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徽州古民居生态设计的系统性

浅析徽州古民居生态设计的系统性

吕翔, 沈致和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徽州古民居讲究人的居住空间和生态环境。符合现代建筑提出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该文从生态节能

的角度来系统的分析徽州古民居的生态观和节能理念.

关键词:水系}遮阳l自然通风;生态性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09)02-0179-03O

引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

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

经深人人心,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

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

“生态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主题。

生态建筑在维护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充

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

居住和使用,达到建筑、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说到

生态建筑,不得不提中国的传统民居。从江南水乡到

大漠草原、从高原山地到平原盆地,我国各地的传统

民居都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生态观。传统徽州民居就

是其中很好的一个例子。然而为什么在有现代建筑

技术支持下的现代住宅建筑,大多无法成为健康、舒

适、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住宅呢?本文试从生态节能

的角度来系统的分析徽州民居的自然生态观和传统

节能思想,并探讨现代住宅建筑如何传承传统民居的

生态性。

1整体规划

1.1规划选址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即“天人合一”的哲学

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的风水理

论寻求天、地、人之间最完美和谐的环境组合,体现了

原始的生态观,其合理之处与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不谋而合。徽州民居无论从村落,还是单座民居,选

址模式和生态理念都非常讲究。传统徽州古村落中

典型的模式为“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背山可以挡住

冬季北方的寒流;面水可以接受夏季东南的凉风,向

阳可以获得良好的日照,近水可以提供足够的饮用水

及农田用水,既便于交通,又利于排除雨雪积水,同时

改善了视觉的封闭感,使建筑层次优美,利于形成良

性的生态循环[1-s]。

1.2水系设计

水系设计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民居依山傍

水而聚,顺应地势建造村落,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

系的落差,溪水常年流动,建筑与水系一静一动。人

工水系网络既有利于生活、生产,也便于防火、调节小

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极具生态功能。徽州古民

居独具特色的天井也与水系密切相关,既利于污水

走,又能收集雨水。

2遮阳

徽州民居夏天很凉快,这是到过皖南的人的共

识。这与贯穿整个徽州古民居的遮阳设计是分不开

的。从整体的规划,到单体的设计,遮阳都是很重要

的环节。徽州传统村落中的街巷和民居中的天井,除

其解决交通、组织通风和排水以外,还起到遮阳的

作用。

在徽州民居的平面布局中,天井一般位于门堂之

间,是建筑的中心,为了减少太阳辐射,采用东西横向

的平面。天井的面积不是很大,而且四周房屋都挑檐,使得室内天井南北向的空间断面的宽高比约为2

;5。徽州传统村落的街大多为东西向,宽度仅为

2Ⅱ1左右,俗称六尺巷。而街两侧店铺檐口的高度约

为5 m左右,故其空间断面的宽高比也约为2:5。

所以走在徽州传统村落的街道空间里,正如同是走在

放大放长了的天井里一样。它们都正好适合皖南所

处地理纬度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天的太阳,只晒

到店门口和房问前的檐住脚为止,而冬天却让太阳能

照到店堂内。

徽州村落中的巷,多为南北向,比街更窄,仅1 m

左右。而两侧民居的山墙却高达6----8 m有余,巷子

横断面的宽高比约为1:7.5,几乎挡尽了东西晒的

太阳。只有在山墙顶以下1 m多的墙面上能看到东

西方向升落的阳光。而这部分却是不住入的阁楼部

分。人走在巷子里,除正午时分外,都是在阴影里行

走,因此很阴凉。

3采光

因为整体规划中遮阳的需求,徽州村落中的巷子

很窄,因而前后两幢房子的间距很小,而且民居的山

墙都很高大。另外徽州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而且

常年在家的多为妇女和老人,因而对私密性要求很

高,再加上安全性的考虑,徽州民居的外墙上几乎不

开窗或者开很小的窗。所以徽州民居中特殊形式的

天井担当起了采光的大任。

然而天井的面积不大,其长度相对于正房中央开

间,而宽度只有厢房开间的大小。再加上为了遮阳而

四面挑出的屋檐,天井真正露天的部分只是很窄的一

条缝了。清朝时期的徽州民居,一层多为大堂和辅助

空间,二层才是居住空间。所以二层采光的缺陷成为

了徽州民居中的一个遗憾。,

4 自然通风

通常人们认为夏季良好的穿堂风是徽州民居保

持凉爽舒适的主要原因。但是,整体规划中紧凑式单

体的密集排列方式,单体中以天井为中心的徽州民居

平面布局,加上高大无窗的外墙,使得风压通风(也就

是穿堂风)并没有那么明显。

事实上,由于良好的遮阳设计,以及很好的外围

护结构隔热设置,徽州民居在夏季白天的时候,室外

温度高于室内温度,这时通风会把热风带入,从而使

室内环境

变得更加恶劣。在徽州民居的通风设计中,热压通风更受重视。正是由于“一”字型天井的存在,

以及良好的遮阳防晒设计,使得天井与其他地方存在

空气密度差,从而可有效的利用热压原理把凉风带入

室内。白天室外空气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整个建

筑较难形成热压通风,同时受村落规划布局影响,通

风不畅。而到了晚上,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热

压通风的作用就很明显了。

5外围护结构

徽州民居良好的生态性与其绝妙的建筑外围护

结构设计密切相关L4‘7]。

5.1外墙

外墙是热传导最多的部位。徽州传统民居均采

用木构架体系,因此先用30咖厚的空斗墙(内填黄

土),在木构架的柱外作围护外墙,墙体外侧用粉白

灰,与此同时,在木构架贴墙的柱与柱之间做一层木

板壁作为墙内壁,并刷桐油,有的还贴墙纸。外墙构

造因其外墙灰白面能反射强烈阳光,减少热辐射;其

丽层墙体比现代住宅建筑中采用的24 cm厚实墙热

传导小;更在砖木两个墙壁之间形成了20 cm以上厚

的空气夹层,并与阁楼上山墙气窗相通,夏季夜晚夹

层中的室内空气会通过气窗散掉。这样的外墙如同

人的皮肤一样,既能保温又能出汗,以此来调节房间

的“体内”温度,生态效应可见一斑。

5.2屋顶

屋顶是热传导的第二大部位。传统民居中会堂

和住人的房闻部分,其屋顶在椽子上面都加一层望砖

或望板,不仅使顶部平整好看,又不落灰;而且其与盖

瓦之间形成了6~8 cm厚的空气隔热层,对于保温、

隔热起到了良好的效应。

6生态性的传承

徽州传统民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能源,在通风

遮阳,隔热保温等方面所运用的技术体现了传统的建

筑生态设计理念。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徽派民居

的“生态设计”理念是相互影响、相互辅助、自成体系

的。而在现代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大多数都只是采用

单一的生态设计和节能方式,简单的拼凑节能产品,

并没有能够很好的辅助和融合,效果不是很理想。这

也是在现代住宅中几乎很难看到那种“天人合一”的

.人工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徽州古民居对于现

代住宅建筑生态设计的启迪,不仅在于其“设计”,更

重要的是“理念”。

徽州古村落的整体规划注重体现生态效应[4|,现

代住宅建筑规划布局可以借鉴这种利用自然条件,重

视生态气候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朝向、体型、太阳辐

射、冬季主导风向等因素,这样才能系统的规划好具

体的生态设计,而不是去简单的拼凑节能方式和

产品。

徽州古民居中水系的优秀设计,对于如今水资源

匮乏的状况有很好的启示,通

过一些设计将部分雨水

收集处理,作为小区景观的补水,以及在室外道路两

侧多铺装渗水砖,可有效地使雨水渗入地下,涵养地

下水源。

徽州民居中从规划到单体设计中都体现出来的

遮阳设计,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因为一些原因无法

实现。但可以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开发智能遮阳技术,

在外墙和屋顶设置遮阳格片,其角度根据不同的季节

和时段而变化。

徽州民居中特殊形式的天井是融合在系统中出

现的,以弥补采光为主要目的,同时形成热压通风。

现代建筑设计中天井大多只是作为一种建筑空间形

式,而没有与其他生态设计结合起来,相互辅助,生态

效应不理想。

徽州传统民居外墙中很少出现的窗,在现代建筑

中为了增大采光通风面积或表现现代建筑特征,面积

越来越大甚至全玻璃的幕墙,这就对门窗的节能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密闭性能和采用中空玻璃都是

很好的方式。

7结束语

皖南徽派民居讲究人的居住空间和生态环境,

完全符合现代建筑提出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

能”的设计理念。在保证了建筑舒适性和生活质量

的前提下,又合理、有效的降低了能耗,保护环境,

与自然和谐共生。徽州古民居系统的生态性设计

更是对现代生态建筑设计有着很重要的启迪意义。

对于现代居住建筑来说,也应当在大到选址、规划,

小到单体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甚至是建筑的细

部构造,全面系统的体现生态设计理念,把各种建

筑节能设计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系统的创造出与自

然和谐的生存环境[8]。

(参考文献]

[13武勇.中国民居与环境t-J].中外建筑,1996(2):22—24.

[2]胡善风,李伟.徽州古建筑的风水文化解析[J].中国矿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55—160.

[33王文波,王涛.徽州文化理念在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

口].工程与建设,2008,22(4):465--467.

[43林荣波,谭刚,王鹏:等.皖南民居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E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8):78~81.

[5]翟光逵,翟芸.皖南传统民居生态系统初探[J].华中建筑,

2003。2(4):95—97.

[63罗先松.徽州民居建造工艺技术探析[J].工程与建设。2008。22

(6):766—767.

[7]徐欣。许艳,张丽娜.徽韵永墨的迷失[J].工程与建设,

2007,21(6):867--868,870.

[83张祖刚,陈衍庆.建筑技术新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8.

浅析徽州古民居生态设计的系统性

吕翔, 沈致和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徽州古民居讲究人的居住空间和生态环境。符合现代建筑提出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该文从生态节能

的角度来系统的分析徽州古民居的生态观和节能理念.

关键词:水系}遮阳l自然通风;生态性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09)02-0179-03O

引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

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

经深人人心,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

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

“生态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主题。

生态建筑在维护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充

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

居住和使用,达到建筑、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说到

生态建筑,不得不提中国的传统民居。从江南水乡到

大漠草原、从高原山地到平原盆地,我国各地的传统

民居都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生态观。传统徽州民居就

是其中很好的一个例子。然而为什么在有现代建筑

技术支持下的现代住宅建筑,大多无法成为健康、舒

适、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住宅呢?本文试从生态节能

的角度来系统的分析徽州民居的自然生态观和传统

节能思想,并探讨现代住宅建筑如何传承传统民居的

生态性。

1整体规划

1.1规划选址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即“天人合一”的哲学

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的风水理

论寻求天、地、人之间最完美和谐的环境组合,体现了

原始的生态观,其合理之处与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不谋而合。徽州民居无论从村落,还是单座民居,选

址模式和生态理念都非常讲究。传统徽州古村落中

典型的模式为“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背山可以挡住

冬季北方的寒流;面水可以接受夏季东南的凉风,向

阳可以获得良好的日照,近水可以提供足够的饮用水

及农田用水,既便于交通,又利于排除雨雪积水,同时

改善了视觉的封闭感,使建筑层次优美,利于形成良

性的生态循环[1-s]。

1.2水系设计

水系设计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民居依山傍

水而聚,顺应地势建造村落,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

系的落差,溪水常年流动,建筑与水系一静一动。人

工水系网络既有利于生活、生产,也便于防火、调节小

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极具生态功能。徽州古民

居独具特色的天井也与水系密切相关,既利于污水

走,又能收集雨水。

2遮阳

徽州民居夏天很凉快,这是到过皖南的人的共

识。这与贯穿整个徽州古民居的遮阳设计是分不开

的。从整体的规划,到单体的设计,遮阳都是很重要

的环节。徽州传统村落中的街巷和民居中的天井,除

其解决交通、组织通风和排水以外,还起到遮阳的

作用。

在徽州民居的平面布局中,天井一般位于门堂之

间,是建筑的中心,为了减少太阳辐射,采用东西横向

的平面。天井的面积不是很大,而且四周房屋都挑檐,使得室内天井南北向的空间断面的宽高比约为2

;5。徽州传统村落的街大多为东西向,宽度仅为

2Ⅱ1左右,俗称六尺巷。而街两侧店铺檐口的高度约

为5 m左右,故其空间断面的宽高比也约为2:5。

所以走在徽州传统村落的街道空间里,正如同是走在

放大放长了的天井里一样。它们都正好适合皖南所

处地理纬度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天的太阳,只晒

到店门口和房问前的檐住脚为止,而冬天却让太阳能

照到店堂内。

徽州村落中的巷,多为南北向,比街更窄,仅1 m

左右。而两侧民居的山墙却高达6----8 m有余,巷子

横断面的宽高比约为1:7.5,几乎挡尽了东西晒的

太阳。只有在山墙顶以下1 m多的墙面上能看到东

西方向升落的阳光。而这部分却是不住入的阁楼部

分。人走在巷子里,除正午时分外,都是在阴影里行

走,因此很阴凉。

3采光

因为整体规划中遮阳的需求,徽州村落中的巷子

很窄,因而前后两幢房子的间距很小,而且民居的山

墙都很高大。另外徽州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而且

常年在家的多为妇女和老人,因而对私密性要求很

高,再加上安全性的考虑,徽州民居的外墙上几乎不

开窗或者开很小的窗。所以徽州民居中特殊形式的

天井担当起了采光的大任。

然而天井的面积不大,其长度相对于正房中央开

间,而宽度只有厢房开间的大小。再加上为了遮阳而

四面挑出的屋檐,天井真正露天的部分只是很窄的一

条缝了。清朝时期的徽州民居,一层多为大堂和辅助

空间,二层才是居住空间。所以二层采光的缺陷成为

了徽州民居中的一个遗憾。,

4 自然通风

通常人们认为夏季良好的穿堂风是徽州民居保

持凉爽舒适的主要原因。但是,整体规划中紧凑式单

体的密集排列方式,单体中以天井为中心的徽州民居

平面布局,加上高大无窗的外墙,使得风压通风(也就

是穿堂风)并没有那么明显。

事实上,由于良好的遮阳设计,以及很好的外围

护结构隔热设置,徽州民居在夏季白天的时候,室外

温度高于室内温度,这时通风会把热风带入,从而使

室内环境

变得更加恶劣。在徽州民居的通风设计中,热压通风更受重视。正是由于“一”字型天井的存在,

以及良好的遮阳防晒设计,使得天井与其他地方存在

空气密度差,从而可有效的利用热压原理把凉风带入

室内。白天室外空气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整个建

筑较难形成热压通风,同时受村落规划布局影响,通

风不畅。而到了晚上,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热

压通风的作用就很明显了。

5外围护结构

徽州民居良好的生态性与其绝妙的建筑外围护

结构设计密切相关L4‘7]。

5.1外墙

外墙是热传导最多的部位。徽州传统民居均采

用木构架体系,因此先用30咖厚的空斗墙(内填黄

土),在木构架的柱外作围护外墙,墙体外侧用粉白

灰,与此同时,在木构架贴墙的柱与柱之间做一层木

板壁作为墙内壁,并刷桐油,有的还贴墙纸。外墙构

造因其外墙灰白面能反射强烈阳光,减少热辐射;其

丽层墙体比现代住宅建筑中采用的24 cm厚实墙热

传导小;更在砖木两个墙壁之间形成了20 cm以上厚

的空气夹层,并与阁楼上山墙气窗相通,夏季夜晚夹

层中的室内空气会通过气窗散掉。这样的外墙如同

人的皮肤一样,既能保温又能出汗,以此来调节房间

的“体内”温度,生态效应可见一斑。

5.2屋顶

屋顶是热传导的第二大部位。传统民居中会堂

和住人的房闻部分,其屋顶在椽子上面都加一层望砖

或望板,不仅使顶部平整好看,又不落灰;而且其与盖

瓦之间形成了6~8 cm厚的空气隔热层,对于保温、

隔热起到了良好的效应。

6生态性的传承

徽州传统民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能源,在通风

遮阳,隔热保温等方面所运用的技术体现了传统的建

筑生态设计理念。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徽派民居

的“生态设计”理念是相互影响、相互辅助、自成体系

的。而在现代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大多数都只是采用

单一的生态设计和节能方式,简单的拼凑节能产品,

并没有能够很好的辅助和融合,效果不是很理想。这

也是在现代住宅中几乎很难看到那种“天人合一”的

.人工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徽州古民居对于现

代住宅建筑生态设计的启迪,不仅在于其“设计”,更

重要的是“理念”。

徽州古村落的整体规划注重体现生态效应[4|,现

代住宅建筑规划布局可以借鉴这种利用自然条件,重

视生态气候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朝向、体型、太阳辐

射、冬季主导风向等因素,这样才能系统的规划好具

体的生态设计,而不是去简单的拼凑节能方式和

产品。

徽州古民居中水系的优秀设计,对于如今水资源

匮乏的状况有很好的启示,通

过一些设计将部分雨水

收集处理,作为小区景观的补水,以及在室外道路两

侧多铺装渗水砖,可有效地使雨水渗入地下,涵养地

下水源。

徽州民居中从规划到单体设计中都体现出来的

遮阳设计,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因为一些原因无法

实现。但可以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开发智能遮阳技术,

在外墙和屋顶设置遮阳格片,其角度根据不同的季节

和时段而变化。

徽州民居中特殊形式的天井是融合在系统中出

现的,以弥补采光为主要目的,同时形成热压通风。

现代建筑设计中天井大多只是作为一种建筑空间形

式,而没有与其他生态设计结合起来,相互辅助,生态

效应不理想。

徽州传统民居外墙中很少出现的窗,在现代建筑

中为了增大采光通风面积或表现现代建筑特征,面积

越来越大甚至全玻璃的幕墙,这就对门窗的节能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密闭性能和采用中空玻璃都是

很好的方式。

7结束语

皖南徽派民居讲究人的居住空间和生态环境,

完全符合现代建筑提出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

能”的设计理念。在保证了建筑舒适性和生活质量

的前提下,又合理、有效的降低了能耗,保护环境,

与自然和谐共生。徽州古民居系统的生态性设计

更是对现代生态建筑设计有着很重要的启迪意义。

对于现代居住建筑来说,也应当在大到选址、规划,

小到单体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甚至是建筑的细

部构造,全面系统的体现生态设计理念,把各种建

筑节能设计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系统的创造出与自

然和谐的生存环境[8]。

(参考文献]

[13武勇.中国民居与环境t-J].中外建筑,1996(2):22—24.

[2]胡善风,李伟.徽州古建筑的风水文化解析[J].中国矿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55—160.

[33王文波,王涛.徽州文化理念在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

口].工程与建设,2008,22(4):465--467.

[43林荣波,谭刚,王鹏:等.皖南民居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E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8):78~81.

[5]翟光逵,翟芸.皖南传统民居生态系统初探[J].华中建筑,

2003。2(4):95—97.

[63罗先松.徽州民居建造工艺技术探析[J].工程与建设。2008。22

(6):766—767.

[7]徐欣。许艳,张丽娜.徽韵永墨的迷失[J].工程与建设,

2007,21(6):867--868,870.

[83张祖刚,陈衍庆.建筑技术新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8.


相关内容

  • 浅析徽派建筑文化与设计特点
  • 浅析徽派建筑文化与设计特点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徽州地区现至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

  • 传统建筑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传统建筑元素在当代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 传统建筑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各种传统建筑在其各自发展的当时,本系应运而生的,因而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风格与 ...

  • 谈徽派建筑的特色
  • 谈徽派建筑的特色 TheFeatureoftheHuizhouBuilding 马佳Majia 摘要:徽派建筑中国明清时期江淮地区民间建筑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徽派建筑的整体布局.徽派民居的外观造型.徽派民居的内部结构和装饰等几方面探讨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关键词:徽派建筑 徽派民居 特色 更多的阳光,躲 ...

  • 徽派建筑赏析
  • 徽派建筑赏析 作为徽州文化重要内容的徽派建筑,是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尊重自然,崇尚和谐人居的精神,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并流传数百年.徽派建筑蕴含着徽州从唐宋之时崛起直至明清时期鼎盛的社会 ...

  •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为借鉴赣北和皖南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市郊县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水平,我市乡村游考察团于2006年6月17日至2006年6月23日赴江西和安徽考察有关乡村景点和古村落景区.由于行程紧张,代表团重点参观考察了婺源的严田古樟民俗园.宋代廊桥彩虹桥 ...

  • 徽州建筑的艺术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作用
  • 徽州建筑的艺术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作用 一般说来设计的核心是展现文化特色,失去了本应该就存在的文化特色设计就是去了本来存在的意义与它的价值.中国现代建筑应包括"现代"."美观"."实用"且具有"中国元素"才是中国应该 ...

  • 徽州传统民居天井文化 的研究与探析
  • 淮北师范大学 2010届学士学位论文 徽州传统民居天井文化 的研究与探析 学院.专 业 美术学院.艺术设计 研 究 方 向 环境艺术设计 学 生 姓 名 董 琛 学 号 [1**********] 指导教师姓名 甘 兴 义 指导教师职称 讲 师 2010年04月22日 目 录 摘要 ········ ...

  • 徽州建筑文化
  • 徽州建筑文化 一."徽州"的概念..................................................2 二.徽州城市.村镇................................................4 三.徽州建筑的发展沿革.传 ...

  • 徽派建筑风格
  • 渊源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它流行于古徽州府所辖各县,即今黄山市的三区四县.江西省的婺源和安徽宣州市的绩溪.作为古徽州府府治的歙县,是徽派建筑(包括古村落.古民居.古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