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基本概念探析_张捷

第4期(总第197期)

ResearchonFinancialandEconomicIssues  

财经问题研究

Number4(GeneralSerialNo.197)

会计信息基本概念探析

张 捷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会计信息的概念应用较多,但对它的含义研究者较少,因而也就有碍于对它的深刻理解,

更不利于对与其相关问题的认识。本文尝试以会计信息的分类为切入点,在全面剖析会计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的概念给出了新的表述,具有一定的新意。关键词:会计信息;基本概念;信息分类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0)04-0052-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对会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对“会计信息”一词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但究竟什么叫会计信息?应给予它一个什么样的确切定义?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似乎对这一概念理解得深刻与否并不影响会计作用的发挥,也不会影响对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说,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着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问题。那么,这里所说的会计信息的含义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它产生于什么地方?治理失真会计信息的重点应放在哪些方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离不开对会计信息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果不搞清楚会计信息基本概念这一基本问题,就很难探察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也就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进行一定的探讨。

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是“信息”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所以,要研究什么是会计信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信息。在《辞海》中“信息”被解释为“音讯;消息。……通常须通过处理和分

析来取得。”由此可见,信息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过程。根据这一定义,会计信息应是通过会计工作的“处理和分析”而取得的信息。从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来看,每一项经济业务在发生以后,会计主体都要从内部或外部取得必要的原始凭证,这些凭证虽然反映了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

的内容,但是,在未进行加工整理之前,还不能称之为会计信息,而只能把它看成是用来加工会计信息的原始资料。只有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以后,才能够得到我们所说的会计信息。因此,对“会计信息”可以这样定义:“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的含义,它通常是从会计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所得到的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

但是,仅仅从以上的程度去理解和把握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还是不够的。要全面理解什么是会计息,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会计信息的分类,以便对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探析。

二、对会计信息的分类

对会计信息如何进行分类,也是人们极少关心的问题,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会计信息加以归类:

1.按照现代会计的分支,可以将会计信息分为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两类。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以向会计主体的内部和外部的利害关系人提供各种定期财务报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一个会计分支,它通过记账、算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而形成的会计信息称为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则是现代会计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会计主体为加强内部管理而设计的一套方法体系。会计主体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管

《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第280页。收稿日期:2000-01-20(-,男,,,。

会计信息基本概念探析

53

要求,可以将会计信息分为真实会计信息和虚假会计信息两类。真实会计信息是指根据财务会计制度或其它方面的有关规定所“提取”的、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等要求的会计信息;虚假会计信息则是人为制造的、有违于财务会计制度等方面规定的会计信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会计信息的这种分类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经营类会计主体,而且也适用于非经营类会计主体。不仅适用于上述两类会计主体,同样也适用于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即对于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可分为真实会计信息和虚假会计信息两类。前者是指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按照法定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经过认真论证而提供的一种会计信息;后者则是指某些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有违于法定程序,滥用职能,甚至是与被审查的会计主体串通一气,故意弄虚作假而提供的会计信息。

当然,对会计信息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进行分类,但对会计信息进行上述的基本分类以后,我们已经可以对会计信息的内容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把握。

三、对会计信息的深刻认识

将会计信息作一定的分类以后,我们再去认识会计信息,至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一定的启迪:

1.会计信息有层次之分。就一个会计主体来说,它的财务会计的初始信息就属于低层次会计信息,而它的最终信息则属于高层次会计信息。因为低层次会计信息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对会计主体的会计要素进行核算和控制上,其服务范围仍属于会计主体内部。我们之所以把会计主体的最终信息看成是高层次会计信息,不仅在于它可以反映出某一会计主体一定会计期末财务状况和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等方面的总体情况,而且还在于它对投资者、对债权人以及对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巨大作用。

2.会计信息有一般会计信息和特殊会计信息之分。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指由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最终会计信息。而特殊会计信息是指由会计主体的管理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此外,还应包括由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按照法定程序而提供的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有内外之分。即会计信息有的是会计主体为加强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的,如管理会计信息。有的会计信息则主要是为会计主体的外部利害关系人,如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服务的,如财务会计信息。

理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目

标、经营战略和内外部环境等各种条件,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收集、储存和加工各种经济信息,以便科学地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由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称之为管理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主体的管理会计人员加工而成,并主要是向会计主体内部的领导者或有关管理部门提供。

2.按照会计信息的形成阶段,可以分为初始信息和最终信息两类。初始信息是指对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加工而获得的会计信息。如会计人员根据取得的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加工整理而编制成记账凭证,进而在账簿上登记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就可以得到会计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的初步信息。但这种信息只是反映在账簿上,还是比较分散的,也是不系统的,对于编制会计报表来说,它还只是基础资料,因而只能把它们看成是初始信息。最终信息是指由会计主体通过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形成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反映了会计主体一定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和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等,因而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会计主体某一会计期间结束以后的最终会计信息。

3.按照会计信息的法律效力,可以分为会计主体直接形成的会计信息和经由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形成的会计信息两种。会计主体直接形成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的会计人员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对本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而得到的会计信息,如上所述,它最终应体现在本会计主体的会计报表上,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由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形成的会计信息,是指在会计主体形成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经由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经过审查给予确认的会计信息。一般说来,这种会计信息与会计主体直接形成的会计信息相比,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

4.按照会计信息的形成部门,可以分为企业会计会计信息、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和社会会计监督机构会计信息等。它们分别是由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等所形成的会计信息。鉴于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对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查,而它们往往又不属于同一部门(如审计又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因而,这些部门形成的会计信息也可按照审查单位分为审计部门会计信息和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信息两类。

54

息、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等。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提供性质各不相同、内容和作用也各有差异的会计信息。

第五,会计信息有真假之分。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符合真实性原则要求的会计信息,虚假的会计信息则是指那些有违于真实性原则要求的会计信息。

四、深刻理解会计信息概念的重要意义明确了以上这些与会计信息有关的深层次问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会计信息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会计信息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它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从会计主体的角度看,不仅包括生产经营类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而且包括非生产经营类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就生产经营类会计主体而言,它的会计信息不仅是指产生于其内部的财务会计信息,而且也包括在这些会计主体中所产生的管理会计信息;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不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等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而且还应包括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所形成的会计信息,虽然这种会计信息一般说来是在会计主体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会计信息,并且是更具法律效力的会计信息,但它与会计主体所直接形成的会计信息应该是有一定区别的。但不论什么样的会计信息都是与经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只不过相关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因此,简单地将会计信息理解为上面所定义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是不够的,这只是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是会计信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现代会计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宏观的高度、更全面地去认识会计信息,这样才有利于对会计信息的把握,有利于对会计信息有关问题的处理。为此,我们可以对会计信息的概念作如下表述:“会计信息是指有关单位提取或加工的与经济管理活动相关的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这样的表述就可以突破对会计信息简单理解为只是某一会计主体信息的局限。从会计信息的“产地”来看,它包括了能够产生会计信息的所有主体;从会计信息的包容面来看也更为广泛,可以涵盖所有的会计所产生的信息;从文字表述上来看,也更为简练,更易为人们理解和把握。

从宏观、全面、完整的角度去理解会计信息

财经问题研究  2000年第4期  总第197期

的基本概念、全方位把握会计信息内容,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惟此我们才有可能更加明确对会计信息实施监控的重点,从而彻底根除虚假会计信息“痼疾”。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诸多会计主体中,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物质生产部门或商品流通部门,它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关系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宏观调控,因而企业会计信息应是诸种会计信息中的重中之重。在对诸多会计主体会计信息的监控上,就应将企业类会计主体作为重点;而对于一个特定的生产经营类会计主体来说,其最终会计信息关系到各种利害关系人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控就应重点放在其最终会计信息上。当然,由于最终会计信息是建立在初始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因而也不能忽略对初始会计信息的监控,应通过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使初始会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而对于会计主体的管理会计信息,由于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之它的产生也不受国家统一的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制约,就没有必要对其实行监控。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由于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它对于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维护正常有序的会计核算工作秩序,对于反腐惩恶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对这类会计信息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有的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发生严重失职,或滥用职能,甚至与被审查对象同流合污共同犯罪的新情况,还应加强对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以便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的“经济警察”作用。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监控力度,下狠心严肃处理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是抓住了会计信息管理和监控上的“牛鼻子”。修订《会计法》、实行派驻稽查特派员、会计委派制等有效措施,又为我国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法律上和制度上的强有力保证。

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概念理解及其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国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将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会计信息也将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于振荣)

第4期(总第197期)

ResearchonFinancialandEconomicIssues  

财经问题研究

Number4(GeneralSerialNo.197)

会计信息基本概念探析

张 捷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会计信息的概念应用较多,但对它的含义研究者较少,因而也就有碍于对它的深刻理解,

更不利于对与其相关问题的认识。本文尝试以会计信息的分类为切入点,在全面剖析会计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的概念给出了新的表述,具有一定的新意。关键词:会计信息;基本概念;信息分类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0)04-0052-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对会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对“会计信息”一词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但究竟什么叫会计信息?应给予它一个什么样的确切定义?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似乎对这一概念理解得深刻与否并不影响会计作用的发挥,也不会影响对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说,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着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问题。那么,这里所说的会计信息的含义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它产生于什么地方?治理失真会计信息的重点应放在哪些方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离不开对会计信息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果不搞清楚会计信息基本概念这一基本问题,就很难探察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也就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进行一定的探讨。

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是“信息”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所以,要研究什么是会计信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信息。在《辞海》中“信息”被解释为“音讯;消息。……通常须通过处理和分

析来取得。”由此可见,信息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过程。根据这一定义,会计信息应是通过会计工作的“处理和分析”而取得的信息。从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来看,每一项经济业务在发生以后,会计主体都要从内部或外部取得必要的原始凭证,这些凭证虽然反映了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

的内容,但是,在未进行加工整理之前,还不能称之为会计信息,而只能把它看成是用来加工会计信息的原始资料。只有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以后,才能够得到我们所说的会计信息。因此,对“会计信息”可以这样定义:“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的含义,它通常是从会计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所得到的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

但是,仅仅从以上的程度去理解和把握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还是不够的。要全面理解什么是会计息,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会计信息的分类,以便对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探析。

二、对会计信息的分类

对会计信息如何进行分类,也是人们极少关心的问题,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会计信息加以归类:

1.按照现代会计的分支,可以将会计信息分为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两类。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以向会计主体的内部和外部的利害关系人提供各种定期财务报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一个会计分支,它通过记账、算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而形成的会计信息称为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则是现代会计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会计主体为加强内部管理而设计的一套方法体系。会计主体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管

《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第280页。收稿日期:2000-01-20(-,男,,,。

会计信息基本概念探析

53

要求,可以将会计信息分为真实会计信息和虚假会计信息两类。真实会计信息是指根据财务会计制度或其它方面的有关规定所“提取”的、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等要求的会计信息;虚假会计信息则是人为制造的、有违于财务会计制度等方面规定的会计信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会计信息的这种分类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经营类会计主体,而且也适用于非经营类会计主体。不仅适用于上述两类会计主体,同样也适用于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即对于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可分为真实会计信息和虚假会计信息两类。前者是指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按照法定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经过认真论证而提供的一种会计信息;后者则是指某些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有违于法定程序,滥用职能,甚至是与被审查的会计主体串通一气,故意弄虚作假而提供的会计信息。

当然,对会计信息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进行分类,但对会计信息进行上述的基本分类以后,我们已经可以对会计信息的内容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把握。

三、对会计信息的深刻认识

将会计信息作一定的分类以后,我们再去认识会计信息,至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一定的启迪:

1.会计信息有层次之分。就一个会计主体来说,它的财务会计的初始信息就属于低层次会计信息,而它的最终信息则属于高层次会计信息。因为低层次会计信息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对会计主体的会计要素进行核算和控制上,其服务范围仍属于会计主体内部。我们之所以把会计主体的最终信息看成是高层次会计信息,不仅在于它可以反映出某一会计主体一定会计期末财务状况和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等方面的总体情况,而且还在于它对投资者、对债权人以及对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巨大作用。

2.会计信息有一般会计信息和特殊会计信息之分。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指由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最终会计信息。而特殊会计信息是指由会计主体的管理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此外,还应包括由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按照法定程序而提供的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有内外之分。即会计信息有的是会计主体为加强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的,如管理会计信息。有的会计信息则主要是为会计主体的外部利害关系人,如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服务的,如财务会计信息。

理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目

标、经营战略和内外部环境等各种条件,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收集、储存和加工各种经济信息,以便科学地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由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称之为管理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主体的管理会计人员加工而成,并主要是向会计主体内部的领导者或有关管理部门提供。

2.按照会计信息的形成阶段,可以分为初始信息和最终信息两类。初始信息是指对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加工而获得的会计信息。如会计人员根据取得的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加工整理而编制成记账凭证,进而在账簿上登记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就可以得到会计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的初步信息。但这种信息只是反映在账簿上,还是比较分散的,也是不系统的,对于编制会计报表来说,它还只是基础资料,因而只能把它们看成是初始信息。最终信息是指由会计主体通过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形成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反映了会计主体一定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和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等,因而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会计主体某一会计期间结束以后的最终会计信息。

3.按照会计信息的法律效力,可以分为会计主体直接形成的会计信息和经由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形成的会计信息两种。会计主体直接形成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的会计人员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对本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而得到的会计信息,如上所述,它最终应体现在本会计主体的会计报表上,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由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形成的会计信息,是指在会计主体形成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经由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经过审查给予确认的会计信息。一般说来,这种会计信息与会计主体直接形成的会计信息相比,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

4.按照会计信息的形成部门,可以分为企业会计会计信息、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和社会会计监督机构会计信息等。它们分别是由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等所形成的会计信息。鉴于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对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查,而它们往往又不属于同一部门(如审计又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因而,这些部门形成的会计信息也可按照审查单位分为审计部门会计信息和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信息两类。

54

息、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等。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提供性质各不相同、内容和作用也各有差异的会计信息。

第五,会计信息有真假之分。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符合真实性原则要求的会计信息,虚假的会计信息则是指那些有违于真实性原则要求的会计信息。

四、深刻理解会计信息概念的重要意义明确了以上这些与会计信息有关的深层次问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会计信息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会计信息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它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从会计主体的角度看,不仅包括生产经营类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而且包括非生产经营类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就生产经营类会计主体而言,它的会计信息不仅是指产生于其内部的财务会计信息,而且也包括在这些会计主体中所产生的管理会计信息;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不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等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而且还应包括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所形成的会计信息,虽然这种会计信息一般说来是在会计主体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会计信息,并且是更具法律效力的会计信息,但它与会计主体所直接形成的会计信息应该是有一定区别的。但不论什么样的会计信息都是与经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只不过相关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因此,简单地将会计信息理解为上面所定义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是不够的,这只是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是会计信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现代会计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宏观的高度、更全面地去认识会计信息,这样才有利于对会计信息的把握,有利于对会计信息有关问题的处理。为此,我们可以对会计信息的概念作如下表述:“会计信息是指有关单位提取或加工的与经济管理活动相关的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这样的表述就可以突破对会计信息简单理解为只是某一会计主体信息的局限。从会计信息的“产地”来看,它包括了能够产生会计信息的所有主体;从会计信息的包容面来看也更为广泛,可以涵盖所有的会计所产生的信息;从文字表述上来看,也更为简练,更易为人们理解和把握。

从宏观、全面、完整的角度去理解会计信息

财经问题研究  2000年第4期  总第197期

的基本概念、全方位把握会计信息内容,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惟此我们才有可能更加明确对会计信息实施监控的重点,从而彻底根除虚假会计信息“痼疾”。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诸多会计主体中,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物质生产部门或商品流通部门,它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关系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宏观调控,因而企业会计信息应是诸种会计信息中的重中之重。在对诸多会计主体会计信息的监控上,就应将企业类会计主体作为重点;而对于一个特定的生产经营类会计主体来说,其最终会计信息关系到各种利害关系人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控就应重点放在其最终会计信息上。当然,由于最终会计信息是建立在初始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因而也不能忽略对初始会计信息的监控,应通过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使初始会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而对于会计主体的管理会计信息,由于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之它的产生也不受国家统一的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制约,就没有必要对其实行监控。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由于社会会计监督机构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它对于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维护正常有序的会计核算工作秩序,对于反腐惩恶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对这类会计信息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有的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发生严重失职,或滥用职能,甚至与被审查对象同流合污共同犯罪的新情况,还应加强对社会会计监督机构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以便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的“经济警察”作用。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监控力度,下狠心严肃处理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是抓住了会计信息管理和监控上的“牛鼻子”。修订《会计法》、实行派驻稽查特派员、会计委派制等有效措施,又为我国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法律上和制度上的强有力保证。

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概念理解及其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国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将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会计信息也将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于振荣)


相关内容

  •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62320072 学 分:3.5 学 时:56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适用专业:会计学 教材:<基础会计学>,陈玉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开课院部:经济管理学院 撰写人:王文华 撰写时间:2013年4月 审定人:陈玉荣 批准人:江涛涛 一.本 ...

  • 个人应用研究报告
  •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综合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知识综述及个人应用研究报告 作者: 学校: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目 录 一. 会计专业课程知识综述...................................1页 (一)基础会计核心知识及学习收获............. ...

  • 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 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 文章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诺兰模型对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劣势及其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诺兰模型: 内外一体化: 业务会计一体化 一.引言 2009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g ...

  • 我国_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_探析
  • 经济与法|EconomyandLaw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探析 □程淑珍 [摘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新内部控制规范),要]2008年,我国正式出台了一方面弥补了我国以往内部控制规范的 不足,标志着适合我国企业的综合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成,对我国内部控制的 ...

  • 内控制度在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探析
  • 内控制度在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探析 作者:王英汉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09期 摘要:生产型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生产型企业的成本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产型企业的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内部 ...

  • 会计专业论文题目
  • 选题的范围 1.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 2.财务成本管理方面 3.管理会计方面 4. 审计方面 5.会计电算化方面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 3. 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 4.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5. 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6. ...

  • 辅助性账簿设置与运用探析
  • 辅助性账簿简称辅助账,也称备查账,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和分类账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辅助或补充登记的账簿,是会计账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实施和逐步推广,在某些具体准则中,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CAS1:存货>,下文 ...

  • 综合收益内涵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内容探析
  • 研究与探索 Finance & Accounting 综合收益内涵与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内容探析 财政部2009年6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其中第七条对利润表的列报内容与方式做出了适当调整,首次在财务报表中引入综合收益指标,要求在利润表中增列&qu ...

  • 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探析
  • 作者:李婉丽 当代经济科学 1995年04期 公司制企业是相对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而言的,它以其产权明晰.筹资灵活.风险分散.利益共享等明显的优越性,成为当今世界上被广泛采用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于199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指出,我国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