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化妆品卫生安全及功效评价

文章编号:1006-3617(2006)06-0520-04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A

【综述】

美白化妆品卫生安全及功效评价

程艳,董益阳,王超,胡孔新

摘要: 美白化妆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已成为消费者和生产厂家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科学角度介绍了美白化妆品的美白原理,美白成分及其卫生安全评价,以及国内外对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的进展情况,包括美白活性成分的仪器分析法、功效评价的体外细胞法、动物试验法和人体皮肤试验仪器测试法等。同时展望了美白化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美白化妆品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白;化妆品;安全;功效

Sanitary Safety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for Whitening Cosmetics CHENG Yan,DONG Yi-yang,WANG Chao,HU Kong-xin(Institute of Industrial Product Insp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Beijing 100025,China)

Abstrac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whitening cosmetics research,their safety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consumers and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acting principle of whitening cosmetics,active whitening ingredients and their sanitary safety evaluation,the internal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efficac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whitening cosmetics,including instrumental analysis of whitening active ingredients,in vitro cell test,animal test,human volunteer test,etc. Also,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for whitening cosmetics is discussed here. The article will provide a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hitening cosmetic products in China.

Key Words:whitening;cosmetics;safety;effi cacy

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定义[1],化妆品是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我国化妆品的卫生学评价主要针对皮肤的近期损害的安全性评价,随着人们美容观念的提高,对化妆品的卫生学检验也由安全性评价扩大到功效检验。

美白化妆品可以增进肌肤白皙,淡化色素、色斑。如何评价一种美白化妆品的美白效果,我国现在还无据可依,因此急待制订我国美白化妆品的美白功效评价标准,这不仅能指导消费者正确选用自己所需的美白化妆品,而且也能促进我国美白化妆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本文旨在综述美白化妆品成分的卫生安全评价以及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的进展情况,为我国美白事业发展提供参考。1 美白原理

人类皮肤的颜色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与分布,而黑色素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数量直接影响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也是产生黑色素的决定因素。在皮肤代谢循环过程中,存在于黑色素细胞组织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二羟基吲哚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500455)

作者简介:程艳 (1977-),女,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化妆品安全性、功效性以及体外毒理学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工业品检验研究所,北京 100025

酸(DHICA)氧化酶作用下经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当黑色素过速增长和吲哚等中间体逐步转化成为真黑色素[2]

分布不均时,就会造成局部皮肤过黑及色素沉着。另外,黑色

[3]

素细胞接受到存在于细胞外部一种称之为“内皮素”的物质,

就得到了加速制造黑色素的信息,而且酪氨酸酶也被激活,皮肤就变黑了。皮肤不同区域产生的内皮素多少不同,皮肤就会产生颜色深浅不一,从而产生色斑。2 美白成分的卫生安全评价

根据黑色素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目前常用美白化妆品的主要作用靶点是酪氨酸酶、黑素细胞和黑素的转运代谢途径,几种常见的美白化妆品有效成分如下。2.1 含汞化合物[1,4]

含汞化合物是较早用于祛斑、美白的成分,如氯化亚汞、氯化氨基汞等,具有快速美白的“功效”。但其毒性大,而且容易在体内沉积,造成人体中毒,特别是大量或长期使用含汞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因此我国及许多其他国家将汞列为化妆品中禁用物质。但是由于该类成分具有祛斑见效快的特点,至今国内一些祛斑产品仍在违规使用。2.2 氢醌[1,5]

氢醌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美白祛斑成分,具有凝结蛋白质的作用,通过凝结酪氨酸酶中的氨基酸,使酶冻结而失去催化活性;另外氢醌在一定浓度下可致黑色素细胞变性、死亡。但是氢醌对皮肤有较大毒性,刺激性大,长期接触能引起细胞

病变,导致各种疾病。一般认为氢醌的用量 > 5%,就有可能导致皮肤“白斑”现象,并可致敏。出于安全问题考虑,我国新版(2002年版)《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氢醌禁用于祛斑美白产品。

2.3 熊果苷[4,5]

熊果苷是氢醌的重要衍生物,具有安全性高、美白效果明显等特点,是重要的酪氨酸酶抑制剂,能够在不具备黑素细胞毒性的浓度范围内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多巴及多巴醌的合成,从而遏制黑素的生成。对于化妆品用熊果苷,其质量评价的关键是纯度。而且与氢醌相比,虽然熊果苷的安全性好的多,基本没有刺激性、没有过敏性,对黑素细胞的毒性也明显降低,但使用高浓度同样会让正常皮肤脱色。2.4 曲酸及其衍生物[4,5]

曲酸由葡萄糖或蔗糖在曲酶作用下发酵、提纯而成,其美白机制主要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同时又能抑制DHICA氧化酶活性,阻断二羟基吲哚聚合,而且曲酸无毒,刺激性最小,是一种少见的能同时抑制多种酶的、安全性又好的单一美白剂。但长期使用曲酸仍然会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可增加卵巢细胞染色体互换及染色体畸变的概率,引起皮肤病变。因而,近年来含曲酸的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另外,由于曲酸对光、热及金属离子不稳定,而且皮肤吸收性较差,人们开发了大量的曲酸衍生物来改进它的使用性能,如曲酸双棕榈酸酯,维生素C曲酸酯等。2.5 维生素C(Vit C)及其衍生物[4,6]

Vit C由生物发酵制备得到,对除去后天性黑色素沉积有明显效果,并且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其美白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途径:一是使氧化性黑素还原为无色的还原性黑素;二是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对于其安全性评价,目前普遍认为Vit C是维持人体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但过量摄入对人体无益,甚至有害,而作为化妆品中添加成分,由于Vit C水溶性不稳定和不易被皮肤吸收等缺点,近年来其衍生物应运而生,常用的有维生素C磷酯镁、维生素C棕榈酸酯等。2.6 果酸类[5,6]

果酸主要成分是α-羟基酸,它主要是通过渗透至皮肤角质层,促进老化角质层中细胞间的键合力减弱,加速细胞更新速度和促进死亡细胞脱离等来达到改善皮肤状态的目的,广泛应用于皮肤护理产品中,广告宣传其具有抗皱、去斑、防衰老等功效,但其长期安全性问题尚未定性。而且α-羟基酸会引起使用者对太阳光,特别是对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更加敏感,会导致晒伤甚至皮肤癌。高浓度果酸能严重破坏皮肤角质层细胞之间的粘着力,造成表皮层严重脱落,因而容易引起皮肤红肿、过敏甚至溃烂。因此,果酸产品,特别是高浓度果酸产品对皮肤存在不安全性。我国规定化妆品中α-羟基酸含量不得超过6%,产品pH值不得小于3.5。3 美白功效评价

对于美白化妆品的功效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美白有效成分的检测和评价,另一类是对美白产品的使用效果评价。

3.1 美白活性成分分析和评价

3.1.1 美白活性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检测等方法对美白化妆品中美白活性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液以此推断美白效果[7]

质联用、气质联用等仪器方法分析检测,根据不同物质吸收峰的特点及高度,对美白剂中的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以推测其美白效果。

3.1.2 酪氨酸酶活性测定[8,9] 评价美白化妆品的功效,很大部分以检测施加美白化妆品有效成分后,是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主要手段,而酪氨酸酶活性检测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法、免疫学法和生化酶学法,其中以生化酶学法较为简单成熟。酶的材料来源可以从蘑菇中得到的酪氨酸酶,也可以从B16黑色瘤细胞或动物皮肤中得到。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黑素细胞合成黑素机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仅仅检测美白化学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程度,就对其美白效果进行判定,必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3.1.3 黑素含量测定[10,11] 检测黑素细胞中黑素含量是美白化合物功效评价的最基本指标。目前在美白化合物效果评价中,采用的细胞中黑素含量测定方法是:①生物化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黑素细胞中的黑素含量。此方法经典稳定,但由于需要将被测细胞破碎,专门提取黑素进行比色分析,从而导致操作步骤比较复杂,实验要求高,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②图像分析技术是根据特殊染色组织的像素多少进行定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因此逐渐被应用于美白化合物功效评价中。

3.1.4 黑素细胞测定[11] 通过四唑盐比色法(methylthiazol tetrazolium,MTT)观察美白活性物质对黑素细胞生长情况的抑制作用,或通过光镜、电镜观察黑素细胞外部形态,研究对黑素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3.1.5 相关代谢酶的影响[12]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黑素合成过程中相关酶(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和DHICA氧化酶)的mRNA、DNA的表达水平及酪氨酸酶合成量进行测定,以评价美白活性物质对这些酶的影响。3.2 美白产品的使用效果评价

3.2.1 目测法 人类的肤色有白色、黄色、黑色、棕色等不同种类。对于皮肤颜色变化的判定,最初采用目测法,但此法受观察者的光感差异、观测时的照明光源影响很大,主观成分较多[13]。

3.2.2 照相法 采用照相的方法,在照片上分析皮肤灰度值的变化来评价皮肤颜色的变化。但此法受照相时光线及冲印条件的影响很大,且反映的皮肤颜色变化单一[13]。肤色的变化以简单的黑白概念不能概全,故以往肤色量化采用的灰度值不适用肤色的判断。

3.2.3 动物试验法 以棕色或黑色成年豚鼠为模型,将美白剂涂于试验动物背部去毛皮肤上,坚持每日涂敷产品,并设空白对照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取皮肤活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基底细胞中含黑素颗粒细胞计数及多巴阳性细胞计数[6]。

豚鼠皮肤黑素细胞和黑素小体的分布近似于人类,试验结

果重复性较好。但毕竟动物实验的结果与人体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等同,而且在欧盟对化妆品的管理条例中,将逐渐取消动物实验。

3.2.4 人体皮肤试验 人体肤色由皮肤亮度、暗度、色度等指标综合评价而成,而美白化妆品能够影响到黑色素对可见光谱的吸收,故皮肤的亮度和色度的改变均可以作为化妆品对皮肤美白效果的评价指标。

3.2.4.1 皮肤亮度评价测量 皮肤亮度评价一般采用测量皮肤表面反射系数的方法。Haramoto[14]和Kita[15]等利用测量皮肤表面反射系数的方法来分别评价了欧亚甘草提取物和一些漂白活性剂对皮肤表面黄褐斑的改变作用,通过皮肤亮度改变来评价美白化妆品的美白效果。另外Sugai[16]和Morimoto[17]等也分别利用测量皮肤表面反射系数的方法评价了一些美白化妆品对皮肤经长波紫外线(UVA)诱导色素沉着后的亮度改变情况,从而来评价化妆品的美白效果。不过考虑到皮肤中不同发光色团的反射光谱的相互影响,可能会对皮肤亮度的评价有一些影响。

3.2.4.2 皮肤色度评价测量 皮肤色度的测量主要分为两大:光度法,使用宽波段扫描法或窄波段扫描法(如类[18,19]

DermaSpectrometer),或者在可见波长范围内选择特定的波长,测量皮肤表面的吸光度和反射率,以此来判断皮肤色度;或者采用三色分析法(蓝,红,绿) (如Minolta Chroma Meter)来检测皮肤表层结构上的反射光,经过计算综合评价皮肤色度。

CIELAB色度空间系统分析法是三色分析法中的一种重要

[20,21]方法,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色度系统。近年来,

在筛选美白剂有效成分时,在考虑其美白效果的同时,也应关注其卫生安全性,开发出高效、低毒的美白化妆品才是真正服务于大众。实践证明,一些天然中草药成分具有很好的美白、祛斑效果,并得到一定的临床肯定,而我国中药药源丰富、无不良反应,因此筛选有效的中草药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新型剂辅助组成新的低毒或无毒但有效美白的剂型将有着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

在开发新型美白活性剂时,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低浓度的不同美白作用机制的活性成分,制成的复合剂型不仅可以在不产生生理毒性的有效浓度范围内提高美白效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有毒效应。另外,如果一种活性成分既具有美白功效,又能吸收大量紫外线起到防晒作用或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那么这样的美白剂就体现了全美白的概念,这也是美白剂开发的重要方向。

除了对已有的美白化妆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活性成分进行卫生学评价外,还应利用毒理学试验方法对美白化妆品中使用的原料及成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避免或停止使用某些毒性较大的成分,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所以应建立相应的毒理学检测和评价方法。

有了好的产品,必然需要有好的效果检测方法。许多著名的化妆品公司和研究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型美白产品的开发,投入使用的新型美白化学物越来越多,于是与之相适应的美白功效评价检测方法的发展也成了时之所需,完善现有以及开发新型的美白评价方法将是未来美白化妆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需要生物医学、生理学、物理学、化学等各个领域和学科的专家的协作,才能更快更好的推动我国美白化妆品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化妆品卫生规范[S]. 卫生部卫生法制

与监督司编印,2002.

[2]Prota G. Melanins,melanogenesis and melanocytes:looking at their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from the chemist's viewpoint[J]. Pigment Cell Res,2000,13(4):283-293.

[3]Halaban R. The regulation of normal melanocyte proliferation[J].

Pigment Cell Res,2000,13(1):4-14.

[4]宋琦如,金锡鹏. 皮肤美白剂的作用原理及其存在的卫生问题

[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2):119-120.

[5]何瑞,沈峻. 化妆品卫生学评价进展[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5,16(3):63-66.

[6]李玲,周华,宋伟民. 美白化妆品及其功效评价[J]. 环境与职业

医学,2002,19(1):46-48.

[7]胡俊明,段鹤君,赵月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祛斑类化妆品中

常用的功效成分[J]. 卫生研究,2003,32(5):499-500.

[8]Masamoto Y,Ando H,Murata Y,et al. Mushroom tyrosin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esculetin isolated from seeds of Euphorbia lathyris L[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03,67(3):631-634.

[9]No JK,Soung DY,Kim YJ,et al. Inhibition of tyrosinase by green tea

国外普遍采用CIELAB色度空间系统测量健康人体皮肤色度在使用产品前后的变化,根据皮肤色度变化评价美白化合物的功效。它包括不同的色度空间系统,如Munsell,L*C*h,XYZ (Yxy),L*a*b*等色度系统,其中L*a*b*色度系统应用最为广泛,L*代表黑白度,a*代表红绿色度,b*代表蓝黄色度,三者的综合评价能够反映皮肤色度的变化。该法表明了颜色在色度空间的位置,使色度变化可以以数值的形式表达,量化比较准确,因而在以肤色变化为观察终点的人体化妆品功效评价中,CIELAB色度空间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CIELAB色度空间系统评价对于化妆品的明显“美白”效果的变化比较敏感,而对于皮肤色度的微小变化并不是很灵敏。

另外,从皮肤病学领域看来,显微镜照相技术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结合能够对红斑、色素沉着以及皮肤上的伤疤等的皮肤颜色进行扫描并进行色度定量,检测皮肤颜色的变化[22,23]。利用显微镜照相得到每个波段的红、绿、蓝的亮度信息,经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转换,得到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的参数信息,以此来评价皮肤色度的变化,包括在人体上进行的色素沉着抑制试验等。4 未来发展方向

美白化妆品正在为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作为美容事业中的一大产业,随着美白化妆品需求量的增加,其市场前景广阔。

(下转第529页)

排子和乌苏市北部地区,地理位置北纬44°35′~45°05′,东经83°30′~84°50′,面积4725 km2,病区位于准葛尔盆地地势最低区域,海拔高度约210~350 m,年平均蒸发量1 703.0~2 156.7 mm,年平均降水量101.0~160.9 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10余倍,夏季炎热,极端气温高达42.2℃,冬季干旱,最低气温达-42℃,年平均气温6.5~7.6℃,是1980年确认的第一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阿勒泰地区(农十师辖区)地理位置为东京85°31′~44°

文章编号:1006-3617(2006)06-0520-04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A

【综述】

美白化妆品卫生安全及功效评价

程艳,董益阳,王超,胡孔新

摘要: 美白化妆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已成为消费者和生产厂家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科学角度介绍了美白化妆品的美白原理,美白成分及其卫生安全评价,以及国内外对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的进展情况,包括美白活性成分的仪器分析法、功效评价的体外细胞法、动物试验法和人体皮肤试验仪器测试法等。同时展望了美白化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美白化妆品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白;化妆品;安全;功效

Sanitary Safety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for Whitening Cosmetics CHENG Yan,DONG Yi-yang,WANG Chao,HU Kong-xin(Institute of Industrial Product Insp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Beijing 100025,China)

Abstrac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whitening cosmetics research,their safety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consumers and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acting principle of whitening cosmetics,active whitening ingredients and their sanitary safety evaluation,the internal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efficac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whitening cosmetics,including instrumental analysis of whitening active ingredients,in vitro cell test,animal test,human volunteer test,etc. Also,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for whitening cosmetics is discussed here. The article will provide a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hitening cosmetic products in China.

Key Words:whitening;cosmetics;safety;effi cacy

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的定义[1],化妆品是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我国化妆品的卫生学评价主要针对皮肤的近期损害的安全性评价,随着人们美容观念的提高,对化妆品的卫生学检验也由安全性评价扩大到功效检验。

美白化妆品可以增进肌肤白皙,淡化色素、色斑。如何评价一种美白化妆品的美白效果,我国现在还无据可依,因此急待制订我国美白化妆品的美白功效评价标准,这不仅能指导消费者正确选用自己所需的美白化妆品,而且也能促进我国美白化妆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本文旨在综述美白化妆品成分的卫生安全评价以及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的进展情况,为我国美白事业发展提供参考。1 美白原理

人类皮肤的颜色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与分布,而黑色素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数量直接影响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也是产生黑色素的决定因素。在皮肤代谢循环过程中,存在于黑色素细胞组织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二羟基吲哚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500455)

作者简介:程艳 (1977-),女,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化妆品安全性、功效性以及体外毒理学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工业品检验研究所,北京 100025

酸(DHICA)氧化酶作用下经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当黑色素过速增长和吲哚等中间体逐步转化成为真黑色素[2]

分布不均时,就会造成局部皮肤过黑及色素沉着。另外,黑色

[3]

素细胞接受到存在于细胞外部一种称之为“内皮素”的物质,

就得到了加速制造黑色素的信息,而且酪氨酸酶也被激活,皮肤就变黑了。皮肤不同区域产生的内皮素多少不同,皮肤就会产生颜色深浅不一,从而产生色斑。2 美白成分的卫生安全评价

根据黑色素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目前常用美白化妆品的主要作用靶点是酪氨酸酶、黑素细胞和黑素的转运代谢途径,几种常见的美白化妆品有效成分如下。2.1 含汞化合物[1,4]

含汞化合物是较早用于祛斑、美白的成分,如氯化亚汞、氯化氨基汞等,具有快速美白的“功效”。但其毒性大,而且容易在体内沉积,造成人体中毒,特别是大量或长期使用含汞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因此我国及许多其他国家将汞列为化妆品中禁用物质。但是由于该类成分具有祛斑见效快的特点,至今国内一些祛斑产品仍在违规使用。2.2 氢醌[1,5]

氢醌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美白祛斑成分,具有凝结蛋白质的作用,通过凝结酪氨酸酶中的氨基酸,使酶冻结而失去催化活性;另外氢醌在一定浓度下可致黑色素细胞变性、死亡。但是氢醌对皮肤有较大毒性,刺激性大,长期接触能引起细胞

病变,导致各种疾病。一般认为氢醌的用量 > 5%,就有可能导致皮肤“白斑”现象,并可致敏。出于安全问题考虑,我国新版(2002年版)《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氢醌禁用于祛斑美白产品。

2.3 熊果苷[4,5]

熊果苷是氢醌的重要衍生物,具有安全性高、美白效果明显等特点,是重要的酪氨酸酶抑制剂,能够在不具备黑素细胞毒性的浓度范围内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多巴及多巴醌的合成,从而遏制黑素的生成。对于化妆品用熊果苷,其质量评价的关键是纯度。而且与氢醌相比,虽然熊果苷的安全性好的多,基本没有刺激性、没有过敏性,对黑素细胞的毒性也明显降低,但使用高浓度同样会让正常皮肤脱色。2.4 曲酸及其衍生物[4,5]

曲酸由葡萄糖或蔗糖在曲酶作用下发酵、提纯而成,其美白机制主要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同时又能抑制DHICA氧化酶活性,阻断二羟基吲哚聚合,而且曲酸无毒,刺激性最小,是一种少见的能同时抑制多种酶的、安全性又好的单一美白剂。但长期使用曲酸仍然会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可增加卵巢细胞染色体互换及染色体畸变的概率,引起皮肤病变。因而,近年来含曲酸的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另外,由于曲酸对光、热及金属离子不稳定,而且皮肤吸收性较差,人们开发了大量的曲酸衍生物来改进它的使用性能,如曲酸双棕榈酸酯,维生素C曲酸酯等。2.5 维生素C(Vit C)及其衍生物[4,6]

Vit C由生物发酵制备得到,对除去后天性黑色素沉积有明显效果,并且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其美白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途径:一是使氧化性黑素还原为无色的还原性黑素;二是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对于其安全性评价,目前普遍认为Vit C是维持人体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但过量摄入对人体无益,甚至有害,而作为化妆品中添加成分,由于Vit C水溶性不稳定和不易被皮肤吸收等缺点,近年来其衍生物应运而生,常用的有维生素C磷酯镁、维生素C棕榈酸酯等。2.6 果酸类[5,6]

果酸主要成分是α-羟基酸,它主要是通过渗透至皮肤角质层,促进老化角质层中细胞间的键合力减弱,加速细胞更新速度和促进死亡细胞脱离等来达到改善皮肤状态的目的,广泛应用于皮肤护理产品中,广告宣传其具有抗皱、去斑、防衰老等功效,但其长期安全性问题尚未定性。而且α-羟基酸会引起使用者对太阳光,特别是对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更加敏感,会导致晒伤甚至皮肤癌。高浓度果酸能严重破坏皮肤角质层细胞之间的粘着力,造成表皮层严重脱落,因而容易引起皮肤红肿、过敏甚至溃烂。因此,果酸产品,特别是高浓度果酸产品对皮肤存在不安全性。我国规定化妆品中α-羟基酸含量不得超过6%,产品pH值不得小于3.5。3 美白功效评价

对于美白化妆品的功效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美白有效成分的检测和评价,另一类是对美白产品的使用效果评价。

3.1 美白活性成分分析和评价

3.1.1 美白活性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检测等方法对美白化妆品中美白活性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液以此推断美白效果[7]

质联用、气质联用等仪器方法分析检测,根据不同物质吸收峰的特点及高度,对美白剂中的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以推测其美白效果。

3.1.2 酪氨酸酶活性测定[8,9] 评价美白化妆品的功效,很大部分以检测施加美白化妆品有效成分后,是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主要手段,而酪氨酸酶活性检测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法、免疫学法和生化酶学法,其中以生化酶学法较为简单成熟。酶的材料来源可以从蘑菇中得到的酪氨酸酶,也可以从B16黑色瘤细胞或动物皮肤中得到。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黑素细胞合成黑素机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仅仅检测美白化学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程度,就对其美白效果进行判定,必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3.1.3 黑素含量测定[10,11] 检测黑素细胞中黑素含量是美白化合物功效评价的最基本指标。目前在美白化合物效果评价中,采用的细胞中黑素含量测定方法是:①生物化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黑素细胞中的黑素含量。此方法经典稳定,但由于需要将被测细胞破碎,专门提取黑素进行比色分析,从而导致操作步骤比较复杂,实验要求高,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②图像分析技术是根据特殊染色组织的像素多少进行定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因此逐渐被应用于美白化合物功效评价中。

3.1.4 黑素细胞测定[11] 通过四唑盐比色法(methylthiazol tetrazolium,MTT)观察美白活性物质对黑素细胞生长情况的抑制作用,或通过光镜、电镜观察黑素细胞外部形态,研究对黑素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3.1.5 相关代谢酶的影响[12]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黑素合成过程中相关酶(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和DHICA氧化酶)的mRNA、DNA的表达水平及酪氨酸酶合成量进行测定,以评价美白活性物质对这些酶的影响。3.2 美白产品的使用效果评价

3.2.1 目测法 人类的肤色有白色、黄色、黑色、棕色等不同种类。对于皮肤颜色变化的判定,最初采用目测法,但此法受观察者的光感差异、观测时的照明光源影响很大,主观成分较多[13]。

3.2.2 照相法 采用照相的方法,在照片上分析皮肤灰度值的变化来评价皮肤颜色的变化。但此法受照相时光线及冲印条件的影响很大,且反映的皮肤颜色变化单一[13]。肤色的变化以简单的黑白概念不能概全,故以往肤色量化采用的灰度值不适用肤色的判断。

3.2.3 动物试验法 以棕色或黑色成年豚鼠为模型,将美白剂涂于试验动物背部去毛皮肤上,坚持每日涂敷产品,并设空白对照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取皮肤活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基底细胞中含黑素颗粒细胞计数及多巴阳性细胞计数[6]。

豚鼠皮肤黑素细胞和黑素小体的分布近似于人类,试验结

果重复性较好。但毕竟动物实验的结果与人体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等同,而且在欧盟对化妆品的管理条例中,将逐渐取消动物实验。

3.2.4 人体皮肤试验 人体肤色由皮肤亮度、暗度、色度等指标综合评价而成,而美白化妆品能够影响到黑色素对可见光谱的吸收,故皮肤的亮度和色度的改变均可以作为化妆品对皮肤美白效果的评价指标。

3.2.4.1 皮肤亮度评价测量 皮肤亮度评价一般采用测量皮肤表面反射系数的方法。Haramoto[14]和Kita[15]等利用测量皮肤表面反射系数的方法来分别评价了欧亚甘草提取物和一些漂白活性剂对皮肤表面黄褐斑的改变作用,通过皮肤亮度改变来评价美白化妆品的美白效果。另外Sugai[16]和Morimoto[17]等也分别利用测量皮肤表面反射系数的方法评价了一些美白化妆品对皮肤经长波紫外线(UVA)诱导色素沉着后的亮度改变情况,从而来评价化妆品的美白效果。不过考虑到皮肤中不同发光色团的反射光谱的相互影响,可能会对皮肤亮度的评价有一些影响。

3.2.4.2 皮肤色度评价测量 皮肤色度的测量主要分为两大:光度法,使用宽波段扫描法或窄波段扫描法(如类[18,19]

DermaSpectrometer),或者在可见波长范围内选择特定的波长,测量皮肤表面的吸光度和反射率,以此来判断皮肤色度;或者采用三色分析法(蓝,红,绿) (如Minolta Chroma Meter)来检测皮肤表层结构上的反射光,经过计算综合评价皮肤色度。

CIELAB色度空间系统分析法是三色分析法中的一种重要

[20,21]方法,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色度系统。近年来,

在筛选美白剂有效成分时,在考虑其美白效果的同时,也应关注其卫生安全性,开发出高效、低毒的美白化妆品才是真正服务于大众。实践证明,一些天然中草药成分具有很好的美白、祛斑效果,并得到一定的临床肯定,而我国中药药源丰富、无不良反应,因此筛选有效的中草药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新型剂辅助组成新的低毒或无毒但有效美白的剂型将有着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

在开发新型美白活性剂时,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低浓度的不同美白作用机制的活性成分,制成的复合剂型不仅可以在不产生生理毒性的有效浓度范围内提高美白效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有毒效应。另外,如果一种活性成分既具有美白功效,又能吸收大量紫外线起到防晒作用或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那么这样的美白剂就体现了全美白的概念,这也是美白剂开发的重要方向。

除了对已有的美白化妆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活性成分进行卫生学评价外,还应利用毒理学试验方法对美白化妆品中使用的原料及成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避免或停止使用某些毒性较大的成分,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所以应建立相应的毒理学检测和评价方法。

有了好的产品,必然需要有好的效果检测方法。许多著名的化妆品公司和研究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型美白产品的开发,投入使用的新型美白化学物越来越多,于是与之相适应的美白功效评价检测方法的发展也成了时之所需,完善现有以及开发新型的美白评价方法将是未来美白化妆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需要生物医学、生理学、物理学、化学等各个领域和学科的专家的协作,才能更快更好的推动我国美白化妆品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化妆品卫生规范[S]. 卫生部卫生法制

与监督司编印,2002.

[2]Prota G. Melanins,melanogenesis and melanocytes:looking at their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from the chemist's viewpoint[J]. Pigment Cell Res,2000,13(4):283-293.

[3]Halaban R. The regulation of normal melanocyte proliferation[J].

Pigment Cell Res,2000,13(1):4-14.

[4]宋琦如,金锡鹏. 皮肤美白剂的作用原理及其存在的卫生问题

[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2):119-120.

[5]何瑞,沈峻. 化妆品卫生学评价进展[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5,16(3):63-66.

[6]李玲,周华,宋伟民. 美白化妆品及其功效评价[J]. 环境与职业

医学,2002,19(1):46-48.

[7]胡俊明,段鹤君,赵月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祛斑类化妆品中

常用的功效成分[J]. 卫生研究,2003,32(5):499-500.

[8]Masamoto Y,Ando H,Murata Y,et al. Mushroom tyrosin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esculetin isolated from seeds of Euphorbia lathyris L[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03,67(3):631-634.

[9]No JK,Soung DY,Kim YJ,et al. Inhibition of tyrosinase by green tea

国外普遍采用CIELAB色度空间系统测量健康人体皮肤色度在使用产品前后的变化,根据皮肤色度变化评价美白化合物的功效。它包括不同的色度空间系统,如Munsell,L*C*h,XYZ (Yxy),L*a*b*等色度系统,其中L*a*b*色度系统应用最为广泛,L*代表黑白度,a*代表红绿色度,b*代表蓝黄色度,三者的综合评价能够反映皮肤色度的变化。该法表明了颜色在色度空间的位置,使色度变化可以以数值的形式表达,量化比较准确,因而在以肤色变化为观察终点的人体化妆品功效评价中,CIELAB色度空间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CIELAB色度空间系统评价对于化妆品的明显“美白”效果的变化比较敏感,而对于皮肤色度的微小变化并不是很灵敏。

另外,从皮肤病学领域看来,显微镜照相技术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结合能够对红斑、色素沉着以及皮肤上的伤疤等的皮肤颜色进行扫描并进行色度定量,检测皮肤颜色的变化[22,23]。利用显微镜照相得到每个波段的红、绿、蓝的亮度信息,经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转换,得到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的参数信息,以此来评价皮肤色度的变化,包括在人体上进行的色素沉着抑制试验等。4 未来发展方向

美白化妆品正在为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作为美容事业中的一大产业,随着美白化妆品需求量的增加,其市场前景广阔。

(下转第529页)

排子和乌苏市北部地区,地理位置北纬44°35′~45°05′,东经83°30′~84°50′,面积4725 km2,病区位于准葛尔盆地地势最低区域,海拔高度约210~350 m,年平均蒸发量1 703.0~2 156.7 mm,年平均降水量101.0~160.9 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10余倍,夏季炎热,极端气温高达42.2℃,冬季干旱,最低气温达-42℃,年平均气温6.5~7.6℃,是1980年确认的第一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阿勒泰地区(农十师辖区)地理位置为东京85°31′~44°

相关内容

  • 化妆品配方研发简介
  • 化妆品配方师(中级)培训 化妆品研究开发中心 ∗配方研发 ∗功效评价:保湿.美白.抗皱 ∗化妆品配方研发培训 1. 2. 3. 4. 5. 化妆品配方师知识结构配方研发流程配方研发指导思想配方结构配方设计 1. 化妆品原料知识: (1)基础原料:掌握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2)功效原料 ...

  • 化妆品中的成分的作用
  • 化妆品中的成分的作用 人的皮肤有天然的保湿系统,由水.天然保湿因子(NMF).脂类三种物质组成.我们现在使用的保湿化妆品是对这一体系的模拟,保湿品的主要成分是水.保湿剂和油脂.只有更了解化妆品中的成份.了解自己的皮肤结构,才能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化妆品 化妆品中常见的保湿剂包括: 甘油:是最古老的保湿剂 ...

  • 化妆品升级战略与乳化车间管理
  • 化妆品升级战略与乳化车间管理 周波 广州芭妍化妆品公司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袋的饱满以及生物学.化学.化妆品科学.医学等化妆品相关科进步和提高,人们对化妆品的需求也有原来的单一的护理型向现代多功能型转变,对高质量适当价位的高性价比的化妆品的需求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人们80后.90后这批文化水 ...

  • 面膜工艺流程
  • 面膜包括有硬膜和软磨,那么面膜的成份和用法是怎样的呢?下面具体介绍. 1.硬膜 (1)成份及作用:以医用石膏为主要基质,冷膜对皮肤进行冷渗透,添加有冰片.薄荷等具有收敛.消炎杀菌作用的药物,镇静皮下神经,抑制皮脂的分泌,清热消炎,应用于暗痤皮肤,油性皮肤及敏感性皮肤. 热膜则添加有各种微量的矿物质. ...

  • 化妆品功效大全
  • OnlyLady女人志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hzp.onlylady.com提供.化妆品 化妆品库 品牌大全 分类大全 功效大全 更多导航↓排行榜 化妆品> 化妆品库> 功效大全 功效大全Efficacy 化妆品个人用品男士用品母婴用品 面部护理 (51) 抗衰 ...

  • 玛丽艳资料
  • 玛丽艳资料 玛丽艳美容师的基本要求 1.微笑--体现一个人的亲切感,要形成一个微笑的习惯,微笑同时加上一句热情关心的问候和一个礼貌的动作会更好. 微笑是交往中的灵丹妙药.吸引顾客的吸铁石.办事的通行证.爱情的催化剂.中年人的灭火器: 2.形象--包括着装.言语举止.精神状态. 留下第一印象,形象走在 ...

  • 怎样自制爽肤水.七款常见爽肤水的制做
  • 关于化妆水你是不是有以下疑问呢? 保存到相册 关于化妆水你是不是有以下疑问呢? 1.是不是将化妆水倒在手上涂抹到脸上再拍打比用化妆棉涂抹吸收效果更好呢? 答:想让化妆水在脸上充分吸收,绝对不是在肌肤表面拍湿即可,必须要配合化妆棉在肌肤上停留才能最大程度起到修护的作用,原理就跟敷面膜一样.但是需要注意 ...

  • 正确的化妆品使用顺序
  • 1.你了解水质.霜质.油质化妆品的基本使用顺序吗? 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应该牢记,以护肤品的质地类别区分使用顺序,可别小看,这种方法一试百灵!比如你就记住"先水.中乳,最后油."当你分不清是该先用哪个后用哪个时,就先看一下该护肤品的质地,如果是水质的,就一定比乳霜质的先用,而油质的 ...

  • 暗黄肤色变白
  • 皮肤的颜色是健美的重要标志. 皮肤的黑白与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有关. 而饮食的调整能减 少黑色素的合成,有助于黑皮肤变白. (1)少摄入富含酪氨酸的 食物.因为酪氨酸是黑色素的基础物质.也就是说,黑色素是由酪氨酸经酪氨酸酶的作用转 化而来的. 如果酪氨酸摄入少了, 那么合成黑色素的基础物质也就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