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设疑提问,启发引导,讨论交流。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秋兴》背诵,交流《秋兴》改写。

二、导入新课,《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漂泊之感和思念故乡之情)。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1) 学生单读----指出所读优缺点。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集体朗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

2、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怨恨)。

四、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写什么?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3、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4、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你能说说这联主要讲了昭君的什么吗?)

5、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6 、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7、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8、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板书:

首联 引出歌咏对象 入题

颔联 写昭君悲剧的一生 铺垫

颈联 揭示昭君悲剧根源 铺垫

尾联 点明昭君之怨 高潮

五、朗读(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背诵。

六、归纳寓意

点拨启发:《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1、简介写作背景。

2、讨论、归纳。

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板书 昭君----画图省识----汉元帝----身死异国——借 古

诗人----漂泊西南----唐皇帝----有志难展----伤 今

七、布置作业:1、背诵。

2、根据本节课所分析的内容,将《咏怀古迹》改写为一篇4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设疑提问,启发引导,讨论交流。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秋兴》背诵,交流《秋兴》改写。

二、导入新课,《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漂泊之感和思念故乡之情)。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1) 学生单读----指出所读优缺点。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集体朗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

2、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怨恨)。

四、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写什么?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3、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4、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你能说说这联主要讲了昭君的什么吗?)

5、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6 、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7、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8、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板书:

首联 引出歌咏对象 入题

颔联 写昭君悲剧的一生 铺垫

颈联 揭示昭君悲剧根源 铺垫

尾联 点明昭君之怨 高潮

五、朗读(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背诵。

六、归纳寓意

点拨启发:《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1、简介写作背景。

2、讨论、归纳。

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板书 昭君----画图省识----汉元帝----身死异国——借 古

诗人----漂泊西南----唐皇帝----有志难展----伤 今

七、布置作业:1、背诵。

2、根据本节课所分析的内容,将《咏怀古迹》改写为一篇4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相关内容

  • 咏怀古迹(其三)__上课教案
  •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目的]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教学方法] 点拨-研讨式.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生的兴趣点相交汇的部位设疑提问,启发 ...

  • 咏怀古迹教案
  •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读--悟--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古诗经典语言,悟古人深邃思想,学古人大美情怀.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思想感情:鉴赏方法. 教训难点:主旨情感的把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 古有四大美人--西施,貂 ...

  • [咏怀古迹]教案
  •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点拨-研讨式.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 ...

  • 咏怀古迹其三
  •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教案 景洪市一中 杨小娟 上课时间:2013年9月18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王昭君.杜甫,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分组合作赏句炼字,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情感 ...

  • 浅析[咏怀古迹]其三中的黄昏意象1
  • 浅析<咏怀古迹>(其三)中的黄昏意象 万小兰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南充市.637000) 摘要:<咏怀古迹>(其三)中的黄昏意象被作者赋予了深厚的内涵,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景观.它是主人公穷途末路之际与朝代由盛而衰走向灭亡之时相碰撞的产物.它表达了时代的黯淡以及主人公理想追求 ...

  •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设计 设计作者:蔡秀红 (龙岩四中) 案例名称:<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诗是怀古诗的典范作品,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概括本文主旨从而找到 ...

  • 咏怀古迹me
  • 咏怀古迹(其三) 导入: 王昭君,四大美人之一.四大美人都是谁? (西施.杨玉环.貂禅.昭君)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源自于她们. 沉鱼:西施有"沉鱼"之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 ...

  • [唐诗三百首]注解.韵译与评析
  •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送綦毋潜落第还 ...

  • 白话解析[唐诗三百首]
  • 目  录 卷一.五言古诗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