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与改革》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课题组全体成员
执笔人 刘志
2007年1-3月,本课题组随机选取了高一至高三的350名学生就苏教版必修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到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现将统计数据和数据分析分述如
下:
一、必修教材调查数据及分析
数据综述及分析
关于教材性质,认为教材工具性比较突出的有14.3%,教材人文性比较突出的有65.1%,教材工具性、人文性兼而有之的有20.6%。调查表明,苏教版教材具有极其鲜明的人文色彩,能
够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但工具性却明显被弱化。
关于篇目数量,认为数量太多的有8.2%,数量适中的有79.6%,数量较少的有9.2%,数量太少的占3.0%。调查表明,苏教版教材经过修订之后,篇目数量适中,既考虑到了教师的教,
让教师教得从容,又考虑到了学生的学,让学生学得深入。
关于编排体例,认为体例合理的有20.6%,体例较好的有18.6%,体例一般的有35.7%,体例较差的有25.1%。调查表明,苏教版教材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的编排体例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更
多的是文体混编带来的不合理。
关于版本选择,认为版本好的有10.3%,版本较好的有23.9%,版本一般的有48.8%,版本差的有17.0%。以上数据正好反映苏教版教材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版本选择的过分标新立异。
关于教材处理,认为应该精讲的有20.4%,认为应该讲练的有40.8%,认为应该整合的有31.6%,认为应该泛读的有7.2%。数据表明,原有的教材处理方式“少慢差费”,教材处理不
仅要单篇教学,更要整合教学。 小结:苏教版必修教材一味追求彰显人文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实属矫枉过正。教材编写体例不尽合理,全然没有考虑到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如何作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仍然是一个问题。教材中的文言文并没有选择通行的版本,似乎非如此不足以体现新教材之“新”,这其实是走入了一个误区。新教材之新不是新在版本,而是新在理念。如何对相关版本择善而从,也是一线教师遇到的问题。对教材的处理,缺乏专题意识、版块意识,处理方法单一,教师须应对教学方式变革的挑战。总而言之,苏教版必修教材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在使用时要
作出调整并进行改革。
二、语文读本调查数据及分析
苏教版语文读本使用情况调查数据
数据综述及分析
关于选文,认为选文经典的有56.1%,认为选文一般的有39.8%,认为选文较差的有4.1%。数据表明,语文读本选文是相当经典的,不仅有历久弥新、底蕴丰富的传统经典,还有充满朝气活
力、散发时代气息的现代经典。
关于编排体例,认为合理的有57.3%,认为一般的有38.8%,认为较差的有4.1%。数据表明,
语文读本编排体例比较合理,注重课本与读本的联系。
关于学生阅读情况,自己经常阅读的有20.4%,偶尔阅读的有73.5%,不曾阅读的占6.1%。以上数据表明,一部分学生有比较强烈的阅读欲望,
而大多数学生阅读的频率并不高,只是偶尔为之。
读本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关于教师使用情况,经常使用的占39.8%,偶尔使用的占52%,不曾使用的占8.2%。以上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已有自觉使用读本的意识,通过课本与读本的配套使用,实现了语文资源的有机整合;但大多数教师并未有意识地使用语文读本,或偶一用之,或弃置不用,造成了语文资源
的严重浪费。
关于语文读本的作用,认为读本有用的有47.9%,认为读本一般的有42.9%,认为读本无用的有9.2%。数据表明,读本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因为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读本作用一般或无
用。
关于阅读读本的感受,认为内容艰深的有11.2%,为内容适中的有74.5%,认为内容简单的有14.3%。数据表明,学生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端是功底厚实,学有余力,另一端是基础薄弱,阅读费神,中间的大多数学生基础相对扎实。教学时要抓住尾子,想办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
给他们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小结:语文读本选文经典,体例合理,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但是,读本的阅读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很少阅读,教师很少使用,造成语文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三:一是学生、教师没有自觉使用读本的意识,其阅读或使用仍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对读本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考试频繁,师生应对考试尚且应接不暇,遑论阅读读本。每次月考,考前停课复习、考试过程以及考后总结分析,前前后后,要用掉一周的时间,一年四次月考就用去了四周时间,如果用这段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学生能读多少文章,不知那些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老爷们考虑过没有?三是学生阅读读本不得其法,缺少指导;而教师不了解读本阅读的指导方法,自然就
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了,这样就很难提高阅读效率。
三、选修教材调查数据及分析
数据综述及分析 关于模块选择,认为选课自由的有6.3%,认为选课不太自由的有21.3%,认为选课深受限制的有72.4%。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面对选修课程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与自由。开设选修课的根本目的是“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自由,那还叫什么选修课?
关于教材难度,认为选修教材太难的有18.1%,认为选修教材难度适中有74.8%,认为选修教材容易的有7.1%。数据表明,就总体来讲教材难易适中,但有一些篇目难度还是比较大,尤其对
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
关于课程容量,28.5%的学生认为容量太大,高二上半学期必修结束后,下半学期要同时进行《选读》和《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学生觉得无法兼顾,经常是顾此失彼;52.5%的学生认为容量适中,觉得两门选修同时开进,有利于彼此调剂,不至于学得枯燥无谓,较有新鲜感;19%
的学生认为容量太少,需要再补充一些阅读材料。
关于教学处理,16.6%的学生认为应该精讲,72.6%的学生认为应该自读,10.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数据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由原来的
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熊熊燃烧的火炬。
小结:选修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修习的课程。但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庄严宣告选课是让学生‘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我们的选修课的课改实践却不给学生任何选择的自由。”(《选修课:追求、困惑与反思》——《中学语文教学》2007 .9 )既然课程可有省市县校直接统一规定,那选修课的开设就违反了自觉自愿的基本原则,选修课就不成其为选修课了;既然不给学生任何选课的机会与自由,那就没有给课程贴上选修的标签,干脆叫必修课得了。教育者本身的人格都产生了分裂,又怎能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选修教材难度较大,容量太大,这是由于选修课安排过于密集的缘故。其实并不一定必须在必修教材学完之后,再进行选修教学,有些选修课程譬如《唐诗宋词选读》在高一下学期就可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轻高二选修的压力。有些教材的编写不尽合理,或以文体组织版块,或以手法建构专题,教材的编写并没有遵循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选修课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精讲精练的层面,更应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另外,不知大家发现没有,目前开设的选修课几乎都是与高考有关或对口的课程。课程标准要求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或应考的辅导课,但事实上基层学校选修课的教学直接与高考挂钩,客观上又成了强化应试教育的
工具。看来新课程的推行,选修课的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四、写作教材调查数据及分析
苏教版写作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数据
数据综述及分析
关于文题与专题,18.7%的学生认为作文题与专题内容配套,46.3%的学生认为作文题与专题内容若即若离,35%学生认为作文题与专题内容压根就不配套。曹勇军老师曾说苏教版教材的作文
题与专题内容配套,看来并不是那么回事。有学生指出《历史的回声》后的写作专题是“消息”的
写作;《笔落惊风雨》后写作专题是文学短评的写作。
关于指导与文题, 26.3%的学生认为写作指导与作文题配套,48.7%的学生认为写作指导与作文题不太配套,25%的学生认为写作指导与作文题根本就不配套。数据表明写作指导与作文题不配
套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教学时需要对写作教材作出适当调整。
关于编排体系,13.7%的学生认为编排体系有序,58.8%的学生认为编排体系一般,27.5%的学生认为编排体系杂乱。数据表明,写作教材的编排体系比较混乱,缺乏序列性与系统性,属于武术
中的“散打”,不具备可操作性。
关于作文指导,28.7%的学生认为作文指导切实有效,这说明不少教师开始重视作前指导,为学生指点迷津;52.5%的学生认为作文指导效果一般,这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作文指导技巧,所以指导起来力不从心,自然也就效果不佳;18.8%的学生认为教师不曾进行过作文指导,说
明目前的作文教学仍处于自发状态,有点人种天收,听命于天的意味。
关于作文评改,30%的学生认为作文评改形式多样,45%的学生认作文评改为效果一般,25%的学生认为作文评改方法单一。数据表明,尽管作文评改方式逐渐走向开放,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惰
性影响,目前的作文评改方式仍比较封闭,方法也不够丰富。
关于作后反馈,18.8%的学生认为作后反馈及时到位,形式多样,这说明开放的作文教学理念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实施,52.5%的学生认为作后反馈的渠道不够丰富,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28.7%的学生认为作后反馈方法单一,全无兴趣,更无动机。
关于选修教材使用,28.6%的学生反馈选修教材已经使用,43.8%的学生反馈选修教材只是偶尔使用一下,27.6%的学生反馈选修教材自始至终不曾使用。这说明师生对选修教材仍然没有给予
足够的重视。
关于对必修与选修教材的教学处理,认为应该配套使用的有28.7%,反映偶尔使用的有45%,干脆弃置不用的有26.3%。数据表明,写作仅有点的突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面的勾勒,只有点
面结合,才能初步构建起立体化的写作体系。
小结:必修教材 并没有构建起合理有序的写作体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构建;选修教材没有得到有效的配套利用,作文教学长期徘徊于“少慢差费”之境,此种状况殛须改变;作
文的操作流程也要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出狭窄不堪的作文小胡同。
通过数据分析,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觉得这一套苏教版新教材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也便成为当务之急。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本课题探索研究的过程。应当说本课题的研究空间极为广阔,只要全体成员,努力实践,认真研究,
悉心探索,本课题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并顺利结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与改革》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课题组全体成员
执笔人 刘志
2007年1-3月,本课题组随机选取了高一至高三的350名学生就苏教版必修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到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现将统计数据和数据分析分述如
下:
一、必修教材调查数据及分析
数据综述及分析
关于教材性质,认为教材工具性比较突出的有14.3%,教材人文性比较突出的有65.1%,教材工具性、人文性兼而有之的有20.6%。调查表明,苏教版教材具有极其鲜明的人文色彩,能
够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但工具性却明显被弱化。
关于篇目数量,认为数量太多的有8.2%,数量适中的有79.6%,数量较少的有9.2%,数量太少的占3.0%。调查表明,苏教版教材经过修订之后,篇目数量适中,既考虑到了教师的教,
让教师教得从容,又考虑到了学生的学,让学生学得深入。
关于编排体例,认为体例合理的有20.6%,体例较好的有18.6%,体例一般的有35.7%,体例较差的有25.1%。调查表明,苏教版教材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的编排体例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更
多的是文体混编带来的不合理。
关于版本选择,认为版本好的有10.3%,版本较好的有23.9%,版本一般的有48.8%,版本差的有17.0%。以上数据正好反映苏教版教材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版本选择的过分标新立异。
关于教材处理,认为应该精讲的有20.4%,认为应该讲练的有40.8%,认为应该整合的有31.6%,认为应该泛读的有7.2%。数据表明,原有的教材处理方式“少慢差费”,教材处理不
仅要单篇教学,更要整合教学。 小结:苏教版必修教材一味追求彰显人文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实属矫枉过正。教材编写体例不尽合理,全然没有考虑到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如何作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仍然是一个问题。教材中的文言文并没有选择通行的版本,似乎非如此不足以体现新教材之“新”,这其实是走入了一个误区。新教材之新不是新在版本,而是新在理念。如何对相关版本择善而从,也是一线教师遇到的问题。对教材的处理,缺乏专题意识、版块意识,处理方法单一,教师须应对教学方式变革的挑战。总而言之,苏教版必修教材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在使用时要
作出调整并进行改革。
二、语文读本调查数据及分析
苏教版语文读本使用情况调查数据
数据综述及分析
关于选文,认为选文经典的有56.1%,认为选文一般的有39.8%,认为选文较差的有4.1%。数据表明,语文读本选文是相当经典的,不仅有历久弥新、底蕴丰富的传统经典,还有充满朝气活
力、散发时代气息的现代经典。
关于编排体例,认为合理的有57.3%,认为一般的有38.8%,认为较差的有4.1%。数据表明,
语文读本编排体例比较合理,注重课本与读本的联系。
关于学生阅读情况,自己经常阅读的有20.4%,偶尔阅读的有73.5%,不曾阅读的占6.1%。以上数据表明,一部分学生有比较强烈的阅读欲望,
而大多数学生阅读的频率并不高,只是偶尔为之。
读本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关于教师使用情况,经常使用的占39.8%,偶尔使用的占52%,不曾使用的占8.2%。以上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已有自觉使用读本的意识,通过课本与读本的配套使用,实现了语文资源的有机整合;但大多数教师并未有意识地使用语文读本,或偶一用之,或弃置不用,造成了语文资源
的严重浪费。
关于语文读本的作用,认为读本有用的有47.9%,认为读本一般的有42.9%,认为读本无用的有9.2%。数据表明,读本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因为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读本作用一般或无
用。
关于阅读读本的感受,认为内容艰深的有11.2%,为内容适中的有74.5%,认为内容简单的有14.3%。数据表明,学生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端是功底厚实,学有余力,另一端是基础薄弱,阅读费神,中间的大多数学生基础相对扎实。教学时要抓住尾子,想办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
给他们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小结:语文读本选文经典,体例合理,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但是,读本的阅读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很少阅读,教师很少使用,造成语文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三:一是学生、教师没有自觉使用读本的意识,其阅读或使用仍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对读本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考试频繁,师生应对考试尚且应接不暇,遑论阅读读本。每次月考,考前停课复习、考试过程以及考后总结分析,前前后后,要用掉一周的时间,一年四次月考就用去了四周时间,如果用这段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学生能读多少文章,不知那些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老爷们考虑过没有?三是学生阅读读本不得其法,缺少指导;而教师不了解读本阅读的指导方法,自然就
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了,这样就很难提高阅读效率。
三、选修教材调查数据及分析
数据综述及分析 关于模块选择,认为选课自由的有6.3%,认为选课不太自由的有21.3%,认为选课深受限制的有72.4%。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面对选修课程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与自由。开设选修课的根本目的是“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自由,那还叫什么选修课?
关于教材难度,认为选修教材太难的有18.1%,认为选修教材难度适中有74.8%,认为选修教材容易的有7.1%。数据表明,就总体来讲教材难易适中,但有一些篇目难度还是比较大,尤其对
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
关于课程容量,28.5%的学生认为容量太大,高二上半学期必修结束后,下半学期要同时进行《选读》和《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学生觉得无法兼顾,经常是顾此失彼;52.5%的学生认为容量适中,觉得两门选修同时开进,有利于彼此调剂,不至于学得枯燥无谓,较有新鲜感;19%
的学生认为容量太少,需要再补充一些阅读材料。
关于教学处理,16.6%的学生认为应该精讲,72.6%的学生认为应该自读,10.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数据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由原来的
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熊熊燃烧的火炬。
小结:选修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修习的课程。但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庄严宣告选课是让学生‘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我们的选修课的课改实践却不给学生任何选择的自由。”(《选修课:追求、困惑与反思》——《中学语文教学》2007 .9 )既然课程可有省市县校直接统一规定,那选修课的开设就违反了自觉自愿的基本原则,选修课就不成其为选修课了;既然不给学生任何选课的机会与自由,那就没有给课程贴上选修的标签,干脆叫必修课得了。教育者本身的人格都产生了分裂,又怎能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选修教材难度较大,容量太大,这是由于选修课安排过于密集的缘故。其实并不一定必须在必修教材学完之后,再进行选修教学,有些选修课程譬如《唐诗宋词选读》在高一下学期就可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轻高二选修的压力。有些教材的编写不尽合理,或以文体组织版块,或以手法建构专题,教材的编写并没有遵循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选修课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精讲精练的层面,更应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另外,不知大家发现没有,目前开设的选修课几乎都是与高考有关或对口的课程。课程标准要求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或应考的辅导课,但事实上基层学校选修课的教学直接与高考挂钩,客观上又成了强化应试教育的
工具。看来新课程的推行,选修课的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四、写作教材调查数据及分析
苏教版写作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数据
数据综述及分析
关于文题与专题,18.7%的学生认为作文题与专题内容配套,46.3%的学生认为作文题与专题内容若即若离,35%学生认为作文题与专题内容压根就不配套。曹勇军老师曾说苏教版教材的作文
题与专题内容配套,看来并不是那么回事。有学生指出《历史的回声》后的写作专题是“消息”的
写作;《笔落惊风雨》后写作专题是文学短评的写作。
关于指导与文题, 26.3%的学生认为写作指导与作文题配套,48.7%的学生认为写作指导与作文题不太配套,25%的学生认为写作指导与作文题根本就不配套。数据表明写作指导与作文题不配
套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教学时需要对写作教材作出适当调整。
关于编排体系,13.7%的学生认为编排体系有序,58.8%的学生认为编排体系一般,27.5%的学生认为编排体系杂乱。数据表明,写作教材的编排体系比较混乱,缺乏序列性与系统性,属于武术
中的“散打”,不具备可操作性。
关于作文指导,28.7%的学生认为作文指导切实有效,这说明不少教师开始重视作前指导,为学生指点迷津;52.5%的学生认为作文指导效果一般,这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作文指导技巧,所以指导起来力不从心,自然也就效果不佳;18.8%的学生认为教师不曾进行过作文指导,说
明目前的作文教学仍处于自发状态,有点人种天收,听命于天的意味。
关于作文评改,30%的学生认为作文评改形式多样,45%的学生认作文评改为效果一般,25%的学生认为作文评改方法单一。数据表明,尽管作文评改方式逐渐走向开放,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惰
性影响,目前的作文评改方式仍比较封闭,方法也不够丰富。
关于作后反馈,18.8%的学生认为作后反馈及时到位,形式多样,这说明开放的作文教学理念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实施,52.5%的学生认为作后反馈的渠道不够丰富,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28.7%的学生认为作后反馈方法单一,全无兴趣,更无动机。
关于选修教材使用,28.6%的学生反馈选修教材已经使用,43.8%的学生反馈选修教材只是偶尔使用一下,27.6%的学生反馈选修教材自始至终不曾使用。这说明师生对选修教材仍然没有给予
足够的重视。
关于对必修与选修教材的教学处理,认为应该配套使用的有28.7%,反映偶尔使用的有45%,干脆弃置不用的有26.3%。数据表明,写作仅有点的突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面的勾勒,只有点
面结合,才能初步构建起立体化的写作体系。
小结:必修教材 并没有构建起合理有序的写作体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构建;选修教材没有得到有效的配套利用,作文教学长期徘徊于“少慢差费”之境,此种状况殛须改变;作
文的操作流程也要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出狭窄不堪的作文小胡同。
通过数据分析,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觉得这一套苏教版新教材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也便成为当务之急。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本课题探索研究的过程。应当说本课题的研究空间极为广阔,只要全体成员,努力实践,认真研究,
悉心探索,本课题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并顺利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