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说树]

这篇《说树》,虽是谈树,讲的却是“术”,艺术,心术。吴先生说:“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而我们的人生也如树,到底是在岁月中成为浓荫大树,还是在时间里成为苍老枯树?这点,还真要老了才知道。

说树

文/吴冠中

“夏木荫浓”,这是三十年代我投考江苏省立常州高中时的作文试题。当时感到这题目太深奥,很难发挥。因之我每见到浓荫的树木,总会联想到那试题,总想从中悟出点什么道理来。一直到学习艺术后,才深深体会到树木之美,其浓荫之迷人,但并未思索其哲学含蕴。

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黄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娑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一回在贵州凯里地区的原始森林里爬坡,背着笨重的画箱,全靠着两只手攀着树枝前进,有些树看来躯干结实,不意一抓却成灰,我摔跤滚下,几乎丧生,这是初次见到站着死去的树,寿终正寝,真正享受了天年。

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 … 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

这篇《说树》,虽是谈树,讲的却是“术”,艺术,心术。吴先生说:“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而我们的人生也如树,到底是在岁月中成为浓荫大树,还是在时间里成为苍老枯树?这点,还真要老了才知道。

说树

文/吴冠中

“夏木荫浓”,这是三十年代我投考江苏省立常州高中时的作文试题。当时感到这题目太深奥,很难发挥。因之我每见到浓荫的树木,总会联想到那试题,总想从中悟出点什么道理来。一直到学习艺术后,才深深体会到树木之美,其浓荫之迷人,但并未思索其哲学含蕴。

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黄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娑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一回在贵州凯里地区的原始森林里爬坡,背着笨重的画箱,全靠着两只手攀着树枝前进,有些树看来躯干结实,不意一抓却成灰,我摔跤滚下,几乎丧生,这是初次见到站着死去的树,寿终正寝,真正享受了天年。

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 … 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


相关内容

  • 浅议吴冠中绘画的艺术特色
  • 2010年第2期总第171期 皇绸三穆 THESILKROAD 艺术散论I参 浅议吴冠中绘画的艺术特色 杨暄冰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本文论述了艺术家吴冠中先生的绘画风格,从他一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艺术生涯展开阐述,分析了他的代表性著作和绘画作品,从中总结出吴 ...

  • 吴冠中:怎一个情字了得
  • 吴冠中:怎一个情字了得 名家不等于杰出者,名画未必是杰出之作.我分析自己对名家与名作看法的转化因由,要害问题是着意于其情之真伪及情之素质,而对技法的精致或怪异已不再动心.情之传递是艺术的本质,一个情字了得. --吴冠中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 ...

  • 读书笔记:读[吴冠中文集],感受思想之美
  • 读<吴冠中文集>,感受思想之美 李沂 得知吴冠中先生去世的消息,心里猛然咯噔一下.造化弄人,想到这样一位令人景仰的文化大师,从此走出了时光之外,不胜唏嘘. 吴冠中先生是我非常景仰的人,人们想到他,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画.回想起来,当初吸引我并让我记住他的,不是他的画,而是他的文学创作,他 ...

  • 艺术的拓荒者――吴冠中
  • 摘 要:2010年6月25日艺术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艺术家吴冠中去世.吴冠中是当代最富盛名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孜孜不倦的对艺术追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回顾吴冠中的先生的一生,他提出了自己对于艺术的新见地,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拓荒者,为艺术开辟了新天地,震撼了艺术界. 关键词:内容:形式:笔墨:抽象 ...

  • 一片赤心在丹青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片赤心在丹青 韩小蕙 ①吴冠中的艺术生涯是一支射向靶心的箭--"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箭,一辈子不偏不倚地.就奔着这一个目标的箭. ②他和绘画的关系,可说是生命里的基因,前生投缘的关系--绘画不是他的专业.职业.事业,而是他的呼吸.他的身家性命.他的存世 ...

  • 吴冠中案件
  • 吴冠中诉上海朵云轩.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假画侵犯著作权案 案情简介 吴冠中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常委,早年师从我国绘画大师潘天寿,后留学法国专攻油画.归国后潜心研究中.西结合的画技.画法,是当今中国首屈一指的大画家之一.1993年10月,上海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 ...

  • 吴冠中:中国艺术的一颗良心
  •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重的艺术家吴冠中先生 2010-06-27 西沐 很长时间以来就想写一点关于吴冠中先生的一些文字了.当然,不是缘于凑热闹的心态,而是出于内心的一种感动,一种对一位艺术老人铮铮铁骨及其对待艺术一往情深的一种感动.没成想,就是在昨天,在昨晚,他已悄然地离开了我们.这种离开,不是以伤痛 ...

  • 吴冠中笔下的意境之舟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 吴冠中笔下的春意 在水墨中发芽! 边走边画:吴冠中笔下的各地风光! 吴冠中笔下的树,太美了 看更多有品 .有趣的新闻 打开凤凰新闻观看更流畅 稍后 立即前往 立即打开 打开 吴冠中笔下的春意 在水墨中发芽!打开 边走边画:吴冠中笔下的各地风光!打开 吴冠中笔下的树,太美了打开 打 ...

  •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答案
  • 我的邻居吴冠中 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 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 缓缓地,一步一步. ②第一次见吴老,我问他:"记得吗?我们报纸曾编发过你的专版,有 你一帧正在写生的大幅照片和年轻时在凡尔赛 ...

  • 传记人物的形象_还原_
  • 展,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一九四九年后解放区文学的传统统治山西文学长达近半世纪, 但今天看来, 这个文学传统并没有给山西文坛带来什么生机. 山西小说真正发生变化是在八十年代中期, 主要代表人物是李锐和吕新这两个作家.但是我们如果读一读常风先生写于半个世纪前的 窥天集 , 就会发现, 我们许多小说家在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