露自己,他又吞炭弄坏嗓子,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一番折腾下来,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了。

豫让苦涩的笑了,这下没人能认出我了。于是来到市集上乞讨,默默等待着刺杀赵襄子的机会。

不过豫让的朋友还是把他认出来了,痛哭流涕:“兄弟呀,你这是何苦呢?我知道你的志向,但为什么要用这么傻,这么为难自己的方法?凭着你的才能,去投奔赵襄子,一定会被重用。那时接近他就容易了,再找机会刺杀他不就很简单了?”

豫让笑了,淡淡的说,不行的。我若是投奔了赵襄子,就是他的臣,既已归顺而又杀他,这是二心啊。我所做的是极其困难的,但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天下和后世那些做人臣子而又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一天,赵襄子骑马出巡,豫让便埋伏在他必经的桥下。

赵襄子上了桥,突然所骑的马受惊,嘶鸣不已。赵襄子大喊,肯定是豫让在附近。(我也真是想不通,赵大人的第六感怎么如此灵验,怎奈史记就是这么写的,我们只能归结为豫让一辈子到来血霉)随从们随即搜捕到了豫让。

赵襄子数落豫让,你不是也做过范氏,中行氏的家臣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也没见你为他们报仇,反而做了智伯的家臣。现在智伯死了,你却这么执着要为他报仇?

豫让说,我做范氏,中行氏的家臣的时候,他们待我是普通人,所以我像普通人那样报答他们。而智伯,把我当成国士来对待,所以我便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有没有很感动?哥就是这样简单的汉子!纯朴,真实。

赵襄子是感动了,长叹而哭泣。

唉,豫让啊,你为报答智伯,名声已经成全了。我上次放过你,对你也已经仁至义尽了。你自己想想吧,我这次不会放过你了。

说罢,士兵将豫让团团围住。

豫让说,我听说明君不阻挡别人的义举,忠臣为了名节不惜一死。您已经放过我一次,天下人都因此夸您贤德。今天的事,我甘愿一死。但请您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对它完成行刺,虽死无恨!

赵襄子脱掉了外袍,让随从递给了豫让。我成全你的义举!

豫让把那外袍扔向空中,拔剑跃起,连刺三下,仰天长啸:智伯,你看到了么,我终于可以报答你了!

说罢自杀而死。他死的这天,整个赵地的忠义士人都为他哭泣。

即便只是象征性的刺杀,为了报答智伯,我也已竭尽全力,可以无愧于心了!

第四轮,实在是没脸活下去了。

言归正卷:豫让宁可漆身吞炭,也不愿怀二心去投奔赵襄子。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这种做法未必就是唯一正确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忍辱负重,留有用之身来达成目标可能更务实。但一不小心或许会像汪主席那样,成了真叛徒,永远无法洗白了。

跟豫让同时代的要离,他奉吴王阖闾之命刺杀吴王僚的儿子庆忌,甚至不惜杀死妻子儿女,用苦肉计来取信庆忌。在庆忌信任他之后,出其不意将其杀死。他和豫让的做法到底谁正确呢?

我想世事大概是没有所谓唯一正确的模式的。就好像我们每个人各自都有各自的处事原则,每个人心里的底线也各不相同。要离和豫让心里的底线显然是不一样的,我们不用去纠结这个具体的标准。

《史记》记载的四大刺客,聂政,专诸,豫让,荆轲,其中只有豫让一个人是没有政治目的,纯个人的复仇行为。以一人之力挑战已权倾朝野的赵襄子,本来就是很难完成的目标。但他为报知遇之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以及谨守自己的底线,宁可不达目标也不愿不择手段的气节令后世之人为之感慨不已,加上那句牛逼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直在让咱们学习,只要不那么倒霉。


相关内容

  • 古代刺客的由来
  • 古代刺客的由来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相信列位看官都知道.这句话在<史记.刺客列传>和<战国策.赵策>中都有提及,究竟哪一个才是出处其实还真说不清楚.史记是由太史公司马迁所作,战国策由刘向编撰,有些人便以刘向生活的时代要比司马迁晚个几十年来 ...

  • 古代人物议论性散文之荆轲
  • 议论性散文精选之荆轲 议论性散文精选之荆轲 1.荆轲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次.在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 ...

  • 史记刺客列传阅读答案高中聂政
  • 篇一:史记刺客列传阅读答案高中聂政 篇二:史记刺客列传阅读答案高中聂政 篇三:史记刺客列传阅读答案高中聂政 文言文阅读在中是必考的一道题目,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要想学习好,就要掌握古代文言文各个词的意思.下面给大家带来语文课文史记刺客列传阅读赏析及答案,大家做完可以对一对. 聂政者,轵深 ...

  •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和判断表示法
  • 第13讲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 古汉语判断句常见格式 • 与古汉语判断句相关的几个词 • 古代汉语判断句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 两类:语义上的被动句/被动句式 • 语义上表示被动句子的考察.识别 • 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的类型 一.古汉语判断句 (一)定义: 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 ...

  •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 ',1)">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 ...

  • 荆轲是靠不住的
  • 游手好闲的浪荡子 首先让我们看看荆轲在遇到求助他刺杀秦王的燕太子丹之前是个什么货色.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是这样说的,荆轲年轻的时候喜好读书和击剑.注意,仅仅是喜好,司马迁可没说他擅长读书和击剑.荆轲曾经想要游说卫元君,忽悠人家给他个官当当.可是卫元君似乎知道他有多少斤两,根本就 ...

  • 风萧萧兮易水寒
  • ⊙自古人生一知音难觅,士为知己者死. 战国荆卿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太儒则不知权变,难以变通:太侠则刚劲难驯,犯于大禁.但毕竟乱法的儒士是少数,犯禁的侠士也不多.可刺客确实犯禁,但不都犯情.有些刺客为财,有些刺客为气.为财的死了干净了是好下场,不 ...

  • 史家之绝唱_无韵之离骚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赞誉. "史家之绝唱"是从史学的方面对<史记>进行评价: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时间 上讲,它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三千年的 历史演变.除了记述历朝帝王将相外,还包括农民起 ...

  • "单篇目标"在"课程目标"引领下达成
  • 夏坚 蒋银坤 教学过程回放: 师:我们已知道<刺客列传>是一篇"类传",分别写了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五位刺客,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只节选了"荆轲刺秦王"这部分.今天的这一课也是学习<(史记)选读>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