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案人口合理容量

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史地组 周 玉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

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人口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巨大压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对策。

3.通过了解我国的环境容量,明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加强对我国国情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

2.

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环境的限制性。

2.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法制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与自然界提供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不协调,因此,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发展也是有害的。目前,只有地球环境适合人类生存,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明确资源、科技水平、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该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可达16亿左右,但目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特别是人口与淡水、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正视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严峻现实,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复习提问)1.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类型?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形的曲线?

生 (回答)

1.“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J

推进新课

课件展示:

展示“人口爆炸”漫画。

资料:1970年全世界人口为33.5亿,按每年20‰速度递增,2005年可达到67亿,2075年将是268亿,前景令人忧虑。人口学家预言:如果地球上的人口每35年翻一番,到3550年,人类自身机体总质量将会等于地球的质量!

师 “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现象。

生 (回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课件展示:

“世界‘10亿’人口年表”

(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

1.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2.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生 地球上的总人口从公元初年的2亿增加到10亿,大约经历了1800年的时间;从

10亿增加到20亿,大约经历了100年的时间(1830~1930年);从20亿增加到30亿,大约经历了30年的时间(1930~1960年);从30亿增加到40亿,只经历了14年的时间(1960~1974年);从40亿增加到50亿,只经历了13年(1974~1987年);从50亿增加到60亿,只经历了12年(1987~1999年)。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上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

生 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世界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呈“J”形曲线增长。

师 这种“J”形曲线有何特点?

生 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为人口的指数增长。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11页“活动”内容: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对两种观点加以分析评论。

生 (阅读、讨论,得出意见)赞成观点二。

师 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即“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生产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在两个世纪以内,人口对生活资料的比例将会是256:9,在三个世纪以内,将会是4 096比13。他的“两个级数”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而虚构出来的。若据他计算,当今世界人口应超过550亿,与事实不符。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能主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马尔萨斯在人类历史上较早地提出人口问题,并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的关系明确地摆到社会面前,是有参考价值的。他的“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因而在当今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承转)人口爆炸式地增长,但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随着人口的增

师 人类和自然资源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必须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反过来,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课件展示:

漫画“人与资源”

提问: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生 揭示人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师 资源是制约人口数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人类获取的资源的数量,与科学技术水平有关,科技水平越高,越能够拓宽和加深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页的活动“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思考问题1、2、3。

生1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生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日益广泛和深入。因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越来越多,资源的利用率会不断提高,会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范围,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承转)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只有建立良性循环关系,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师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

(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教材P12页“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按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下表。

课件展示:

师 矿产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带来哪些影响?

生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师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短时间内难以再生,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弥补矿产资源的迅速减少甚至枯竭的状况?

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利用会日益广泛深入,资源后备储量会有所增加,对一些可能耗尽的矿产资源,人类应寻找新的可以代替的资源。

师 由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品种日益增加,类型越来越多,要求不断降低,综合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某些矿产资源的减少。再加上海底矿产资源,如锰等的开发利用已经提上日程,使许多重要矿产的储量至少可保证今后若干年的需要。钻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给人类开发利用地壳深层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为什么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生 由于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上水污染等。 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一条: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二十条:国家实施排污许可制度。

师 华北地区水资源为什么紧张?

生 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等。所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目前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该地区水源紧张的局面。

师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人类毁坏森林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生 大面积毁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地球表面的环境是有限的,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面对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状况,地球能一直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我们生活的地球空间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空间有多大?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也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师 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

生 人口容量是指全球或某一地区的资源能够供养多少人,环境生态能够承载多少人,而不是指地球有多大的空间,有多少人的立足之地。

师 人类本身占据的空间与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区别的。有何区别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人类的空间”材料,思考问题。

生 (回答)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

要了解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必须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

[问题探究]

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区别?

生 (自主学习后回答)

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二者的区别是: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意即最高人口,是个警戒值。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区域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相关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的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最大或最多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讨论)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学生讨论,找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师 (归纳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人类获取资源的数量,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拓宽和丰富人类的生存环境;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外部资源和各种有利条件的利用来实现的,开放能够增大环境人口容量。人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消费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会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一条:为实现人口与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工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名族繁荣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政策。

师 读“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漫画。请学生阅读教材P下标14活动“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分析三派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你同意哪一派的观点呢?

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

生 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课件展示:

(展示时只保留最左一栏和最上一栏,学生回答后分步显示表格内容)

师 由于采取的分析和预测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针对这些观点,从全面分析看,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都有失偏颇,只有介于二者之间的观点才更加全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人口容量。

师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的产物。人口容量有哪些特点?

生 人口容量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临界性;二是相对性;三是警戒性。

师 临界性,说明人口数量应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如果实际人口超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的协调发展将受到破坏。要么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要么自然资源会遭受到灾难性的破坏。

相对性,说明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在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容量也是不同的。

警戒性,说明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容量并不是一个国家或

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相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低警戒线。

生 (阅读思考讨论后回答)

1.我国最多可承载16亿人。

2.我国环境人口承载力东部比西部大,南方比北方大。

师 该表把我国按气候因素分成九个地区,给出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和可承载人口数。从中可以看出,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环境承载力就不同,人口容量也就不同,我国人口承载力南方比北方大,东部比西部大,也说明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各地区可承载人口之和应该就是我国的最大可承载人口数,通过计算,可得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

亿,超过这一数量,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环境就会恶化,因而人口容

课堂小结

由于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导致某些资源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类与环境之间应当建立良性循环关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

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我们必须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特定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估算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

(1)深入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2)分组讨论,确立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讨论各要素的影响。

(4)根据目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对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算。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撰写小论文,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史地组 周 玉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

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人口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巨大压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对策。

3.通过了解我国的环境容量,明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加强对我国国情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

2.

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环境的限制性。

2.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法制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与自然界提供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不协调,因此,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发展也是有害的。目前,只有地球环境适合人类生存,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明确资源、科技水平、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该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可达16亿左右,但目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特别是人口与淡水、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正视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严峻现实,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复习提问)1.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类型?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形的曲线?

生 (回答)

1.“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J

推进新课

课件展示:

展示“人口爆炸”漫画。

资料:1970年全世界人口为33.5亿,按每年20‰速度递增,2005年可达到67亿,2075年将是268亿,前景令人忧虑。人口学家预言:如果地球上的人口每35年翻一番,到3550年,人类自身机体总质量将会等于地球的质量!

师 “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现象。

生 (回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课件展示:

“世界‘10亿’人口年表”

(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

1.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2.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生 地球上的总人口从公元初年的2亿增加到10亿,大约经历了1800年的时间;从

10亿增加到20亿,大约经历了100年的时间(1830~1930年);从20亿增加到30亿,大约经历了30年的时间(1930~1960年);从30亿增加到40亿,只经历了14年的时间(1960~1974年);从40亿增加到50亿,只经历了13年(1974~1987年);从50亿增加到60亿,只经历了12年(1987~1999年)。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上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

生 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世界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呈“J”形曲线增长。

师 这种“J”形曲线有何特点?

生 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为人口的指数增长。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11页“活动”内容: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对两种观点加以分析评论。

生 (阅读、讨论,得出意见)赞成观点二。

师 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即“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生产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在两个世纪以内,人口对生活资料的比例将会是256:9,在三个世纪以内,将会是4 096比13。他的“两个级数”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而虚构出来的。若据他计算,当今世界人口应超过550亿,与事实不符。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能主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马尔萨斯在人类历史上较早地提出人口问题,并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的关系明确地摆到社会面前,是有参考价值的。他的“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因而在当今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承转)人口爆炸式地增长,但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随着人口的增

师 人类和自然资源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必须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反过来,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课件展示:

漫画“人与资源”

提问: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生 揭示人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师 资源是制约人口数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人类获取的资源的数量,与科学技术水平有关,科技水平越高,越能够拓宽和加深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页的活动“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思考问题1、2、3。

生1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生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日益广泛和深入。因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越来越多,资源的利用率会不断提高,会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范围,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承转)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只有建立良性循环关系,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师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

(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教材P12页“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按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下表。

课件展示:

师 矿产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带来哪些影响?

生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师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短时间内难以再生,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弥补矿产资源的迅速减少甚至枯竭的状况?

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利用会日益广泛深入,资源后备储量会有所增加,对一些可能耗尽的矿产资源,人类应寻找新的可以代替的资源。

师 由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品种日益增加,类型越来越多,要求不断降低,综合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某些矿产资源的减少。再加上海底矿产资源,如锰等的开发利用已经提上日程,使许多重要矿产的储量至少可保证今后若干年的需要。钻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给人类开发利用地壳深层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为什么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生 由于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上水污染等。 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一条: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二十条:国家实施排污许可制度。

师 华北地区水资源为什么紧张?

生 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等。所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目前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该地区水源紧张的局面。

师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人类毁坏森林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生 大面积毁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地球表面的环境是有限的,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面对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状况,地球能一直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我们生活的地球空间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空间有多大?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也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师 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

生 人口容量是指全球或某一地区的资源能够供养多少人,环境生态能够承载多少人,而不是指地球有多大的空间,有多少人的立足之地。

师 人类本身占据的空间与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区别的。有何区别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人类的空间”材料,思考问题。

生 (回答)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

要了解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必须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

[问题探究]

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区别?

生 (自主学习后回答)

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二者的区别是: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意即最高人口,是个警戒值。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区域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相关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的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最大或最多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讨论)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学生讨论,找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师 (归纳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人类获取资源的数量,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拓宽和丰富人类的生存环境;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外部资源和各种有利条件的利用来实现的,开放能够增大环境人口容量。人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消费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会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一条:为实现人口与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工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名族繁荣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政策。

师 读“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漫画。请学生阅读教材P下标14活动“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分析三派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你同意哪一派的观点呢?

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

生 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课件展示:

(展示时只保留最左一栏和最上一栏,学生回答后分步显示表格内容)

师 由于采取的分析和预测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针对这些观点,从全面分析看,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都有失偏颇,只有介于二者之间的观点才更加全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人口容量。

师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的产物。人口容量有哪些特点?

生 人口容量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临界性;二是相对性;三是警戒性。

师 临界性,说明人口数量应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如果实际人口超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的协调发展将受到破坏。要么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要么自然资源会遭受到灾难性的破坏。

相对性,说明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在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容量也是不同的。

警戒性,说明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容量并不是一个国家或

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相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低警戒线。

生 (阅读思考讨论后回答)

1.我国最多可承载16亿人。

2.我国环境人口承载力东部比西部大,南方比北方大。

师 该表把我国按气候因素分成九个地区,给出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和可承载人口数。从中可以看出,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环境承载力就不同,人口容量也就不同,我国人口承载力南方比北方大,东部比西部大,也说明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各地区可承载人口之和应该就是我国的最大可承载人口数,通过计算,可得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

亿,超过这一数量,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环境就会恶化,因而人口容

课堂小结

由于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导致某些资源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类与环境之间应当建立良性循环关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

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我们必须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特定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估算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

(1)深入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2)分组讨论,确立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讨论各要素的影响。

(4)根据目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对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算。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撰写小论文,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相关内容

  • 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 必修2 第一单元 第三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课标分析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实际上就是"地球上能供养多少人"以及"供养多少人"的问题. ...

  • 样本与总体全章教案
  • 30.1抽样调查的意义 第1课时 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 教学目标: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及应用 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含义 了解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总体估计的作用 掌握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 教学重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 教学难点: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 ...

  •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猫洞乡佑份小学 毛家艳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猫洞乡佑份小学 毛家艳 教学目的 :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4.搜集有关黄河的资 ...

  • 十二章教案
  • 课题:12.1普查与抽样调查 目标:1.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理解总体.个 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了解它们与调查之间的关系,面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合理选择使用哪种调查方式. 2.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统计中相关概念,并在实际问题的思考中,认识到抽样调查 ...

  •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1~3
  • <教与学整体设计·全品学练考>教学资源光盘目录 新课标 人教版 地理必修1~3 整理人: 尹家国 必修1 教案 1.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2.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4.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5.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6. ...

  • 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 设 计 说 明 书 ---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 第二章 风景资源评价 ------------------------------------------ ...

  •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 2.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 ...

  • 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 控制人口数量,稳定就业形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的基本条件,也是我国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和 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为经济社 ...

  • 2015年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
  •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 第一次平时作业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 发展规 律 )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 )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