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的高贵

  1    “头,不仅用来思考,还用来高贵”。父亲这样说的时候,我想起了杨靖宇将军,想起了网上那张黑白相片。    透过冰冷的电脑屏幕,我依然能够感受到这张相片的老旧,尽管经过了细心的保管和电子图像的精心处理,还是掩盖不住时光打磨出来的陈迹。这张相片只有一个头颅,方正的脸,塌陷的腮,颧骨高峻,左颧骨下方有冻伤的痕迹,短发长须,眼睛微闭,嘴唇微张,牙齿显然可见。每看一回这张相片,我的胃就莫名地绞痛一阵。    我知道这个头颅曾经骄傲地架在一副身材健硕的躯体上,威震东北;这个头颅曾经带领众勇士充满激情地喊唱着“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是的,他被人们唤作杨靖宇。他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配合全国抗日战争,智慧地领导着抗联战士与日伪军游击作战数百次,他的足迹遍及长白山麓和鸭绿江畔,在白山黑水间转战,让日伪军闻之破胆魂散。毛泽东曾专门作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线,是人所共知的”。    可是,这个头颅刚满35岁的时候,被生生地砍了下来,脱离了那个高大稳健的身躯,带着中国人的骄傲和倔强折服了杀害他的每一个日本人,那些日本军人,还有日本女人,他们穿着黑色的和服去拜祭杨将军的头颅。    那些往事多么不堪回首呀!好战的日本人明晃晃地闯进了我们的国土,杀我兄弟,欺我姐妹,多少家庭失散,多少骨肉分离,这群两条腿的生物侵略性地站在中国的土地上,用中国人的鲜血慰祭他们的战刀,试图在我们的国土上圈地称王。这如何能让有血性的中国人答应?又怎么能咽得下这屈辱的折磨?善良温厚的中国人,崇尚儒家的中国人,站起来反抗了。这片从来就不缺少气节和忠烈的土地上,走出了千万个杨靖宇。在14年的东北抗联游击战争中,“杨靖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将军的名字,更是所有抗联将士的化身,是所有被日本侵略者点燃怒火的生命。    杨靖宇并不姓杨,本姓马,名尚德。1932年奉命到吉林南满组建游击武装,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化名杨靖宇。靖宇,朝鲜语,驱逐外敌。   其实,姓名仅仅是一个代号,一个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名称,但在中国,姓名被赋予了很多责任,尤其是承载着家族血脉延续和光宗耀祖的男孩,“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祖训,姓什么,叫什么,自是有着莫大的含义。但马尚德改了姓名,面对日寇猖獗的侵略和无人性的毁灭掠夺,千万个“马尚德”违背祖训,改了姓名。国之不存,家园何在?改,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活得更好,为了更多的民族同胞活得更好。多年以后,英雄牺牲地,蒙江县更名为靖宇县。这个改,是为了更好地纪念,纪念一个将军的付出,纪念一个英雄的生命,纪念千万个抗联将士保家卫国的情怀。    有资料显示,每年到杨靖宇殉国地参观的游人达23万人次之多,这让我们日渐干枯的灵魂欣喜地看到了希望,这希望让我们知道:一代代中国人没有忘记抗联将士血染战袍魂断沙场的壮举,是他们牵制了数十万日本侵华关东军无法入关,是他们四保临江扭转整个南满战局,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当下的安宁与和平,是他们用自己的顽强挺起了中国脊梁,凝聚起民族力量。   2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这是郭沫若先生在1949年为杨靖宇将军写下的诗句。    将军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割其头示众报功,又剖其腹查验胃肠,他们不明白“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的杨靖宇到底是凭着什么样的意志,能在茫茫林海中,8天断粮没水无眠,还能与日军周旋战斗。到底是什么样的坚强,才会让这个中国将军8天前与警卫员合吃一碗雪水糊糊的胃,能够吞咽下成团成团的棉絮。这些日本人永远不会明白中国“邪不压正”的道理,正义之火会点亮天空,会驱赶长久的黑暗。侵略,从来就不是正义,又怎么能够压得倒中国人守护家园的燎原之火?    没有一粒粮食的胃,只有草根和棉絮的胃,饿得严重变形的胃,从此,像烙印一样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又像刺刀一样刺痛了侵略者不安的心。震惊。折服。参与捕杀将军的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不由得感叹着“大大的英雄”!虽为敌人,亲睹将军的壮烈,感叹中升腾起来的是尊重和敬佩。岸谷隆一郎找到蒙江县最有声望的两个木匠,一夜之间为将军刻了一个木头颅,又亲自主祭安葬,按照日本习俗,焚香供酒,礼拜诵经,为将军举行慰灵祭。墓碑上书“杨靖宇之墓”,碑背署名“岸谷隆一郎”。真可谓是,英雄壮烈,争民族之气,振华夏国威;贼寇折服,叹将军英魂,感中国气节。    将军牺牲的消息传开后,抗联一方面军将士抱头痛哭:头可断,血可流,坚决把抗日的大旗打下去,打到底,为杨司令报仇!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    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    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    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    赶走日寇推翻满洲国。    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在将军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嘹亮的歌声中,一路军将士频繁对敌人发起拼死攻击,《日军战场实录》说,这支部队“打疯了”。能不“疯”吗?这“疯”是对将军的祭奠,这“疯”是对日寇的仇恨。恨有多深,打得就有多狠,满腔的仇恨射出“疯”的子弹,我们要的是,让日寇滚出中国!    将军牺牲5年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虽然从此以后,我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待日本承认8年的侵华历史,等待日本幡然醒悟,等待日本向世界人民道歉!70年过去了,日本像个无赖的孩子,依然不愿意承担属于他的过错。一个不能勇于面对历史,不敢承担过错的民族,如何能让世界对他刮目相看?那曾经沾满鲜血的罪恶面孔,又如何能以新的面目重新站在万物生灵的面前?    1957年7月15日,靖宇陵园在通化市江东胜利街东山之巅落成。朱德为将军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9月25日,哈尔滨万名军民恭送将军遗首。1958年2月23日,将军殉国18周年,在庄严的《国际歌》中,将军的遗首和遗骨对接合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敬送了花圈。    35年的短暂生命,18年的身首异处,终于合而为一了。    彭真曾这样说过:“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长征后,南方红军的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苦战。”是呀,在那些饥渴交加、缺衣少觉的日子里,在那些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时光里,在那些把共产党员铸造成钢铁战士的岁月里,英雄们走出或贫穷或富贵的小家,踏上了保家卫国的艰苦征程。他们用鲜血,用生命,用顽强,用意志,用精神,用不朽,书写着中国人别样的高贵。   3    写此文的时候正值央视播出“重读烈士家书”,在这之前,播出了“狱中八条”。节目做得深刻、细致、通透。每天我都是流着泪看完。    有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既然无法回避,我们就要直面相对,比如叛徒。《挺进报》事件,渣滓洞、白公馆烈士的血泪嘱托,还有杨靖宇将军鲜活生命的终止,无不是叛徒造成的恶果,似乎除了真刀实枪的战场,叛徒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钱、权、情,物质与肉体的享受,是每个人都难以抵挡的诱惑,最关键的问题是,当诱惑来临时,我们能不能记得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尤其那些位居要职的领导干部,比如,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他贪图享受,私欲膨胀,出卖组织出卖同志,做了可耻的叛徒,而在那个“单线联系”的特殊时期,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保护刘国定而被捕、被害。    “毒刑、拷打,单凭个人的勇气和肉体的忍耐,是没有法子忍受的。没有坚强的革命意识,没有牺牲个人、贡献革命的思想准备,便不能通过考验”。只有心揣坚定的共产主义理念,才会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考验是残酷的。教训是惨痛的。事隔70年后的今天,一个个英雄烈士靠生命换来的“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注意防止领导成员腐化”的血泪嘱托依然发人深省。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叛徒是可耻的,人们对叛徒是憎恨、蔑视的。出卖杨靖宇的4个叛徒,一个在“镇反”时期被枪毙,一个在将军坟前被枪毙,另外两个虽因种种借口躲过了死刑,但终生都受着人们的唾弃和指责。叛徒的日子也不好过,在最初背信弃义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想到,在短暂的愉悦之后,面对的会是更长久的精神折磨,甚至还有生活的窘迫。    而那些舍身取义报国为民的英雄们,身陷囹圄还忧思着党的命运,面对酷刑还思虑着战友的安危,走向刑场还高唱着胜利的凯歌,“杀我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则是人们永远不能忘记,并真诚敬仰的。    翻看一页页落满尘埃的史册,抚摸一张张泛黄的老相片,那些视死如归的勇士们,或伤痕遍身,或嘴角带血,或反剪双手,或脚镣手铐,但他们无一不昂扬着高贵的头颅,不向恶势力低头。这些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不愿意让乞求玷污了高贵的信仰,也不愿意让背叛迷失了高贵的方向,更不愿意让享乐腐化了高贵的灵魂。    累累忠骨,烈烈英魂,作为后人,我们告慰英灵的行为只有一个:把自己洗刷干净,做党旗下举起右臂时亲口发出誓言里的那种人。   责任编辑   刘云开

  1    “头,不仅用来思考,还用来高贵”。父亲这样说的时候,我想起了杨靖宇将军,想起了网上那张黑白相片。    透过冰冷的电脑屏幕,我依然能够感受到这张相片的老旧,尽管经过了细心的保管和电子图像的精心处理,还是掩盖不住时光打磨出来的陈迹。这张相片只有一个头颅,方正的脸,塌陷的腮,颧骨高峻,左颧骨下方有冻伤的痕迹,短发长须,眼睛微闭,嘴唇微张,牙齿显然可见。每看一回这张相片,我的胃就莫名地绞痛一阵。    我知道这个头颅曾经骄傲地架在一副身材健硕的躯体上,威震东北;这个头颅曾经带领众勇士充满激情地喊唱着“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是的,他被人们唤作杨靖宇。他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配合全国抗日战争,智慧地领导着抗联战士与日伪军游击作战数百次,他的足迹遍及长白山麓和鸭绿江畔,在白山黑水间转战,让日伪军闻之破胆魂散。毛泽东曾专门作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线,是人所共知的”。    可是,这个头颅刚满35岁的时候,被生生地砍了下来,脱离了那个高大稳健的身躯,带着中国人的骄傲和倔强折服了杀害他的每一个日本人,那些日本军人,还有日本女人,他们穿着黑色的和服去拜祭杨将军的头颅。    那些往事多么不堪回首呀!好战的日本人明晃晃地闯进了我们的国土,杀我兄弟,欺我姐妹,多少家庭失散,多少骨肉分离,这群两条腿的生物侵略性地站在中国的土地上,用中国人的鲜血慰祭他们的战刀,试图在我们的国土上圈地称王。这如何能让有血性的中国人答应?又怎么能咽得下这屈辱的折磨?善良温厚的中国人,崇尚儒家的中国人,站起来反抗了。这片从来就不缺少气节和忠烈的土地上,走出了千万个杨靖宇。在14年的东北抗联游击战争中,“杨靖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将军的名字,更是所有抗联将士的化身,是所有被日本侵略者点燃怒火的生命。    杨靖宇并不姓杨,本姓马,名尚德。1932年奉命到吉林南满组建游击武装,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化名杨靖宇。靖宇,朝鲜语,驱逐外敌。   其实,姓名仅仅是一个代号,一个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名称,但在中国,姓名被赋予了很多责任,尤其是承载着家族血脉延续和光宗耀祖的男孩,“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祖训,姓什么,叫什么,自是有着莫大的含义。但马尚德改了姓名,面对日寇猖獗的侵略和无人性的毁灭掠夺,千万个“马尚德”违背祖训,改了姓名。国之不存,家园何在?改,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活得更好,为了更多的民族同胞活得更好。多年以后,英雄牺牲地,蒙江县更名为靖宇县。这个改,是为了更好地纪念,纪念一个将军的付出,纪念一个英雄的生命,纪念千万个抗联将士保家卫国的情怀。    有资料显示,每年到杨靖宇殉国地参观的游人达23万人次之多,这让我们日渐干枯的灵魂欣喜地看到了希望,这希望让我们知道:一代代中国人没有忘记抗联将士血染战袍魂断沙场的壮举,是他们牵制了数十万日本侵华关东军无法入关,是他们四保临江扭转整个南满战局,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当下的安宁与和平,是他们用自己的顽强挺起了中国脊梁,凝聚起民族力量。   2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这是郭沫若先生在1949年为杨靖宇将军写下的诗句。    将军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割其头示众报功,又剖其腹查验胃肠,他们不明白“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的杨靖宇到底是凭着什么样的意志,能在茫茫林海中,8天断粮没水无眠,还能与日军周旋战斗。到底是什么样的坚强,才会让这个中国将军8天前与警卫员合吃一碗雪水糊糊的胃,能够吞咽下成团成团的棉絮。这些日本人永远不会明白中国“邪不压正”的道理,正义之火会点亮天空,会驱赶长久的黑暗。侵略,从来就不是正义,又怎么能够压得倒中国人守护家园的燎原之火?    没有一粒粮食的胃,只有草根和棉絮的胃,饿得严重变形的胃,从此,像烙印一样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又像刺刀一样刺痛了侵略者不安的心。震惊。折服。参与捕杀将军的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不由得感叹着“大大的英雄”!虽为敌人,亲睹将军的壮烈,感叹中升腾起来的是尊重和敬佩。岸谷隆一郎找到蒙江县最有声望的两个木匠,一夜之间为将军刻了一个木头颅,又亲自主祭安葬,按照日本习俗,焚香供酒,礼拜诵经,为将军举行慰灵祭。墓碑上书“杨靖宇之墓”,碑背署名“岸谷隆一郎”。真可谓是,英雄壮烈,争民族之气,振华夏国威;贼寇折服,叹将军英魂,感中国气节。    将军牺牲的消息传开后,抗联一方面军将士抱头痛哭:头可断,血可流,坚决把抗日的大旗打下去,打到底,为杨司令报仇!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    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    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    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    赶走日寇推翻满洲国。    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在将军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嘹亮的歌声中,一路军将士频繁对敌人发起拼死攻击,《日军战场实录》说,这支部队“打疯了”。能不“疯”吗?这“疯”是对将军的祭奠,这“疯”是对日寇的仇恨。恨有多深,打得就有多狠,满腔的仇恨射出“疯”的子弹,我们要的是,让日寇滚出中国!    将军牺牲5年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虽然从此以后,我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待日本承认8年的侵华历史,等待日本幡然醒悟,等待日本向世界人民道歉!70年过去了,日本像个无赖的孩子,依然不愿意承担属于他的过错。一个不能勇于面对历史,不敢承担过错的民族,如何能让世界对他刮目相看?那曾经沾满鲜血的罪恶面孔,又如何能以新的面目重新站在万物生灵的面前?    1957年7月15日,靖宇陵园在通化市江东胜利街东山之巅落成。朱德为将军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9月25日,哈尔滨万名军民恭送将军遗首。1958年2月23日,将军殉国18周年,在庄严的《国际歌》中,将军的遗首和遗骨对接合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敬送了花圈。    35年的短暂生命,18年的身首异处,终于合而为一了。    彭真曾这样说过:“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长征后,南方红军的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苦战。”是呀,在那些饥渴交加、缺衣少觉的日子里,在那些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时光里,在那些把共产党员铸造成钢铁战士的岁月里,英雄们走出或贫穷或富贵的小家,踏上了保家卫国的艰苦征程。他们用鲜血,用生命,用顽强,用意志,用精神,用不朽,书写着中国人别样的高贵。   3    写此文的时候正值央视播出“重读烈士家书”,在这之前,播出了“狱中八条”。节目做得深刻、细致、通透。每天我都是流着泪看完。    有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既然无法回避,我们就要直面相对,比如叛徒。《挺进报》事件,渣滓洞、白公馆烈士的血泪嘱托,还有杨靖宇将军鲜活生命的终止,无不是叛徒造成的恶果,似乎除了真刀实枪的战场,叛徒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钱、权、情,物质与肉体的享受,是每个人都难以抵挡的诱惑,最关键的问题是,当诱惑来临时,我们能不能记得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尤其那些位居要职的领导干部,比如,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他贪图享受,私欲膨胀,出卖组织出卖同志,做了可耻的叛徒,而在那个“单线联系”的特殊时期,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保护刘国定而被捕、被害。    “毒刑、拷打,单凭个人的勇气和肉体的忍耐,是没有法子忍受的。没有坚强的革命意识,没有牺牲个人、贡献革命的思想准备,便不能通过考验”。只有心揣坚定的共产主义理念,才会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考验是残酷的。教训是惨痛的。事隔70年后的今天,一个个英雄烈士靠生命换来的“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注意防止领导成员腐化”的血泪嘱托依然发人深省。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叛徒是可耻的,人们对叛徒是憎恨、蔑视的。出卖杨靖宇的4个叛徒,一个在“镇反”时期被枪毙,一个在将军坟前被枪毙,另外两个虽因种种借口躲过了死刑,但终生都受着人们的唾弃和指责。叛徒的日子也不好过,在最初背信弃义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想到,在短暂的愉悦之后,面对的会是更长久的精神折磨,甚至还有生活的窘迫。    而那些舍身取义报国为民的英雄们,身陷囹圄还忧思着党的命运,面对酷刑还思虑着战友的安危,走向刑场还高唱着胜利的凯歌,“杀我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则是人们永远不能忘记,并真诚敬仰的。    翻看一页页落满尘埃的史册,抚摸一张张泛黄的老相片,那些视死如归的勇士们,或伤痕遍身,或嘴角带血,或反剪双手,或脚镣手铐,但他们无一不昂扬着高贵的头颅,不向恶势力低头。这些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不愿意让乞求玷污了高贵的信仰,也不愿意让背叛迷失了高贵的方向,更不愿意让享乐腐化了高贵的灵魂。    累累忠骨,烈烈英魂,作为后人,我们告慰英灵的行为只有一个:把自己洗刷干净,做党旗下举起右臂时亲口发出誓言里的那种人。   责任编辑   刘云开


相关内容

  • 革命烈士的故事读后感
  •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读后感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革命英雄的故事>,我用了足足3天的时间把它全部看完,我被书中一个个英雄形象折服了,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颤抖了!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革命先烈们正是他们的行动给世人留下了学习的 ...

  • 2014届高考语文议论文素材库爱国篇
  • 2014高考作文素材库:议论文论据(爱国) 事实论据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 ...

  • 爱国主题作文素材
  • 爱国 爱国作文素材:爱国 (1)引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今往来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为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舍生忘死. 爱国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卖国奸贼遗臭万年,遭尽世人唾骂.历史公正的裁决,早已昭昭在世! (2)事实论据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 ...

  • 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名言名句
  • 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名言名句 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名言名句 1.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方志敏 2.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 3.宁做流浪汉,不当亡国奴.--丰子恺 4.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 5.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胡锦 ...

  • 交警演讲稿
  • 男:清晨,我再一次踏着晨露上岗,风,拂过我头顶银色的帽徽,敲响记忆中那一排铜质的编钟.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往来汽车的鸣笛,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在忽明忽灭的红绿灯下,我立于三尺岗台,仿佛看到了南湖的渔船.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延安窑洞的灯光,仿佛听到了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嘹亮军 ...

  • 历代爱国英雄的诗词
  • 智勇双全威震诸侯 国事为重知错能改 --爱国名将廉颇的故事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所向披靡 卫国安民 --西汉大将军卫青的故事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 ...

  •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终模拟试卷
  •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终模拟试卷 一. 积累运用.(39分) 1.看拼音写字词(10分) kàn shì chuō zhì liàng qi àng 俯( ) ( )好 ( )穿 ( )息 ( ) cù shì yùn chóu q í dǎo ( )然 ( )去 ( )怒 报( ) ( ) 2.用&qu ...

  • 苏武传公开课(优秀实用教案)
  •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

  •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风雪重围]文本:杨靖宇简介
  • 杨靖宇简介 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