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教科书》说课稿
一、概述
课题《珍贵的教科书》,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全篇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课文记叙了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学习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重点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全文抓住“珍贵”这一“文眼”一以贯之,从写盼书、取书、护书、到最后嘱咐,都让我们明白这教科书的珍贵。
A、抓住珍贵,写出了战争年代的艰苦。文章第一自然段首先介绍了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艰难,讲到学习困难时,用了两句话和四个“没有”,特别强调了没有教科书的困难。让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书的珍贵。
B、抓住珍贵,写出了党的关心。当孩子们知道这些书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既让学生体会到党的关怀,又让学生感到书确实可贵。
C、抓住珍贵,写出了张指导员的牺牲精神。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也将书的珍贵与生命、与鲜血联系在一起,弥足珍贵。
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层层深入,环环紧扣,重点突出,在不知不觉中突显了文章的内涵,让我们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椅、刷”等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延、移、炮”等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舍身护书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的学习生活。积极参与互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这是一个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而学生对这类的课文还不太熟悉,所以只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感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字典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四、读中感悟、深入品味,理清文章脉络。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学生参与情况: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能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形声字:能认识形声字,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
(4)课文内容理解:能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八、帮助和总结
《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当然,在教学中难免出现些许不足之处,恳请同仁不吝指教。
《珍贵的教科书》说课稿
一、概述
课题《珍贵的教科书》,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全篇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课文记叙了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学习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重点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全文抓住“珍贵”这一“文眼”一以贯之,从写盼书、取书、护书、到最后嘱咐,都让我们明白这教科书的珍贵。
A、抓住珍贵,写出了战争年代的艰苦。文章第一自然段首先介绍了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艰难,讲到学习困难时,用了两句话和四个“没有”,特别强调了没有教科书的困难。让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书的珍贵。
B、抓住珍贵,写出了党的关心。当孩子们知道这些书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既让学生体会到党的关怀,又让学生感到书确实可贵。
C、抓住珍贵,写出了张指导员的牺牲精神。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也将书的珍贵与生命、与鲜血联系在一起,弥足珍贵。
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层层深入,环环紧扣,重点突出,在不知不觉中突显了文章的内涵,让我们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椅、刷”等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延、移、炮”等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舍身护书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的学习生活。积极参与互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这是一个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而学生对这类的课文还不太熟悉,所以只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感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字典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四、读中感悟、深入品味,理清文章脉络。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学生参与情况: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能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形声字:能认识形声字,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
(4)课文内容理解:能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八、帮助和总结
《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当然,在教学中难免出现些许不足之处,恳请同仁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