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3.12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水和水蒸气》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单元第六课。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

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上节课学生们在

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水能变成气态,那么,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为了观察这一变化,课文中学生将把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玻璃杯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习了本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前面5节课,有一定

的科学知识储备和基础。在第5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比如: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蒸发、凝结现象也接触得比较多,有一定的感性和表象认识,对于加快蒸发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积累。但是,鉴于三年级的学生接触科学不久,对于科学素养的积累和科学习惯的养成都还是一个帮扶的过程,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强化、巩固和塑造,特别在实验时候,需要教师更多实验方法的说明和实验时候的温馨提示。在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上面,需要教师更多的规范指导和说明,使实验进行得安全顺利。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围绕“水到哪里去了、怎样加快水蒸发、水蒸气

能变成水吗”三个问题展开探究。对于“怎样加快水蒸发?”,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并不局限只让学生尝试书上提供的“加热”方法,而让学生也实践自己提出的“风吹”方法。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引导学生概括出影响水蒸发快慢的三大因素。而对于“水蒸气能变成水吗”,即凝结现象,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鼓励学生大胆有针对性地猜测,再重点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初步结果进行分析,并再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由此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水蒸气遇到比它冷的物体才能变成水”这样的实验结论。并且,我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纠正对生活中现象的误解,从而真正地达到对科学的学以致用。

本课设计的第二个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验观察时间、有充分的思考提问时间,有充分的交流共享时间,让学生真正做到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和风吹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2)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经历水蒸发和凝结的过程,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尊重事实,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2、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 水到哪里去了?(课前写毛笔字)雨过后才会有彩虹

师:刚才2位同学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软笔书法,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他们的字,你有

什么发现?(字不见了)

师:字为什么不见了?

师:生活中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能举例子吗?

生:晚上洗手帕或红领巾,水少一点也会没有的。

师:你一定是洗过红领巾了。

生:我们洗衣服的时候,第二天早上会干。

生:我们吃完饭用湿抹布擦桌子,过一段时间桌子的水就变干了。

生:拖地拖完的时候水就干了。

(2)观察活动,建立“水蒸发变为看不见的水蒸气”的概念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几天,老师也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我们一起来看几

张照片。老师家里一只鱼缸装了水,一条横线表示水的高度,能看明白吗?

生:能。

第一天,第三天的晚上拍的,第七天、第十天、第十五天白天拍的,猜想:如果我第二

十天回去了,第三十天,你估计这水会怎么变化?

生:水会没有了。

生:水会在空气中变成水蒸气。

生:水会干了。

师:我们科学课里把水这样慢慢地干了、慢慢地少了,变成了水蒸气这样的现象称为水

的蒸发。(板书:蒸发,让学生一起说一遍)

师:是不是只有白天会蒸发?

生:不是,晚上也会蒸发的。

师:白天蒸发的,晚上蒸发的,现在在不在蒸发?(在)

师:如果我把这个水沾一点在手背上擦一擦,手背上的水在蒸发吗?(在)

湿的手帕上面的水在蒸发吗?(在)

我在小黑板上用湿布划长长的一条横线,水在蒸发吗?(在)

师:这些水蒸发之后都变成了什么了?

生:都变成了水蒸气。

师:那么水蒸气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桌上这杯正在蒸发的水,看一看我们能

看到蒸发吗?开始

30秒时间,我们看大屏幕,小组讨论:

师:看到水蒸气了吗?水蒸气有些什么特点?开始讨论

师:首先第一个问题:看到水蒸气了吗?

师:你们小组?(没有看到水蒸气)你们小组呢?(没有看到水蒸气)那边的小组呢?

(没有看到)大家有没有看到?(没有)那么水蒸气看不看得到?(看不到)

师:说一说水蒸气有些什么特点?

生: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而且看不到、摸不到。

师:河里的水有没有在蒸发?(在)

师:大海里的水在蒸发吗?(在)明天,后天在蒸发?每天都在蒸发,这么多的水蒸发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生:水蒸气都跑到周围的空气中了。

师:大家都认为跑到空气中去了吗?(嗯)

师:那么大海边的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有)家里的空气里有水蒸气吗?(有)教室里

的空气有水蒸气吗?(有)

师:室里也有、家里也有水蒸气,这种特点叫做什么特点?

生:处处都有水蒸气。

师:非常棒,你很善于总结。现在谁能完整地来说:你觉得水蒸气是怎么样的? 男同学:我觉得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到处都有,而且水蒸气是气体。

女同学来说一次:水蒸气是看不到,到处都有,它是气体。

师:现在我们对水蒸气有了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一、合理把控,有效调整。根据学生对水蒸发的前概念,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水蒸气,在活动中形成对水蒸气和蒸发概念的初步表象,构建出简单的模型。然而,在引导学生认识水蒸气上对课堂的把控仍然不到位,学生出现了各种问题,使得好肥时间太多,二度设计:在开课时省掉了让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水自然干了的例子这一小环节,直接出示了鱼缸里的水自然蒸发的一系列图片,因为鱼缸里的水其实也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这可以进行取舍,目的是节省下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后面难点之处的实验探究环节。】

(二)怎样加快水蒸发?

1、发现现象:刚才我们认识水无时无刻的在蒸发,课前李老师给每组倒的200ml的水,为什么看不出来减少了呢?(蒸发慢)

2、提出问题:水自然蒸发的速度很慢,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加快水蒸发?

3、交流方法:生(加热、风吹„„)

4、制定方案: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

师: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实验步骤和温馨提示,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实验步骤:

1、两根汤匙用滴管从烧杯中各取相等的2滴水。

2、点燃蜡烛,一根汤匙放在火上加热,另一根水平摆放。

3、观察对比两根汤匙水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友情提示:

1、正确使用滴管。 2、利用蜡烛的外焰加热。

3、实验时避免把水洒出来。 4、注意用火安全。

(学生动手实验操作)

6、交流汇报:学生上台展示(一个小组)

7、师:现在你们得出来结果水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

8、实验小结:而水蒸发的快慢除了与水温度的高低有关。非常棒,这可是一个重大的

发现哦,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呢?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

去探究。

【设计意图:二、合理结合,增强效率。对于“怎样加快水蒸发”,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不但能想到“加热”还想到了“风吹”,让学生用实验验证他们的想法,可以使学生学得更投入。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灵魂。丰富学生的感知,提升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改进:在本环节,设计前由于时间关系,只进行了“加热能

否加快水的蒸发的探究”,将“风吹”置于课后,课后所思,在这个环节,可以提供材料,由学生自由选择探究项目,进行集体汇报,能提高学生对新知的探究。】

(三)水蒸气能变成水吗?

2.引导建立“凝结”的概念

师:既然水蒸发能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能不能转化成水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来研究。 师:给你两只相同的杯子,装了相同多的温度也相同的温水,也就是说这两个杯子的情况都——(一样),真聪明。同时盖上两块玻璃片,但是一块是热的玻璃片,一块是冷的玻璃片,小组成员一同观察玻璃片上产生了什么现象?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师:材料员领取材料。拿到了,同时盖上去,把盒子放在中间,开始仔细观察 师: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在冷的玻璃片上有水蒸气。

师:是看到水蒸气吗?

生:是小水珠。

师:在哪一块玻璃片上(冷)。

师:这个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生: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变成水珠。

师:哪里的水蒸气?(杯子里冒出来的)

师:你觉得小水珠是哪里来的?(杯子里蒸发出来的)水蒸发出来是什么?(小水珠) 师:水蒸发出来就变成小水珠呀?(遇到冷)。

师:这杯温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了(冷),板书:冷的玻璃片。

师:生活中这样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变成小水珠的现象,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讲的真好。是的,房间里热的水蒸气温度比较高,遇到冷的窗户„„这们的例子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

师:水蒸气都是遇到冷的物体会变成小水珠的。这种现象我们科学课中叫做凝结。

10、解释“白汽”:分析解释“白汽”的形成。

师:同学们有见过开水开的时候?

师: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看不见的部分是什么?

生:看不见的部分是水蒸气。

师:你觉得呢?

生:因为水蒸气看不见。

师:为什么这里是水蒸气?

生:因为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师:所以水蒸气都跑到这个地方去了。想一想,水加热,烧开了,里面的水在蒸发吗?(在)

师:水蒸气它的速度怎样?(很快)产生的水蒸气怎样?(多„„)

师:你来说说:看不见的部分是什么?

生:是水蒸气。因为那个瓶子里的水在不断蒸发水蒸气,所以我认为,(管口出来的)是水蒸气。

师:的确是这样。看不见的部分是烧瓶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可是出来以后怎么又变成白汽了呢?白汽是怎样产生的?

生:蒸气太多了。

生:水蒸气蒸发出来比较热,遇到空气中的冷变成了白汽。

生:我的意见也跟他一样,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就变成了白汽。

师:那么,我们再来思考一下,“白汽”你估计会是什么呢?从科学道理来讲。

生: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他却说“白汽”是水蒸气,“白汽”是看得见的,师:“白汽”是不是水蒸气呀?(不是)家里许多大人都会误解,认为“白汽”是水蒸气,今天我们学了就知道了,“白汽”是不是水蒸气?(不是)那么“白汽”是什么呢? 生:是热的水蒸气变成的。

师: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变成的,“白汽”是什么呢?(众人笑)

生:“白汽”是一种空气。

师: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生:变成小水珠。

师:那么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变成的 “白汽”呢?

生:我认为“白汽”应是小-水-珠。(众人鼓掌,生回头看,一片惊讶)

生:因为水蒸气遇到冷的东西都会变成小水珠,而周围的冷空气都是冷的,所以会变成小水珠。(众人鼓声)

师:我现在非常高兴的告诉你,我怀疑你是研究“白汽”研究得最好的。(众人鼓声)“白汽”是许许多多细小的水珠,明白没有?(明白了)再考一次:“白汽”是一种液体还是一种气体?

生:是液体。(为什么)因为它是许多细小的小水珠。

师:再考:“白汽”的产生,它是水蒸气蒸发的过程?还是凝结成水的过程? 生:水蒸气凝结成的。

4、课外延伸。

12、实验小结:

生活中凝结的现象普遍存在,水蒸气凝结成“白汽”这样的小水珠也比比皆是,我 们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合理铺垫,有效教学。改进二:在指导学生观察对比冷、热玻璃片上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现象时不光是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说出冷玻璃片上的小水珠是杯中的温水自然蒸发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凝结而成的,同时还特别提醒学生对比观察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热的玻璃片上为什么没有小水珠(这一点在邵老师的课上只点了一下就略过去了,没有强调)。结果学生马上就明白了水蒸气和物体的温度差对凝结过程的作用,使得学生对后面的装满碎冰块的玻璃杯壁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和“白汽”的形成的正确理解顺利了很多,节约了时间,课程得以在40分钟左右完成(在邵老师的课上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学生也是非常的吃力,耗时很多)。可见一个小细节的处理对整个课堂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1、逆向思考:水能蒸发成水蒸气,那水蒸气能再变回成水吗?怎样变?

【设计意图: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单向变化,能双向变化吗?这是对事物看法的基本思维,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因此注重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这种思维习惯。】

2、大胆猜测:降低温度、遇冷、遇到冷的物体„„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首先就是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大胆猜测的机会。因为猜测本身就是思维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大胆猜测也是验证的重要前提,是整个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测,激发他们要寻找原因的欲望,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4、汇报结果: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才能变成水。(见附件2)

5、再次验证:

对比实验: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与水蒸气遇到与它温度相当的物体,它们都能变成水吗?

【设计意图:适当追问,提升能力。适当的追问能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通过不断的猜测与验证,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清晰,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让学生多次经历科学探

究的基本过程,通过对比实验,寻找科学论据,促进学生对科学实验结论有更深刻的认识。思考:平时我们的孩子和周围的长辈们都认为“白汽”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得见的。一步步地引导才勉强扭转过来,建立起一个正确的科学概念。可见我们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确实是要慎之又慎,同时更要加强我们自身“内功”的修炼。】

6、得出结论:水蒸气遇到比它冷的物体才能变成水。

7、认识“凝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8、解释现象:烧杯内壁上面的小水珠是怎么产生的?

9、列举“凝结”:说说生活中凝结的现象。

10、解释“白汽”:观看烧开水的视频,分析解释“白汽”的形成。

11、解决疑问:

既然白汽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珠,为什么看起来不象液体而象气体?(喷雾实验)

【设计意图:对于“白汽”的形成与理解,生活中存在普遍的误解,有必要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形成的原因,纠正原有的认知,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拓展应用:

解释上节课遗留的问题: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水和水蒸气,知道了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也能遇冷凝结成水珠,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已经知道了冰和水之间同样可以相互变换,那么冰和水蒸气之间能不能相互变换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

七、板书设计:

水和水蒸气

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

怎样加快水蒸发? 水水蒸气

水蒸气能变回成水吗?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水和水蒸气》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单元第六课。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

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上节课学生们在

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水能变成气态,那么,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为了观察这一变化,课文中学生将把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玻璃杯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习了本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前面5节课,有一定

的科学知识储备和基础。在第5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比如: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蒸发、凝结现象也接触得比较多,有一定的感性和表象认识,对于加快蒸发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积累。但是,鉴于三年级的学生接触科学不久,对于科学素养的积累和科学习惯的养成都还是一个帮扶的过程,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强化、巩固和塑造,特别在实验时候,需要教师更多实验方法的说明和实验时候的温馨提示。在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上面,需要教师更多的规范指导和说明,使实验进行得安全顺利。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围绕“水到哪里去了、怎样加快水蒸发、水蒸气

能变成水吗”三个问题展开探究。对于“怎样加快水蒸发?”,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并不局限只让学生尝试书上提供的“加热”方法,而让学生也实践自己提出的“风吹”方法。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引导学生概括出影响水蒸发快慢的三大因素。而对于“水蒸气能变成水吗”,即凝结现象,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鼓励学生大胆有针对性地猜测,再重点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初步结果进行分析,并再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由此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水蒸气遇到比它冷的物体才能变成水”这样的实验结论。并且,我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纠正对生活中现象的误解,从而真正地达到对科学的学以致用。

本课设计的第二个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验观察时间、有充分的思考提问时间,有充分的交流共享时间,让学生真正做到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和风吹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2)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经历水蒸发和凝结的过程,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尊重事实,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2、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 水到哪里去了?(课前写毛笔字)雨过后才会有彩虹

师:刚才2位同学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软笔书法,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他们的字,你有

什么发现?(字不见了)

师:字为什么不见了?

师:生活中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能举例子吗?

生:晚上洗手帕或红领巾,水少一点也会没有的。

师:你一定是洗过红领巾了。

生:我们洗衣服的时候,第二天早上会干。

生:我们吃完饭用湿抹布擦桌子,过一段时间桌子的水就变干了。

生:拖地拖完的时候水就干了。

(2)观察活动,建立“水蒸发变为看不见的水蒸气”的概念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几天,老师也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我们一起来看几

张照片。老师家里一只鱼缸装了水,一条横线表示水的高度,能看明白吗?

生:能。

第一天,第三天的晚上拍的,第七天、第十天、第十五天白天拍的,猜想:如果我第二

十天回去了,第三十天,你估计这水会怎么变化?

生:水会没有了。

生:水会在空气中变成水蒸气。

生:水会干了。

师:我们科学课里把水这样慢慢地干了、慢慢地少了,变成了水蒸气这样的现象称为水

的蒸发。(板书:蒸发,让学生一起说一遍)

师:是不是只有白天会蒸发?

生:不是,晚上也会蒸发的。

师:白天蒸发的,晚上蒸发的,现在在不在蒸发?(在)

师:如果我把这个水沾一点在手背上擦一擦,手背上的水在蒸发吗?(在)

湿的手帕上面的水在蒸发吗?(在)

我在小黑板上用湿布划长长的一条横线,水在蒸发吗?(在)

师:这些水蒸发之后都变成了什么了?

生:都变成了水蒸气。

师:那么水蒸气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桌上这杯正在蒸发的水,看一看我们能

看到蒸发吗?开始

30秒时间,我们看大屏幕,小组讨论:

师:看到水蒸气了吗?水蒸气有些什么特点?开始讨论

师:首先第一个问题:看到水蒸气了吗?

师:你们小组?(没有看到水蒸气)你们小组呢?(没有看到水蒸气)那边的小组呢?

(没有看到)大家有没有看到?(没有)那么水蒸气看不看得到?(看不到)

师:说一说水蒸气有些什么特点?

生: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而且看不到、摸不到。

师:河里的水有没有在蒸发?(在)

师:大海里的水在蒸发吗?(在)明天,后天在蒸发?每天都在蒸发,这么多的水蒸发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生:水蒸气都跑到周围的空气中了。

师:大家都认为跑到空气中去了吗?(嗯)

师:那么大海边的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有)家里的空气里有水蒸气吗?(有)教室里

的空气有水蒸气吗?(有)

师:室里也有、家里也有水蒸气,这种特点叫做什么特点?

生:处处都有水蒸气。

师:非常棒,你很善于总结。现在谁能完整地来说:你觉得水蒸气是怎么样的? 男同学:我觉得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到处都有,而且水蒸气是气体。

女同学来说一次:水蒸气是看不到,到处都有,它是气体。

师:现在我们对水蒸气有了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一、合理把控,有效调整。根据学生对水蒸发的前概念,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水蒸气,在活动中形成对水蒸气和蒸发概念的初步表象,构建出简单的模型。然而,在引导学生认识水蒸气上对课堂的把控仍然不到位,学生出现了各种问题,使得好肥时间太多,二度设计:在开课时省掉了让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水自然干了的例子这一小环节,直接出示了鱼缸里的水自然蒸发的一系列图片,因为鱼缸里的水其实也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这可以进行取舍,目的是节省下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后面难点之处的实验探究环节。】

(二)怎样加快水蒸发?

1、发现现象:刚才我们认识水无时无刻的在蒸发,课前李老师给每组倒的200ml的水,为什么看不出来减少了呢?(蒸发慢)

2、提出问题:水自然蒸发的速度很慢,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加快水蒸发?

3、交流方法:生(加热、风吹„„)

4、制定方案: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

师: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实验步骤和温馨提示,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实验步骤:

1、两根汤匙用滴管从烧杯中各取相等的2滴水。

2、点燃蜡烛,一根汤匙放在火上加热,另一根水平摆放。

3、观察对比两根汤匙水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友情提示:

1、正确使用滴管。 2、利用蜡烛的外焰加热。

3、实验时避免把水洒出来。 4、注意用火安全。

(学生动手实验操作)

6、交流汇报:学生上台展示(一个小组)

7、师:现在你们得出来结果水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

8、实验小结:而水蒸发的快慢除了与水温度的高低有关。非常棒,这可是一个重大的

发现哦,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呢?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

去探究。

【设计意图:二、合理结合,增强效率。对于“怎样加快水蒸发”,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不但能想到“加热”还想到了“风吹”,让学生用实验验证他们的想法,可以使学生学得更投入。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灵魂。丰富学生的感知,提升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改进:在本环节,设计前由于时间关系,只进行了“加热能

否加快水的蒸发的探究”,将“风吹”置于课后,课后所思,在这个环节,可以提供材料,由学生自由选择探究项目,进行集体汇报,能提高学生对新知的探究。】

(三)水蒸气能变成水吗?

2.引导建立“凝结”的概念

师:既然水蒸发能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能不能转化成水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来研究。 师:给你两只相同的杯子,装了相同多的温度也相同的温水,也就是说这两个杯子的情况都——(一样),真聪明。同时盖上两块玻璃片,但是一块是热的玻璃片,一块是冷的玻璃片,小组成员一同观察玻璃片上产生了什么现象?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师:材料员领取材料。拿到了,同时盖上去,把盒子放在中间,开始仔细观察 师: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在冷的玻璃片上有水蒸气。

师:是看到水蒸气吗?

生:是小水珠。

师:在哪一块玻璃片上(冷)。

师:这个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生: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变成水珠。

师:哪里的水蒸气?(杯子里冒出来的)

师:你觉得小水珠是哪里来的?(杯子里蒸发出来的)水蒸发出来是什么?(小水珠) 师:水蒸发出来就变成小水珠呀?(遇到冷)。

师:这杯温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了(冷),板书:冷的玻璃片。

师:生活中这样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变成小水珠的现象,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讲的真好。是的,房间里热的水蒸气温度比较高,遇到冷的窗户„„这们的例子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

师:水蒸气都是遇到冷的物体会变成小水珠的。这种现象我们科学课中叫做凝结。

10、解释“白汽”:分析解释“白汽”的形成。

师:同学们有见过开水开的时候?

师: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看不见的部分是什么?

生:看不见的部分是水蒸气。

师:你觉得呢?

生:因为水蒸气看不见。

师:为什么这里是水蒸气?

生:因为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师:所以水蒸气都跑到这个地方去了。想一想,水加热,烧开了,里面的水在蒸发吗?(在)

师:水蒸气它的速度怎样?(很快)产生的水蒸气怎样?(多„„)

师:你来说说:看不见的部分是什么?

生:是水蒸气。因为那个瓶子里的水在不断蒸发水蒸气,所以我认为,(管口出来的)是水蒸气。

师:的确是这样。看不见的部分是烧瓶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可是出来以后怎么又变成白汽了呢?白汽是怎样产生的?

生:蒸气太多了。

生:水蒸气蒸发出来比较热,遇到空气中的冷变成了白汽。

生:我的意见也跟他一样,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就变成了白汽。

师:那么,我们再来思考一下,“白汽”你估计会是什么呢?从科学道理来讲。

生: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他却说“白汽”是水蒸气,“白汽”是看得见的,师:“白汽”是不是水蒸气呀?(不是)家里许多大人都会误解,认为“白汽”是水蒸气,今天我们学了就知道了,“白汽”是不是水蒸气?(不是)那么“白汽”是什么呢? 生:是热的水蒸气变成的。

师: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变成的,“白汽”是什么呢?(众人笑)

生:“白汽”是一种空气。

师: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生:变成小水珠。

师:那么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变成的 “白汽”呢?

生:我认为“白汽”应是小-水-珠。(众人鼓掌,生回头看,一片惊讶)

生:因为水蒸气遇到冷的东西都会变成小水珠,而周围的冷空气都是冷的,所以会变成小水珠。(众人鼓声)

师:我现在非常高兴的告诉你,我怀疑你是研究“白汽”研究得最好的。(众人鼓声)“白汽”是许许多多细小的水珠,明白没有?(明白了)再考一次:“白汽”是一种液体还是一种气体?

生:是液体。(为什么)因为它是许多细小的小水珠。

师:再考:“白汽”的产生,它是水蒸气蒸发的过程?还是凝结成水的过程? 生:水蒸气凝结成的。

4、课外延伸。

12、实验小结:

生活中凝结的现象普遍存在,水蒸气凝结成“白汽”这样的小水珠也比比皆是,我 们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合理铺垫,有效教学。改进二:在指导学生观察对比冷、热玻璃片上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现象时不光是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说出冷玻璃片上的小水珠是杯中的温水自然蒸发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凝结而成的,同时还特别提醒学生对比观察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热的玻璃片上为什么没有小水珠(这一点在邵老师的课上只点了一下就略过去了,没有强调)。结果学生马上就明白了水蒸气和物体的温度差对凝结过程的作用,使得学生对后面的装满碎冰块的玻璃杯壁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和“白汽”的形成的正确理解顺利了很多,节约了时间,课程得以在40分钟左右完成(在邵老师的课上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学生也是非常的吃力,耗时很多)。可见一个小细节的处理对整个课堂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1、逆向思考:水能蒸发成水蒸气,那水蒸气能再变回成水吗?怎样变?

【设计意图: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单向变化,能双向变化吗?这是对事物看法的基本思维,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因此注重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这种思维习惯。】

2、大胆猜测:降低温度、遇冷、遇到冷的物体„„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首先就是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大胆猜测的机会。因为猜测本身就是思维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大胆猜测也是验证的重要前提,是整个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测,激发他们要寻找原因的欲望,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4、汇报结果: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才能变成水。(见附件2)

5、再次验证:

对比实验: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与水蒸气遇到与它温度相当的物体,它们都能变成水吗?

【设计意图:适当追问,提升能力。适当的追问能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通过不断的猜测与验证,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清晰,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让学生多次经历科学探

究的基本过程,通过对比实验,寻找科学论据,促进学生对科学实验结论有更深刻的认识。思考:平时我们的孩子和周围的长辈们都认为“白汽”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得见的。一步步地引导才勉强扭转过来,建立起一个正确的科学概念。可见我们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确实是要慎之又慎,同时更要加强我们自身“内功”的修炼。】

6、得出结论:水蒸气遇到比它冷的物体才能变成水。

7、认识“凝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8、解释现象:烧杯内壁上面的小水珠是怎么产生的?

9、列举“凝结”:说说生活中凝结的现象。

10、解释“白汽”:观看烧开水的视频,分析解释“白汽”的形成。

11、解决疑问:

既然白汽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珠,为什么看起来不象液体而象气体?(喷雾实验)

【设计意图:对于“白汽”的形成与理解,生活中存在普遍的误解,有必要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形成的原因,纠正原有的认知,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拓展应用:

解释上节课遗留的问题: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水和水蒸气,知道了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也能遇冷凝结成水珠,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已经知道了冰和水之间同样可以相互变换,那么冰和水蒸气之间能不能相互变换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

七、板书设计:

水和水蒸气

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

怎样加快水蒸发? 水水蒸气

水蒸气能变回成水吗?


相关内容

  • 2013年高中化学会考科目 (1)
  • 2013年高中化学会考(必修科目) 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 3分,共69分) 1.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首先在铝合金中发现准晶体荣获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铝原子(13Al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27 B . ...

  • 风险规避报告书
  • 大连海业石化有限公司<温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风险规避报告书 第一章:摘要 大连海业石化有限公司位于国家级开发区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西中岛石化园区内,注册资金1亿元.大连海业石化有限公司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西中岛石化园区内建设的<长兴岛温海水.浓海水循环综合利用>项目. ...

  • 金属及其化合物
  • 专题五 金属及其化合物突破 [高频考点解读] 常见金属元素(如Na .Al .Fe .Cu 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热点题型] 题型一 常见金属单质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例1.Al .Fe .Cu ...

  • 燃煤锅炉房节能降耗的可行措施分析
  • 第39卷第18期2013年6月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18-0193-03 SHANXI 山西 ARCHITECTURE 建筑 Vol.39No.18Jun.2013 ·193· 燃煤锅炉房节能降耗的可行措施分析 王 摘 元 (太原日报社,山西太原030002) 要:分析了燃煤锅炉 ...

  • 2013年9月初二物理第一次月考卷(有答案)
  • 2013-2014学年市六中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初二物理 2013年9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 我们体会到了( ) A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 ...

  • 2013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九)3.1附答案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九)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

  • 九年级科学培优-------有关化学实验
  • 九年级科学培优-------有关化学实验 1. (2013•自贡)请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 博龙教育成就孩子未来 初中科学 3. (2013•南通)要实现"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必须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试回答 下列问题: 物质 H 2O CO 2 CH ...

  • 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 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China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王琼 於林锋 林茂松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 摘要:建材行业是我国高能源.高资源消耗以及高 ...

  • 2013年化工工程师化工科目考试考前试题练习(5)
  • 2013年化工工程师化工科目考试考前试题练习(5)2013年化工工程师考试时间定于9月7.8日,新一轮的考试也就渐渐拉开帷幕,为了帮助考生能够更好的备战2013年考试,网校特编辑汇总了2013年化工工程师考试科目<化工工程>考试试题的详细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1.同一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