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教学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新课后进行的一堂练习课,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并作出适当的解释、说明。一般的练习课教学都采取学生逐题练习、教师逐题讲解的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也练得枯燥乏味,收效甚微。因此我在这节练习课上结合78页的4、5两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的难易搭配,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并在发言、独立练习、合作交流中都随时关注到学困生。纵观整节课,我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高、都在主动思考、积极交流讨论,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效果,顺利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个人觉得本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题目难易搭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本班学生的学习常规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都较差,缺乏认真读题和积极主动思考的好习惯,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比较严重。本课的5道题中前2题学生解决起来相对较容易、较简单,后3题较困难、较复杂,因此我一改以往练习题一般都由易到难的安排,将第2、3题穿插在第4、5题中,将绘制统计图的第6题放在最后。这样进行难易搭配后,将难度适当分解,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使学生 1

练习时有一个情绪上的高低起伏变化,以免波澜不惊、平铺直叙的练习,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很快就产生疲劳感。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现学科渗透,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我将P78页的第4题作为第一个练习,让学生猜测植物是先发芽还是先长根,再用课件展示出植物的生长变化图片,从而引出记录了水仙花根和芽生长情况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活动中;在练习P78页的第5题时,我又再次创设学生航模比赛的情境,设计了“怎样判断一个航模做得好不好?”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后面的统计图中为什么要统计飞机的飞行高度和时间这两项数据,这些活动都使学生意识到统计的知识其实源自于人们需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实际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P77页的第2.3题的练习中,结合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计算机拥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又相机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体会到这些数据正好说明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增长。同时结合第4题的科学实验和后面第6题中上海和悉尼因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气温变化情况相反的问题,我又适时地进行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渗透,为今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培养良好的兴趣,作好铺垫。

三、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比较,作出判断和推理,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还包括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而后面这一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尤其重要。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想法、提建议。例如,对于怎样判断增长幅度最大或最小的问题,在新课教学时,学生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折线走势和通过计算差值来进行判断两种方法,我就引导学生应通过观察统计图上折线的走势直观地进行比较更简便,这更体现了统计图的优越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有很大好处(否则我们还制作统计图来干什么呢?直接用统计表中的数据计算就好了),而计算差值的方法可用于检验看走势得出的结论。因此学生在回答P77第2题的 “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更快一些”这一问题时,因为折线走势一目了然,学生就直接就选择了用这种方法进行判断,而在练习第3题时,学生观察到97~98年和98~99年的电话拥有量的折线走势都差不多、比较不出来时,我才适时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再用计算差值的方法辅助我们进行判断。又如,在练习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之前,我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绘制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再进行动手制作。这样能避免学生盲目动手而造成的大量地、无意义的错误,完成之后再对统计图进行分析和交流,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3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我采取了小组讨论、自由交流、自己静思等多种教学形式,整节课都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互相提问、讨论交流、互相评价补充,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都比较高,学习氛围也很好,都在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另外,我在平时就很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习惯,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不仅肯听,而且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和问题,一旦发现同学有说得不对或不完整、不到位的时候,其它学生就在及时的更正或补充完善,这样学生之间既能很好地发展思维同时又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尚待改进的地方:教学语言不够干净利落,有时比较重复、爱罗嗦,总是生怕学生没听明白,又将学生的回答复述一遍,既浪费了时间又毫无意义,这也是教学的前半段节奏比较缓慢的原因,节奏控制不好又直接导至了教学内容后面还有一点没有完成。今后还需要在这方面加强改进!

4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教学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新课后进行的一堂练习课,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并作出适当的解释、说明。一般的练习课教学都采取学生逐题练习、教师逐题讲解的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也练得枯燥乏味,收效甚微。因此我在这节练习课上结合78页的4、5两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的难易搭配,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并在发言、独立练习、合作交流中都随时关注到学困生。纵观整节课,我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高、都在主动思考、积极交流讨论,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效果,顺利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个人觉得本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题目难易搭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本班学生的学习常规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都较差,缺乏认真读题和积极主动思考的好习惯,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比较严重。本课的5道题中前2题学生解决起来相对较容易、较简单,后3题较困难、较复杂,因此我一改以往练习题一般都由易到难的安排,将第2、3题穿插在第4、5题中,将绘制统计图的第6题放在最后。这样进行难易搭配后,将难度适当分解,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使学生 1

练习时有一个情绪上的高低起伏变化,以免波澜不惊、平铺直叙的练习,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很快就产生疲劳感。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现学科渗透,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我将P78页的第4题作为第一个练习,让学生猜测植物是先发芽还是先长根,再用课件展示出植物的生长变化图片,从而引出记录了水仙花根和芽生长情况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活动中;在练习P78页的第5题时,我又再次创设学生航模比赛的情境,设计了“怎样判断一个航模做得好不好?”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后面的统计图中为什么要统计飞机的飞行高度和时间这两项数据,这些活动都使学生意识到统计的知识其实源自于人们需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实际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P77页的第2.3题的练习中,结合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计算机拥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又相机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体会到这些数据正好说明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增长。同时结合第4题的科学实验和后面第6题中上海和悉尼因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气温变化情况相反的问题,我又适时地进行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渗透,为今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培养良好的兴趣,作好铺垫。

三、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比较,作出判断和推理,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还包括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而后面这一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尤其重要。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想法、提建议。例如,对于怎样判断增长幅度最大或最小的问题,在新课教学时,学生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折线走势和通过计算差值来进行判断两种方法,我就引导学生应通过观察统计图上折线的走势直观地进行比较更简便,这更体现了统计图的优越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有很大好处(否则我们还制作统计图来干什么呢?直接用统计表中的数据计算就好了),而计算差值的方法可用于检验看走势得出的结论。因此学生在回答P77第2题的 “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更快一些”这一问题时,因为折线走势一目了然,学生就直接就选择了用这种方法进行判断,而在练习第3题时,学生观察到97~98年和98~99年的电话拥有量的折线走势都差不多、比较不出来时,我才适时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再用计算差值的方法辅助我们进行判断。又如,在练习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之前,我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绘制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再进行动手制作。这样能避免学生盲目动手而造成的大量地、无意义的错误,完成之后再对统计图进行分析和交流,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3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我采取了小组讨论、自由交流、自己静思等多种教学形式,整节课都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互相提问、讨论交流、互相评价补充,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都比较高,学习氛围也很好,都在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另外,我在平时就很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习惯,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不仅肯听,而且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和问题,一旦发现同学有说得不对或不完整、不到位的时候,其它学生就在及时的更正或补充完善,这样学生之间既能很好地发展思维同时又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尚待改进的地方:教学语言不够干净利落,有时比较重复、爱罗嗦,总是生怕学生没听明白,又将学生的回答复述一遍,既浪费了时间又毫无意义,这也是教学的前半段节奏比较缓慢的原因,节奏控制不好又直接导至了教学内容后面还有一点没有完成。今后还需要在这方面加强改进!

4


相关内容

  • 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 小学年级科册第主备人:张党辉 使用人: 1 3. 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做到心中有数.) 4. 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 ...

  •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2013-11-14 08:12:58)转载▼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同时,让学生在简单的方格纸上进行简单的描点.连线,学会制作简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对统计图中 ...

  •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材第21-29页的"例1-例2"以及练习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 ...

  •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在学生学会读亿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我通过一些小资料来让学生练习写万以内的数,进而让学生回想起怎样写万以内的数.学生概括总结后,我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让你写更大的数你会写吗?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在试写过程中我不断的去观察,发现有问题的, ...

  • 2016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 2016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分数加减法 一.折纸教学反思 <折纸>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 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 组织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法, 在探索 ...

  •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 第七单元 统计 第1课时 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学会用条形图表述各种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等统 ...

  •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评析
  •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者:浙江省特级教师 顾志能老师 课堂实录整理与评析:清水路小学秦奕老师 远东学校陈明静老师 4天的杭州学习,让我们一睹了30多位名师的风采,切实感受到了他们对数学教学独具匠心的思考,对数学教学的执著追求.特级教师顾志能老师的<复式折线统计图&g ...

  • [身高的变化]导学案
  • <身高的变化>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上画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提高学 ...

  • 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萧红小学 陈宏晶 今天我讲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这节统计课的内容,感觉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通过对单式折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体会到二者的局限体会复式折现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便于比较两组数量的变化趋势 本着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