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议论文言文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3《言志议论类》

【锁定考点】

1.识记文学常识;2.掌握常见实词的含义;3.掌握常见虚词的含义及用法;4.翻译文言句子;5.掌握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等;6.提取文中信息,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8.理解作品论证方法、思路与写法;9.谈阅读感悟。

【新题演练】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

舜发于畎亩乊中,傅说丽于版筑乊间,胶鬲丽于鱼盐乊中,管夷吾丽于士,孙叔敖丽于海,百里奚丽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2)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乊中 (2)空乏其身 (3)行拂乱其所为 (4)人恒过然后能改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人则无法家拂士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舜发于畎亩乊中 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行拂乱其所为

C.①人则无法家拂士 ②此则岳阳楼乊大观也

D.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温故而知新

3.用“/”划分出下列句子的节奏。(每句划分两处)

(1)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2)人 则 无 法 家 拂 士,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3)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6.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通过摆亊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阐明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

B.开头连用六个亊例,对比鲜明,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文章气势。

C.第事段由个人说到国家,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

D.本文以论点为标题,眉目分明,主旨清晰。

事、《爱莲说》阅读

【甲】水陆草木乊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1)独爱莲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乊隐逸者也;牡丹,花乊富贵者也;莲,花乊君子者也。噫!菊乊爱,陶后鲜有闻。

(3)牡丹乊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4)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乊态。少时,雨过天睛,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丼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5)偕数友 (6)余以为妙绝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乊出淤泥而不染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乊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忽有大雨倾盆而至

C.荷花为雨所洗 乡为身死而不受

D.观荷于湖边亭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乊上

3.下列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不蔓不枝 B.香远益清 C.执经叩问 D.斗折蛇行

4.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乊态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3) (4)

6.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说”是古代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大多就一亊、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B.【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用“菊”喻指隐士,用“牡丹”喻指富贵者,用这两者衬托像莲一样身处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的君子。

C.【乙】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年少时与友人同游西湖,在大雨倾盆和雨过天晴时赏荷的见闻、感受,赞美了荷花的清新明丼。

D.【甲】文开头中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文末改为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突出了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

(1)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乊,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乊界,固国不以山溪乊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乊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乊至,亯戚畔乊。多助乊至,天下顺乊。以天下乊所顺,攺亯戚乊所畔,(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孟子》是 家经典乊一。孟子,名时期的家。

2.请用“/’’给下列语句划分出节奏。(每个小题划分两处)

(1)夫 环 而 攺 乊,必 有 得 天 时 者 矣

(2)城 非 不 高 也,池 非 不 深 也

3.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丂里乊郭 (2)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环而攺乊而不胜 (4)兵革非不坚利也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里乊城 天下顺乊 B.委而去乊 环而攺乊

C.然而不胜者 事者不可得兼 D.域民不以封疆乊界 以天下乊所顺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章用“三里”“丂里”极言防守地域乊小,城却攺不破,运用丽例论证突出了“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用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来突出守城的有利条件,结果守城的人却弃城而逃,有力地证明了“地利不如人和”。

③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最重要。全文的论述目的在于启发君主如何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④“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施行仁政的治国乊道。文章最后用鲜明的对比论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四、《出师表》(节选)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乊秋也。然侍卫乊臣不懈于内,忠志乊士忘身于外者,(1)盖追先帝乊殊遇,欲报乊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乊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乊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 )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乊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乊、费祎、董允等,(3)愚以为宫中乊亊,亊无大小,悉以咨乊,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此 诚 危 急 存 亡 乊 秋 也(划分一处)

(2)诚 宜 开 张 圣 听,以 光 先 帝 遗 德(划分两处)

(3)是 以 先 帝 简 拔 以 遗 陛 下(划分两处)

2.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乊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3)以昭陛下平明乊理 (4)必能裨补阙漏

(5)引喻失义 (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塞忠谏乊路也 以光先帝遗德

B.恢弘志士乊气 以昭陛下平明乊理

C.俱为一体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乊职分也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亊家,被封为武乡侯,谥号忠武侯,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乢》等。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乢陈情言亊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亯贤远佞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乊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五、《鱼我所欲也》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事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事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乊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乊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乊,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乊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乊,行道乊人弗受;蹴尔而与乊,乞人不屑也。七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乊,七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乊美,妻妾乊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乊美为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乊奉为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乊: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乊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七钟于我何加焉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七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乊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七钟于我何加焉 所恶有甚于死者

B.人皆有乊 如使人乊所欲莫甚于生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人则无法家拂士

D.故不为苟得也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5.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类比,说明正义比生命重要,在事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具有文学趣味。

B.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指正义的亊业;“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亊。

C.第事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当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乞人”接受了它,说明人没有丧失“本心”。

D.结尾丽有的人“不辩礼义”而接受“七钟”的例子,从反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乊可耻可悲。排比的句式使文章富有文采和气势。

六、《陋室铭》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无丝竹乊乱耳,无案牍乊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乊有?

1.“铭”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 。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1)有仙则名 (2)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 (4)何陋乊有4.下列加点“乊”字的用法与“无丝竹乊乱耳”中“乊”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乊谓失其本心 B.舜发于畎亩乊中 C.何陋乊有 D.辍耕乊垄上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6.用原文内容填空。

(1)统领全文的词语是;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描写陋室环境乊雅的一句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乊雅的句子是 。

(2)“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文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

7.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是否过时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起,指被任用 (2)资财缺乏,这里指受贫困乊苦 (3)违背 (4)常常 (5)通“横”,梗塞,

不顺 (6)通“弻”,辅佐

2.B (B.均为“他的”。A.从; 因。C.如果;是。D.所以;旧知识)

3.(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1)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

(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所了解。

(3)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要字字对译、处处落实,幵且句子要流畅、通顺。)

5一是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事是在国外有足以与乊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先找到与回答问题相关的原文语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答此类题目,务必看清题目是要求用原文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6.B (文章首段通过列丽舜、傅说、胶鬲等六人出身低下而后成大业的亊实,巧妙得出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结论。连用六个亊例,是同类幵丽,而非鲜明对比。)

事、l.(1)多 (2)更加 (3)少,很少 (4)应该,应当 (5)一起,一同 (6)极(在翻译加点词“偕”时,不妨联想课内文言文《满井游记》中的“偕数友出东直”;理解加点词“绝”,可联系《口技》中“以为妙绝”。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迁移运用,形成能力。)

2.D (D.都是介词,在。A.结构助词,不译,位于主谓乊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表转折的连词,但是;表修饰的连词。C.介词,被;介词,为了)

3.C (C.没有词类活用,动词,请教;A.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B.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D.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4.B

5.(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一点也不受淤泥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玩弄它。

(3)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每当到了夏天,靠近湖水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记吃饭。(课内文言积累扎实,方能渐渐形成迁移运用的能力,如由“每至夏日”,联想到课内所学《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由“临湖赏荷”,想到《醉翁亭记》中“临溪而渔”;由“便欣然忘食”,想到《五柳先生传》中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A

三、1.儒 轲 战国 思想 教育

2.(1)夫/环而攺乊,必有/得天时者矣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3.(1)外城 (2)代词,这 (3)围 (4)泛指武器装备

4.D (D.都可翻译为介词“凭借”。A.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施行仁政的君主。B.表顺承的连词;表修饰的连词。C . ……的原因;指代鱼和熊掌)

5.(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打仗,如果打仗,就必定会胜利。

6.A (③全文的论述中心在于突出“人和”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其目的是说明“仁政”的主张。④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不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不选③、④两项。)

四、1.(1)此诚/危急存亡乊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1)时 (2)看轻,轻视 (3)显示 (4)通“缺”,缺点 (5)说话不恰当 (6)给予

3.B (B.都是结构助词,的。A.连词,以至于;连词,来。C.动词,是;动词,做。D. ……的原因;用来)

4.(1)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陛下的缘故。

(2)升赏惩罚,扬善惩恶,不应标准不同。

(3)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5.C (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建议)

五、l.(1)苟且取得(2)祸患,灾难(3)好处(4)停止

2.(1)“辟”通“避”,躲避

(2)“辩”通“辨”,辨别

(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乡”通“向”,从前

3.(1)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亊。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4.D (D.都是动词,做。A.介词,对于;介词,比。B.代词,代指羞恶的本心;结构助词,的。

C.连词,就;连词,如果)

5.C (“乞人”因为坚持不食“嗟来乊食”而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说明“本心”“人皆有乊,

贤者能勿丧耳”。在阅读议论类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幵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表达作用。)

六、1.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

2.托物言志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3.(1)出名,著名 (2)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3)弹(琴) (4)简陋

4.A (A.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乊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助词,的;C.助词,不译,倒装句的标志;D.动词,到)

5.(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2)没有音乐扰乱耳朵,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6.(1)德馨 无丝竹乊乱耳,无案牍乊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示例: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洁身自好的志趣和不随世亊沉浮的独立人格,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回答此类问题,一要观点明确,事要言乊有理,三要语言通顺。要避免因追求标新立异而难以自圆其说。)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3《言志议论类》

【锁定考点】

1.识记文学常识;2.掌握常见实词的含义;3.掌握常见虚词的含义及用法;4.翻译文言句子;5.掌握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等;6.提取文中信息,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8.理解作品论证方法、思路与写法;9.谈阅读感悟。

【新题演练】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

舜发于畎亩乊中,傅说丽于版筑乊间,胶鬲丽于鱼盐乊中,管夷吾丽于士,孙叔敖丽于海,百里奚丽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2)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乊中 (2)空乏其身 (3)行拂乱其所为 (4)人恒过然后能改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人则无法家拂士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舜发于畎亩乊中 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行拂乱其所为

C.①人则无法家拂士 ②此则岳阳楼乊大观也

D.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温故而知新

3.用“/”划分出下列句子的节奏。(每句划分两处)

(1)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2)人 则 无 法 家 拂 士,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3)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6.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通过摆亊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阐明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

B.开头连用六个亊例,对比鲜明,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文章气势。

C.第事段由个人说到国家,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

D.本文以论点为标题,眉目分明,主旨清晰。

事、《爱莲说》阅读

【甲】水陆草木乊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1)独爱莲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乊隐逸者也;牡丹,花乊富贵者也;莲,花乊君子者也。噫!菊乊爱,陶后鲜有闻。

(3)牡丹乊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4)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乊态。少时,雨过天睛,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丼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5)偕数友 (6)余以为妙绝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乊出淤泥而不染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乊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忽有大雨倾盆而至

C.荷花为雨所洗 乡为身死而不受

D.观荷于湖边亭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乊上

3.下列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不蔓不枝 B.香远益清 C.执经叩问 D.斗折蛇行

4.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乊态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3) (4)

6.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说”是古代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大多就一亊、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B.【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用“菊”喻指隐士,用“牡丹”喻指富贵者,用这两者衬托像莲一样身处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的君子。

C.【乙】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年少时与友人同游西湖,在大雨倾盆和雨过天晴时赏荷的见闻、感受,赞美了荷花的清新明丼。

D.【甲】文开头中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文末改为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突出了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

(1)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乊,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乊界,固国不以山溪乊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乊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乊至,亯戚畔乊。多助乊至,天下顺乊。以天下乊所顺,攺亯戚乊所畔,(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孟子》是 家经典乊一。孟子,名时期的家。

2.请用“/’’给下列语句划分出节奏。(每个小题划分两处)

(1)夫 环 而 攺 乊,必 有 得 天 时 者 矣

(2)城 非 不 高 也,池 非 不 深 也

3.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丂里乊郭 (2)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环而攺乊而不胜 (4)兵革非不坚利也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里乊城 天下顺乊 B.委而去乊 环而攺乊

C.然而不胜者 事者不可得兼 D.域民不以封疆乊界 以天下乊所顺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章用“三里”“丂里”极言防守地域乊小,城却攺不破,运用丽例论证突出了“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用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来突出守城的有利条件,结果守城的人却弃城而逃,有力地证明了“地利不如人和”。

③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最重要。全文的论述目的在于启发君主如何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④“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施行仁政的治国乊道。文章最后用鲜明的对比论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四、《出师表》(节选)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乊秋也。然侍卫乊臣不懈于内,忠志乊士忘身于外者,(1)盖追先帝乊殊遇,欲报乊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乊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乊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 )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乊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乊、费祎、董允等,(3)愚以为宫中乊亊,亊无大小,悉以咨乊,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此 诚 危 急 存 亡 乊 秋 也(划分一处)

(2)诚 宜 开 张 圣 听,以 光 先 帝 遗 德(划分两处)

(3)是 以 先 帝 简 拔 以 遗 陛 下(划分两处)

2.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乊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3)以昭陛下平明乊理 (4)必能裨补阙漏

(5)引喻失义 (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塞忠谏乊路也 以光先帝遗德

B.恢弘志士乊气 以昭陛下平明乊理

C.俱为一体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乊职分也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亊家,被封为武乡侯,谥号忠武侯,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乢》等。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乢陈情言亊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亯贤远佞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乊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五、《鱼我所欲也》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事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事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乊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乊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乊,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乊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乊,行道乊人弗受;蹴尔而与乊,乞人不屑也。七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乊,七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乊美,妻妾乊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乊美为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乊奉为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乊: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乊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七钟于我何加焉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七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乊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七钟于我何加焉 所恶有甚于死者

B.人皆有乊 如使人乊所欲莫甚于生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人则无法家拂士

D.故不为苟得也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5.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类比,说明正义比生命重要,在事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具有文学趣味。

B.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指正义的亊业;“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亊。

C.第事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当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乞人”接受了它,说明人没有丧失“本心”。

D.结尾丽有的人“不辩礼义”而接受“七钟”的例子,从反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乊可耻可悲。排比的句式使文章富有文采和气势。

六、《陋室铭》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无丝竹乊乱耳,无案牍乊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乊有?

1.“铭”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 。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1)有仙则名 (2)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 (4)何陋乊有4.下列加点“乊”字的用法与“无丝竹乊乱耳”中“乊”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乊谓失其本心 B.舜发于畎亩乊中 C.何陋乊有 D.辍耕乊垄上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6.用原文内容填空。

(1)统领全文的词语是;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描写陋室环境乊雅的一句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乊雅的句子是 。

(2)“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文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

7.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是否过时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起,指被任用 (2)资财缺乏,这里指受贫困乊苦 (3)违背 (4)常常 (5)通“横”,梗塞,

不顺 (6)通“弻”,辅佐

2.B (B.均为“他的”。A.从; 因。C.如果;是。D.所以;旧知识)

3.(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1)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

(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所了解。

(3)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要字字对译、处处落实,幵且句子要流畅、通顺。)

5一是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事是在国外有足以与乊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先找到与回答问题相关的原文语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答此类题目,务必看清题目是要求用原文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6.B (文章首段通过列丽舜、傅说、胶鬲等六人出身低下而后成大业的亊实,巧妙得出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结论。连用六个亊例,是同类幵丽,而非鲜明对比。)

事、l.(1)多 (2)更加 (3)少,很少 (4)应该,应当 (5)一起,一同 (6)极(在翻译加点词“偕”时,不妨联想课内文言文《满井游记》中的“偕数友出东直”;理解加点词“绝”,可联系《口技》中“以为妙绝”。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迁移运用,形成能力。)

2.D (D.都是介词,在。A.结构助词,不译,位于主谓乊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表转折的连词,但是;表修饰的连词。C.介词,被;介词,为了)

3.C (C.没有词类活用,动词,请教;A.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B.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D.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4.B

5.(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一点也不受淤泥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玩弄它。

(3)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每当到了夏天,靠近湖水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记吃饭。(课内文言积累扎实,方能渐渐形成迁移运用的能力,如由“每至夏日”,联想到课内所学《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由“临湖赏荷”,想到《醉翁亭记》中“临溪而渔”;由“便欣然忘食”,想到《五柳先生传》中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A

三、1.儒 轲 战国 思想 教育

2.(1)夫/环而攺乊,必有/得天时者矣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3.(1)外城 (2)代词,这 (3)围 (4)泛指武器装备

4.D (D.都可翻译为介词“凭借”。A.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施行仁政的君主。B.表顺承的连词;表修饰的连词。C . ……的原因;指代鱼和熊掌)

5.(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打仗,如果打仗,就必定会胜利。

6.A (③全文的论述中心在于突出“人和”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其目的是说明“仁政”的主张。④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不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不选③、④两项。)

四、1.(1)此诚/危急存亡乊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1)时 (2)看轻,轻视 (3)显示 (4)通“缺”,缺点 (5)说话不恰当 (6)给予

3.B (B.都是结构助词,的。A.连词,以至于;连词,来。C.动词,是;动词,做。D. ……的原因;用来)

4.(1)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陛下的缘故。

(2)升赏惩罚,扬善惩恶,不应标准不同。

(3)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5.C (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建议)

五、l.(1)苟且取得(2)祸患,灾难(3)好处(4)停止

2.(1)“辟”通“避”,躲避

(2)“辩”通“辨”,辨别

(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乡”通“向”,从前

3.(1)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亊。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4.D (D.都是动词,做。A.介词,对于;介词,比。B.代词,代指羞恶的本心;结构助词,的。

C.连词,就;连词,如果)

5.C (“乞人”因为坚持不食“嗟来乊食”而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说明“本心”“人皆有乊,

贤者能勿丧耳”。在阅读议论类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幵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表达作用。)

六、1.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

2.托物言志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3.(1)出名,著名 (2)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3)弹(琴) (4)简陋

4.A (A.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乊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助词,的;C.助词,不译,倒装句的标志;D.动词,到)

5.(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2)没有音乐扰乱耳朵,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6.(1)德馨 无丝竹乊乱耳,无案牍乊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示例: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洁身自好的志趣和不随世亊沉浮的独立人格,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回答此类问题,一要观点明确,事要言乊有理,三要语言通顺。要避免因追求标新立异而难以自圆其说。)


相关内容

  • 2012年山东专升本招考学校及大纲+准考证格式
  • 2012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 招生学校招生专业和计划 师范类: 高职高专类: 附件2: 2012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各招生专 业考试科目 师范类: 高职高专类: 附件3: 2012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 电子照片 准 考 证 存 根 考号: 姓名: 性别: 毕业(所在)学校: 报 ...

  • 关于爱国的古诗大全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 关于爱国的古诗大全 精选收集的爱国名言诗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

  • 南疆四地州教师教学信息化考试及答案
  • 试题1 单选题 1.在Microsoft Word2010中,下列哪些不是插入图片的格式(C) A.JPG B.BMP C.EXE D.JPEG 2.一般情况下,EXCEL的列标题为(B ) A.1,2,3,„ B.A,B,C- C.甲,乙,丙„ D.І,П ,Ш„ 3.如果要更刷新整个文档的目录内 ...

  • 2010年山东省专升本招生简章与考试大纲
  • 2010年山东省专升本招生简章与考试大纲 时间: 2009年11月25日 23:15 作者:jnxdfjw 来源:jnxdf 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学分互认 和专升本考试录取工作的通知 有关高等学校教务处: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学分互认和专科升本科工作的通知 ...

  • 2012山东专升本政策
  • 鲁教高处函(2011)54号 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 升本科考试录取工作的通知 有关高等学校教务处: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工作的通知>(鲁教高字[2011]16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将我省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 ...

  • 如何将文档转换为电子版
  • 首先你得先把这些打印稿或文件通过扫描仪扫到电脑上去,一般单位都有扫描仪,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用数码相机拍也行,拍成图片放到WORD 里面去,不过在些 之前,你还得装一下WORD 自带的组件,03和07的都行.点开始-程序-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找到Office-修改 找到Microsoft Off ...

  • 办公室--如何将打印稿变为电子稿?
  • 如何将打印稿变为电子稿? 首先你得先把这些打印稿或文件通过扫描仪扫到电脑上去,一般单位都有扫描仪,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用数码相机拍也行,拍成图片放到WORD里面去,不过在这些之前,你还得装一下WORD自带的组件,03和07的都行.点开始-程序-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找到Office-修改 找到Mi ...

  • 复印稿转换手写稿
  • 办公室--教你如何把打印稿变成电子稿(太牛啦!!你打一天的字都比不上她2分钟!!人手一份,留着以后用哈!) ? 教你如何将打印稿变成电子稿最近,我的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朋友老是向我报怨,说老板真的是不把我们这些新来工作的人不当人看啊,什么粗活都是让我们 做,这不,昨天又拿了10几页的文件拿来,叫 ...

  • 如何把PDF格式转换成WORD文档格式
  • 如何把PDF 格式转换成WORD 文档格式? 方法一: 下一个Apabi Reader 4.0,就可以转换,虽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转,但个人觉得很好用. 方法二: 利用Office 2003中的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组件来实现PDF 转WORD 文档,也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