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概念动人城市盲目发展难避风险

“总部经济”概念动人 城市盲目发展难避风险(图)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1月26日 07:35:29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号:大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记者:雷敏、万一 编辑:李松

近几年,“总部经济”的概念风靡全国。北京强势打造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上海出台优惠政策,向国内外名企总部频送秋波;广州、深圳强强联合欲做南中国总部中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岛、沈阳、大连、杭州、南京、厦门、武汉、西安、重庆等国内各大城市已争相扛起了发展总部经济的大旗。

图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北京)峰会会场外景(图片来源:TOM)

近日发表的由专家撰写的题为《总部经济发展探索与实践》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总部经济推动了城市的转型升级,已成为许多大城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但也有些城市出于攀比的心态,把引入总部的多少与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一哄而上发展总部经济。业内人士认为,总部经济对城市软硬件环境的要求很高,总部资源也不是无穷尽的,盲目竞争势必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企业和城市的双赢选择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弘认为,总部经济指某区域由于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的空间耦合,并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总部基地——北京总部经济试验新区(图片来源:人民网)

据记者调查,我国现阶段的总部迁移,一方面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境外企业纷纷将其境外总部迁到中国或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调整国际市场战略;同时也包括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批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迁移。

由此可见,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最佳效应是实现企业和城市的双赢。对企业来说,实施总部、研发总部与生产基地的空间分离,向中心城市聚集,客观上是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的必然结果;对迁入城市而言,企业总部的入驻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和消费,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最终提高城市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因此,许多城市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入驻。

图为总部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专题高峰会现场。(图片来源:人民网) 《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一些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总部经济已初露端倪,并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区域总部经济带。

利益驱使 上演恶性竞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不少地方简化总部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认为任何城市都可以发展总部经济。由于企业总部的迁移牵涉到地方财政收入、政府官员业绩考核、就业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因此在一些地区,引入企业总部的多少成了城市之间互相攀比的新筹码。

从全国范围看,这种恶性竞争表现为省市之间、城市之间以及县域之间的竞争。从区域经济的总体态势来看,主要表现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之间的竞争以及各经济带内部的竞争,同时不少中西部的省会城市也打起了区域企业总部的争夺战。各地视“总部经济”为发展的新契机,有些地方甚至“不惜血本”出台各种优惠措施。盲目的攀比导致重复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典型的例子是珠江三角洲一带竟有5个机场)、过度的税收优惠和极低的土地价格。这不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赵弘副所长谈总部经济与首都经济发展。(图片来源:人民网)

北京大学城市与规划系教授贺灿飞指出,发展总部经济需要非常严格的条件,如高端的资源投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信息处理人才、专业化并具有一定集聚程度的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发达的现代交通体系等。他认为,“我国大多数城市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在条件不成熟时,即使暂时吸引了一些总部入驻,也不意味着就形成了总部经济。”

他同时表示,对总部经济的影响不应过度渲染,它只是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不可能成为主导。现在,国内有不少城市的政府高估了总部经济的效应和作用。此外,企业总部与工厂车间相比,迁移速度会更快,这势必使许多依赖“总部经济”发展的城市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

突出特色 走出“同质”怪圈

《调查报告》显示,从总体上看,当前国内具备发展总部经济条件的城市,也大多缺乏明晰的产业定位,如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政策,大多都提出“以工业为主、以外资为主、拓展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口号,陷入“同质恶性竞争”的怪圈。

一个城市吸纳企业总部的地方,往往是这个城市的象征。无论是城府还是企业,为形象设计都不惜重金。(图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贺灿飞认为,事实上,各地的区位特征、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总部经济的发展态势也应有所差异。他提出,制定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应依据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的等级和发展目标。一定层级的城市发展相应等级的总部经济。北京发展总部经济就要放眼全国,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产业结构,经济类和非经济类的总部都要大力聚集;上海定位于“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就要培育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活动;而低一层次的城市,就必须从“省会意识”或“本土意识”出发,发展一些“驻地经济”。

2004总部经济(北京)嘉年会(图片来源:参考消息/国际地产周刊) 二是城市的比较优势。包括交通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劳动力素质优势、信息优势、创新优势以及体制优势、特殊政策优势等。要瞄准产业对象,根据城市的比较优势制定总部经济促进政策。如通讯类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之所以选在北京,是因为与政府打交道比较方便;IT行业跨国公司则看好北京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和强大的研发能力。而北京的劣势正是上海的优势。上海周边省份经济发达、企业密集、上下游产业链条完善,这正是制造业公司的基础。同时,上海的金融条件也明显优于北京,拥有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三大金融市场。

贺灿飞强调指出,“总部经济的形成主要依赖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可以推波助澜,但不应强求。政府的角色是改善总部产业的发展环境,出台系统的总部产业政策,监督总部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总部经济成为‘地产经济’的炒作等。”(完)

【推荐

给:

【关闭窗口】 (责任编辑:孙平)

“总部经济”概念动人 城市盲目发展难避风险(图)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1月26日 07:35:29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号:大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记者:雷敏、万一 编辑:李松

近几年,“总部经济”的概念风靡全国。北京强势打造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上海出台优惠政策,向国内外名企总部频送秋波;广州、深圳强强联合欲做南中国总部中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岛、沈阳、大连、杭州、南京、厦门、武汉、西安、重庆等国内各大城市已争相扛起了发展总部经济的大旗。

图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北京)峰会会场外景(图片来源:TOM)

近日发表的由专家撰写的题为《总部经济发展探索与实践》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总部经济推动了城市的转型升级,已成为许多大城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但也有些城市出于攀比的心态,把引入总部的多少与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一哄而上发展总部经济。业内人士认为,总部经济对城市软硬件环境的要求很高,总部资源也不是无穷尽的,盲目竞争势必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企业和城市的双赢选择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弘认为,总部经济指某区域由于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的空间耦合,并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总部基地——北京总部经济试验新区(图片来源:人民网)

据记者调查,我国现阶段的总部迁移,一方面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境外企业纷纷将其境外总部迁到中国或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调整国际市场战略;同时也包括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批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迁移。

由此可见,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最佳效应是实现企业和城市的双赢。对企业来说,实施总部、研发总部与生产基地的空间分离,向中心城市聚集,客观上是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的必然结果;对迁入城市而言,企业总部的入驻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和消费,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最终提高城市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因此,许多城市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入驻。

图为总部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专题高峰会现场。(图片来源:人民网) 《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一些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总部经济已初露端倪,并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区域总部经济带。

利益驱使 上演恶性竞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不少地方简化总部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认为任何城市都可以发展总部经济。由于企业总部的迁移牵涉到地方财政收入、政府官员业绩考核、就业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因此在一些地区,引入企业总部的多少成了城市之间互相攀比的新筹码。

从全国范围看,这种恶性竞争表现为省市之间、城市之间以及县域之间的竞争。从区域经济的总体态势来看,主要表现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之间的竞争以及各经济带内部的竞争,同时不少中西部的省会城市也打起了区域企业总部的争夺战。各地视“总部经济”为发展的新契机,有些地方甚至“不惜血本”出台各种优惠措施。盲目的攀比导致重复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典型的例子是珠江三角洲一带竟有5个机场)、过度的税收优惠和极低的土地价格。这不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赵弘副所长谈总部经济与首都经济发展。(图片来源:人民网)

北京大学城市与规划系教授贺灿飞指出,发展总部经济需要非常严格的条件,如高端的资源投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信息处理人才、专业化并具有一定集聚程度的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发达的现代交通体系等。他认为,“我国大多数城市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在条件不成熟时,即使暂时吸引了一些总部入驻,也不意味着就形成了总部经济。”

他同时表示,对总部经济的影响不应过度渲染,它只是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不可能成为主导。现在,国内有不少城市的政府高估了总部经济的效应和作用。此外,企业总部与工厂车间相比,迁移速度会更快,这势必使许多依赖“总部经济”发展的城市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

突出特色 走出“同质”怪圈

《调查报告》显示,从总体上看,当前国内具备发展总部经济条件的城市,也大多缺乏明晰的产业定位,如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政策,大多都提出“以工业为主、以外资为主、拓展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口号,陷入“同质恶性竞争”的怪圈。

一个城市吸纳企业总部的地方,往往是这个城市的象征。无论是城府还是企业,为形象设计都不惜重金。(图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贺灿飞认为,事实上,各地的区位特征、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总部经济的发展态势也应有所差异。他提出,制定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应依据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的等级和发展目标。一定层级的城市发展相应等级的总部经济。北京发展总部经济就要放眼全国,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产业结构,经济类和非经济类的总部都要大力聚集;上海定位于“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就要培育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活动;而低一层次的城市,就必须从“省会意识”或“本土意识”出发,发展一些“驻地经济”。

2004总部经济(北京)嘉年会(图片来源:参考消息/国际地产周刊) 二是城市的比较优势。包括交通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劳动力素质优势、信息优势、创新优势以及体制优势、特殊政策优势等。要瞄准产业对象,根据城市的比较优势制定总部经济促进政策。如通讯类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之所以选在北京,是因为与政府打交道比较方便;IT行业跨国公司则看好北京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和强大的研发能力。而北京的劣势正是上海的优势。上海周边省份经济发达、企业密集、上下游产业链条完善,这正是制造业公司的基础。同时,上海的金融条件也明显优于北京,拥有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三大金融市场。

贺灿飞强调指出,“总部经济的形成主要依赖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可以推波助澜,但不应强求。政府的角色是改善总部产业的发展环境,出台系统的总部产业政策,监督总部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总部经济成为‘地产经济’的炒作等。”(完)

【推荐

给:

【关闭窗口】 (责任编辑:孙平)


相关内容

  • 村镇银行股权结构亟待优化
  • 90 中国金融・2011年第3期 基层声音 村镇银行股权结构亟待优化 ■ 谢振山 结构应当考虑本土化.地方化,但要坚决地去行政化.对地方政府干预股权设计的行为应当警惕,防止村镇银行成为新一轮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村镇银行股权结构持续优化的几点思路 一是监管引领公司治理,确保主发起银行对村镇银行的 股 ...

  • 杭州发展总部经济能力的比较分析
  • 内 容 摘 要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在空间上的布局呈现这样一种变化: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聚,而制造基地布局在生产加工成本较低的区域,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目前,总部经济引起了各大城市政府高度的关注.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掀起 ...

  •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编辑 目 录 1定义 2概述 3误区 4优势 5缺点 6发展 7变化 8共享 9处理 10技术 区的销售网点,这些网点仅有一个销售团队及服务人员构成,通过设在厦门的总部标准订单 统一处理业务, 财务则可以共享至厦门. 适合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金融企业.服务企业.制造业的销售 ...

  • 中国总部经济园市场与分析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创业投资好项目,创业路线要走对
  • 创业投资好项目,创业路线要走对 创业路艰辛崎岖,找对一个创业投资好项目很重要,创业路线走得对才能迎风破浪,不断前进!很多工薪族想一步到位成为企业拥有人,做老板.现在什么行业好赚钱,什么是创业投资好项目?也许也能筹到资金.也许也能找到项目,也有能力开个商店.也有能力装修.也有能力雇员工„„都可以.你认 ...

  • 品牌加盟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 <品牌加盟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摘 要 当品牌经营和特许连锁经营比过去任何时候更近地接近我们时,我们追求则富和成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冲动.那么是不是只要成为品牌的代理商或加盟商就能拥有成功和则富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必须对在进行品牌加盟之前进行相应 ...

  • 用地政策引领产业转型_新加坡节约集约用地启示
  • --新加坡节约集约用地启示 □卢为民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土地资源 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造就了经济奇迹.新加坡建国以来,先后实现了5次转型,平均每10年一次,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到经济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 ...

  • 江苏综合汽配城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江苏盱眙汽配城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汽配行业市场背景 . ............................................................................................................ 2 1.1 200 ...

  • 武夷山市招商引资策略报告
  • 武夷山市招商引资项目包装策划咨询报告 2016-2017年版 前 言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明显,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也被写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成为"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