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一 积极心理品质

孟万金教授创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主张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预防为先,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重点。即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 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 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 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 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 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积极心理品质是多维度的,是包含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一系列积极品质的集合。

二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1.求知力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天生就是非常积极的探索者,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环境事物。这种好奇心作为一种力量,是求知力的重要源泉。然而,社会要求青少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必须掌握知识和技能。达维多夫也以大量的研究阐明:学习活动是中学生的主导活动,在形成学习活动的同时,中学生也形成并发展了该年龄段的重要的心理生成物—即理性意识和理论思维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能力(内省、分析、计划) 。埃单克森提出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如果青少年在学校成绩较好,发展了与他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他会认为自己能胜任社会上的各种事情,从而获得一种事业感; 反之,如果别人认为青少年应该学会的本领,青少年发现自己并没学会,他在家庭、学校以及与同伴交往中获得的是否定的经验,他会感到自己的无能而产生自卑感。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求知力,保持青少年对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2.真诚

中学是发展学生社交智慧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时期。同时,拥有一颗善良并懂得爱的心灵,与人真诚以待,宽容对人,是发展社交能力和在交往中得到别人同样对待的重要前提,因为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利他与从中获得的自我成长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所以,培养中学生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日标之一。

3 .宽容

宽容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可将宽容理解为理解、自信和智慧。夸美纽斯种认为:有了宽容,才有平等; 有了平等,才有尊重; 有了尊重,才有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大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才能有充分、旺盛的创造力。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创造性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宽容则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保护伞”,离开了宽容,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精神家园。21世纪的中学生个性更张扬,思想更活跃,行为更奔放,不易受他人的约束与限制。在家被娇惯颇多,所以会骄傲、任性、固执甚至日中无人。把这样的品质带到学校和班集体来,导致同学间合作、宽容的精神十分缺乏。他们往往不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为一点小事或矛盾斤斤计较,甚至大动“干戈”,对于中学生来说,从小打下宽容待人的良好心理品质基础,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帮助与成功。

4. 思维与洞察力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培养中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与敏锐判断力,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对其一生的学习与成长都非常重要。

5. 领导力

“领袖成长" 的创立者和主席提姆·爱摩博士说:“我相信每个孩了都是一个潜在的领袖。不是所有的人会成为总统或商业巨人,但每个孩了都蕴藏有影响世界的潜能,他的未来影响

力取决于父母如何挖掘! ”中学生初入社会,刚刚开始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以担任职责的方式培养其领导力非常重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力的培养。如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人都要当组长,学会领导与管理一个小组。在小学阶段,让每个学生都有领导的经历,对以后的成长益处颇多。

三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1.家校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中学生处在价值系统建立过程中,易受教师、父母等重要他人的影响,所以外在的环境因素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学校应与家庭很好合作,将所有影响他们的外界因素尽量变成积极的力量,共同促进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一是开设家庭积极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家长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也可以请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做得好的家长和其他家长一同分享经验,促进沟通。二是创建家庭—学校联系平台,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共同促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每周将

学生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和对学生的鼓励性要求都用短信或网络发给家长; 家长又将学生在家的进步和良好表现告诉教师。这样,学校和家庭都合力而为,用积极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成长。

2 .开展活动要适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思维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思维,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发展,对直观、形象、生动的活动感兴趣。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稳定,持久性差。前苏联心理学家阿良莫夫通过观察实验发现,7- 10岁青少年注意保持的时间约为20分钟。他们对具体形象、具体材料和实际活动最感兴趣。他们爱看录像、幻灯投影,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寓言故事,爱做游戏活动。而对抽象的理论、说教,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规律性知识则不感兴趣。所以,在实际活动中,游戏、活动、表演等方式在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活动方法上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要具体形象,方法要多种多样,并尽量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如给中学生讲童话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表演。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与体验中自主成长

从人的本质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就应充分挖掘个体人性中的积极成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追求美好,创造幸福。中学生也有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需要,他们需要在参与中获得动力,在鼓励中获得力量,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成长。积极心理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所以,应开展丰富、生动、有趣的各种活动来培养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他们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积极健康的成长

初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一 积极心理品质

孟万金教授创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主张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预防为先,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重点。即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 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 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 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 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 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积极心理品质是多维度的,是包含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一系列积极品质的集合。

二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1.求知力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天生就是非常积极的探索者,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环境事物。这种好奇心作为一种力量,是求知力的重要源泉。然而,社会要求青少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必须掌握知识和技能。达维多夫也以大量的研究阐明:学习活动是中学生的主导活动,在形成学习活动的同时,中学生也形成并发展了该年龄段的重要的心理生成物—即理性意识和理论思维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能力(内省、分析、计划) 。埃单克森提出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如果青少年在学校成绩较好,发展了与他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他会认为自己能胜任社会上的各种事情,从而获得一种事业感; 反之,如果别人认为青少年应该学会的本领,青少年发现自己并没学会,他在家庭、学校以及与同伴交往中获得的是否定的经验,他会感到自己的无能而产生自卑感。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求知力,保持青少年对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2.真诚

中学是发展学生社交智慧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时期。同时,拥有一颗善良并懂得爱的心灵,与人真诚以待,宽容对人,是发展社交能力和在交往中得到别人同样对待的重要前提,因为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利他与从中获得的自我成长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所以,培养中学生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日标之一。

3 .宽容

宽容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可将宽容理解为理解、自信和智慧。夸美纽斯种认为:有了宽容,才有平等; 有了平等,才有尊重; 有了尊重,才有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大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才能有充分、旺盛的创造力。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创造性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宽容则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保护伞”,离开了宽容,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精神家园。21世纪的中学生个性更张扬,思想更活跃,行为更奔放,不易受他人的约束与限制。在家被娇惯颇多,所以会骄傲、任性、固执甚至日中无人。把这样的品质带到学校和班集体来,导致同学间合作、宽容的精神十分缺乏。他们往往不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为一点小事或矛盾斤斤计较,甚至大动“干戈”,对于中学生来说,从小打下宽容待人的良好心理品质基础,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帮助与成功。

4. 思维与洞察力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培养中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与敏锐判断力,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对其一生的学习与成长都非常重要。

5. 领导力

“领袖成长" 的创立者和主席提姆·爱摩博士说:“我相信每个孩了都是一个潜在的领袖。不是所有的人会成为总统或商业巨人,但每个孩了都蕴藏有影响世界的潜能,他的未来影响

力取决于父母如何挖掘! ”中学生初入社会,刚刚开始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以担任职责的方式培养其领导力非常重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力的培养。如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人都要当组长,学会领导与管理一个小组。在小学阶段,让每个学生都有领导的经历,对以后的成长益处颇多。

三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1.家校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中学生处在价值系统建立过程中,易受教师、父母等重要他人的影响,所以外在的环境因素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学校应与家庭很好合作,将所有影响他们的外界因素尽量变成积极的力量,共同促进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一是开设家庭积极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家长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也可以请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做得好的家长和其他家长一同分享经验,促进沟通。二是创建家庭—学校联系平台,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共同促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每周将

学生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和对学生的鼓励性要求都用短信或网络发给家长; 家长又将学生在家的进步和良好表现告诉教师。这样,学校和家庭都合力而为,用积极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成长。

2 .开展活动要适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思维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思维,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发展,对直观、形象、生动的活动感兴趣。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稳定,持久性差。前苏联心理学家阿良莫夫通过观察实验发现,7- 10岁青少年注意保持的时间约为20分钟。他们对具体形象、具体材料和实际活动最感兴趣。他们爱看录像、幻灯投影,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寓言故事,爱做游戏活动。而对抽象的理论、说教,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规律性知识则不感兴趣。所以,在实际活动中,游戏、活动、表演等方式在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活动方法上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要具体形象,方法要多种多样,并尽量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如给中学生讲童话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表演。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与体验中自主成长

从人的本质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就应充分挖掘个体人性中的积极成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追求美好,创造幸福。中学生也有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需要,他们需要在参与中获得动力,在鼓励中获得力量,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成长。积极心理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所以,应开展丰富、生动、有趣的各种活动来培养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他们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积极健康的成长


相关内容

  • 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 ...

  •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研究]课题
  •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研究>课题 (2007-11-08 10:00:52) 转载标签: 知识/探索 ▼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主张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他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生学".19世纪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应该 ...

  • 2015高等教育心理学
  • 单行为研究为基础的行为论.人本心理学家主张以正常人为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纷争阶段(上世纪20年代--上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经验,价值,欲念,情感,生命意义等是诚实品质.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教育心理学思想和认知主义的教育心理学思 ...

  • 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_刘剑
  • 第29卷第12期2008年12月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TONGHUA TE AC HERS C OLLEGE Vo. l 29l 12Dec . 2008 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刘 剑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234) 摘 要: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 ...

  •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总结
  •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总结 题型:名词解释 5个:简答 4个:辨析(改错) 4个:论述 2个 名词解释--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1. 个性心理(P3):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2. 高等教育心理学(P14):研究高等教 ...

  • 职称考纲 心理学
  • 心理学模块 一.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感知觉及其规律的运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感知觉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单纯的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当我们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时候总是同 ...

  • 创造教育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
  • 创造教育知识点 第一章 创造教育的本质与基础教育改革 一.我国的创造教育的思想 (一)南宋 胡宏 提出"有疑"."有见": 朱熹 提出"博学.审问.慎思. 明辨.笃行"的创造性学习程序: <学记>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 心理学教学大纲
  • 适用专业: 全院师范类各专业 课程编码: 130023 制定单位: 心理学教研室 审 定 人: 心理学教研室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教师而开设的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公共必修课.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任务,一是为了对未来的教师进行职前培训,使 ...

  • 民航服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航服务与管理专业(专科)(A020160) 民航服务心理学(4573) 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 2008年6月版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