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政务公开的意义

公开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实行政务公开,既要重视对外公开,又要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使二者上下衔接,内外呼应,促使政府依法行政。正如尉健行同志今年4月在广州、深圳等地考察时指出的:“现在搞政务公开,不能只停留在公开办事制度、办事手续,简化办事程序,搞一个窗口办事上,还要在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这个要害问题上下功夫,要把对群众公开与加强政府内部监督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一对外公开政务,是政府部门通过向社会公开政务活动的方式,让人民群众了解、知情,使一些行政行为在社会的监督下进行。这种对政务活动的社会性监督,具有监督的广泛性、基础性和代表性,因此也具有实效性。近年来的实践说明,政务公开不仅能够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促进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而且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政务公开发展还不平衡,有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中仍存在腐败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而且由于内部监督管理不力,导致了对外公开不真实,直接影响了社会监督效果。所以,要使政府机关通过公开置于有效的社会监督之下,必须在进行外部公开的同时,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正如尉健行同志提出的:“实行政务公开不仅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更重要的是向群众提供真实可信的情况,使他们感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办事是公正的。”只有把对外公开同加强内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外部公开建立在内部监督和管理的基础上,才能使监督关口前移,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因此,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对于落实政务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外部监督的指向主要是决策结果而不是决策过程,如果决策失误,必然使外部监督失去针对性而成为虚监。加强内部监督,有利于杜绝决策中权力不受制约的现象,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其次,从外部监督主体的情况看,由于某些政府部门多年来形成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致使一些群众来机关办事时心存余悸,这种心态使他们关心的主要是能否把事办成,而不是监督,再加上人们对权力的依附心理,不可能去盯着办事人员挑毛病,因而,必然导致外部监督的弱化,影响政务公开的落实。再次,决策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还取决于执行是否得力。在行政过程中,有些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甚至搞权钱交易,这种现象不单是外部监督能够解决的,而主要应加大内部监管力度,保证权力正常运行。总之,内容与形式统一,对外公开与内部监督制约配套,是政务公开有效性的前提。由于内部监督管理是直接规范决策者和执行者行政行为的,必须把它作为外部监督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只有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才能为对外公开提供条件和保证,收到促进依法行政的目的。二内部监督管理状况直接关系着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仅可以解决公开的真实性、有效性问题,而且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一些单位之所以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主要是因为监督不力。其原因:一是某些领导干部私心杂念和不廉洁行为的存在,导致了他们害怕“阳光”,不敢公开。腐败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总是依附权力而存在,正像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的那样:“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 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某些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不高,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必然要搞“暗箱操作”逃避监督,他们不想也不敢实行公开。二是现行领导体制过分突出“一把手”的位置,导致“一把手”说了算,影响政务公开。有些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淡薄,往往把“一把手负总责”看做是个人说了算,以长官意志自居,遇事随意拍板,办事主观臆断,我行我素,导致权力专断和滥用。公开是面对群众的,不相信群众,无视群众,怕群众监督,就根本谈不上公开。三是一些地方党风政风不正,好人主义盛行,直接干扰着政务公开。现在不敢批评、不愿批评的问题相当严重,一些人也实在是批评不得,因此,正如毛泽东同志很早批评过的那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自由主义庸俗作风占据上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搞好监督的锐利武器,没有批评的监督,是无力的无效的监督。批评作为他律手段是以被批评者自觉接受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愿意接受批评也就不愿意接受监督,当然也就难以自觉自愿地实行公开。四是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政务公开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深层次问题,给一些人钻空子、“打擦边球”以可乘之机,在行政过程中,那种貌似合理实则违规的现象并不鲜见,不仅给监督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内部监督管理的内容失去了真实性,甚至成为假公开。上述情况表明,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必须强化内部监督和管理,保证权力的正常行使。在这些方面,还需要下很大功夫,任重而道远,决不能以为实行了一些政务公开措施,社会监督机制就建立和形成了。只有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上不懈努力,对外公开政务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公开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实行政务公开,既要重视对外公开,又要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使二者上下衔接,内外呼应,促使政府依法行政。正如尉健行同志今年4月在广州、深圳等地考察时指出的:“现在搞政务公开,不能只停留在公开办事制度、办事手续,简化办事程序,搞一个窗口办事上,还要在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这个要害问题上下功夫,要把对群众公开与加强政府内部监督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一对外公开政务,是政府部门通过向社会公开政务活动的方式,让人民群众了解、知情,使一些行政行为在社会的监督下进行。这种对政务活动的社会性监督,具有监督的广泛性、基础性和代表性,因此也具有实效性。近年来的实践说明,政务公开不仅能够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促进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而且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政务公开发展还不平衡,有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中仍存在腐败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而且由于内部监督管理不力,导致了对外公开不真实,直接影响了社会监督效果。所以,要使政府机关通过公开置于有效的社会监督之下,必须在进行外部公开的同时,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正如尉健行同志提出的:“实行政务公开不仅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更重要的是向群众提供真实可信的情况,使他们感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办事是公正的。”只有把对外公开同加强内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外部公开建立在内部监督和管理的基础上,才能使监督关口前移,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因此,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对于落实政务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外部监督的指向主要是决策结果而不是决策过程,如果决策失误,必然使外部监督失去针对性而成为虚监。加强内部监督,有利于杜绝决策中权力不受制约的现象,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其次,从外部监督主体的情况看,由于某些政府部门多年来形成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致使一些群众来机关办事时心存余悸,这种心态使他们关心的主要是能否把事办成,而不是监督,再加上人们对权力的依附心理,不可能去盯着办事人员挑毛病,因而,必然导致外部监督的弱化,影响政务公开的落实。再次,决策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还取决于执行是否得力。在行政过程中,有些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甚至搞权钱交易,这种现象不单是外部监督能够解决的,而主要应加大内部监管力度,保证权力正常运行。总之,内容与形式统一,对外公开与内部监督制约配套,是政务公开有效性的前提。由于内部监督管理是直接规范决策者和执行者行政行为的,必须把它作为外部监督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只有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才能为对外公开提供条件和保证,收到促进依法行政的目的。二内部监督管理状况直接关系着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仅可以解决公开的真实性、有效性问题,而且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一些单位之所以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主要是因为监督不力。其原因:一是某些领导干部私心杂念和不廉洁行为的存在,导致了他们害怕“阳光”,不敢公开。腐败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总是依附权力而存在,正像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的那样:“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 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某些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不高,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必然要搞“暗箱操作”逃避监督,他们不想也不敢实行公开。二是现行领导体制过分突出“一把手”的位置,导致“一把手”说了算,影响政务公开。有些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淡薄,往往把“一把手负总责”看做是个人说了算,以长官意志自居,遇事随意拍板,办事主观臆断,我行我素,导致权力专断和滥用。公开是面对群众的,不相信群众,无视群众,怕群众监督,就根本谈不上公开。三是一些地方党风政风不正,好人主义盛行,直接干扰着政务公开。现在不敢批评、不愿批评的问题相当严重,一些人也实在是批评不得,因此,正如毛泽东同志很早批评过的那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自由主义庸俗作风占据上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搞好监督的锐利武器,没有批评的监督,是无力的无效的监督。批评作为他律手段是以被批评者自觉接受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愿意接受批评也就不愿意接受监督,当然也就难以自觉自愿地实行公开。四是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政务公开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深层次问题,给一些人钻空子、“打擦边球”以可乘之机,在行政过程中,那种貌似合理实则违规的现象并不鲜见,不仅给监督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内部监督管理的内容失去了真实性,甚至成为假公开。上述情况表明,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必须强化内部监督和管理,保证权力的正常行使。在这些方面,还需要下很大功夫,任重而道远,决不能以为实行了一些政务公开措施,社会监督机制就建立和形成了。只有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上不懈努力,对外公开政务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关内容

  • 创先争优会议记录
  • 村创先争优会议记录 2010-11-16 15:06 2010年5月15日 甲(村主任):同志们,大家好!为贯彻上级要求,今天我们来专题讨论一下开展创先争优.促和谐谋发展活动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 ...

  • 三个建设年讲话
  • 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研究决定,今天召开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暨"三个建设年"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州.市中心运行以来的情况,对中心"三个建设年"活动的启动进行动员部署,对各 ...

  • 班子研究党建会议记录
  • 会议记录 时 间:2011年4月14日 地 点:局四楼会议室 参会人员:局班子成员 主 持 人:朱局长 会议主题:局班子研究党建工作 会议内容: 朱局长:同志们,为贯彻上级要求,今天我们来专题讨论一下我局开展创先争优.促和谐谋发展活动的工作.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 ...

  • 国家社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标书不好的举例)
  • 项 目 类 别 青年项目 学 科 分 类 应用经济学 课 题 名 称 交通调查方法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 ...

  • 为何用_行政效能_取代_行政效率_兼论行政效能建设的内容和意义_马春庆
  • 中国行政管理 调查与建议 2003年第4期 总第214期 为何用/行政效能0取代/行政效率0 )))兼论行政效能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马春庆 [摘 要]本文在分析/行政效率0概念缺陷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重新界定了/行政效能0的概念,并根据福建等地效能建设的实践,概括提炼出效能建设的内容和途径.对 ...

  • [精品]诚信计生培训计划
  • 篇一:诚信计生培训计划 一.总体目标:建立政府诚信.群众守信.居民互信的"双向承诺.充分自愿.依法自治"的诚信计生模式,实现"干部解压.群众方便.效率提高"的互信目标. 二.方法步骤 1.摸底登记,掌握底数.按照诚信计生户分类. 2.组织学习.组织社区两委干部 ...

  • 电子政务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 ***电子政务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根据自治区.自治州电子政务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实际情况,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快硬件建设,强化管理服务,健全管理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2009年上半年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汇总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电子政务工作总体发展步伐稳 ...

  • 在全镇党务公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同志们: 在党的9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此召开全镇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会议,具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刚才,何力书记对全镇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这些都是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的,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以下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 ...

  • 电子政务管理
  • 名词解释: 1.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将政府的内外管理.服务职能通 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打破时间.空间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2. 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 和先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