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三大改造的形式和方法。

本课难点是三大改造的实质。

3.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4. 标签

八下历史第二单元

教学过程

导言:

(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生:(可能会摇头)

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三大改造

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

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上面的过程,通过设疑,教师知道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知识了解很少,同时这方面知识很难,学生更是不容易切入主题,所以需要老师的引导。)

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生:国家为什么要对这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生:国家又是怎样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生:改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创举呢!

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结果会怎么样?对我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师:同学们提得好。的确,要想把关于三大改造的内容理解明白是需要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掉,下面我们就对上述问题逐一解决。

首先是对农业的改造。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有关土地方面的一些问题,请你把知道的有关知识说一下。

生: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生: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虽然是回顾土地改革的一些知识,但这也是了解学生对这段知识发展域的过程)

师:的确,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地、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然而,我们在享受巨大欢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我们的国情,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采取什么办法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在农业方面具体是怎样解决的?包括时间、目的、原则、形式、结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我国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改造加以解答。

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师: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生产合作化道路,同时对手工业亚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为此,党的政府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

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师:同学们,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在这里请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我给大家一点时间,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师:在探讨的时候,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解决。

生:什么是公私合营?

生:赎买政策怎么进行?

生:为什么要进行赎买政策?

生: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为什么不一样? 师: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区定息,年息为5%,就是有代价的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师: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

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

师:公私合营的解释(影音文件)

师:用事例进行解释(包括图片)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弄明白了三大改造的过程,下面我们就要分析三大改造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了,同时探究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三大改造的结果和意义。 生: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生:同时,标志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繁荣,工业兴旺。

师:同学们说得好,的确,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功,成绩辉煌。但是同学们请想一想,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总会发现历史在进步。下面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政治才能和经济才能的机会,你们设想一下,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的发展之路会有什么变化呢?同时会有什么发展的阻碍呢?课文交待了改造过程当中的弊端,请你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呢?

生:„„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经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正在拉开画面!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农”问题是今天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

A.当时的农民已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当时的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

A.人民公社 B.生产互助组 C.生产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

3、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A.当时的农业走上了国有化道路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家乡的一个木匠回忆当时社会主义改造时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⑴当时手工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当时自己县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⑶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 ⑷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⑶⑷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

A.没收 B.借用 C.赎买 D.租赁

6、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观点正确的

A.从1953年起开始 B.国家经营,内部以私营代表为领导

C.1954年顺利完成 D.最后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与标志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8、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的原因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农业生产协作的客观需要

9、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

⑴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⑶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⑷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⑵⑶⑷ D.⑴⑶⑷

板书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三大改造的形式和方法。

本课难点是三大改造的实质。

3.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4. 标签

八下历史第二单元

教学过程

导言:

(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生:(可能会摇头)

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三大改造

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

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上面的过程,通过设疑,教师知道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知识了解很少,同时这方面知识很难,学生更是不容易切入主题,所以需要老师的引导。)

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生:国家为什么要对这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生:国家又是怎样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生:改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创举呢!

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结果会怎么样?对我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师:同学们提得好。的确,要想把关于三大改造的内容理解明白是需要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掉,下面我们就对上述问题逐一解决。

首先是对农业的改造。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有关土地方面的一些问题,请你把知道的有关知识说一下。

生: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生: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虽然是回顾土地改革的一些知识,但这也是了解学生对这段知识发展域的过程)

师:的确,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地、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然而,我们在享受巨大欢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我们的国情,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采取什么办法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在农业方面具体是怎样解决的?包括时间、目的、原则、形式、结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我国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改造加以解答。

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师: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生产合作化道路,同时对手工业亚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为此,党的政府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

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师:同学们,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在这里请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我给大家一点时间,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师:在探讨的时候,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解决。

生:什么是公私合营?

生:赎买政策怎么进行?

生:为什么要进行赎买政策?

生: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为什么不一样? 师: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区定息,年息为5%,就是有代价的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师: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

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

师:公私合营的解释(影音文件)

师:用事例进行解释(包括图片)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弄明白了三大改造的过程,下面我们就要分析三大改造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了,同时探究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三大改造的结果和意义。 生: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生:同时,标志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繁荣,工业兴旺。

师:同学们说得好,的确,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功,成绩辉煌。但是同学们请想一想,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总会发现历史在进步。下面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政治才能和经济才能的机会,你们设想一下,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的发展之路会有什么变化呢?同时会有什么发展的阻碍呢?课文交待了改造过程当中的弊端,请你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呢?

生:„„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经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正在拉开画面!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农”问题是今天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

A.当时的农民已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当时的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

A.人民公社 B.生产互助组 C.生产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

3、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A.当时的农业走上了国有化道路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家乡的一个木匠回忆当时社会主义改造时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⑴当时手工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当时自己县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⑶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 ⑷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⑶⑷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

A.没收 B.借用 C.赎买 D.租赁

6、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观点正确的

A.从1953年起开始 B.国家经营,内部以私营代表为领导

C.1954年顺利完成 D.最后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与标志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8、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的原因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农业生产协作的客观需要

9、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

⑴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⑶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⑷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⑵⑶⑷ D.⑴⑶⑷

板书


相关内容

  • 示范教案1(第5课三大改造)
  •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2.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3.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特别是对国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的分析 ...

  • 八下历史第一.二单元.教案
  •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 第1课 大战前夜的较量 学习目标 1. 2. 3. 课前预习 学生看书,做<名校课堂>课前预习部分 温故知新: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 单选题4个 简答题1个 材料分析题1个 课堂练习<名校课堂>单选题部分 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一 通过材料分析抗战 ...

  •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示例之二
  •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材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它是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社会主义设想,是不能实现的空想.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 ...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 ...

  • 中职汽车文化概论教案3
  • 第三章 汽车在中国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各汽车生产基地的分布 3. 了解各汽车生产基地的主要汽车品牌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了解各汽车生产基地的主要汽车品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5课时 第八课时 第一节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教学案+试题试卷) 教案部分 课题名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本详案) 教学目标: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社建道路经验教训: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 重点难点: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八大探索:"三面红旗":"文革"经济危害.难点--理解有中国特 ...

  • 毛概第四章的教案
  •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②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③农民和手工业的 ...

  • 实施"三大工程" 做好"两篇文章"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水平
  • 近年来,武宁县以创建省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围绕经济抓创建,抓好创建促经济"的思路,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全社会参与,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着力优化软硬环境,提高了广大城镇居民素质,树立了武宁县城的良好形象,先后被评为全国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县城. ...

  • "同庆'七_.一'共话党史"党课教案
  • "同庆'七 ·一'. 共话党史" 党课教案 授课人: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和组织工人罢工斗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