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报社实习报告

引言

启程前,所有的朋友都告诫我,那是一个是非之地,万事要小心。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门,回望一眼,突然惊觉,此行我是单飞的孤雁,去一个有我的理想但没有保护的地方。害怕,但仍要朝圣南方,目的地是南方都市报东莞记者站。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总结为五个章回:适应、体味、历练、感悟,中间插叙我采访“卖命少年”的经历。



适应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离感

6月24日清晨6点,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东莞市火车东站,广场上很多乞讨的儿童,我紧跟在一个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后,以求安全。因为听多了东莞的乱,我必须严加防范。

戒备森严地走进这座城。

24号下午我去报社见了站长王海军,他是我们学院的毕业研究生,李贞芳老师帮我联系到这个珍贵的实习机会。王站长和颜悦色,比我百度到他的照片要年轻帅气,我们聊一些学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脑子有点记忆短路,明明昨日才从那个地方走来。我首先要找个地方住下,报社两个职员租了三室一厅,现空了一间房,求合租,我就住进去了。由此认识了三个“靓仔”:刘定国和刘沛,还有一条叫巴萨的大狗。刘定国告诉我:“都是男的,连狗都是个男的。”巴萨是萨摩耶品种,“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很弱小。”这是后来对它的评价,我初见它时我确实很害怕。对狗都很戒备。

我说要做社会新闻,站长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黄超。一个这么胖居然还挺帅的男记者,很爱笑,像一道阳光似的,我从心底打消了对他的畏怯之心。他把我带到办公室,把我介绍给办公室的老师们,一一问好后,他说:“这里的电话每一台你都可以随便用。”此后,和黄老师的交往虽然我还是恭恭敬敬,但不会以我惯常的作风:对老师敬而远之,我会跟他讲我的思路、我的困惑,与工作相关的或是无关的,都会直接跟他说,很轻松随意的关系。他也真诚地跟我分享他的经验、体会、采访和写作的技巧。黄老师要我别称呼他为“老师”,他说我们是“互相学习”,我知道这是谦虚,不叫“老师”那我应该叫什么呢?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师。

第一采访居然是一个独立完成,因为黄老师有别的任务,只能和我分头行动,我答应了,有点忐忑也有点期待,我不知道这个稿子该怎么做,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这是一个劳资纠纷案子,16个工人因加班费和无故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向公司索赔百万。据说在东莞,这样的纠纷很多,工人有工人的权益,工厂有工厂的苦衷。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这段时间我是报社唯一的暑期实习生,下班后我就直接回家,有时候做点饭,叫刘沛一起吃,他我能做这么多的菜,佩服得不行,然后聊天,但是吃了饭后他进他的房间,我开始打扫卫生,完了就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有时候会看书,很早就睡觉。半个月,每天就这样过。除了采访的出租车上,我没有想过要看看东莞的风景。

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生活圈。在进入另一个生活圈之前,只是一个人慢慢地咀嚼孤独。幸好我不是怨尤的人,我知道在一个新的环境过得好不好,完全是由自己决定。我要适应。但是这座城市让我有坐在船上的感觉,我总是感觉自己是个旅人。

更需要适应的还是新闻工作。虽然我有一点浅浅的媒体经验,也做过一些大稿小稿,但是南都的写法我还是不太适应,看多了内地媒体的四平八稳,南都的“出奇制胜”要求我改变。

南方都市报,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点大的舞台。我就像一只刚学飞的鸟儿,遇到这么广阔的天空,有点晕眩。我需要熟悉环境,也需要自我调整。

每天都在鼓励自己。



体味

南方都市报年轻炙热的气质

每个星期五,上午10点到12点,是报社的周会时间。每个记者都尽量不错过,虽然上班时间看个人安排很轻松,但是这个会议纪律严明。

应该说我是有点期待开周会的。会议上大家评报,品读本周新闻,做得好的给以掌声,毫不吝啬的赞扬,做得不够的,坦诚地给出很多改善意见。我没有发言权,只是静静坐在一个小角落聆听思想火花碰撞的声音。

站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很年轻,8成以上的80后,意气风发,锐意进取。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我所遇到的南都新闻人,没有安于现状不思进步的。虽然也许我这是表面体会,毕竟他们对我这个初涉媒体的大学生当然总是鼓励。

办公室里每天都有笑料,我刚来时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这里整天的欢声笑语?他们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友好、随意,他们有时会跟我讲大家的共同经历,那种团结和温馨让我很向往。

实习期间,我对南方都市报“求新求变”的风格深有感触:记者写稿的时候很用心地想新闻最‘新’的地方在哪?最吸引眼球的在哪?不惜一切地向这一点泼墨。而编辑改稿子的时候也是挖空心思地追求新奇,我们的一篇消防演习报道,被冠名《上吊练胆子?》,当时很无语,但是想到编辑同志也是难为了。

这里的记者们为了采写到新闻,经常是不顾一切地走到最前面,我们的报道《黑势力向的哥收“买位费”》的调查,就是几个男记者半夜随爆料司机去蹲点,冒着生命危险。东莞经常有血案,我们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报道,我刚来时看得胆战心惊,后来竟习以为常,但是对自己的安全更加注意。一个叫姓罗的资深记者因为常报道这一类事件,结果有一次我们去采访的时候,司机跟他开玩笑:“这个地方的黑社会要是看见你了,说这小子还敢来?然后就会把你分尸了!”我虽然在笑,但是毛骨悚然的。

记者之间常有保护和提醒,我在帮刘定国传稿子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他和一个老师的qq聊天,就是关于自己安全的提醒。大家做得战战兢兢,但是并不害怕,南都的新闻仍然每天可以看见真实的挖掘。

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样把一篇新闻从内而外地做好,从内容到包装,很多的细节,细心地发现了,彼此给一个提示,都是在慢慢地积累,学习。

如果累了,会聚餐,会去旅游。回来后,仍然意气风发地走在新闻的路上。

我只说这些,会觉得拔高了,当然这也是一群生活在社会上的凡夫俗子,要赚钱要生活,也有形形色色的欲望。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新闻有理想,对事业有期待。所以他们在坚持。



历练

在老师们的指引下,一步一个脚印

除了我指定的实习老师,我也会跟着别的老师出去跑新闻,黄老师说:“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长,你是一个新人,应该多多向他们学习,然后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我跟着罗禹雨、何永华、韦星、莫晓东等几位老师都出去采访过,大事小事,政务、经济、社区等好几块的新闻都做过。

印象很深的几次采访:

“的士风云”系列调查采访。我刚去的时候,“的士风云”已经做了几期了,之后的“黑势力收买位费”、“碾不碎的茶水费”、“gps强锁车”等报道,我都有参与,其中“gps强锁车”我是和另外一个实习生采访了一个下午,而稿子在一个小时之内就交了的,很有被压榨的感觉,所以印象特别深,另外我黄老师在这一次很机警也跟我很深的印象。事情是这样的,我们跟随罢工的哥们去的士公司商谈,然后他们的一个业务经理把我们以及广州日报的两个记者都请到隔壁的办公室,说“会前聊一聊”,黄老师在此之前就把他的包给我看着,他坐到的哥中间,也被当成司机了。我们出去坐了大半天,才发觉,这是的士公司的调虎离山之计,就是让我们不能参加他的协商大会。再要进去就不让了,大家都很懊恼,看着广州日报那个拽拽的男记者气氛的脸,我们有点庆幸黄老师有先见之明,不得不佩服姜是老的辣。结果这篇报道我们做得比广州日报好很多,揭开了“茶水费”事件里的士公司不向媒体透风的一些内幕。

“宏威数码”xx总理视察之后的追踪报道。这篇稿子被分成了两天的新闻,都是上了封面的。想法是黄老师提出来的,站长同意了的。我们一行四个人,黄超,龚萍,摄影记者方光明,还有我,大约下午三点去宏威采访,接待的是其公司一位年轻的副总经理。为了这次采访我们还提前准备了提纲的。因为是政务,不敢出纰漏。我对自己在采访中的表现很满意,状态好,一些问题很细致贴心,稿子用得上,mp拍得这位副总更愿意交流。对这位副总经理印象颇深,听他侃侃道来,思路流畅清晰。我很是佩服他,初次交流觉得他作风随性,很有亲和力。35岁,

引言

启程前,所有的朋友都告诫我,那是一个是非之地,万事要小心。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门,回望一眼,突然惊觉,此行我是单飞的孤雁,去一个有我的理想但没有保护的地方。害怕,但仍要朝圣南方,目的地是南方都市报东莞记者站。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总结为五个章回:适应、体味、历练、感悟,中间插叙我采访“卖命少年”的经历。



适应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离感

6月24日清晨6点,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东莞市火车东站,广场上很多乞讨的儿童,我紧跟在一个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后,以求安全。因为听多了东莞的乱,我必须严加防范。

戒备森严地走进这座城。

24号下午我去报社见了站长王海军,他是我们学院的毕业研究生,李贞芳老师帮我联系到这个珍贵的实习机会。王站长和颜悦色,比我百度到他的照片要年轻帅气,我们聊一些学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脑子有点记忆短路,明明昨日才从那个地方走来。我首先要找个地方住下,报社两个职员租了三室一厅,现空了一间房,求合租,我就住进去了。由此认识了三个“靓仔”:刘定国和刘沛,还有一条叫巴萨的大狗。刘定国告诉我:“都是男的,连狗都是个男的。”巴萨是萨摩耶品种,“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很弱小。”这是后来对它的评价,我初见它时我确实很害怕。对狗都很戒备。

我说要做社会新闻,站长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黄超。一个这么胖居然还挺帅的男记者,很爱笑,像一道阳光似的,我从心底打消了对他的畏怯之心。他把我带到办公室,把我介绍给办公室的老师们,一一问好后,他说:“这里的电话每一台你都可以随便用。”此后,和黄老师的交往虽然我还是恭恭敬敬,但不会以我惯常的作风:对老师敬而远之,我会跟他讲我的思路、我的困惑,与工作相关的或是无关的,都会直接跟他说,很轻松随意的关系。他也真诚地跟我分享他的经验、体会、采访和写作的技巧。黄老师要我别称呼他为“老师”,他说我们是“互相学习”,我知道这是谦虚,不叫“老师”那我应该叫什么呢?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师。

第一采访居然是一个独立完成,因为黄老师有别的任务,只能和我分头行动,我答应了,有点忐忑也有点期待,我不知道这个稿子该怎么做,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这是一个劳资纠纷案子,16个工人因加班费和无故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向公司索赔百万。据说在东莞,这样的纠纷很多,工人有工人的权益,工厂有工厂的苦衷。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这段时间我是报社唯一的暑期实习生,下班后我就直接回家,有时候做点饭,叫刘沛一起吃,他我能做这么多的菜,佩服得不行,然后聊天,但是吃了饭后他进他的房间,我开始打扫卫生,完了就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有时候会看书,很早就睡觉。半个月,每天就这样过。除了采访的出租车上,我没有想过要看看东莞的风景。

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生活圈。在进入另一个生活圈之前,只是一个人慢慢地咀嚼孤独。幸好我不是怨尤的人,我知道在一个新的环境过得好不好,完全是由自己决定。我要适应。但是这座城市让我有坐在船上的感觉,我总是感觉自己是个旅人。

更需要适应的还是新闻工作。虽然我有一点浅浅的媒体经验,也做过一些大稿小稿,但是南都的写法我还是不太适应,看多了内地媒体的四平八稳,南都的“出奇制胜”要求我改变。

南方都市报,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点大的舞台。我就像一只刚学飞的鸟儿,遇到这么广阔的天空,有点晕眩。我需要熟悉环境,也需要自我调整。

每天都在鼓励自己。



体味

南方都市报年轻炙热的气质

每个星期五,上午10点到12点,是报社的周会时间。每个记者都尽量不错过,虽然上班时间看个人安排很轻松,但是这个会议纪律严明。

应该说我是有点期待开周会的。会议上大家评报,品读本周新闻,做得好的给以掌声,毫不吝啬的赞扬,做得不够的,坦诚地给出很多改善意见。我没有发言权,只是静静坐在一个小角落聆听思想火花碰撞的声音。

站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很年轻,8成以上的80后,意气风发,锐意进取。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我所遇到的南都新闻人,没有安于现状不思进步的。虽然也许我这是表面体会,毕竟他们对我这个初涉媒体的大学生当然总是鼓励。

办公室里每天都有笑料,我刚来时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这里整天的欢声笑语?他们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友好、随意,他们有时会跟我讲大家的共同经历,那种团结和温馨让我很向往。

实习期间,我对南方都市报“求新求变”的风格深有感触:记者写稿的时候很用心地想新闻最‘新’的地方在哪?最吸引眼球的在哪?不惜一切地向这一点泼墨。而编辑改稿子的时候也是挖空心思地追求新奇,我们的一篇消防演习报道,被冠名《上吊练胆子?》,当时很无语,但是想到编辑同志也是难为了。

这里的记者们为了采写到新闻,经常是不顾一切地走到最前面,我们的报道《黑势力向的哥收“买位费”》的调查,就是几个男记者半夜随爆料司机去蹲点,冒着生命危险。东莞经常有血案,我们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报道,我刚来时看得胆战心惊,后来竟习以为常,但是对自己的安全更加注意。一个叫姓罗的资深记者因为常报道这一类事件,结果有一次我们去采访的时候,司机跟他开玩笑:“这个地方的黑社会要是看见你了,说这小子还敢来?然后就会把你分尸了!”我虽然在笑,但是毛骨悚然的。

记者之间常有保护和提醒,我在帮刘定国传稿子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他和一个老师的qq聊天,就是关于自己安全的提醒。大家做得战战兢兢,但是并不害怕,南都的新闻仍然每天可以看见真实的挖掘。

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样把一篇新闻从内而外地做好,从内容到包装,很多的细节,细心地发现了,彼此给一个提示,都是在慢慢地积累,学习。

如果累了,会聚餐,会去旅游。回来后,仍然意气风发地走在新闻的路上。

我只说这些,会觉得拔高了,当然这也是一群生活在社会上的凡夫俗子,要赚钱要生活,也有形形色色的欲望。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新闻有理想,对事业有期待。所以他们在坚持。



历练

在老师们的指引下,一步一个脚印

除了我指定的实习老师,我也会跟着别的老师出去跑新闻,黄老师说:“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长,你是一个新人,应该多多向他们学习,然后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我跟着罗禹雨、何永华、韦星、莫晓东等几位老师都出去采访过,大事小事,政务、经济、社区等好几块的新闻都做过。

印象很深的几次采访:

“的士风云”系列调查采访。我刚去的时候,“的士风云”已经做了几期了,之后的“黑势力收买位费”、“碾不碎的茶水费”、“gps强锁车”等报道,我都有参与,其中“gps强锁车”我是和另外一个实习生采访了一个下午,而稿子在一个小时之内就交了的,很有被压榨的感觉,所以印象特别深,另外我黄老师在这一次很机警也跟我很深的印象。事情是这样的,我们跟随罢工的哥们去的士公司商谈,然后他们的一个业务经理把我们以及广州日报的两个记者都请到隔壁的办公室,说“会前聊一聊”,黄老师在此之前就把他的包给我看着,他坐到的哥中间,也被当成司机了。我们出去坐了大半天,才发觉,这是的士公司的调虎离山之计,就是让我们不能参加他的协商大会。再要进去就不让了,大家都很懊恼,看着广州日报那个拽拽的男记者气氛的脸,我们有点庆幸黄老师有先见之明,不得不佩服姜是老的辣。结果这篇报道我们做得比广州日报好很多,揭开了“茶水费”事件里的士公司不向媒体透风的一些内幕。

“宏威数码”xx总理视察之后的追踪报道。这篇稿子被分成了两天的新闻,都是上了封面的。想法是黄老师提出来的,站长同意了的。我们一行四个人,黄超,龚萍,摄影记者方光明,还有我,大约下午三点去宏威采访,接待的是其公司一位年轻的副总经理。为了这次采访我们还提前准备了提纲的。因为是政务,不敢出纰漏。我对自己在采访中的表现很满意,状态好,一些问题很细致贴心,稿子用得上,mp拍得这位副总更愿意交流。对这位副总经理印象颇深,听他侃侃道来,思路流畅清晰。我很是佩服他,初次交流觉得他作风随性,很有亲和力。35岁,


相关内容

  • 2010年暑期报社实践报告
  • 中文系现在在中国已经明显的式微了,很多的现实都是这样的,不是很好的.我们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进步,其实很多的现实都是这样的.这个暑假,我准备要参加社会实践了,但是真正的实习的最佳地点还是报社,我会更好的增强我的实力的,自己的专业能力. 这个暑假,我选择了到徐州日报社的<都市晨报> ...

  • 2010年报社外宣办述职述廉报告
  • 在负责外宣工作期间,我认真履行自身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主要成效有三:一是把集中宣传与连续性宣传有效结合,先后策划和组织实施6·23招商.亚铝落户肇庆.首届肇庆金秋等重大对外宣传战役,连续组织中央.省的主流媒体和港澳.境外强势媒体从各个侧面宣传肇庆,大力营造肇庆掀起新一轮发展浪潮的对外形象, ...

  • 暑期信息报社实习报告
  • 一、实习动机 由于对新闻写作、报刊编辑有较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 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实地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对其 ...

  • 报社员工的辞职报告范文
  • 尊敬的报社领导: 经过长时间慎重考虑,我决定辞职. 我是xx年年8月份进入新法制报的.尽管新法制报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个单位,但在新法制报工作的这一年半时间里,我的新闻采写等业务水平得到明显进步,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工作中逐步完善. 我由衷地感谢新法制报这个平台.是它给了我践行新闻理念的机会,也正是因 ...

  • 2010学年新闻专业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   一.实习动机:学习了新闻专业有一年半的时间,对以后能从事记者职业非常荣幸,也十分热爱,甚至可以说是更多的是憧憬。通过对新闻写作和新闻理论以及新闻编辑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似乎理论缺少了实践也不甚完美,有时甚至只能是空谈。于是在本学期的实习阶段,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 ...

  • 大学生新闻中心实习报告
  • 回顾过去三年的记者生涯,我感慨万千.从一个梦想破灭到梦想成真,真的其实并不远,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我在三年的实习记者生涯中可以说是做到了这一点,我在不断的前进中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方向,我发现我真的是比较适合现在的工作,我想我是可以做的更好的. xx年9月经过300多人的应聘选拔,我最后被党委 ...

  • 报社实习报告
  • 为了让我们把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体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实际生活以及媒体的业务运作,在实践中领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院里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认识实习。 2010年2月至6月这四个月期间,我在《河南日报》(农村版)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 ...

  • 教师年度述职报告怎样写
  • 时间如梭,转眼间在学生英语报已经半年多了.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学生英语报给我这个成长的平台,令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慢慢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技能,在此我向报社的领导以及全体同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有你们的帮助才使我得到成长. 随着报社各项制度的健全和落实,可以预见今后的工作将更加具体,要求也更高 ...

  • 记者专业报社实习报告
  • 2010年7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记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