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古诗)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苏轼

我的思念是园的...............................艾青

一、《十五夜望月》 王建 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歇,休息。

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⑷落:有些版本作

翻译: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静静地打湿了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高悬,普天之下的人都在望月怀人,不知道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遍呢?

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

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

(1)古今异义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古义:全、都;今义:全部用出、尽力。) .

(2)词类活用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树”,名词作状语,树上的意思) .

二、《水调歌头》苏轼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重点字词: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⑵达旦:至早晨;到清晨。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到天上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经受不住。胜(旧读shēng ):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⑽何似: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绮户:彩绘雕花的门户。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字词归纳:

(1)、古今异义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义:为什么;今义:什么事情)

②把酒问青天。(古义:端起;今义:常用作介词)

(2)、词类活用

①低绮户(“低”,形容词用作动词,低低照进的意思)

②照无眠(“眠”,动词用作名词,入眠的人的意思)

三、《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1、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生于1910年,逝于1996年。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89年,是诗人晚期作品。

诗人一生经历坎坷,人到晚年后,对亲情看得越来越重。此诗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3、课文赏析

①关于标题: “思念”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情感寄托,是无形的,而诗人将无形的思念比成有形的圆,很形象。圆象征圆满,亲人的团聚。标题本身就已表达出本诗的主旨。

②生动形象的语言: 诗人将思念比成是圆的,中秋的月亮也是圆的,让人联想到亲人的团聚。中秋的月饼是圆的,同时也是甜的,象征着团聚和欢乐。可是中秋月圆人不圆,月饼再甜食不甘味。诗人这种矛盾的心理,正体现了他渴望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 ③深刻的内涵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

念之情。于国呢?诗中说道:“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古人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不正体现了诗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之情吗?(香港、澳门还未回归)

四、重点背诵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苏轼

我的思念是园的...............................艾青

一、《十五夜望月》 王建 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歇,休息。

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⑷落:有些版本作

翻译: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静静地打湿了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高悬,普天之下的人都在望月怀人,不知道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遍呢?

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

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

(1)古今异义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古义:全、都;今义:全部用出、尽力。) .

(2)词类活用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树”,名词作状语,树上的意思) .

二、《水调歌头》苏轼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重点字词: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⑵达旦:至早晨;到清晨。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到天上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经受不住。胜(旧读shēng ):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⑽何似: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绮户:彩绘雕花的门户。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字词归纳:

(1)、古今异义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义:为什么;今义:什么事情)

②把酒问青天。(古义:端起;今义:常用作介词)

(2)、词类活用

①低绮户(“低”,形容词用作动词,低低照进的意思)

②照无眠(“眠”,动词用作名词,入眠的人的意思)

三、《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1、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生于1910年,逝于1996年。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89年,是诗人晚期作品。

诗人一生经历坎坷,人到晚年后,对亲情看得越来越重。此诗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3、课文赏析

①关于标题: “思念”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情感寄托,是无形的,而诗人将无形的思念比成有形的圆,很形象。圆象征圆满,亲人的团聚。标题本身就已表达出本诗的主旨。

②生动形象的语言: 诗人将思念比成是圆的,中秋的月亮也是圆的,让人联想到亲人的团聚。中秋的月饼是圆的,同时也是甜的,象征着团聚和欢乐。可是中秋月圆人不圆,月饼再甜食不甘味。诗人这种矛盾的心理,正体现了他渴望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 ③深刻的内涵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

念之情。于国呢?诗中说道:“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古人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不正体现了诗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之情吗?(香港、澳门还未回归)

四、重点背诵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内容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a o e) 汉语拼音(i u ü) 汉语拼音(b p m f) 汉语拼音(d t n l) 复习一 汉语拼音(g k h) 汉语拼音(j q x) 汉语拼音(z c s) 汉语拼音(zh ...

  • 2012年下学期二年级上册语文大阅读整合计划表
  • (2012-09-11 16:16:23) 转载▼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语文学习 2012年下学期二年级上册语文大阅读整合计划表 ★语文课本      二年级上册 ★<新语文主题阅读>二年级上册 ★<日积月累>2本   第三册 ★<小学阅读>二年级上册 教 ...

  • 寒假作业安排计划表
  • 寒假作业安排计划表 时间 2014 年 1 月 17 日 2014 年 1 月 18 日 2014 年 1 月 19 日 2014 年 1 月 20 日 2014 年 1 月 21 日 2014 年 1 月 22 日 2014 年 1 月 23 日 2014 年 1 月 24 日 2014 年 1 ...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目录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目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下册 写在前面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3 丑小鸭 4 诗两首 5 伤仲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7 最后一课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 土地的誓言 10 木兰诗 ...

  • 小学课文目录
  • 人教版一至六年语文课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 1 一去二三里 2 口耳目 3 在家里 4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课文 1 画 2 四季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5 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6 静夜思 7 小小的船 8 阳光 9 影子 10 比尾巴语文园 ...

  • 苏教版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 1. 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2. 繁星(巴金)3. 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

  • 苏教版小学语文目录
  • 苏教版小学语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第一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 汉语拼音 1 a o e 2 i u ǖ ◎认一认 1:人 口 手 足 舌 牙 耳 目 金 木 水 火 山 石 田 土 3 b p m f 4 d t n l 5 g k h 6 j q x ◎认一认 2·虫贝鱼鸟- 7 z c s ...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篇一: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语文1单元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语文1单元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教案 设计意图: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 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 ...

  • 五年级上第七单元作文:写一篇读后感:[古诗词大赛]观后感
  • 五年级上第七单元作文:写一篇读后感:<古诗词大赛>观后感 五年级上第七单元作文:写一篇读后感:<古诗词大赛>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在教室观看了<古诗词大赛>的视频,我看了后深有感触. 这个古诗词大赛时去年举办的,由当时五年级的学生参加,看他们个个神采奕奕, ...

  • 语文教学工作手册
  • 教 学 工 作 手 册 2014--2015学年度 第 一 期 学 校 共安彝族乡 小 学 班 级 三 年 级 科 目 语 文 教 师 周 文 乐山市金口河区教科局制 2014年 9 月 1 日 教 学 计 划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生活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我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