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公众参与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浅探公众参与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民主政治的范围内,公众参与既是民主政治的通俗化表达,一种权力制度,又是一种具体的社会民主形式。具体到城市规划领域,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权力制度,以一种抽象的运行机制存在。在此基础上,城市管理要求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决策、实施以及监督的全过程,如此发展,城市规划才有实质意义。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问题;对策;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bstract:Within the scope of democratic politics, public participation not only popularize the expression of democracy, a power system, but also a specific form of social democracy. Specific to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as a power system , public participation exists with an abstract operation mechanism . On the basis of this mechanism, urban management requires public participate in decision making、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entire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only develop like this , can urban planning be filled with re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public participation; urban plann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 前言

本文从“城市研究手册”中提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即“被创造的环境以及人为的设计”来展开论述,作者用一部分过往历史发展的例子作为论据,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于城市生活的规划往往难以实施,且即便被实施了也很难最终实现原先的规划。

作者认为大规模的城市规划破坏了我们尚未完全意识到的人类与社会的“需求”。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不自觉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而在此过程中所体现的便是这种“需求”。然而,在现今这个年代,这些生活方式已经被任意且有意识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规划所取代,并且这些规划在被付诸实施的同时往往包含了大量企图重塑社会的所谓理性计划。

本人比较赞同作者的这个观点。近几年来头条新闻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话题就是“强拆”,为什么要强拆呢?因为城市规划的需要,政府想要在城市建设中作出成绩,所以通常按照他们一部分人的意愿来规定哪里修路,哪里盖楼房,哪里建休闲广场,大量的民居就被强行拆掉了。虽然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普通大众的意愿,在真正意义上也未满足人们的需求。由于田地被埋,房屋被拆,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便失去了生存的依靠,这给他们带来了重重烦恼与困境。

城市的不断规划与建设虽然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但其结果往往却是创造了一个无法运作

的环境。原因在于规划师或城市管理者缺乏与公众保持沟通的传统,大部分领导和规划师只是在理论上承认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把公众参与上升到城市规划决策乃至一切决策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高度上来,绝大多数的规划决策由城市的主要领导人定案,使公众难以关心和支持城市规划与建设。尽管当前城市规划过程已有一定程度的公众参与,但仅是一种事后的、被动的参与,是初级阶段的参与,无论是从公众参与的立法、制度、机构组织,还是从具体的实施举措上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我认为我们应该找到一条有效实现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途径,完善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质量,实现城市规划的民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有必要对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探析。

2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内涵

2.1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1]。

2.2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从空间上来说,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涉及各个部门、各行各业,包括各项设施和各类物质要素;从时间上来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逐步的过程。因此城市规划在空间上要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各项用地和建设,合理组织城市中各种要素,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保持历史、文化传统延续性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城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安排好城市开发建设、步骤和时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面对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各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往往极易对城市整体利益和公众利益构成影响,而依据城市规划,运用法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规划管理手段,能够有效控制和修正有可能危害城市整体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建设行为。通过经济、行政和政策调控等种种方式,将开发建设活动引导到城市规划确立的发展轨道上来,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有序、有效运行,维护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2]。

2.3 公众参与的定义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是指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团体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

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3]。

公众参与是一个过程,决策者最终的决定不是决策过程的结果,该结果必须被妥善管理,有效地评价,并适应不断改变的需求;公众参与是一种协商与合作,决策者与公众应保持对话,共同探讨;公众讨论会应该是有组织的,来参与的人们应该受到鼓励,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平等协商,最终达到可接受的决定;在公众参与过程中,决策者及时解决公众参与的技术障碍,可以使参与活动更加具有效率;公众参与是公众享有民主权利的体现,决策的目标、公众参与的方式、途径,应该是透明的,其目的是为了最后的决定可以让所有人都理解和接受。

2.4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念的产生

城市规划是伴随着城市的产生而产生的,而城市的产生,是与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就是在规划的过程中,要让广大的市民尤其是受到规划内容所影响的市民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讨论,规划部门要听取各种意见,并将这些意见尽可能地反映在规划决策之中,成为规划决策的组成部分。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城市等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并不是一个在现代才形成的全新概念,只是到了现代,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的不断完善,人们自主意识觉醒,知识水平和结构的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念日益突出,登上了我们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议事日程。

2.5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城市建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可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市场运行只有在实现公平交易,维护各市场主体的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公众广泛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城市规划,能够促使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相互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相互平衡,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使规划成为政府实施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

2、公众参与可以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规划设计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大量图纸及技术图表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必须了解公众要求,使规划设计有实现的基础。其次,公众最能感知城市功能的不足和缺陷,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使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可见规划设计也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它的现实可操作性的依据是规划设计是否能够与公众需要相一致,这些都有离不开公众的参与。

3、公众参与规划是城市规划自身发展的要求。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的具体化和继续,规划师充当实施政府决策工具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规划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然而,这并没有使城市规划的地位有较大的改善。“图上

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是规划师对城市规划地位的无奈写照。对规划的朝令夕改,不但无端增加很多工作,规划的一致性也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借助公众的力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才能真正实现城市规划目标。

4、公众参与有利于旧城改造的顺利进行。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很难能够按照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要求顺利实施,其中一个共性的问题是住户的安置搬迁不尽如人意,形成了“无法安置,无法拆迁,无法建设”的局面。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参与到城市规划中去,就会全面了解城市的未来发展蓝图,清楚规划者的意图,也会认识到规划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己有利,对国家有利,对子孙后代有利,他们就自然会理解规划,认可规划,在行动上就会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4]。

3 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问题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期程度上影响了规划决策中公众的参与,从而也影响到了我国城市的规范化建设,对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些负面的作用。因此本节力在分析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前,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也经常说要提倡公众参与,但实际参与的程度很少,很多只是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把规划的成果在适当的场合宣传一下。这些做法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和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规划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在总体上仍基本停留在舆论作用层次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公众参与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意识淡薄。由于受参与成本、参与机制、参与技能、参与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参与效果的影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意识十分淡薄。此外,城市规划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行业,要真正领会规划的意图,还应具备一定的技能,如看懂图纸,理解仿真动画与真实效果之间的差异等。目前,我国对规划知识的培训还远远不够,规划基本技能不足,也妨碍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2、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缺乏法律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从我国城市规划立法的现状来看,主要注重于对规划部门的授权,而公众参与的立法却还相当薄弱,我国“政府强制实施,公众被动配合”一边倒的城市规划体系,容易导致公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民意调查、规划展示会这些仅有的公众参与形式在一些地方分别变成了当政者体察民情途径。

3、规划师没有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利益,调整和再分配社会财富。规划师扮演协调者的角色,一方面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交流密切,能为领导决策和规划制定出谋划策,主导城市规划的公正和公平性。但从现状来看,我国规划师习惯于将自己视为政府的技术官僚,一切工作向上级负责,偏重物质规划和图纸

设计而忽略规划的社会、经济属性,忽视规划的公平性。因此规划师们经常在只有牵涉到参与者的利益和一些技术性问题难以解决时,才会征询市民同意,缺乏与市民保持沟通的意识,为公众利益向权威机构和领导进行“讨价还价”、维护社会公正的协调能力明显不足。

4、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效果欠佳。就目前而言,公众参与规划的效果几乎完全取决于掌握规划命运的主政者的价值取向和综合素质,规划中公众的意见是否得到反映或反映多少,公众自身根本无法知晓,更无法落实监督。我国的公众参与形式尚处于较低层次,只是邀请公众的代表人做无实权的顾问,目的在于改变公众对政府的不满,而不是改善导致不满的各种社会因素,或旨在教育公众遵循政府的政策,或向市民告知既成事实[5]。公众享有建议的权利,没有决策的权力。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几乎完全由政府部门来执行,因此公众参与对规划决策在许多地方基本上不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4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对策

4.1 加快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

首先要赋予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目前在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中,尚无公众参与规划立法的内容规定。虽然我国的《立法法》首次确立了公民在立法过程中的参与制度,但是总的来看,《立法法》对公民参与立法过程仍然缺乏程序性规定,尤其是对数量大、与公民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在制定过程中的立法听证制度未作规定,从而使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立法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在修订城市规划法规时,必须确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只有赋予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合法地位,公众才能真正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体现城市规划的立法为公,规划为民。

其次,拓宽参与渠道,实现立法公开。在城市规划中,要使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实现,就必须增强规划立法的透明度,拓宽各种参与渠道,实行立法公开。公众作为参与城市规划的主体之一,对规划主管部门、相关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行为活动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没有公众的参与,城市规划的行政主体的权力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制约,其结果必然是职权的滥用、腐败的滋生,从而影响依法行政的真正实现。因此,公众参与作为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内容必须在法规上得到确认,这就要在借鉴外国经验,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在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及行政复议中对公众参与的内容和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使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真正做到:参与有法,参与依法。

4.2 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体系

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以民主为核心,以制度为载体,要真正使公众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行使

民主参政和民主议政的权力,实现对行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必须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体系。

首先要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职责定位在城市规划的立项和执行管理上,它是“游戏规则”的执行者,而非制定者,同时必须建立公众对规划实施过程的全程监督机制。

其次是建立开放型的规划过程,摒弃城市规划在政府及规划管理部门的封闭系统中运作的陋习,提高规划管理的透明度。

然后建立公众参与程度较高的规划审批机构和参与机制。借鉴国外经验,在我国建立一个独立于行政组织之外,拥有一定决策和管理权限,由关心城市发展、有相当规划知识装备的公众参与机构是必要的,这个机构应当有专业的专家参与,有受影响的不同利益团体和个人参与,广泛分配权利,集体行使权利,优化权利结构,确保规划编制审批成为政府、专家、公众等的研究、磋商与讨论的互动过程,使城市规划成为上至政府、下至社会公众均能接受和遵守的“契约”。

最后是建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激励机制。为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激机制,来刺激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对决策者而言,将开展公众参与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会激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开展。

4.3培育公众参与意识

落实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城市规划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项事关全社会发展前途的公益事业,因此就必须让全社会都来认知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和最大限度地参与规划。实现公众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体现普遍的平等观念、广泛的自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法制原则精神的有利于公众参与的文化氛围,培育公众参与所需要的适度、理性的心理背景,创造良好的公众参与政治文化。实现公众参与,要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通过具体的城市建设项目,宣传城市规划的基本常识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技巧,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社会的系统活动中,公众参与成功与否在于确立一个公平分配权利的方法。为有效促进公众参与,城市政府应转变职能,做到规划管理放权和政务公开透明,增进公众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城市规划中落实“三权”,一要建立系统化的规划信息平台;二要健全和落实城市规划方案审查和审批结果公开制度以及规划实施效果的报告制度;三要建立规划听证会议制度;四要积极探索符合城市特点的公众参与规划的有效方法;五要加大规划知识普及力度,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其参与能力。 5 结语

分析和研究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是本篇论文的立脚点,虽然公众参与问题已被许多学者和实践者所认识到,但是目前的这种参与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

公众参与理念是民主的一种具体形式,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国家,因此公众参与理应是我国处理各项事务和决策中的应有之物。当然,城市规划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也不例外。可以说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天生就有民主理念和社会体制的双重保障。之所以现阶段的规划参与中存在着许多诸如参与的广度、深度不够,“非参与”,“象征性参与”,被动参与等弊端,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规划者与规划部门还只是注意参与理论,在理论上较重视,而对具体的参与实践、参与途径等却缺乏积极的探索,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组织机制和制度保障不健全等。而这些问题都是能通过政府、规划师、公众三者的共同努力所不难解决的。因此,在参与意识不断觉醒、不断增强的社会环境下,在理念和体制的双重保障下,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民主思想必将逐步普及,民主化进程会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公众参与也将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编.城市规划决策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9.

[2] 王庆海.城市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3-34.

[3] 王雁.公共关系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4-5.

[4] 李小敏.城市规划及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J].城市问题,2005,3:46-50.

[5] 孙铁铭.城市规划&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2004,5:41-42.

浅探公众参与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民主政治的范围内,公众参与既是民主政治的通俗化表达,一种权力制度,又是一种具体的社会民主形式。具体到城市规划领域,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权力制度,以一种抽象的运行机制存在。在此基础上,城市管理要求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决策、实施以及监督的全过程,如此发展,城市规划才有实质意义。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问题;对策;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bstract:Within the scope of democratic politics, public participation not only popularize the expression of democracy, a power system, but also a specific form of social democracy. Specific to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as a power system , public participation exists with an abstract operation mechanism . On the basis of this mechanism, urban management requires public participate in decision making、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entire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only develop like this , can urban planning be filled with re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public participation; urban plann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 前言

本文从“城市研究手册”中提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即“被创造的环境以及人为的设计”来展开论述,作者用一部分过往历史发展的例子作为论据,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于城市生活的规划往往难以实施,且即便被实施了也很难最终实现原先的规划。

作者认为大规模的城市规划破坏了我们尚未完全意识到的人类与社会的“需求”。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不自觉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而在此过程中所体现的便是这种“需求”。然而,在现今这个年代,这些生活方式已经被任意且有意识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规划所取代,并且这些规划在被付诸实施的同时往往包含了大量企图重塑社会的所谓理性计划。

本人比较赞同作者的这个观点。近几年来头条新闻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话题就是“强拆”,为什么要强拆呢?因为城市规划的需要,政府想要在城市建设中作出成绩,所以通常按照他们一部分人的意愿来规定哪里修路,哪里盖楼房,哪里建休闲广场,大量的民居就被强行拆掉了。虽然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普通大众的意愿,在真正意义上也未满足人们的需求。由于田地被埋,房屋被拆,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便失去了生存的依靠,这给他们带来了重重烦恼与困境。

城市的不断规划与建设虽然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但其结果往往却是创造了一个无法运作

的环境。原因在于规划师或城市管理者缺乏与公众保持沟通的传统,大部分领导和规划师只是在理论上承认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把公众参与上升到城市规划决策乃至一切决策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高度上来,绝大多数的规划决策由城市的主要领导人定案,使公众难以关心和支持城市规划与建设。尽管当前城市规划过程已有一定程度的公众参与,但仅是一种事后的、被动的参与,是初级阶段的参与,无论是从公众参与的立法、制度、机构组织,还是从具体的实施举措上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我认为我们应该找到一条有效实现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途径,完善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质量,实现城市规划的民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有必要对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探析。

2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内涵

2.1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1]。

2.2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从空间上来说,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涉及各个部门、各行各业,包括各项设施和各类物质要素;从时间上来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逐步的过程。因此城市规划在空间上要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各项用地和建设,合理组织城市中各种要素,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保持历史、文化传统延续性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城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安排好城市开发建设、步骤和时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面对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各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往往极易对城市整体利益和公众利益构成影响,而依据城市规划,运用法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规划管理手段,能够有效控制和修正有可能危害城市整体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建设行为。通过经济、行政和政策调控等种种方式,将开发建设活动引导到城市规划确立的发展轨道上来,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有序、有效运行,维护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2]。

2.3 公众参与的定义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是指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团体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

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3]。

公众参与是一个过程,决策者最终的决定不是决策过程的结果,该结果必须被妥善管理,有效地评价,并适应不断改变的需求;公众参与是一种协商与合作,决策者与公众应保持对话,共同探讨;公众讨论会应该是有组织的,来参与的人们应该受到鼓励,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平等协商,最终达到可接受的决定;在公众参与过程中,决策者及时解决公众参与的技术障碍,可以使参与活动更加具有效率;公众参与是公众享有民主权利的体现,决策的目标、公众参与的方式、途径,应该是透明的,其目的是为了最后的决定可以让所有人都理解和接受。

2.4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念的产生

城市规划是伴随着城市的产生而产生的,而城市的产生,是与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就是在规划的过程中,要让广大的市民尤其是受到规划内容所影响的市民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讨论,规划部门要听取各种意见,并将这些意见尽可能地反映在规划决策之中,成为规划决策的组成部分。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城市等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并不是一个在现代才形成的全新概念,只是到了现代,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的不断完善,人们自主意识觉醒,知识水平和结构的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念日益突出,登上了我们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议事日程。

2.5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城市建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可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市场运行只有在实现公平交易,维护各市场主体的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公众广泛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城市规划,能够促使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相互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相互平衡,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使规划成为政府实施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

2、公众参与可以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规划设计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大量图纸及技术图表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必须了解公众要求,使规划设计有实现的基础。其次,公众最能感知城市功能的不足和缺陷,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使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可见规划设计也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它的现实可操作性的依据是规划设计是否能够与公众需要相一致,这些都有离不开公众的参与。

3、公众参与规划是城市规划自身发展的要求。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的具体化和继续,规划师充当实施政府决策工具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规划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然而,这并没有使城市规划的地位有较大的改善。“图上

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是规划师对城市规划地位的无奈写照。对规划的朝令夕改,不但无端增加很多工作,规划的一致性也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借助公众的力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才能真正实现城市规划目标。

4、公众参与有利于旧城改造的顺利进行。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很难能够按照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要求顺利实施,其中一个共性的问题是住户的安置搬迁不尽如人意,形成了“无法安置,无法拆迁,无法建设”的局面。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参与到城市规划中去,就会全面了解城市的未来发展蓝图,清楚规划者的意图,也会认识到规划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己有利,对国家有利,对子孙后代有利,他们就自然会理解规划,认可规划,在行动上就会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4]。

3 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问题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期程度上影响了规划决策中公众的参与,从而也影响到了我国城市的规范化建设,对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些负面的作用。因此本节力在分析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前,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也经常说要提倡公众参与,但实际参与的程度很少,很多只是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把规划的成果在适当的场合宣传一下。这些做法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和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规划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在总体上仍基本停留在舆论作用层次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公众参与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意识淡薄。由于受参与成本、参与机制、参与技能、参与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参与效果的影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意识十分淡薄。此外,城市规划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行业,要真正领会规划的意图,还应具备一定的技能,如看懂图纸,理解仿真动画与真实效果之间的差异等。目前,我国对规划知识的培训还远远不够,规划基本技能不足,也妨碍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2、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缺乏法律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从我国城市规划立法的现状来看,主要注重于对规划部门的授权,而公众参与的立法却还相当薄弱,我国“政府强制实施,公众被动配合”一边倒的城市规划体系,容易导致公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民意调查、规划展示会这些仅有的公众参与形式在一些地方分别变成了当政者体察民情途径。

3、规划师没有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利益,调整和再分配社会财富。规划师扮演协调者的角色,一方面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交流密切,能为领导决策和规划制定出谋划策,主导城市规划的公正和公平性。但从现状来看,我国规划师习惯于将自己视为政府的技术官僚,一切工作向上级负责,偏重物质规划和图纸

设计而忽略规划的社会、经济属性,忽视规划的公平性。因此规划师们经常在只有牵涉到参与者的利益和一些技术性问题难以解决时,才会征询市民同意,缺乏与市民保持沟通的意识,为公众利益向权威机构和领导进行“讨价还价”、维护社会公正的协调能力明显不足。

4、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效果欠佳。就目前而言,公众参与规划的效果几乎完全取决于掌握规划命运的主政者的价值取向和综合素质,规划中公众的意见是否得到反映或反映多少,公众自身根本无法知晓,更无法落实监督。我国的公众参与形式尚处于较低层次,只是邀请公众的代表人做无实权的顾问,目的在于改变公众对政府的不满,而不是改善导致不满的各种社会因素,或旨在教育公众遵循政府的政策,或向市民告知既成事实[5]。公众享有建议的权利,没有决策的权力。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几乎完全由政府部门来执行,因此公众参与对规划决策在许多地方基本上不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4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对策

4.1 加快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

首先要赋予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目前在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中,尚无公众参与规划立法的内容规定。虽然我国的《立法法》首次确立了公民在立法过程中的参与制度,但是总的来看,《立法法》对公民参与立法过程仍然缺乏程序性规定,尤其是对数量大、与公民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在制定过程中的立法听证制度未作规定,从而使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立法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在修订城市规划法规时,必须确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只有赋予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合法地位,公众才能真正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体现城市规划的立法为公,规划为民。

其次,拓宽参与渠道,实现立法公开。在城市规划中,要使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实现,就必须增强规划立法的透明度,拓宽各种参与渠道,实行立法公开。公众作为参与城市规划的主体之一,对规划主管部门、相关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行为活动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没有公众的参与,城市规划的行政主体的权力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制约,其结果必然是职权的滥用、腐败的滋生,从而影响依法行政的真正实现。因此,公众参与作为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内容必须在法规上得到确认,这就要在借鉴外国经验,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在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及行政复议中对公众参与的内容和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使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真正做到:参与有法,参与依法。

4.2 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体系

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以民主为核心,以制度为载体,要真正使公众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行使

民主参政和民主议政的权力,实现对行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必须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体系。

首先要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职责定位在城市规划的立项和执行管理上,它是“游戏规则”的执行者,而非制定者,同时必须建立公众对规划实施过程的全程监督机制。

其次是建立开放型的规划过程,摒弃城市规划在政府及规划管理部门的封闭系统中运作的陋习,提高规划管理的透明度。

然后建立公众参与程度较高的规划审批机构和参与机制。借鉴国外经验,在我国建立一个独立于行政组织之外,拥有一定决策和管理权限,由关心城市发展、有相当规划知识装备的公众参与机构是必要的,这个机构应当有专业的专家参与,有受影响的不同利益团体和个人参与,广泛分配权利,集体行使权利,优化权利结构,确保规划编制审批成为政府、专家、公众等的研究、磋商与讨论的互动过程,使城市规划成为上至政府、下至社会公众均能接受和遵守的“契约”。

最后是建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激励机制。为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激机制,来刺激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对决策者而言,将开展公众参与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会激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开展。

4.3培育公众参与意识

落实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城市规划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项事关全社会发展前途的公益事业,因此就必须让全社会都来认知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和最大限度地参与规划。实现公众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体现普遍的平等观念、广泛的自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法制原则精神的有利于公众参与的文化氛围,培育公众参与所需要的适度、理性的心理背景,创造良好的公众参与政治文化。实现公众参与,要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通过具体的城市建设项目,宣传城市规划的基本常识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技巧,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社会的系统活动中,公众参与成功与否在于确立一个公平分配权利的方法。为有效促进公众参与,城市政府应转变职能,做到规划管理放权和政务公开透明,增进公众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城市规划中落实“三权”,一要建立系统化的规划信息平台;二要健全和落实城市规划方案审查和审批结果公开制度以及规划实施效果的报告制度;三要建立规划听证会议制度;四要积极探索符合城市特点的公众参与规划的有效方法;五要加大规划知识普及力度,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其参与能力。 5 结语

分析和研究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是本篇论文的立脚点,虽然公众参与问题已被许多学者和实践者所认识到,但是目前的这种参与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

公众参与理念是民主的一种具体形式,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国家,因此公众参与理应是我国处理各项事务和决策中的应有之物。当然,城市规划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也不例外。可以说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天生就有民主理念和社会体制的双重保障。之所以现阶段的规划参与中存在着许多诸如参与的广度、深度不够,“非参与”,“象征性参与”,被动参与等弊端,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规划者与规划部门还只是注意参与理论,在理论上较重视,而对具体的参与实践、参与途径等却缺乏积极的探索,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组织机制和制度保障不健全等。而这些问题都是能通过政府、规划师、公众三者的共同努力所不难解决的。因此,在参与意识不断觉醒、不断增强的社会环境下,在理念和体制的双重保障下,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民主思想必将逐步普及,民主化进程会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公众参与也将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编.城市规划决策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9.

[2] 王庆海.城市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3-34.

[3] 王雁.公共关系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4-5.

[4] 李小敏.城市规划及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J].城市问题,2005,3:46-50.

[5] 孙铁铭.城市规划&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2004,5:41-42.


相关内容

  •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5-168-02 摘 要 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实施的必要性进行理论探讨,提出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和实现途径.当前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参与过程,但总体上说尚处于起步阶段,问题较多.公众参与作为土地利用 ...

  • 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探讨
  • 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概念和起源,阐述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指出我国现行公众参与机制在实际运作当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措施. 关键字: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解决措施 一.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概念和起源 1.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概 ...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 --公众参与技术方法 组别: 小组成员: 汤玉莹 [1**********] 王善文 [1**********] 丁璿 [1**********] 王艳娟 [1**********] 岳柳青 [1**********]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 --公众参与技术方法 摘要: 环 ...

  • 论规划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 [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环评机制能够发挥效用的关键.但是我国目前的公众参与机制在法律规定.公众参与人员素质.范围.形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使环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进而在探讨如何完善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真正形 ...

  • 公共工程项目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
  • [摘 要]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民主化的手段对公共工程项目中公共利益的达成.项目成本的控制以及社会冲突的化解具有重要作用.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之处,如何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是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政府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借鉴国际公众参与经验,反思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延 ...

  • 从宁波PX事件看规划的公众参与
  • 2012年11月01日 10:1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更多 5人参与1条评论 近日,宁波PX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市政府发布:坚决不上PX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再作科学论证,从而宣告整个事件告一段落.近年来我国重化工项目.环保型项目在各地上马过程中,引起当地民众反对,以至 ...

  • 公众参与实施细则
  • 南通市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城市规划的设计和管理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公开性,在城市规划编制.重要的规划建设项目和规划监察案件的审批审查中,应组织各层次公众参与讨论.评议.监督,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城市规划编制中的研 ...

  • 关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基本问题的探讨
  • 第24卷第3期 2010年3月中国土地科学ChinaLandScienceV01.24No.3Mar.,2010 关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基本问题的探讨 王群,张颖,王万茂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属性和编制方法.研究方法:依据投 ...

  •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摘要]本文简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及现阶段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有效性 前言 "公众参与"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并且对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治理产生影响的行为.广义的公众参与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