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 艺术与社会

教学目标:

1、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 艺术的社会功能

教学重难点:

1、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第二节

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源于生活

☐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 艺术源于生活有两层含义:

☐ 一是:艺术直接取之于生活。

☐ 二是:艺术来源于间接生活。

如:《红楼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郭宝昌的《大宅门》、陆游的《钗头凤》、苏轼的《江城子》、李清照的作品等等。 ☐ 补充部分:

一、生活体验

生活体验,是指艺术创作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一) 、自发体验

是艺术创作主体在生活中无意识或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体验,如童年时代的记忆和无意间积累 的生活经验等。

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16岁时,曾在巴黎法院门前的广场上,亲眼目

睹了一个年轻女仆因所谓盗窃罪遭到酷刑时的惨状,使他深为震惊,久久不能忘却。这种刺激性的体验与感受在他10多年后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及40年后的《悲惨世界》中都有所反映和体现。

(二)、自觉体验

是指艺术创作主体有意识地为艺术创作而深入生活进行的、有目的的体验。 如:

元代大画家赵子昂为了画马,不仅运用自己的听觉和视觉观察、感知马的特征,还在观察马时解开衣服趴在地上,学着马的跑跳腾跃等各种动作。。。 罗中立在创作《父亲》时广泛深入观察老农形象。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艺术创作主体对生活的体验,不管是自发的,还是自觉 的,都可以达到储备创作素材和积累审美经验的目的。这种经验积累的途径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直接经验又分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

亲身经历:小仲马的《茶花女》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

亲眼所见:达 芬奇的 《蒙娜 丽莎》;罗中立的《父亲》

☐ 间接经验

如,二月河先生的清帝系列小说的写作经历。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二者共同丰富着艺术创作主体头脑中的艺术创作素材,不断提高着他们对社会的洞察力和对艺术的想象力。

艺术创作首先在“创”,其次为“作”。“创”即新意,而新意正是源自对日常生活的体验。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一方面是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另一方面是艺术高于生活。

艺术之所以高于生活的原因为:

第一,艺术对生活素材进行了加工、选择。

第二,艺术高于生活在于艺术对题材进行了加工选择。

第三,艺术创作是对生活进行多方面组合的结果,综合是十分常见的艺术典型化手法。 第四,艺术高于生活,还在于艺术作品中有艺术家审美情感的渗入,这是艺术“高于生活”的根本所在。

二、艺术反映生活的全面性

第一,艺术表现的题材没有禁区,并且仍在继续扩展。

第二,艺术全面的反映生活,还体现在艺术在表现手法上没有禁区。

第三,艺术全面的反映生活还体现在艺术表现材料的运用没有止境。

第四,艺术反映生活的全面性还体现在艺术观念没有禁区。

☐ 播放农民工组合《春天里》

知识补充:

题材指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后所构成的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 题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题材,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描绘的生活和情感范围,也称取材

范围 。

按生活内容分工业题材、农村题材、都市题材、战争题材、教育题材、爱情题材等。 按时间分古代、现代、当代题材。按矛盾冲突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素材:是艺术家从生活中直接摄取而来的,尚未经过提炼、加工的,零星散乱、不成体系的原始材料。

素材与题材关系:

素材是未加工的题材,题材是表现到作品中的素材。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一、 艺术的审美功能

首先,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快感和审美的愉悦。

其次,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境界的提升。

综合来看,艺术的审美功能主要通过艺术作品的情感态度和形式要素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方面,艺术家在作品中寄寓的情感态度能够唤起接受者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 第二方面,艺术形式本身可以给接受者带来审美的享受。

如:豪放飘逸的李白的作品以及沉郁顿挫的杜甫:三吏三别

二、艺术的认识功能

(一)艺术认识与宗教认识

二者有两点区别

:

第一,艺术与宗教认识内容的性质不同。

第二,艺术与宗教实现认识功能所凭借的形象性质不同。

(二)艺术认识与哲学认识

艺术与哲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两者都运用概念掌握世界,但是,概念的前提相同而目的不同。

其二,艺术认识与哲学认识的情感方式不同。

其三,艺术认识与哲学认识在表达方式、终极目的上也有天壤之别。

(三)艺术认识的特点:

1、形象性

2、真实性

3、典型性

三、艺术的教育功能

艺术的教育功能是指艺术作品通过形式中所浸润的情感、思想和哲悟等起到的对接受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陶冶等作用,进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接受者的思想、情操和理想、追求等精神层面的变化。

首先,从艺术的教育目的看,艺术的教育功能本质上具有间接功利性的特点。

艺术教育功能的间接功利性体现在艺术教育的接受者拥有一颗“虚静”的无功利之心,即刘勰所讲的“澡雪精神”。

艺术教育功能的间接功利性还体现在这一功能得以实现的载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具有无功利性。

其次,艺术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是诉诸情感。

比如: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融化在吉普赛少女的“美而美”、敲钟人加西莫多的“丑而美”、和卫队长法比的“美而丑”、主教克洛德的“伪而丑”的形象对比中的。

毕加索的《哥尔尼卡》

达利的《战争的预感》

雨果和他的巴黎圣母院

《内战的预感》:1937年,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进行试验性的轮番轰炸,是震惊世界的惨案。就在这前一年,达利便已敏锐地预感到西班牙内战的来临,便立即创作了这幅《内战的预感》。

画家运用细腻的笔法画出了被肢解的人体,用人体贯连构成框架式的结构充满画面,用蓝天白云作背景,表明这一罪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画家以此象征战争的恐怖和血腥,就像一场血肉横飞、尸骨四迸、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梦。

第四章 艺术与社会

教学目标:

1、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 艺术的社会功能

教学重难点:

1、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第二节

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源于生活

☐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 艺术源于生活有两层含义:

☐ 一是:艺术直接取之于生活。

☐ 二是:艺术来源于间接生活。

如:《红楼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郭宝昌的《大宅门》、陆游的《钗头凤》、苏轼的《江城子》、李清照的作品等等。 ☐ 补充部分:

一、生活体验

生活体验,是指艺术创作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一) 、自发体验

是艺术创作主体在生活中无意识或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体验,如童年时代的记忆和无意间积累 的生活经验等。

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16岁时,曾在巴黎法院门前的广场上,亲眼目

睹了一个年轻女仆因所谓盗窃罪遭到酷刑时的惨状,使他深为震惊,久久不能忘却。这种刺激性的体验与感受在他10多年后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及40年后的《悲惨世界》中都有所反映和体现。

(二)、自觉体验

是指艺术创作主体有意识地为艺术创作而深入生活进行的、有目的的体验。 如:

元代大画家赵子昂为了画马,不仅运用自己的听觉和视觉观察、感知马的特征,还在观察马时解开衣服趴在地上,学着马的跑跳腾跃等各种动作。。。 罗中立在创作《父亲》时广泛深入观察老农形象。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艺术创作主体对生活的体验,不管是自发的,还是自觉 的,都可以达到储备创作素材和积累审美经验的目的。这种经验积累的途径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直接经验又分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

亲身经历:小仲马的《茶花女》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

亲眼所见:达 芬奇的 《蒙娜 丽莎》;罗中立的《父亲》

☐ 间接经验

如,二月河先生的清帝系列小说的写作经历。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二者共同丰富着艺术创作主体头脑中的艺术创作素材,不断提高着他们对社会的洞察力和对艺术的想象力。

艺术创作首先在“创”,其次为“作”。“创”即新意,而新意正是源自对日常生活的体验。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一方面是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另一方面是艺术高于生活。

艺术之所以高于生活的原因为:

第一,艺术对生活素材进行了加工、选择。

第二,艺术高于生活在于艺术对题材进行了加工选择。

第三,艺术创作是对生活进行多方面组合的结果,综合是十分常见的艺术典型化手法。 第四,艺术高于生活,还在于艺术作品中有艺术家审美情感的渗入,这是艺术“高于生活”的根本所在。

二、艺术反映生活的全面性

第一,艺术表现的题材没有禁区,并且仍在继续扩展。

第二,艺术全面的反映生活,还体现在艺术在表现手法上没有禁区。

第三,艺术全面的反映生活还体现在艺术表现材料的运用没有止境。

第四,艺术反映生活的全面性还体现在艺术观念没有禁区。

☐ 播放农民工组合《春天里》

知识补充:

题材指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后所构成的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 题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题材,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描绘的生活和情感范围,也称取材

范围 。

按生活内容分工业题材、农村题材、都市题材、战争题材、教育题材、爱情题材等。 按时间分古代、现代、当代题材。按矛盾冲突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素材:是艺术家从生活中直接摄取而来的,尚未经过提炼、加工的,零星散乱、不成体系的原始材料。

素材与题材关系:

素材是未加工的题材,题材是表现到作品中的素材。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一、 艺术的审美功能

首先,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快感和审美的愉悦。

其次,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境界的提升。

综合来看,艺术的审美功能主要通过艺术作品的情感态度和形式要素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方面,艺术家在作品中寄寓的情感态度能够唤起接受者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 第二方面,艺术形式本身可以给接受者带来审美的享受。

如:豪放飘逸的李白的作品以及沉郁顿挫的杜甫:三吏三别

二、艺术的认识功能

(一)艺术认识与宗教认识

二者有两点区别

:

第一,艺术与宗教认识内容的性质不同。

第二,艺术与宗教实现认识功能所凭借的形象性质不同。

(二)艺术认识与哲学认识

艺术与哲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两者都运用概念掌握世界,但是,概念的前提相同而目的不同。

其二,艺术认识与哲学认识的情感方式不同。

其三,艺术认识与哲学认识在表达方式、终极目的上也有天壤之别。

(三)艺术认识的特点:

1、形象性

2、真实性

3、典型性

三、艺术的教育功能

艺术的教育功能是指艺术作品通过形式中所浸润的情感、思想和哲悟等起到的对接受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陶冶等作用,进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接受者的思想、情操和理想、追求等精神层面的变化。

首先,从艺术的教育目的看,艺术的教育功能本质上具有间接功利性的特点。

艺术教育功能的间接功利性体现在艺术教育的接受者拥有一颗“虚静”的无功利之心,即刘勰所讲的“澡雪精神”。

艺术教育功能的间接功利性还体现在这一功能得以实现的载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具有无功利性。

其次,艺术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是诉诸情感。

比如: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融化在吉普赛少女的“美而美”、敲钟人加西莫多的“丑而美”、和卫队长法比的“美而丑”、主教克洛德的“伪而丑”的形象对比中的。

毕加索的《哥尔尼卡》

达利的《战争的预感》

雨果和他的巴黎圣母院

《内战的预感》:1937年,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进行试验性的轮番轰炸,是震惊世界的惨案。就在这前一年,达利便已敏锐地预感到西班牙内战的来临,便立即创作了这幅《内战的预感》。

画家运用细腻的笔法画出了被肢解的人体,用人体贯连构成框架式的结构充满画面,用蓝天白云作背景,表明这一罪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画家以此象征战争的恐怖和血腥,就像一场血肉横飞、尸骨四迸、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梦。


相关内容

  • 高一化学教案
  • ·化学教案:硅 碳族元素 2010-10-4 硅·:碳族元素第一节 碳族元素 第二节 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三节 硅酸盐工业简述 第一节碳族元素一.教学目的要求 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掌握碳族元素的特点和一些 ....[阅读全文] ·化学教案:摩尔 2010-10-4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分析及教案
  • 城市之光小学六年级数学 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学科 第 单元 主备教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巢湖市城市之光小学六年级数学电子教案(NO. 17 ) 班级: 六年级 科目:数学 主备人:曹阳 执教人: 2014-2015学年度 ...

  •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 ...

  • 三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封面+计划+教案000
  • 益民中心学校 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第四组教材紧扣 "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 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 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 单元内容 现 ...

  • 小学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第四章跳跃与游戏教案
  • 小学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第四章跳跃与游戏 教案 教师: *老师 班级:3 年级*班 人数:40 人 课次:第*节 教学内容: 1.通过跳跃游戏, 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器材:竿.线.香蕉或塑料瓶.录音机 2.学习跳跃的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跳跃的基本动作. 2.情感目标:培养学 ...

  •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教案设计
  •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教案设计 共1课时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 2.识记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 ...

  • 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复习教案
  •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自觉复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归纳.整理 . 教学难点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及对 ...

  • 培训机构教师量化考核办法
  • 教师量化考核标准及办法(试行) 一.量化考核原则 考核遵循可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简易性原则.绩效为主的原则.可测性原则指考核项目尽可能量化,对每一项指标,都要有准确的含义或明确的量化标准.客观性原则,指考核项目要尽可能反映教师教学和科研业绩的客观状况,力求避免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简易性原则,指考核 ...

  •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拓展阅读教案设计
  • 第四单元拓展阅读教案设计 <论读书><读书八得><窃读记> 备课教师:王聪 单位:东郭中学 教材分析: <论读书><读书八得><窃读记>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读书妙语"中"拓展阅读& ...

  • 新人教版八年级和原九年级物理目录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 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