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一)、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管理。三月份,我市成立了以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领导和部分领导为副组长和成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以塔市党办(2006)22号文件下发全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工办,具体负责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协调、检查指导和督促考核工作。各乡镇场、各村队也相应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的组织领导网络,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分解。我市出台了《塔城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制度》和〈〈新农村建设帮建责任制〉〉。同时,根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出台了《塔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责任分解》、拟定《塔城市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市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办公费5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前期工作的开展。现有办公室3间、购置电脑2台、数码相机1部、摄像机1台、办公桌椅4套、档案柜2组及其它办公用品。
(三)、加强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为在全市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我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一是组织各乡镇场和村队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二是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宣传栏、座谈会及编发信息等各种宣传手段,扩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面,三是利用集市和各种活动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我市在各乡镇场的农贸集市上发放新农村建设宣传单4800余份,并现场解答相关问题,
组织“新农村建设杯”的各类文体活动42场次。四是积极配合自治区和地区新闻媒体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并及时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情况以信息的方式报送相关部门,目前已上报转发信息37篇。
(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发展壮大畜牧、粮食、亚麻、无公害蔬菜、特色林果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定以“万座蔬菜大棚、万头优质奶牛、万亩林果基地”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二是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市共有各种农民专业协会15个,拥有农民成员1987人,服务带动农户4453户,全市共有农民经纪人95人,服务带动农户5051户,营销额7466.8万元,。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好2006年乡村干部学历培训工作,现已完成招生98人;培训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员9670人;播放科技教育光碟102场,培训农民12470人次;开办农民教育现场培训班52次,培训人员3564人次;下派科技特派员13名,建立示范户546户,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四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家庭工副业,目前,我市乡镇企业4341家,从业人员1.25万人。加快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我市现有剩余劳动力6247个,外出劳务人员为5698人,劳务收入计1556.26万元。
(五)、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村庄规划为先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现已做好28个村的规划设计工作。二是大力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加快农村住房改造。现我市投入抗震安居补助资金 257.5万元,新建抗震安居房1280栋(8.3万平方米) ,竣工1219栋(7.9万平方米)。三是加快实施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工程。上半年,我市完成3281.5亩的农田防护林的种植;完成3751户的绿化工作,使之绿化率达35%以上,共栽种生态林木12.5万株,经济林木3.5万株。同时积极推行林权归户工作,确保林木的有效管理。四是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对农村“三乱”问题的治理,
引导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全市新修沙石化村庄道路28公里、清理残墙断壁5700米、新建成沼气试点124处、粉刷墙面14万平方米,带动农户进行改厕、改厨、改圈。特别是在军民共建新农村活动中,军分区出动1个连的兵力带着施工机械,用1个月的时间使我市阿热散村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制定了长期帮扶措施。五是做好乡村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在村队自筹道路设计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道路建设资金;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实施农村防病改水工程,完成阿不都拉乡库吉拜五村、恰夏乡、恰合吉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我市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现已完成投资2478万元,新修防渗渠84.5公里,建筑物250座;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六是积极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目前已有11点,计划400户,落实323户,完成276座的定居工程。
(六)、市乡两级财政预算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实现资金补助动态管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采取“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办法,引导各部门资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精心编制好项目计划,积极向国家、自治区和地区争取项目配套资金;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济人和从事规模化种养业的农户提供贷款支持;进一步深入开展“乡财市管乡用”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市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增强村级自我发展能力,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七)、加快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一是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二是努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目前我市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有60215人,占全市农牧民总数的84%;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网络。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药品供应价格的监管,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我市建有村级卫生室124个;继续实施农村计
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优惠政策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上半年,发放奖励扶助金112.96万元,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9.06‰。三是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加强“三室一场地”建设,2006年,我市新建文化室9个,配套桌椅660套;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站点93个;广播覆盖率已达98%;举办各类文体活动42场次。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牧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八)、更新观念,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农牧区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加快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信用户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加强农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和谐农村。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好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营造农牧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三是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选好配强两委班子成员,规范村级的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加快建立和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四是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农牧民代表和配套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村级事务民主管理规章制度,开展“一事一议”、“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和“村级民主日”等活动。五是深入实施素质工程。大规模培训村干部、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我市共选派9名乡镇“一把手”、73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自治区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努力加强村级组织的“四种能力”建设。
二、我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塔城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差、底子薄,经过对全市各村队情况的统计,我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村庄规划、乡村道路、村容村貌以及农田基础设施上“欠帐”太多。
二是我市的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难度大。通过对全市五乡一镇的村级债权债务的摸底清查,我市的村级债权总额为2356.68万元,无效债权为147.75万元,债务总额为4337.22万元。
三是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缺乏涉农龙头企业的支撑。缺乏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农牧民增收比较单一。
四是我市的市财政历年欠帐多,新的财源增长点少,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进展缓慢。
五是在我市一些部门、干部和农牧民中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存在严重的“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三、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治理机制,要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同时,在11月中旬下派14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实行长期住村指导工作。加强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委会、共青团、民兵、妇女等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深入开展农村法制教育、民族政策教育,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乡村。
(二)、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要分层次、分行业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特别注意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市乡村规划的内容主要是乡村布局规划、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整治规划、乡村文明建设规划。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会议、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广泛宣传,加力造势,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让广大农牧民真正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和深刻变革,是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使他们的思想从“要我建”转变到“我要建”。激发农牧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在全市掀起一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四)展开新农村建设学习、大讨论。要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文件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新党发[2006]1号文件) 。要紧紧围绕市委第
六届党代会的总体部署,组织干部群众结合本乡、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讨论,找准新农村建设切入点,科学制定本地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特别是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计划在12月中旬举办为期三天,以“二十字”方针为主的,组织十四个示范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结合本乡、本村的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
(五)、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牧民。积极推动以文明乡镇、文明村队、“十星级文明户”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五好目标,即团结好、治安好、服务好、风气好、环境好。要加大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按照农牧民知识化的要求,增加农牧区劳动力培训经费,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党校、农牧民技术学校等教育阵地的作用,使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致富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对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要领培训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引导用人单位和企业采取培训与就业一条龙服务的形式,加强对农牧区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能和非农产业技能培训,使培训人员达到3000人,组织实施好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不断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
(六) 抓好村庄整治。要利用今冬明春农闲的有利时机,召开以村庄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加快实施以村庄整治为主的村庄治理工作。按照“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开展以村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为重点的“五清、五改、五通、五有”活动,使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七)、加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地区确定了我市2个乡4个地区级示范村,全市确定了10个市级示范村,示范村队要从规划编制、创新机制、发展产业、村庄整治、统筹发展等方面先行开展新农村建设,以达到总结经验,示范带动,指导全市的目的 。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央提出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具体细化、实化,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有具体实施方案,有具体内容、
标准,有分阶段目标,有序扎实推进。
塔城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塔城市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一)、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管理。三月份,我市成立了以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领导和部分领导为副组长和成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以塔市党办(2006)22号文件下发全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工办,具体负责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协调、检查指导和督促考核工作。各乡镇场、各村队也相应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的组织领导网络,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分解。我市出台了《塔城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制度》和〈〈新农村建设帮建责任制〉〉。同时,根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出台了《塔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责任分解》、拟定《塔城市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市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办公费5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前期工作的开展。现有办公室3间、购置电脑2台、数码相机1部、摄像机1台、办公桌椅4套、档案柜2组及其它办公用品。
(三)、加强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为在全市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我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一是组织各乡镇场和村队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二是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宣传栏、座谈会及编发信息等各种宣传手段,扩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面,三是利用集市和各种活动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我市在各乡镇场的农贸集市上发放新农村建设宣传单4800余份,并现场解答相关问题,
组织“新农村建设杯”的各类文体活动42场次。四是积极配合自治区和地区新闻媒体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并及时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情况以信息的方式报送相关部门,目前已上报转发信息37篇。
(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发展壮大畜牧、粮食、亚麻、无公害蔬菜、特色林果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定以“万座蔬菜大棚、万头优质奶牛、万亩林果基地”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二是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市共有各种农民专业协会15个,拥有农民成员1987人,服务带动农户4453户,全市共有农民经纪人95人,服务带动农户5051户,营销额7466.8万元,。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好2006年乡村干部学历培训工作,现已完成招生98人;培训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员9670人;播放科技教育光碟102场,培训农民12470人次;开办农民教育现场培训班52次,培训人员3564人次;下派科技特派员13名,建立示范户546户,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四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家庭工副业,目前,我市乡镇企业4341家,从业人员1.25万人。加快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我市现有剩余劳动力6247个,外出劳务人员为5698人,劳务收入计1556.26万元。
(五)、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村庄规划为先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现已做好28个村的规划设计工作。二是大力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加快农村住房改造。现我市投入抗震安居补助资金 257.5万元,新建抗震安居房1280栋(8.3万平方米) ,竣工1219栋(7.9万平方米)。三是加快实施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工程。上半年,我市完成3281.5亩的农田防护林的种植;完成3751户的绿化工作,使之绿化率达35%以上,共栽种生态林木12.5万株,经济林木3.5万株。同时积极推行林权归户工作,确保林木的有效管理。四是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对农村“三乱”问题的治理,
引导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全市新修沙石化村庄道路28公里、清理残墙断壁5700米、新建成沼气试点124处、粉刷墙面14万平方米,带动农户进行改厕、改厨、改圈。特别是在军民共建新农村活动中,军分区出动1个连的兵力带着施工机械,用1个月的时间使我市阿热散村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制定了长期帮扶措施。五是做好乡村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在村队自筹道路设计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道路建设资金;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实施农村防病改水工程,完成阿不都拉乡库吉拜五村、恰夏乡、恰合吉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我市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现已完成投资2478万元,新修防渗渠84.5公里,建筑物250座;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六是积极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目前已有11点,计划400户,落实323户,完成276座的定居工程。
(六)、市乡两级财政预算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实现资金补助动态管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采取“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办法,引导各部门资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精心编制好项目计划,积极向国家、自治区和地区争取项目配套资金;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济人和从事规模化种养业的农户提供贷款支持;进一步深入开展“乡财市管乡用”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市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增强村级自我发展能力,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七)、加快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一是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二是努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目前我市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有60215人,占全市农牧民总数的84%;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网络。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药品供应价格的监管,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我市建有村级卫生室124个;继续实施农村计
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优惠政策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上半年,发放奖励扶助金112.96万元,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9.06‰。三是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加强“三室一场地”建设,2006年,我市新建文化室9个,配套桌椅660套;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站点93个;广播覆盖率已达98%;举办各类文体活动42场次。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牧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八)、更新观念,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农牧区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加快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信用户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加强农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和谐农村。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好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营造农牧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三是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选好配强两委班子成员,规范村级的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加快建立和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四是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农牧民代表和配套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村级事务民主管理规章制度,开展“一事一议”、“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和“村级民主日”等活动。五是深入实施素质工程。大规模培训村干部、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我市共选派9名乡镇“一把手”、73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自治区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努力加强村级组织的“四种能力”建设。
二、我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塔城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差、底子薄,经过对全市各村队情况的统计,我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村庄规划、乡村道路、村容村貌以及农田基础设施上“欠帐”太多。
二是我市的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难度大。通过对全市五乡一镇的村级债权债务的摸底清查,我市的村级债权总额为2356.68万元,无效债权为147.75万元,债务总额为4337.22万元。
三是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缺乏涉农龙头企业的支撑。缺乏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农牧民增收比较单一。
四是我市的市财政历年欠帐多,新的财源增长点少,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进展缓慢。
五是在我市一些部门、干部和农牧民中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存在严重的“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三、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治理机制,要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同时,在11月中旬下派14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实行长期住村指导工作。加强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委会、共青团、民兵、妇女等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深入开展农村法制教育、民族政策教育,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乡村。
(二)、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要分层次、分行业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特别注意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市乡村规划的内容主要是乡村布局规划、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整治规划、乡村文明建设规划。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会议、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广泛宣传,加力造势,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让广大农牧民真正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和深刻变革,是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使他们的思想从“要我建”转变到“我要建”。激发农牧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在全市掀起一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四)展开新农村建设学习、大讨论。要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文件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新党发[2006]1号文件) 。要紧紧围绕市委第
六届党代会的总体部署,组织干部群众结合本乡、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讨论,找准新农村建设切入点,科学制定本地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特别是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计划在12月中旬举办为期三天,以“二十字”方针为主的,组织十四个示范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结合本乡、本村的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
(五)、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牧民。积极推动以文明乡镇、文明村队、“十星级文明户”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五好目标,即团结好、治安好、服务好、风气好、环境好。要加大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按照农牧民知识化的要求,增加农牧区劳动力培训经费,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党校、农牧民技术学校等教育阵地的作用,使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致富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对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要领培训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引导用人单位和企业采取培训与就业一条龙服务的形式,加强对农牧区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能和非农产业技能培训,使培训人员达到3000人,组织实施好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不断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
(六) 抓好村庄整治。要利用今冬明春农闲的有利时机,召开以村庄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加快实施以村庄整治为主的村庄治理工作。按照“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开展以村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为重点的“五清、五改、五通、五有”活动,使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七)、加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地区确定了我市2个乡4个地区级示范村,全市确定了10个市级示范村,示范村队要从规划编制、创新机制、发展产业、村庄整治、统筹发展等方面先行开展新农村建设,以达到总结经验,示范带动,指导全市的目的 。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央提出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具体细化、实化,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有具体实施方案,有具体内容、
标准,有分阶段目标,有序扎实推进。
塔城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六年十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