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价论文
陈紫薇 0910108 吉师经济
利率平价说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因斯1923年首先提出,解释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
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利率平价(英语:Interest rate
parity)也称作利息率平价,指所有可自由兑换货币的预期回报率相等时外汇市场所
达到的均衡条件。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
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利率平价学说解释了货币
市场上的利率差异同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远期汇率的推导过程
就是应用了利率平价的理论。虽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利率平
价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
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
利率平价规定,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差异的变动所抵
销。例如如果美国利率高于日本利率,那么美元将对日元贬值,贬值幅度据防止无风
险套汇而定。未来汇率会在当日规定的远期汇率中被反映。在我们的例子中,美元的
远期汇率被看作贴水,因为以远期汇率购得的日元少于以即期汇率购得的日元。日元
则被视为升水。 外汇储备和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423,虽呈显著负相关性,但显著度水平Sig-大
于0.05,所以,外汇储备和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通过检验,即两者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关系。这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近几年所强制实行的结售汇制度、中心银行对金融市场的
过度干预等。
许多学者认为利率的提高对人民币升值存在相当的压力,而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
我国的近十年的利率和汇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我国利率提高,汇率水平跟着降,也
就是人民币升值。但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却并不是很大。
分析说明,实际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情况与利率平价理论的预期是相违反的,因此,
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
四、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不适用的原因分析
1.国际资本的非自由流动。利率平价理论要求的两个假定条件之一就是国际资本的自
由流动。这一条件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具体到我国的资本市场,一方面是
不完全的管制;另一方面,相对于金融自由化国家而言,却又是相当严格的,尤其是在短
期资本管制方面尤其如此。
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是资本和金融账户管制,这样的管制的好处是,一旦国内外利差出
现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单边套利机会的出现,这样的做法会有效地抵制部分热钱
的流入,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加息对汇率产生的压力。这在上述回归模型里有所显
现。
2.外汇市场的不完善。由于法律监管力度不够,我国外汇市场上存在投机倒把和黑市
等操作行为,同时加上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过大,这些说明我国外汇市场到目前为止
还不很完善。而不完善的外汇市场对于市场利率和汇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3.人民币利率没完全市场化。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我国的人民币利率长期
以来一直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制定。政府更多地注重利率的利益分配功能而不是其对
经济的调节功能。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利率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资金的均衡价格,也不
能反映出市场的供求状况和风险程度,只是考虑了当时的物价上涨水平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
况。正因为如此,所以人民币利率倒挂现象严重,利率结构不尽合理,利率种类繁杂,利率
治理体制僵化,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承认。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不完
全实现会影响到利率与汇率之间的传导机制的作用发挥。
4.汇率形成缺乏灵活性。一直以来,拥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权的中国人民银
行已成为外汇市场上的最大主体。为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把汇率
稳定在央行所认为的合理水平上。尽管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是有治理的浮动汇率,但事实上汇
率的波动幅度非常小,尤其是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几乎固定在1:
8.27。汇率形成缺乏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灵活性。灵活性的缺乏使得汇率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汇率变动,除了受利率的影响外,还会受到预期通货膨胀率、国民收入水平、市场投机等因素的影响。只是单纯地从利差和预期的角度来探讨汇率的决定和变动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考虑到其他的限制条件。
五、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对利率政策的建议。进一步加快向货币完全自由兑换迈进,这是加快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除此以外,就是要加快利率的市场化。市场化利率,从长期来看,对实际汇率影响很小,这与我国近年来利率没有完全实行市场化有关,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今天,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利率对汇率产生显著的引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二,对汇率政策的建议。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持社会的稳定,稳定的汇率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缓解外汇压力的建议。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当前人民币仍面临着升值的压力,但压力的化解并不一定要完全依靠升值来解决,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
稳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逐步开放外汇市场,从根本上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治理局要转变外汇治理体制。另外要强化市场意识,逐渐减少对外汇行政干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逐渐放松资本项目和金融账户的外汇管制,提供更多的外汇交易工具,使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随着控制的放宽,释放部分外汇需求,从而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且从国际经验上看,发展中国家在开放资本账户的管制时,一般都会伴随本币一定程度的贬值。
建立银行、企业间外汇市场,放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提高外汇交易规模;放宽国内对外投资的渠道,答应国内企业投资国外债券,适时推出QDII;在近两年的时间内,逐步放宽汇率波动幅度,稳步推进“一篮子货币”制度向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徐志坚.汇率长期变动预期模型与稳定汇率下的利率调整.工经济研究,1998,.
刘淄.张力美.金融开放条件下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影响及其协调.国际金融研究,2003,.
[3]叶 莉.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2).
利率平价论文
陈紫薇 0910108 吉师经济
利率平价说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因斯1923年首先提出,解释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
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利率平价(英语:Interest rate
parity)也称作利息率平价,指所有可自由兑换货币的预期回报率相等时外汇市场所
达到的均衡条件。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
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利率平价学说解释了货币
市场上的利率差异同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远期汇率的推导过程
就是应用了利率平价的理论。虽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利率平
价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
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
利率平价规定,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差异的变动所抵
销。例如如果美国利率高于日本利率,那么美元将对日元贬值,贬值幅度据防止无风
险套汇而定。未来汇率会在当日规定的远期汇率中被反映。在我们的例子中,美元的
远期汇率被看作贴水,因为以远期汇率购得的日元少于以即期汇率购得的日元。日元
则被视为升水。 外汇储备和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423,虽呈显著负相关性,但显著度水平Sig-大
于0.05,所以,外汇储备和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通过检验,即两者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关系。这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近几年所强制实行的结售汇制度、中心银行对金融市场的
过度干预等。
许多学者认为利率的提高对人民币升值存在相当的压力,而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
我国的近十年的利率和汇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我国利率提高,汇率水平跟着降,也
就是人民币升值。但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却并不是很大。
分析说明,实际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情况与利率平价理论的预期是相违反的,因此,
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
四、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不适用的原因分析
1.国际资本的非自由流动。利率平价理论要求的两个假定条件之一就是国际资本的自
由流动。这一条件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具体到我国的资本市场,一方面是
不完全的管制;另一方面,相对于金融自由化国家而言,却又是相当严格的,尤其是在短
期资本管制方面尤其如此。
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是资本和金融账户管制,这样的管制的好处是,一旦国内外利差出
现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单边套利机会的出现,这样的做法会有效地抵制部分热钱
的流入,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加息对汇率产生的压力。这在上述回归模型里有所显
现。
2.外汇市场的不完善。由于法律监管力度不够,我国外汇市场上存在投机倒把和黑市
等操作行为,同时加上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过大,这些说明我国外汇市场到目前为止
还不很完善。而不完善的外汇市场对于市场利率和汇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3.人民币利率没完全市场化。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我国的人民币利率长期
以来一直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制定。政府更多地注重利率的利益分配功能而不是其对
经济的调节功能。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利率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资金的均衡价格,也不
能反映出市场的供求状况和风险程度,只是考虑了当时的物价上涨水平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
况。正因为如此,所以人民币利率倒挂现象严重,利率结构不尽合理,利率种类繁杂,利率
治理体制僵化,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承认。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不完
全实现会影响到利率与汇率之间的传导机制的作用发挥。
4.汇率形成缺乏灵活性。一直以来,拥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权的中国人民银
行已成为外汇市场上的最大主体。为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把汇率
稳定在央行所认为的合理水平上。尽管我国近几年实行的是有治理的浮动汇率,但事实上汇
率的波动幅度非常小,尤其是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几乎固定在1:
8.27。汇率形成缺乏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灵活性。灵活性的缺乏使得汇率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汇率变动,除了受利率的影响外,还会受到预期通货膨胀率、国民收入水平、市场投机等因素的影响。只是单纯地从利差和预期的角度来探讨汇率的决定和变动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考虑到其他的限制条件。
五、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对利率政策的建议。进一步加快向货币完全自由兑换迈进,这是加快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除此以外,就是要加快利率的市场化。市场化利率,从长期来看,对实际汇率影响很小,这与我国近年来利率没有完全实行市场化有关,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今天,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利率对汇率产生显著的引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二,对汇率政策的建议。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持社会的稳定,稳定的汇率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缓解外汇压力的建议。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当前人民币仍面临着升值的压力,但压力的化解并不一定要完全依靠升值来解决,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
稳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逐步开放外汇市场,从根本上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治理局要转变外汇治理体制。另外要强化市场意识,逐渐减少对外汇行政干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逐渐放松资本项目和金融账户的外汇管制,提供更多的外汇交易工具,使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随着控制的放宽,释放部分外汇需求,从而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且从国际经验上看,发展中国家在开放资本账户的管制时,一般都会伴随本币一定程度的贬值。
建立银行、企业间外汇市场,放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提高外汇交易规模;放宽国内对外投资的渠道,答应国内企业投资国外债券,适时推出QDII;在近两年的时间内,逐步放宽汇率波动幅度,稳步推进“一篮子货币”制度向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徐志坚.汇率长期变动预期模型与稳定汇率下的利率调整.工经济研究,1998,.
刘淄.张力美.金融开放条件下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影响及其协调.国际金融研究,2003,.
[3]叶 莉.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