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小学数学骨干班考核课
说
课
稿
授课教师 :王 品 忠
工作单位 :葵山镇查拉完小
指导教师 :孙小平 张雨淋
《认识时间》说课稿
王 品 忠
一、说教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的习惯。我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能正确读、写具体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用5分5分数的方法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要解决这一重点,必须弄清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以及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正确读取时间的方法,以及1时=60分的推导过程。特别是快接近下一整点钟时刻的认读,如8:55。要解决这一难点,必须在学生“观察认读”的基础上,使其晓得:当“几分”越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对应数。
二、说理念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使用学具、课件演示等,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通过观察、探究、交流、验证等步骤来认识时间。
三、说教法
1、演示法。演示法形象而生动,学生学习起来很感兴趣,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1时=60分时,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显而易见。
2、引导法。由于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再加上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观察,进而得出结论。
四、说学法
1、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讨论看时间的方法,相互纠错。这样不仅有助于获取知识,还有利于智慧的交流与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让学生观察典型时间,说出看时间的方法,然后用数学语言概括,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这节课作了以下处理:
(一)情境置疑,复习导入。
一来就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铃声引出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紧接着用课件先后显示9 时和9时30分,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不错,便趁机显示8时55分,顺势导入新课。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新授部分我分为“认识钟面”、“认识几分”、“读、写钟面时间”、“ 认识时与分的关系”四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紧扣。
1.认识钟面: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认识,为下一环节——认识几分作铺垫。
2.认识几分: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分针,尤其是分针走一大格表示5分,为钟面时间的读、写打基础。
3.读、写钟面时间:通过课件显示课始留下的争议钟面——8时55分,经过同桌交流后汇报订正,顺利突破了本课的一个教学重、难点。为此,我奖励了他们一个大红五星。
4.时与分的关系: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而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由此得出1时=60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为贴近学生的日常作息,通过课件显示9∶05 和10∶45两个钟面,让学生说时间。
2.题卡上有6∶40、7∶05、8∶35和9∶30四个钟面,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回顾总结,深化认知
这一环节,先是对全课的回顾,紧接着是在上学歌的音乐声中出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幕,引发全班同学齐唱,以渗透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
六、说教学反思
回顾整堂课,我觉得自己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首先,一来就用学生喜欢而又熟悉的铃声音乐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认识钟面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并同桌说一说,然后又课件演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
再次,在教学1时=60分时,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显而易见,趋势引出——分针走一圈的同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为1时=60分的引出作准备。
最后,在全班同学齐唱上学歌的音乐声中出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幕,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
总的来说,我感觉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还不错,但也存有不足:
第一,在教学接近整点钟时刻8∶55的认读时,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都以为到了9,认读为9:55,为此在课件演示上出现了反复。
第二,在教学时与分之间的关系时,没有在分针走一圈的同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的基础上直接引出1时=60分,耽误了练习时间。
通过这次课堂教学让我深刻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所到达的效果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第九期小学数学骨干班考核课
说
课
稿
授课教师 :王 品 忠
工作单位 :葵山镇查拉完小
指导教师 :孙小平 张雨淋
《认识时间》说课稿
王 品 忠
一、说教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的习惯。我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能正确读、写具体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用5分5分数的方法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要解决这一重点,必须弄清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以及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正确读取时间的方法,以及1时=60分的推导过程。特别是快接近下一整点钟时刻的认读,如8:55。要解决这一难点,必须在学生“观察认读”的基础上,使其晓得:当“几分”越大时,“几时”应该看前一个大格对应数。
二、说理念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使用学具、课件演示等,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通过观察、探究、交流、验证等步骤来认识时间。
三、说教法
1、演示法。演示法形象而生动,学生学习起来很感兴趣,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1时=60分时,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显而易见。
2、引导法。由于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再加上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在概括看时间的方法时,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观察,进而得出结论。
四、说学法
1、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讨论看时间的方法,相互纠错。这样不仅有助于获取知识,还有利于智慧的交流与情感的交融。
2、抽象概括。让学生观察典型时间,说出看时间的方法,然后用数学语言概括,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这节课作了以下处理:
(一)情境置疑,复习导入。
一来就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铃声引出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紧接着用课件先后显示9 时和9时30分,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不错,便趁机显示8时55分,顺势导入新课。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新授部分我分为“认识钟面”、“认识几分”、“读、写钟面时间”、“ 认识时与分的关系”四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紧扣。
1.认识钟面: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认识,为下一环节——认识几分作铺垫。
2.认识几分: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分针,尤其是分针走一大格表示5分,为钟面时间的读、写打基础。
3.读、写钟面时间:通过课件显示课始留下的争议钟面——8时55分,经过同桌交流后汇报订正,顺利突破了本课的一个教学重、难点。为此,我奖励了他们一个大红五星。
4.时与分的关系: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而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由此得出1时=60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为贴近学生的日常作息,通过课件显示9∶05 和10∶45两个钟面,让学生说时间。
2.题卡上有6∶40、7∶05、8∶35和9∶30四个钟面,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回顾总结,深化认知
这一环节,先是对全课的回顾,紧接着是在上学歌的音乐声中出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幕,引发全班同学齐唱,以渗透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
六、说教学反思
回顾整堂课,我觉得自己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首先,一来就用学生喜欢而又熟悉的铃声音乐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认识钟面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并同桌说一说,然后又课件演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
再次,在教学1时=60分时,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显而易见,趋势引出——分针走一圈的同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为1时=60分的引出作准备。
最后,在全班同学齐唱上学歌的音乐声中出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幕,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
总的来说,我感觉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还不错,但也存有不足:
第一,在教学接近整点钟时刻8∶55的认读时,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力有限,都以为到了9,认读为9:55,为此在课件演示上出现了反复。
第二,在教学时与分之间的关系时,没有在分针走一圈的同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的基础上直接引出1时=60分,耽误了练习时间。
通过这次课堂教学让我深刻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所到达的效果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