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经济危机的表现、时间、特点;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

(2)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理解其危害的严重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

(4)掌握 “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认识其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表格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运用分析与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

(3)通过历史剧表演,让学生体验角色,再现历史场景,掌握知识,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自由放任政策。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学好这课是理解这一单元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子目,分别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方法一】大家都知道上世纪末,日本、韩国等发生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对亚洲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迄今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中最为严重和最为深刻的危机是?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它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社会体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学习有关这场危机的内容。

【方法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被很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当时处于总统柯立芝当政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时期,私人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美国三大支柱行业,一切显得富足而舒适。很多美国人乐观地认为,自己的“美国梦”正在实现。然而,到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却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短促的“繁荣”一夜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大萧条景

象。大街小巷中的美国人都在纳闷儿,“美国到底怎么了?”“美国梦哪里去了?”

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为什么如此严重?这次经济危机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繁荣”:又称“柯立芝繁荣”

(1)时间:20世纪20年代;

(2)表现:

①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

【备课资料】世界金融中心纽约

纽约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德逊河口,濒临大西洋,是美国和美洲最大的城市。全市由曼哈顿(Manhattan)、布鲁克林(Brooklyn)、昆斯(Queens)、

布郎克斯(Bronxs)和斯塔滕岛(Staten Island)五个

区组成。面积830平方公里。1626年荷兰人用24美

元的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取名为新阿

姆斯特丹。1664年被英国人占领,取名纽约。1789

年成为新独立的美国第一个首都和美国最大的城市。

十九世纪开始,纽约向世界性大城市发展。至二十世

纪初,纽

约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与伦敦、巴黎齐名。

曼哈顿区是纽约市的精华所在,在它南端的华尔

街一带高楼林立,是世界和美国的金融中心。著名的

自由女神像、联合国总部、时代广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央公园、第五大道商业区、洛克菲勒中心、百老汇剧院区、唐人街等都在这里。

纽约也是美国的文化中心,有大大小小近200家剧场,著名的有大都会歌剧院(位于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纽约现有近百家电影院,近200家公立私立图书馆;著名博物馆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等。纽约市教育事业也很发达,有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其他大专院校。

②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

【备课资料】美国汽车大王——福特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之所以被世人称为汽车大王,这是因为他在1909年,以创新的动机、创新的理念,并通过创新的实 践,研制了T型汽车。这种 车型实用坚固、轻巧耐用、便于维修、可适应各种道路、简单易学、容易操控、价格便宜实惠。由于这些特点完全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在1909年至 1927年的19年中,共生产销售了154万5千多辆,创造了20世纪单一汽车车型产销量的世界奇迹,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亨利•福特为了实现T型汽车的大批量生产,在一次参观肉类加工厂时获得的启发。他发现,牛在肉类加 工厂,从一道工序传送到下一道工序,一只整牛的头、四肢、内脏、被一部分一部分肢解开来,最后被分割为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部位又被进行不同的加工、包装, 最后在市场上被出售为不同的价格,提供给顾客不同的消费需求,有的部位做了牛排,有的部位做了牛肉汤,有的部位做了牛肉丸子。福特应用创新的理念,反向思 维逻辑,提出了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以一个固定的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在前行途中,逐步装上发动机,装上操控系统,装上车厢,装上方向 盘、仪表,装上车灯、车窗玻

璃,装上车轮。前行至另一端时,一辆完整的汽车就组装好了。整只牛是从一端的整牛运行到另一端时被

分割加工成了各部位可供不同 方式食用的牛肉。而汽车组装则是在传送带上将汽车的所有零部件,在汽车传送行进中一件件组装起来,最后成为一部整车。福特创新发明的这一汽车总装传送流水 线,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10秒钟,生产效率提高了4488倍!

T型车自从1908年问世以来,到1927年为止,在整整19年的时间里,总共生产出了1500多万辆,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奇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地球上行驶的汽车,有一半是T型车。至此,福特公司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福特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在1999年的世纪末评选中,福特t型车被评为“世纪之车”,亨利•福特本人也获得了《财富》杂志“二十世纪企业家”的称号

【备课资料】有关美国经济繁荣的几组数据

191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742亿美元(按1929年美元价格计算)。到1929年达1031亿美元。国民收入1921年为594亿美元,1929年达到872亿美元。

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大约增长了53%。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为5.4%左右,而1899~1915年为4.3%。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德、法三国比重总和的79%。

2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产量占全国工业总值的8%。汽车工业带动了其他工业的发展,美国的钢产量1923年为4490万吨,1929年为5600万吨,远远超过了战时最高水平。石油产量1920年为4.43亿桶,1929年为10.07亿桶,合1.4亿吨。

20年代美国工业发展的第二个支柱是电机和电气用具制造业。1914年拥有88.8万匹马力,1929年达到3515万匹马力,为一战初期的39.6倍。工厂设备的电气化也由1914年的30%增加到1929年的70%。电器开始日益普及,例如,电冰箱在1921年还是新产品,只有4000台。到1929年已拥有90万台。收音机产量1923年有19万台,1929年增加到500万台。

【合作探究】为什么20年代的美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

第二,总体说来,20世纪初期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建议教师介绍20年代的总统胡佛及其统治理念。

第三,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刺激生产发展;由于很早确立了专利保护制度,美国的发明和创造空前活跃,与此同时,诸如泰勒制和福特生产线等“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发展迅速。此外,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2、虚假:即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①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

②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③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学思之窗”的相关材料加以说明,同时可以引领学生思考教材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得出上述结论。

④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建议教师利用教学参考资料与注释部分相关的材料加以说明。据统计,在1929年,超过150万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帐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参与股市交易。当年,一些股票价格是其实际收益的50倍。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

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

3、幻灭:即危机的发生

(1)时间:1929年

(2)标志:纽约股市狂跌、“黑色星期四”(10月24日)

(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激增、生活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收入锐减。等

【备课资料】1929年10月24日 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市场上出现抛售股票浪潮,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星期

四),由举国上下谣言四起造成了金融不稳,人们惊恐万状,被吓坏了的投资者们命令他们的经纪人抛售股票,导致美国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人们很难估计其具体损失。按当时的价格,有1300万份股票易手,有很多几乎白送给人家,总额达数十亿美元。交易所的经纪人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他们只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他们跟不上股票市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只有交易机应接不暇。华尔街、芝加哥等主要交易所和股票市场也发生类似的情况。

1929~1933年期间,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美国对外贸易下降了70%。美国工人总失业率从1929年以前的3.2%上升到24.9%,1934年达到26.7%,失业人口最多时达1500万。在职工人工资低,其中,制造业工资减少60%。美国农民同样受到打击,农产品价格下降55%,农场总收入由1929年的120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53亿美元。许多人只好靠救济为生。

《愤怒的葡萄》一书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肥皂也买不起,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连寄稿件的钱也没有。许多人没有工作,被迫到处流浪。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1)波及范围特别广: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欧洲、加拿大、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2)持续时间相当长:从1929年开始,达四年之久,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

(3)破坏性特别巨大:危机期间,56个国家先后宣布货币贬值,世界贸易萎缩,总额减少2/3。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与1929年相比,1932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40.2%,日本下降37.4%,意大利下降33.2%,法国下降31.9%,英国下降20%,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约倒退了20年。各国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33年德国失业人口高达800万,英国400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口超过3000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2、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据统计,1929~1932年美国全国各地罢工达2700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万。农村中的抗议浪潮也高涨起来,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人。美国出现了全国性的社会危机。在法国,左派也因大萧条的压力被迫下台,短期内,总理相继换人。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同时还要负担一战赔款的德国人民负担加重,德国中下层人民生活急剧恶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希望得到国家强有力保护成为大多数德国人的愿望。由于希特勒承诺解决人们的失业问题,所以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合法的总理,希特勒上台之后,在政治上取缔除法西斯党以外所有政党,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经济上有计划地发展军事工业,使国民经济军事化。备受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也走上了与德国类似的道路。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兵

变,加强了军部的势力,不久之后,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积极准备扩大其已在进行的侵略。德国和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分别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3)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整个3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战。1930年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税,引起40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1931~1932年,76国提高了关税。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令英镑贬值30%。两年后美国也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50%。经济危机期间,先后有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以争夺国际市场。帝国主义国家在进行国际经济战的同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席卷世界的危机不但没有消除,世界局势反而开始紧张。

三、“自由放任

1、美国胡佛总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备课资料】“自由放任政策”

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他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自由放任主义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对美国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意为“顺其自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对于政府而言,“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似乎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胡佛政府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备课资料】胡佛总统

胡佛(1874—1964)1895年毕业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此后,担任采矿工程师,在世界各地采矿,成为百万富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开始从政。先后担任过美国驻比利时救济委员会主席和商业部长等职。1928年,胡佛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获得成功。次年,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就在胡佛担任总统后不久,经济危机爆发。胡佛信奉自由放任主义哲学,面对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他仍然依据自由放任主义经济观点,否认日益恶化的危机现实,拒绝采取重大的经济干预措施。只是根据自愿的原则,劝告地方政府、企业界和劳工界采取行动。后来,由于危机进一步加剧,胡佛不得不开始推行经济干预措施,但仍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1932年初,胡佛下令成立了金融复兴公司,签署了联邦土地银行法令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和贷款公司以及富有农场主、房产主免于破产。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主要是为了帮助富人,对提高普通大众的购买力、缓解生产过剩危机和失业救济作用很小。例如,到1932年底,政府只贷出了3 000万美元作为各州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之用,完全是杯水车薪。由此,胡佛政府失去了民心,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败给了罗斯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任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行政改革委员会主席。1964年在纽约去世。主要著作有《美国的个人主义》和《回忆录》等。

2、“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但胡佛还是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他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老百姓讽刺、憎恶的总统。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做“胡佛村”,手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下的贫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 ,在公园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取暖,叫做“胡佛毯”,衣袋翻过来,一个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叫做“胡佛猪”。

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生意好起来了吗,你的意思是说胡佛死了吧。”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比较条理清楚,旨在说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备课时考虑将课文顺序进行一下调整,使学生能从较直观的危机的现象进入本课,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来分析原因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接受。在分析原因时通过材料和课文的阅读,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逐步得出结论。而关于胡佛政府的措施的讲述,及问题的提出则可让学生先进行预习,为下一课进入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做好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能使教学活动顺利流畅的进行。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

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参考答案: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影响: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学习延伸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社会图景?表达了普通工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提示:

这首歌曲表达了大危机期间曾经为美国经济繁荣做过贡献的失业人员的悲观情绪,向人们展现出大危机期间美国高失业率的景象,反映了失业者渴望就业的诉求。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市场萧条 D、产品过剩

2、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起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A、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B、大生产与私有制的之间的矛盾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4、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的虚假繁荣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5、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6、下列关于右图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们看好股市,抢购股票

B、失业者的人群

C、人们疯狂的抛售股票,股市崩溃

D、中小银行纷纷破产

黑色星期四纽约华尔街

7、右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公开销毁牛奶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A、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产品过剩

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的前奏

8、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

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A、波及范围广

C、破坏性特别大 B、持续时间特别长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B、失业人数多

D、持续时间特别长

B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9、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整个世界,这主要是: A、世界市场的作用 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A、波及范围特别广 C、破坏性特别大 10、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上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来势迅猛

C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破坏力强 D、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破坏了工业生产

B、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12、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没有: A、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制度

C、使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激化各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战争的危险

13、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D、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

二、非选择题:

14、有人说:“1929年经济危机是由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造成的。如果没有股票市场的崩溃,就不会有经济危机,或者经济危机就没有如此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答案提示:不正确。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逐渐突出: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使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及盛行的分期付款购买方式,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1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材料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 业生产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具体下降的情况见下表。

材料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1933年以后,这场经济危机的高潮才过去,但各国经济的恢复仍是步履维艰。

回答: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各是什么?

答案提示:

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其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从局部看,它引起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一些国家为了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从不同方面进行干预;从整体看,经济危机也引起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下图为《胡佛村》

问:(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这种经济状况有何特征?

(2)材料一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状况。 特征:来势特别猛,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特别深远。

(2)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胡佛村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经济危机的表现、时间、特点;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

(2)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理解其危害的严重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

(4)掌握 “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认识其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表格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运用分析与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

(3)通过历史剧表演,让学生体验角色,再现历史场景,掌握知识,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自由放任政策。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学好这课是理解这一单元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子目,分别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方法一】大家都知道上世纪末,日本、韩国等发生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对亚洲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迄今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中最为严重和最为深刻的危机是?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它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社会体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学习有关这场危机的内容。

【方法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被很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当时处于总统柯立芝当政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时期,私人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美国三大支柱行业,一切显得富足而舒适。很多美国人乐观地认为,自己的“美国梦”正在实现。然而,到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却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短促的“繁荣”一夜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大萧条景

象。大街小巷中的美国人都在纳闷儿,“美国到底怎么了?”“美国梦哪里去了?”

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为什么如此严重?这次经济危机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繁荣”:又称“柯立芝繁荣”

(1)时间:20世纪20年代;

(2)表现:

①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

【备课资料】世界金融中心纽约

纽约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德逊河口,濒临大西洋,是美国和美洲最大的城市。全市由曼哈顿(Manhattan)、布鲁克林(Brooklyn)、昆斯(Queens)、

布郎克斯(Bronxs)和斯塔滕岛(Staten Island)五个

区组成。面积830平方公里。1626年荷兰人用24美

元的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取名为新阿

姆斯特丹。1664年被英国人占领,取名纽约。1789

年成为新独立的美国第一个首都和美国最大的城市。

十九世纪开始,纽约向世界性大城市发展。至二十世

纪初,纽

约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与伦敦、巴黎齐名。

曼哈顿区是纽约市的精华所在,在它南端的华尔

街一带高楼林立,是世界和美国的金融中心。著名的

自由女神像、联合国总部、时代广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央公园、第五大道商业区、洛克菲勒中心、百老汇剧院区、唐人街等都在这里。

纽约也是美国的文化中心,有大大小小近200家剧场,著名的有大都会歌剧院(位于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纽约现有近百家电影院,近200家公立私立图书馆;著名博物馆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等。纽约市教育事业也很发达,有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其他大专院校。

②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

【备课资料】美国汽车大王——福特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之所以被世人称为汽车大王,这是因为他在1909年,以创新的动机、创新的理念,并通过创新的实 践,研制了T型汽车。这种 车型实用坚固、轻巧耐用、便于维修、可适应各种道路、简单易学、容易操控、价格便宜实惠。由于这些特点完全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在1909年至 1927年的19年中,共生产销售了154万5千多辆,创造了20世纪单一汽车车型产销量的世界奇迹,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亨利•福特为了实现T型汽车的大批量生产,在一次参观肉类加工厂时获得的启发。他发现,牛在肉类加 工厂,从一道工序传送到下一道工序,一只整牛的头、四肢、内脏、被一部分一部分肢解开来,最后被分割为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部位又被进行不同的加工、包装, 最后在市场上被出售为不同的价格,提供给顾客不同的消费需求,有的部位做了牛排,有的部位做了牛肉汤,有的部位做了牛肉丸子。福特应用创新的理念,反向思 维逻辑,提出了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以一个固定的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在前行途中,逐步装上发动机,装上操控系统,装上车厢,装上方向 盘、仪表,装上车灯、车窗玻

璃,装上车轮。前行至另一端时,一辆完整的汽车就组装好了。整只牛是从一端的整牛运行到另一端时被

分割加工成了各部位可供不同 方式食用的牛肉。而汽车组装则是在传送带上将汽车的所有零部件,在汽车传送行进中一件件组装起来,最后成为一部整车。福特创新发明的这一汽车总装传送流水 线,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10秒钟,生产效率提高了4488倍!

T型车自从1908年问世以来,到1927年为止,在整整19年的时间里,总共生产出了1500多万辆,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奇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地球上行驶的汽车,有一半是T型车。至此,福特公司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福特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在1999年的世纪末评选中,福特t型车被评为“世纪之车”,亨利•福特本人也获得了《财富》杂志“二十世纪企业家”的称号

【备课资料】有关美国经济繁荣的几组数据

191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742亿美元(按1929年美元价格计算)。到1929年达1031亿美元。国民收入1921年为594亿美元,1929年达到872亿美元。

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大约增长了53%。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为5.4%左右,而1899~1915年为4.3%。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德、法三国比重总和的79%。

2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产量占全国工业总值的8%。汽车工业带动了其他工业的发展,美国的钢产量1923年为4490万吨,1929年为5600万吨,远远超过了战时最高水平。石油产量1920年为4.43亿桶,1929年为10.07亿桶,合1.4亿吨。

20年代美国工业发展的第二个支柱是电机和电气用具制造业。1914年拥有88.8万匹马力,1929年达到3515万匹马力,为一战初期的39.6倍。工厂设备的电气化也由1914年的30%增加到1929年的70%。电器开始日益普及,例如,电冰箱在1921年还是新产品,只有4000台。到1929年已拥有90万台。收音机产量1923年有19万台,1929年增加到500万台。

【合作探究】为什么20年代的美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

第二,总体说来,20世纪初期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建议教师介绍20年代的总统胡佛及其统治理念。

第三,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刺激生产发展;由于很早确立了专利保护制度,美国的发明和创造空前活跃,与此同时,诸如泰勒制和福特生产线等“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发展迅速。此外,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2、虚假:即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①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

②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③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学思之窗”的相关材料加以说明,同时可以引领学生思考教材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得出上述结论。

④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建议教师利用教学参考资料与注释部分相关的材料加以说明。据统计,在1929年,超过150万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帐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参与股市交易。当年,一些股票价格是其实际收益的50倍。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

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

3、幻灭:即危机的发生

(1)时间:1929年

(2)标志:纽约股市狂跌、“黑色星期四”(10月24日)

(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激增、生活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收入锐减。等

【备课资料】1929年10月24日 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市场上出现抛售股票浪潮,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星期

四),由举国上下谣言四起造成了金融不稳,人们惊恐万状,被吓坏了的投资者们命令他们的经纪人抛售股票,导致美国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人们很难估计其具体损失。按当时的价格,有1300万份股票易手,有很多几乎白送给人家,总额达数十亿美元。交易所的经纪人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他们只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他们跟不上股票市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只有交易机应接不暇。华尔街、芝加哥等主要交易所和股票市场也发生类似的情况。

1929~1933年期间,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美国对外贸易下降了70%。美国工人总失业率从1929年以前的3.2%上升到24.9%,1934年达到26.7%,失业人口最多时达1500万。在职工人工资低,其中,制造业工资减少60%。美国农民同样受到打击,农产品价格下降55%,农场总收入由1929年的120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53亿美元。许多人只好靠救济为生。

《愤怒的葡萄》一书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肥皂也买不起,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连寄稿件的钱也没有。许多人没有工作,被迫到处流浪。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1)波及范围特别广: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欧洲、加拿大、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2)持续时间相当长:从1929年开始,达四年之久,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

(3)破坏性特别巨大:危机期间,56个国家先后宣布货币贬值,世界贸易萎缩,总额减少2/3。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与1929年相比,1932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40.2%,日本下降37.4%,意大利下降33.2%,法国下降31.9%,英国下降20%,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约倒退了20年。各国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33年德国失业人口高达800万,英国400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口超过3000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2、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据统计,1929~1932年美国全国各地罢工达2700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万。农村中的抗议浪潮也高涨起来,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人。美国出现了全国性的社会危机。在法国,左派也因大萧条的压力被迫下台,短期内,总理相继换人。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同时还要负担一战赔款的德国人民负担加重,德国中下层人民生活急剧恶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希望得到国家强有力保护成为大多数德国人的愿望。由于希特勒承诺解决人们的失业问题,所以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合法的总理,希特勒上台之后,在政治上取缔除法西斯党以外所有政党,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经济上有计划地发展军事工业,使国民经济军事化。备受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也走上了与德国类似的道路。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兵

变,加强了军部的势力,不久之后,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积极准备扩大其已在进行的侵略。德国和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分别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3)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整个3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战。1930年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税,引起40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1931~1932年,76国提高了关税。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令英镑贬值30%。两年后美国也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50%。经济危机期间,先后有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以争夺国际市场。帝国主义国家在进行国际经济战的同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席卷世界的危机不但没有消除,世界局势反而开始紧张。

三、“自由放任

1、美国胡佛总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备课资料】“自由放任政策”

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他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自由放任主义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对美国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意为“顺其自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对于政府而言,“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似乎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胡佛政府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备课资料】胡佛总统

胡佛(1874—1964)1895年毕业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此后,担任采矿工程师,在世界各地采矿,成为百万富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开始从政。先后担任过美国驻比利时救济委员会主席和商业部长等职。1928年,胡佛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获得成功。次年,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就在胡佛担任总统后不久,经济危机爆发。胡佛信奉自由放任主义哲学,面对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他仍然依据自由放任主义经济观点,否认日益恶化的危机现实,拒绝采取重大的经济干预措施。只是根据自愿的原则,劝告地方政府、企业界和劳工界采取行动。后来,由于危机进一步加剧,胡佛不得不开始推行经济干预措施,但仍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1932年初,胡佛下令成立了金融复兴公司,签署了联邦土地银行法令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和贷款公司以及富有农场主、房产主免于破产。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主要是为了帮助富人,对提高普通大众的购买力、缓解生产过剩危机和失业救济作用很小。例如,到1932年底,政府只贷出了3 000万美元作为各州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之用,完全是杯水车薪。由此,胡佛政府失去了民心,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败给了罗斯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任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行政改革委员会主席。1964年在纽约去世。主要著作有《美国的个人主义》和《回忆录》等。

2、“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但胡佛还是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他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老百姓讽刺、憎恶的总统。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做“胡佛村”,手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下的贫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 ,在公园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取暖,叫做“胡佛毯”,衣袋翻过来,一个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叫做“胡佛猪”。

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生意好起来了吗,你的意思是说胡佛死了吧。”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比较条理清楚,旨在说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备课时考虑将课文顺序进行一下调整,使学生能从较直观的危机的现象进入本课,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来分析原因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接受。在分析原因时通过材料和课文的阅读,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逐步得出结论。而关于胡佛政府的措施的讲述,及问题的提出则可让学生先进行预习,为下一课进入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做好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能使教学活动顺利流畅的进行。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

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参考答案: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影响: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学习延伸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社会图景?表达了普通工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提示:

这首歌曲表达了大危机期间曾经为美国经济繁荣做过贡献的失业人员的悲观情绪,向人们展现出大危机期间美国高失业率的景象,反映了失业者渴望就业的诉求。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市场萧条 D、产品过剩

2、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起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A、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B、大生产与私有制的之间的矛盾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4、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的虚假繁荣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5、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6、下列关于右图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们看好股市,抢购股票

B、失业者的人群

C、人们疯狂的抛售股票,股市崩溃

D、中小银行纷纷破产

黑色星期四纽约华尔街

7、右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公开销毁牛奶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A、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产品过剩

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的前奏

8、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

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A、波及范围广

C、破坏性特别大 B、持续时间特别长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B、失业人数多

D、持续时间特别长

B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9、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整个世界,这主要是: A、世界市场的作用 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A、波及范围特别广 C、破坏性特别大 10、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上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来势迅猛

C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破坏力强 D、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破坏了工业生产

B、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12、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没有: A、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制度

C、使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激化各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战争的危险

13、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D、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

二、非选择题:

14、有人说:“1929年经济危机是由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造成的。如果没有股票市场的崩溃,就不会有经济危机,或者经济危机就没有如此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答案提示:不正确。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逐渐突出: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使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及盛行的分期付款购买方式,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1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材料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 业生产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具体下降的情况见下表。

材料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1933年以后,这场经济危机的高潮才过去,但各国经济的恢复仍是步履维艰。

回答: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各是什么?

答案提示:

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其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从局部看,它引起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一些国家为了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从不同方面进行干预;从整体看,经济危机也引起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下图为《胡佛村》

问:(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这种经济状况有何特征?

(2)材料一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状况。 特征:来势特别猛,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特别深远。

(2)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胡佛村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


相关内容

  • 教案八年级历史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教案 [内容标准]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东北抗日联军.西安事变等知识:能讨论归纳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

  • [苏联的崛起]教案2
  •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认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导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 ...

  • 戊戌变法高中历史教案
  •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戊戌变法的背景.早期维新思想及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及<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和保国会.百日维新及戊戌政变.戊 ...

  • 戊戌变法教案(导入好)
  •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它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 ...

  • 2.7 戊戌变法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 ...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 ...

  •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总结
  • 高一下学期历史笔记总结 G152 (一)中国 一.上古时代,原始时期 1.农耕经济的发展 (1)特点 1)南稻北粟:长江黄河地域差距,北方干旱,种植粟麦, 南方水田种稻 2)多个农业中心 (2)形式: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转型 (3)农具及灌溉工具 1)刀耕火种,石器骨器为主的耒耜农具 (4)水利设施 ...

  • 危机新政观后感
  • <危机新政>观后感 1929年~1933年,美国发生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危机呢?通过观看<危机新政>我们了解到了危机发生的背景: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美国出现了一大批垄断资源的托拉斯.1984年,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美国 ...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学设计
  •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学设计 偃师市顾县镇第一初级中学 姚军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九一八事变史实,了解中国反日力量东北抗日联军.掌握西安事变的过程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说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