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巡回检查任务和内容
补心高度 钻井平台方补心顶面(转盘 面)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深度 从海平面至测 点的铅直深度
补心海拔 补心海拔 = 地面海拔 + 补心高度
井深=钻具总长+方入 钻具总长=钻头长度+接头长度+钻铤长度+钻杆长度 方入:方钻杆进入转盘面(或方补心)以下 的长度。
方余:方钻杆在转盘面(或方补心)以上的 长度。
第三章
岩心:是最直接、最可靠 地反映地下地质特征的 第一性资料
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利用取心工具,将地下岩石取上来(这种岩石就叫岩心),进行整理、描述、分析,获取地层的各项地质资料、恢复原始地层剖面的过程叫
取心原则 1新区钻井取心成本高,速度慢,根据地质任务适当取心 2 少数井针对地质任务的要求,安排专项取心 3其他特殊地质目的取心
取心方式 1常规取心. :短筒取心 中、长筒取心 橡皮桶筒取心 油基钻井液取心
2. 特殊取心 密闭取心 定向取心 随钻取心保压密闭取心
三个区带: 冲洗带 侵入过渡带 原状地层
岩心丈量 摆放正确,一次丈量(精确至厘米)划红色丈量线 标注累计的半米和整米记号每个自然断块画一个指向钻头的箭头
岩心编号 33 取心次数 (筒次)3 本筒岩心 的总块数10 该块岩心的编号3 10
岩心装盒:将丈量完的岩心按井深自上而下、由左向右依次装入岩心盒内,并涂漆编号 岩心收获率 岩心收获率=实际取出岩心长度除以取心进尺 *100% 岩心归位?
第四章
岩屑 地下的岩石被钻头钻碎后,随钻井液被带到地面上的岩石碎块,又常称为 “砂样” 岩屑录井 在钻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 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 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
迟到时间 :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岩屑整理步骤
1岩屑的捞取: 取样时间:取样时间=钻达时间十岩 屑迟到时间 (2)取样间距:在地质设计中,一般都有 明确的规定。 (3)取样位置:按取样时间在振动筛前连 续捞取,砂样盆放在振动筛前,岩屑沿筛布斜面落入盆内。 (4)取样方法:捞取岩屑纯净,分量足, 有代表性,有连续性
2岩屑的清洗 :缓缓放水清洗,并进行充分搅动,水满时应慢慢倾倒,要防止悬浮细砂和较轻的物质(沥青块、油砂块、碳质页岩、油页岩等)被冲掉,直至清洗出岩屑本色,清洗时要注意观察盆面有无油气显示。
3岩屑的晾晒 : 按深度顺序在砂样台上晾晒,在雨季或冬季需要烘烤时,要控制好烘箱温度。含油岩屑严禁火烤。
4岩屑的包装、整理 :岩屑晾晒干后,有挑样任务的分装两袋,一袋供挑样用,一袋用来描述及保存,每袋应不少于500g 。 装岩屑时,要把同时写好井号、井深、编号的标签放人袋内
真假岩屑判别 真岩屑:在钻井中,钻头刚刚从某一深度的岩层破碎下来 的岩屑,也叫新岩屑。色调比较新鲜,个体较小 碎块棱角较分明 高钻时、致密坚硬的岩类。
假岩屑:指真岩屑上返过程中混进去的掉块及不能按迟到时间及时反到地面而滞后的岩屑,(钻具磨掉有金属屑)。色调欠新鲜,碎块过大或过小,棱角欠分明,有的呈混圆状。
第五章
钻井液 :普通钻井液是由粘土、水和 一些无机或有机化学处理剂 搅拌而成的悬浮液和胶体溶液 的混合物。
钻井液主要用途:1带动涡轮、冷却钻头钻具;2携带岩屑;3保护井壁,防止地层垮塌; 4平衡地层压力,防止井喷、井漏
钻井液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推断否钻遇油气水层或特殊岩性的录井方法。
油气上窜速度:在停止钻井液循环进行起下钻作业时,地层中的油气进入钻井液并向上流动的现象。当油气层压力大于钻井液柱压力时,在单位时间内油气上窜的距离。反映油气层能量的大小。
钻井中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1 高压油、气层 (当钻穿油气层时,油气侵入钻井液 密度降低、粘度升高)2可溶性盐类 当钻遇可溶性盐类,钻井液中的含盐量? 增加 (盐侵) 3疏松砂层 含砂量高,钻井液的密度、粘度 增大 (砂侵)4粘土层 地层造浆,钻井液密度、粘度增大。
钻井液显示的五个级别:(1)油花气泡: 油花或气泡占槽面30%以下。(2)油气侵: 油花或气泡占槽面30%~50%, 钻井液性能变化明显。(3)井涌: 钻井液涌出至转盘面以上(≤1m ) 油花或气泡占槽面50%以上。(4)井喷: 钻井液喷出转盘面1m 以上。 喷高超过二层平台称强烈井喷(5)井漏:钻井液量明显减少。
第六章
钻时: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m。钻时为钻速(m/h)的倒数。
钻时录井:就是随钻记录钻时水深度变化的数据。特点:简便,及时。
第七章
荧光 当紫外光照射到某些物质的时候,这些物质会发射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光,而当紫外光停止照射时,这种光线也随之消失,物质发出的这种光线。
荧光录井 根据石油的这种特性(石油的发荧光现象非常灵敏),来定性与定量解释油气层。 传统荧光录井方法 1荧光直照、2荧光滴照、3荧光系列对比、4毛细分析法
荧光猝灭 :荧光物质在较低浓度下(可测浓度下),荧光强度与发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当物质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以后,就不再符合这个规律。 当浓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荧光 强度突然开始降低,荧光从抑制阶段进入猝灭阶段,我们将荧光强度开始降低的浓度点称为猝灭点。
荧光光谱表:表示在所发射的荧光中各种波长组份的组成及其相对强度。
定量荧光录井方法的特点:1能够检测从凝析油气到重质油的各种油类;2能够直观地反映原油的油质特点;3能够有效地辨别天然原油和钻井液添加剂的荧光干扰;4能够在钻井现场的环境下使用5定量荧光录井在储集层性质判 断,乃至油源对比追踪等油藏 地球化学应用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油气检测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1三维定量荧光测定描述出来的是荧光物质 整个发光范围的“山丘”状三维立体图形, 是对荧光物质发光全貌的描述。当荧光强度 Int 最大时(峰顶)即Int=Intmax时激发光波 长为最佳Ex=BestEx、此时的发射光波长为 最佳Em=BestEm。2不同荧光物质之间存在成分、结构、相态 等差异,从而导致了每一荧光物质在特定浓 度下有其特殊的谱图特征,这种特征可以用 来识别某种物质的存在。在以发现和评价油 气层为目的的三维荧光检测中,荧光物质的 特征光谱成为实施评价的依据.
峰顶数 单一成分的荧光物质有一组最佳的激发光波长-发射光波长-荧光强
度值,形成单峰谱图。多种成分混合时及表现为多组峰谱图。
峰顶形状 成分越单一的荧光物质,其峰形越尖,指纹覆盖面越小。
峰顶峰位: (也作峰值峰位)峰顶在Ex 、Em 二维平面坐标系中所处的坐标位置用BestEx 、BestEm 表示
第八章
气测录井 :安置在振动筛前的脱气器可获得从井底返回的钻井液所携带的气体, 对其进行组分和含量的检测和编录, 从而判断油气层的工作称之为气测录井。
地层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 :游离状态、溶解状态和吸附状态三种。
破岩气、在钻井过程中,钻头机械破碎岩石而释放到钻井液中的气体称之为破碎气。 扩散气、在富含气的地层中,地层流体的浓度高于钻井液成分的浓度时,将产生扩散气。 接单根气、接单根作业时刻在延迟一个钻井液上返时间和管路延迟时间后检测到的一个假异常。
起下钻气、
再循环气、污染气
色谱气测 后效气
后效录井
综合录井技术特点
气测录井资料的影响因素 1来自地层因素的影响、储集层特性及地层油气性质的影响2来自钻井技术条件的影响①钻头直径的影响②钻井速度的影响③钻井液排量的影响④钻井液密度的影响3录井技术自身条件的影响。
气测录井底料油气水显示的基本特征 1油层的基本特征:全烃含量较高,峰宽且较平缓,幅度比值较大,烃组分齐全,重烃含量较高,钻时低,后效反应明显。2气层的基本特征:全烃含量高,曲线呈尖峰状,幅度比值较大,烃组分不全,C1的相对含量一般在95%以上,钻时低,后效反应明显。3水层的基本特征:不含溶解气的纯水层气测无异常,含有溶解气的水层一般全烃值较低,组分不全主要为C1,非烃组份较高,无后效反应或反应不明显 油气上窜速度。单位时间内油气上窜的距离
水平井:最初定义是最大井斜角不小于86°,在产层内钻进一段“水平”井段 的特殊形式油气井
水平井段录井导向技术:1)钻时特征法 2)气测特征法 3)岩性特征法 4)垂深增量法
5)综合判断法
1影响钻时的因素? 1岩石性质(岩石的可钻性) 松软~坚硬,疏松~致密,多孔~致密2. 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软地层用刮刀,硬地层用牙轮3. 钻井措施与方式 钻压大、转速快、排量大时,钻头对岩石破碎效率高, 钻时低。4. 钻井液性能与排量 低粘度、低密度、大排量的钻井液钻进快,钻时低; 一般清水钻进比钻井液钻进的速度要高1倍以上。5. 人为因素的影响 司钻操作技术与熟练程度。
2钻时曲线在综合录井中的的应用?
1)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2)在无测井资料或尚未进行测井的井段,钻时曲线与岩屑录井剖面相结合,是划分层位、与邻井做地层对比、修正地质预告、卡准目的层、判断油气显示层位、确定钻井取心位置的重要依据。
3)在钻井取心过程中,钻时曲线可以帮助确定割心位置。
4)在地层变化不大的时候,钻时急剧增大,有助于判断是不是发生堵心现象。
5)钻井工程人员也可以利用钻时分析井下情况,正确选用钻头,修正钻井措施,统计纯钻进时间,进行时效分析。
3取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准确丈量方入 2. 合理选择割心层位3. 取全、取准取心钻进工作中的各项地质资料 4. 在取心钻进时,不能随意上提下放钻具
4孔隙性储层含油级别及其他特点:
含油级别 含油面积百分比 含油饱满程度 油脂感及油味 滴水
饱含油 95%以上 含油均匀饱满, 常见原油外渗,仅 局部见不含油斑块
油脂感强, 可染手, 油味很浓 珠状,不渗 富含油 75~95% 含油均匀较饱满, 有时见原油外渗, 具不含油斑块或条 带油脂感较强, 可染手, 油 味浓 珠状或半 珠状,基本不渗
油浸 40~75% 含油较均匀但不饱 满,部分呈条带及 斑块状 油脂感较弱, 一般不污手, 油味较浓 半珠状, 微渗
油斑 40%~5% 含油不饱满,不均 匀,多呈斑块状及 条带状 无油脂感, 不污手, 油味淡含油处 半珠状, 缓渗
油迹 5%以下 可见零星状含油痕 迹,滴照荧光明显无油脂感, 不污手, 可闻到油味滴水缓渗 -渗
荧光 无法估计 肉眼观察无含油痕 迹,滴照有荧光显 示,浸泡定级≥7级无油脂感, 不污手, 闻不到油味 除凝析油 外, 基本都渗
5岩屑描述的主要内容 1分层深度:顶界深度和底界深度 2 岩性定名:同岩心各种岩性定名要求。3描述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分、构造、化石及含有物、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含油程度等,同岩心描述中各类岩性的描述内容。4岩性复查:中途测井或完井测井后,发现岩电不符合处,需及时复查岩屑。
6岩心录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1)获得岩性、岩相特征,进而分析沉积环境。
(2)获得古生物特征,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3)确定储集层的储油物性及有效厚度。
(4)确定储集层的“四性”(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关系。
(5)取得生油层特征及生油指标。
(6)了解地层倾角、接触关系、裂缝、溶洞和断层发育情况。
7迟到时间计算方法 1. 理论计算法
T ——岩屑迟到时间,min ; V ——井眼与钻杆之间的环形空间容积, m3; Q ——钻井泵排量,m3/min ; D ——井径,即钻头直径,m ; d ——钻杆外径,m ; H ——井深,m 。 岩屑迟到时间 = 特殊岩性上返的时间上返至井口的时刻-钻遇时刻
8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方法:V=H/T 其中:H=H1—H2式中:
V —油气上窜速度,米/小时。
H —油气上窜高度,米。T —静止时间,小时。H1—油气层深度,米。H2—未气侵泥浆的深度,米。H2=排量(l/s)×未气侵泥浆返出时间(s )/每米井眼环空容积(l/m) 9岩屑描述的特点及如何区分假岩屑
岩屑描述方法 1仔细认真,专人负责:2. 大段摊开,宏观细找: 3. 远看颜色,近查岩性:4. 干湿结合,挑分岩性:5. 参考钻时、分层定名:6. 对含油岩性重点描述:7. 对特殊岩性必须鉴定:
区分方法:1岩屑的色调和形状,新鲜棱角或片状(真岩屑),模糊块大(掉块) 圆形(磨损) (假岩屑)2新成分的出现各种岩屑的百分含量变化 (真,有 )3钻时、气测(真,吻合)
10岩屑录井的影响因素 1钻头类型和岩石性质的影响2钻井液性能的影响3钻井参数的影响 4井眼大小的影响5钻、划眼的影响6人为因素的影响
11传统荧光录井方法的局限性: 1不能充分 激发轻质油的荧光。2容易漏掉轻质油、煤成 油和凝析油显示层。3常规荧光录井用氯仿或四氯化碳浸泡进行系列对比,而氯 仿对人体健康有害,四氯化碳则对荧光有猝灭作用,会降 低仪器检测的灵敏度,不是理想的荧光试剂。4常规荧光录井不能消除泥浆中荧光类有机添加剂的荧光干 扰,在特殊施工井中影响地质资料的准确录取。5常规荧光用肉眼观察和描述,人为影响因素太大。12定量荧光录井的应用:1含油级别划分N=15-(4-lgC )/0.301式中:C =n *C ′ C —被测样品的当量原油浓度,mg/l C′—被测样品稀释后仪器检测的当量原油浓度,mg/l n—稀释倍数 N —荧光显示级别2 原油性质判别 轻质油 常规原油 重质油 特重质油 3储集层性质评价 荧光系列对比级和通过含油浓度计算出的含油饱和度这两项参数,结合测井孔隙度、岩性及其它资料来评价储层性质。
13什么是综合录井:综合录井技术是在地质录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集钻井液录井、气测录井、地层压力录井和钻井工程录井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录井技术。
14什么是工程录井,工程录井的意义?1钻井参数的随钻监测2钻井事故的预测预告3 井下复杂的预测预告 4压力异常的检测分析 5钻井参数的优化分析 6钻井成本的测控提示 7钻井资料的编制处理 8钻井信息的实时发布9 导向钻井的测控分析10 钻井过程的仿真模拟
15对比常规直井,水平井的优势?1. 开发裂隙性油层或低渗透油气层2. 对于多套含油层系、且富集好、产能高的复式断块油田,采用定向钻井,达到一井多靶的目的。3. 高效开发剩余油富集区,改善开发效果(减少含水率),提高产能;4. 一井多底或平台拖3米即可钻探,或在原采油井开窗侧钻, 节约搬迁费用,提高效益,也便于试、采油工程。5. 可以实施由于地面条件限制(高山、建筑物、河流等)不能靠近的钻探。
16水平井录井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点?工作流程:1掌握设计要点、收集工区资料
2熟悉工区地质特征,编制施工预案3现场技术交底4关键环节上井把关5对比,预测、卡准着陆点、导向。工作要点:1及时落实岩性、油 气显示2加强地层对比,预 测着陆点深度3水平井段地质导向。
17影响水平井录井的主要因素?1钻井液有机添加剂和混油影响2钻速影响3井眼尺寸影响4钻井液密度、地层压力影响
第二章
巡回检查任务和内容
补心高度 钻井平台方补心顶面(转盘 面)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深度 从海平面至测 点的铅直深度
补心海拔 补心海拔 = 地面海拔 + 补心高度
井深=钻具总长+方入 钻具总长=钻头长度+接头长度+钻铤长度+钻杆长度 方入:方钻杆进入转盘面(或方补心)以下 的长度。
方余:方钻杆在转盘面(或方补心)以上的 长度。
第三章
岩心:是最直接、最可靠 地反映地下地质特征的 第一性资料
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利用取心工具,将地下岩石取上来(这种岩石就叫岩心),进行整理、描述、分析,获取地层的各项地质资料、恢复原始地层剖面的过程叫
取心原则 1新区钻井取心成本高,速度慢,根据地质任务适当取心 2 少数井针对地质任务的要求,安排专项取心 3其他特殊地质目的取心
取心方式 1常规取心. :短筒取心 中、长筒取心 橡皮桶筒取心 油基钻井液取心
2. 特殊取心 密闭取心 定向取心 随钻取心保压密闭取心
三个区带: 冲洗带 侵入过渡带 原状地层
岩心丈量 摆放正确,一次丈量(精确至厘米)划红色丈量线 标注累计的半米和整米记号每个自然断块画一个指向钻头的箭头
岩心编号 33 取心次数 (筒次)3 本筒岩心 的总块数10 该块岩心的编号3 10
岩心装盒:将丈量完的岩心按井深自上而下、由左向右依次装入岩心盒内,并涂漆编号 岩心收获率 岩心收获率=实际取出岩心长度除以取心进尺 *100% 岩心归位?
第四章
岩屑 地下的岩石被钻头钻碎后,随钻井液被带到地面上的岩石碎块,又常称为 “砂样” 岩屑录井 在钻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 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 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
迟到时间 :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岩屑整理步骤
1岩屑的捞取: 取样时间:取样时间=钻达时间十岩 屑迟到时间 (2)取样间距:在地质设计中,一般都有 明确的规定。 (3)取样位置:按取样时间在振动筛前连 续捞取,砂样盆放在振动筛前,岩屑沿筛布斜面落入盆内。 (4)取样方法:捞取岩屑纯净,分量足, 有代表性,有连续性
2岩屑的清洗 :缓缓放水清洗,并进行充分搅动,水满时应慢慢倾倒,要防止悬浮细砂和较轻的物质(沥青块、油砂块、碳质页岩、油页岩等)被冲掉,直至清洗出岩屑本色,清洗时要注意观察盆面有无油气显示。
3岩屑的晾晒 : 按深度顺序在砂样台上晾晒,在雨季或冬季需要烘烤时,要控制好烘箱温度。含油岩屑严禁火烤。
4岩屑的包装、整理 :岩屑晾晒干后,有挑样任务的分装两袋,一袋供挑样用,一袋用来描述及保存,每袋应不少于500g 。 装岩屑时,要把同时写好井号、井深、编号的标签放人袋内
真假岩屑判别 真岩屑:在钻井中,钻头刚刚从某一深度的岩层破碎下来 的岩屑,也叫新岩屑。色调比较新鲜,个体较小 碎块棱角较分明 高钻时、致密坚硬的岩类。
假岩屑:指真岩屑上返过程中混进去的掉块及不能按迟到时间及时反到地面而滞后的岩屑,(钻具磨掉有金属屑)。色调欠新鲜,碎块过大或过小,棱角欠分明,有的呈混圆状。
第五章
钻井液 :普通钻井液是由粘土、水和 一些无机或有机化学处理剂 搅拌而成的悬浮液和胶体溶液 的混合物。
钻井液主要用途:1带动涡轮、冷却钻头钻具;2携带岩屑;3保护井壁,防止地层垮塌; 4平衡地层压力,防止井喷、井漏
钻井液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推断否钻遇油气水层或特殊岩性的录井方法。
油气上窜速度:在停止钻井液循环进行起下钻作业时,地层中的油气进入钻井液并向上流动的现象。当油气层压力大于钻井液柱压力时,在单位时间内油气上窜的距离。反映油气层能量的大小。
钻井中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1 高压油、气层 (当钻穿油气层时,油气侵入钻井液 密度降低、粘度升高)2可溶性盐类 当钻遇可溶性盐类,钻井液中的含盐量? 增加 (盐侵) 3疏松砂层 含砂量高,钻井液的密度、粘度 增大 (砂侵)4粘土层 地层造浆,钻井液密度、粘度增大。
钻井液显示的五个级别:(1)油花气泡: 油花或气泡占槽面30%以下。(2)油气侵: 油花或气泡占槽面30%~50%, 钻井液性能变化明显。(3)井涌: 钻井液涌出至转盘面以上(≤1m ) 油花或气泡占槽面50%以上。(4)井喷: 钻井液喷出转盘面1m 以上。 喷高超过二层平台称强烈井喷(5)井漏:钻井液量明显减少。
第六章
钻时: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m。钻时为钻速(m/h)的倒数。
钻时录井:就是随钻记录钻时水深度变化的数据。特点:简便,及时。
第七章
荧光 当紫外光照射到某些物质的时候,这些物质会发射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光,而当紫外光停止照射时,这种光线也随之消失,物质发出的这种光线。
荧光录井 根据石油的这种特性(石油的发荧光现象非常灵敏),来定性与定量解释油气层。 传统荧光录井方法 1荧光直照、2荧光滴照、3荧光系列对比、4毛细分析法
荧光猝灭 :荧光物质在较低浓度下(可测浓度下),荧光强度与发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当物质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以后,就不再符合这个规律。 当浓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荧光 强度突然开始降低,荧光从抑制阶段进入猝灭阶段,我们将荧光强度开始降低的浓度点称为猝灭点。
荧光光谱表:表示在所发射的荧光中各种波长组份的组成及其相对强度。
定量荧光录井方法的特点:1能够检测从凝析油气到重质油的各种油类;2能够直观地反映原油的油质特点;3能够有效地辨别天然原油和钻井液添加剂的荧光干扰;4能够在钻井现场的环境下使用5定量荧光录井在储集层性质判 断,乃至油源对比追踪等油藏 地球化学应用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油气检测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1三维定量荧光测定描述出来的是荧光物质 整个发光范围的“山丘”状三维立体图形, 是对荧光物质发光全貌的描述。当荧光强度 Int 最大时(峰顶)即Int=Intmax时激发光波 长为最佳Ex=BestEx、此时的发射光波长为 最佳Em=BestEm。2不同荧光物质之间存在成分、结构、相态 等差异,从而导致了每一荧光物质在特定浓 度下有其特殊的谱图特征,这种特征可以用 来识别某种物质的存在。在以发现和评价油 气层为目的的三维荧光检测中,荧光物质的 特征光谱成为实施评价的依据.
峰顶数 单一成分的荧光物质有一组最佳的激发光波长-发射光波长-荧光强
度值,形成单峰谱图。多种成分混合时及表现为多组峰谱图。
峰顶形状 成分越单一的荧光物质,其峰形越尖,指纹覆盖面越小。
峰顶峰位: (也作峰值峰位)峰顶在Ex 、Em 二维平面坐标系中所处的坐标位置用BestEx 、BestEm 表示
第八章
气测录井 :安置在振动筛前的脱气器可获得从井底返回的钻井液所携带的气体, 对其进行组分和含量的检测和编录, 从而判断油气层的工作称之为气测录井。
地层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 :游离状态、溶解状态和吸附状态三种。
破岩气、在钻井过程中,钻头机械破碎岩石而释放到钻井液中的气体称之为破碎气。 扩散气、在富含气的地层中,地层流体的浓度高于钻井液成分的浓度时,将产生扩散气。 接单根气、接单根作业时刻在延迟一个钻井液上返时间和管路延迟时间后检测到的一个假异常。
起下钻气、
再循环气、污染气
色谱气测 后效气
后效录井
综合录井技术特点
气测录井资料的影响因素 1来自地层因素的影响、储集层特性及地层油气性质的影响2来自钻井技术条件的影响①钻头直径的影响②钻井速度的影响③钻井液排量的影响④钻井液密度的影响3录井技术自身条件的影响。
气测录井底料油气水显示的基本特征 1油层的基本特征:全烃含量较高,峰宽且较平缓,幅度比值较大,烃组分齐全,重烃含量较高,钻时低,后效反应明显。2气层的基本特征:全烃含量高,曲线呈尖峰状,幅度比值较大,烃组分不全,C1的相对含量一般在95%以上,钻时低,后效反应明显。3水层的基本特征:不含溶解气的纯水层气测无异常,含有溶解气的水层一般全烃值较低,组分不全主要为C1,非烃组份较高,无后效反应或反应不明显 油气上窜速度。单位时间内油气上窜的距离
水平井:最初定义是最大井斜角不小于86°,在产层内钻进一段“水平”井段 的特殊形式油气井
水平井段录井导向技术:1)钻时特征法 2)气测特征法 3)岩性特征法 4)垂深增量法
5)综合判断法
1影响钻时的因素? 1岩石性质(岩石的可钻性) 松软~坚硬,疏松~致密,多孔~致密2. 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软地层用刮刀,硬地层用牙轮3. 钻井措施与方式 钻压大、转速快、排量大时,钻头对岩石破碎效率高, 钻时低。4. 钻井液性能与排量 低粘度、低密度、大排量的钻井液钻进快,钻时低; 一般清水钻进比钻井液钻进的速度要高1倍以上。5. 人为因素的影响 司钻操作技术与熟练程度。
2钻时曲线在综合录井中的的应用?
1)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2)在无测井资料或尚未进行测井的井段,钻时曲线与岩屑录井剖面相结合,是划分层位、与邻井做地层对比、修正地质预告、卡准目的层、判断油气显示层位、确定钻井取心位置的重要依据。
3)在钻井取心过程中,钻时曲线可以帮助确定割心位置。
4)在地层变化不大的时候,钻时急剧增大,有助于判断是不是发生堵心现象。
5)钻井工程人员也可以利用钻时分析井下情况,正确选用钻头,修正钻井措施,统计纯钻进时间,进行时效分析。
3取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准确丈量方入 2. 合理选择割心层位3. 取全、取准取心钻进工作中的各项地质资料 4. 在取心钻进时,不能随意上提下放钻具
4孔隙性储层含油级别及其他特点:
含油级别 含油面积百分比 含油饱满程度 油脂感及油味 滴水
饱含油 95%以上 含油均匀饱满, 常见原油外渗,仅 局部见不含油斑块
油脂感强, 可染手, 油味很浓 珠状,不渗 富含油 75~95% 含油均匀较饱满, 有时见原油外渗, 具不含油斑块或条 带油脂感较强, 可染手, 油 味浓 珠状或半 珠状,基本不渗
油浸 40~75% 含油较均匀但不饱 满,部分呈条带及 斑块状 油脂感较弱, 一般不污手, 油味较浓 半珠状, 微渗
油斑 40%~5% 含油不饱满,不均 匀,多呈斑块状及 条带状 无油脂感, 不污手, 油味淡含油处 半珠状, 缓渗
油迹 5%以下 可见零星状含油痕 迹,滴照荧光明显无油脂感, 不污手, 可闻到油味滴水缓渗 -渗
荧光 无法估计 肉眼观察无含油痕 迹,滴照有荧光显 示,浸泡定级≥7级无油脂感, 不污手, 闻不到油味 除凝析油 外, 基本都渗
5岩屑描述的主要内容 1分层深度:顶界深度和底界深度 2 岩性定名:同岩心各种岩性定名要求。3描述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分、构造、化石及含有物、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含油程度等,同岩心描述中各类岩性的描述内容。4岩性复查:中途测井或完井测井后,发现岩电不符合处,需及时复查岩屑。
6岩心录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1)获得岩性、岩相特征,进而分析沉积环境。
(2)获得古生物特征,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3)确定储集层的储油物性及有效厚度。
(4)确定储集层的“四性”(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关系。
(5)取得生油层特征及生油指标。
(6)了解地层倾角、接触关系、裂缝、溶洞和断层发育情况。
7迟到时间计算方法 1. 理论计算法
T ——岩屑迟到时间,min ; V ——井眼与钻杆之间的环形空间容积, m3; Q ——钻井泵排量,m3/min ; D ——井径,即钻头直径,m ; d ——钻杆外径,m ; H ——井深,m 。 岩屑迟到时间 = 特殊岩性上返的时间上返至井口的时刻-钻遇时刻
8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方法:V=H/T 其中:H=H1—H2式中:
V —油气上窜速度,米/小时。
H —油气上窜高度,米。T —静止时间,小时。H1—油气层深度,米。H2—未气侵泥浆的深度,米。H2=排量(l/s)×未气侵泥浆返出时间(s )/每米井眼环空容积(l/m) 9岩屑描述的特点及如何区分假岩屑
岩屑描述方法 1仔细认真,专人负责:2. 大段摊开,宏观细找: 3. 远看颜色,近查岩性:4. 干湿结合,挑分岩性:5. 参考钻时、分层定名:6. 对含油岩性重点描述:7. 对特殊岩性必须鉴定:
区分方法:1岩屑的色调和形状,新鲜棱角或片状(真岩屑),模糊块大(掉块) 圆形(磨损) (假岩屑)2新成分的出现各种岩屑的百分含量变化 (真,有 )3钻时、气测(真,吻合)
10岩屑录井的影响因素 1钻头类型和岩石性质的影响2钻井液性能的影响3钻井参数的影响 4井眼大小的影响5钻、划眼的影响6人为因素的影响
11传统荧光录井方法的局限性: 1不能充分 激发轻质油的荧光。2容易漏掉轻质油、煤成 油和凝析油显示层。3常规荧光录井用氯仿或四氯化碳浸泡进行系列对比,而氯 仿对人体健康有害,四氯化碳则对荧光有猝灭作用,会降 低仪器检测的灵敏度,不是理想的荧光试剂。4常规荧光录井不能消除泥浆中荧光类有机添加剂的荧光干 扰,在特殊施工井中影响地质资料的准确录取。5常规荧光用肉眼观察和描述,人为影响因素太大。12定量荧光录井的应用:1含油级别划分N=15-(4-lgC )/0.301式中:C =n *C ′ C —被测样品的当量原油浓度,mg/l C′—被测样品稀释后仪器检测的当量原油浓度,mg/l n—稀释倍数 N —荧光显示级别2 原油性质判别 轻质油 常规原油 重质油 特重质油 3储集层性质评价 荧光系列对比级和通过含油浓度计算出的含油饱和度这两项参数,结合测井孔隙度、岩性及其它资料来评价储层性质。
13什么是综合录井:综合录井技术是在地质录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集钻井液录井、气测录井、地层压力录井和钻井工程录井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录井技术。
14什么是工程录井,工程录井的意义?1钻井参数的随钻监测2钻井事故的预测预告3 井下复杂的预测预告 4压力异常的检测分析 5钻井参数的优化分析 6钻井成本的测控提示 7钻井资料的编制处理 8钻井信息的实时发布9 导向钻井的测控分析10 钻井过程的仿真模拟
15对比常规直井,水平井的优势?1. 开发裂隙性油层或低渗透油气层2. 对于多套含油层系、且富集好、产能高的复式断块油田,采用定向钻井,达到一井多靶的目的。3. 高效开发剩余油富集区,改善开发效果(减少含水率),提高产能;4. 一井多底或平台拖3米即可钻探,或在原采油井开窗侧钻, 节约搬迁费用,提高效益,也便于试、采油工程。5. 可以实施由于地面条件限制(高山、建筑物、河流等)不能靠近的钻探。
16水平井录井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点?工作流程:1掌握设计要点、收集工区资料
2熟悉工区地质特征,编制施工预案3现场技术交底4关键环节上井把关5对比,预测、卡准着陆点、导向。工作要点:1及时落实岩性、油 气显示2加强地层对比,预 测着陆点深度3水平井段地质导向。
17影响水平井录井的主要因素?1钻井液有机添加剂和混油影响2钻速影响3井眼尺寸影响4钻井液密度、地层压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