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攻略

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六大重点及20范例 从多角度鉴赏诗歌:

一、诗歌内容:

1.写景抒情

2.边塞征战

3.怀古咏史

4.即事感怀

5.羁旅行役

二、诗歌情感:

1. 惜别之情

2.思乡之情

3.怀古之情

4.讽喻之情

5.报国之情

6.黍离之情(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惋惜的悲痛之情)

7.咏景之情

8.8.恋友之情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伤感、寂寞、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同情、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等。

三、诗歌语言:

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明快简

洁、雄浑豪放、旷达俊朗、婉约沉郁

四、诗歌形象:

1.豪放洒脱乐观的形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4.爱惜人才的形象

5.儿女情长的形象

五、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

2.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3.修辞:

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

六、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但各人又有各人的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

壮爱国。此外,词有婉约、豪放之分。

古代诗词鉴赏20例:

一、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二、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三、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

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四、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五、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

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六、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Ⅱ.鉴赏古诗词形象

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如: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如: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

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是现实中某种理想、志向、追求的寄托。

自古志士仁人就不乏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不懈的追求。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一些人往往是把这些情感寄托在诗歌当中,而诗歌中的形象通常是这些情感的寄托。如:

【仙吕】后庭花

【元】吕止庵

功名揽镜看,悲歌把剑弹。心事鱼缘木,前程羝触藩。世艰难,艰声长叹,满天星斗寒。

这首元曲,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深夜不寐、忧虑国事的志士形象。他揽镜自照,鬓发已斑。青春年华,却消磨于官场,此刻自哀华年已逝,功业无成。仕途艰险坎坷,愿望无法实现。进不能实现救世济民的志向,退又不能忘情国事,进退两难。他一生的理想追求,功业志向在艰难的世道面前化为乌有,只落得一声长叹。而满天的寒意,正是他的悲哀。

4、是现实中某个阶级、阶层的代表。

白居易的《卖炭翁》里的卖炭翁,他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卖炭翁这一形象,可以说代表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人民。

【模拟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问: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解析】

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诗中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这些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其作用不难看出,一是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怨怒诗;二是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这首宫苑诗为我们刻画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到漏声凄清、漫长。回答上述问题,先要明确诗歌所写之景与诗人之情,然后再结合景及相关的词语具体分析,这次作答的核心。

【答案】塑造了一个怨怒的人物形象,作者先用环境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渲染气氛。点出“无颜色”、“卧听”可见作者的怨怒之情。

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从表面上看,该题考查的是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流露出的情感,实际上是间接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词中意象的分析。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人往往借助典型意象来渲染或张扬个人的情感,阅读古诗要抓住诗中典型的意象,通过意象的开拓,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

诗中“海浪”“乌云”“北风”“群山”“烟雨”等这些典型意象,再加上“如云”“去却回”“吹起”“急”“卧看”等相关词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绘了一幅海滨暴雨即将来临的自然景色。而此时的诗人却很悠闲地躺卧在窗旁的榻几上,观赏倚于天边高耸入云、蜿蜒巍峨的群山,他想看看急雨倾注在峻岭大海的壮观,这是何等的豪情!回答这类问题,基本方式

是先指出所用意象,然后通过意象分析开拓意境,最后揭示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捞分12技巧

诗词鉴赏是历年中高考的考试必考内容之一,也是中高考语文考试的难点之一,怎样进行诗词鉴赏才能得满分?京翰教育高三语文年级组组长汪梅表示,可以依据诗歌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经过联想、分析、判断,采用最恰当的词语,做出主观的评价(答案)。具体来说,在以下方面要多加注意。

技巧一、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创造和联缀构成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技巧二、掌握诗词的意象。意象:就是借景物曲折达意,这景这物对诗人的情感意念和诗歌形象二者融为一体。

技巧三、研究题干。要鉴赏诗,回答题干的要求,而这个要求本身为我们分析诗词,提供一定的依据,或者思路。

技巧四、研究作者(无影响着除外)的时代、风格、在社会上的地位、思想情绪、人生经历、作诗的思想倾向,对于我们研究诗词

很有作用。

技巧五、展开联想。主要指通过诗的意象和注释,展开对题干要求的联想,经过有机联系,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技巧六、审理诗题。如果忽略诗题,就会出现错误。

技巧七、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特点是意蕴多、凝炼、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

技巧八、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点面结合,抑扬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铺垫悬念、卒章显志等等。

技巧九、思想感情分类。

技巧十、诗词的表现手法:渲染、白描、衬托、对比、象征、比兴、铺垫、夸张、比拟、双关等等。

技巧十一、关于“诗眼”。诗眼即诗词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技巧十二、在评论诗时,一定要在诗题上花费一定的功夫。研究注释。它既可以帮我们理解诗词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联想,去分析和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以及时代的意义等等。

Ⅲ.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例析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

陈与义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

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

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

正目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

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9.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文章在这里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

10.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

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12.点化(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②句点化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③句点化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

13.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

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14.实虚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5。抑扬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6.叠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17.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18.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

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六大重点及20范例 从多角度鉴赏诗歌:

一、诗歌内容:

1.写景抒情

2.边塞征战

3.怀古咏史

4.即事感怀

5.羁旅行役

二、诗歌情感:

1. 惜别之情

2.思乡之情

3.怀古之情

4.讽喻之情

5.报国之情

6.黍离之情(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惋惜的悲痛之情)

7.咏景之情

8.8.恋友之情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伤感、寂寞、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同情、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等。

三、诗歌语言:

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明快简

洁、雄浑豪放、旷达俊朗、婉约沉郁

四、诗歌形象:

1.豪放洒脱乐观的形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4.爱惜人才的形象

5.儿女情长的形象

五、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

2.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3.修辞:

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

六、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但各人又有各人的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

壮爱国。此外,词有婉约、豪放之分。

古代诗词鉴赏20例:

一、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二、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三、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

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四、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五、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

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六、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Ⅱ.鉴赏古诗词形象

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如: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如: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

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是现实中某种理想、志向、追求的寄托。

自古志士仁人就不乏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不懈的追求。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一些人往往是把这些情感寄托在诗歌当中,而诗歌中的形象通常是这些情感的寄托。如:

【仙吕】后庭花

【元】吕止庵

功名揽镜看,悲歌把剑弹。心事鱼缘木,前程羝触藩。世艰难,艰声长叹,满天星斗寒。

这首元曲,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深夜不寐、忧虑国事的志士形象。他揽镜自照,鬓发已斑。青春年华,却消磨于官场,此刻自哀华年已逝,功业无成。仕途艰险坎坷,愿望无法实现。进不能实现救世济民的志向,退又不能忘情国事,进退两难。他一生的理想追求,功业志向在艰难的世道面前化为乌有,只落得一声长叹。而满天的寒意,正是他的悲哀。

4、是现实中某个阶级、阶层的代表。

白居易的《卖炭翁》里的卖炭翁,他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卖炭翁这一形象,可以说代表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人民。

【模拟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问: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解析】

该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诗中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这些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其作用不难看出,一是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怨怒诗;二是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这首宫苑诗为我们刻画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到漏声凄清、漫长。回答上述问题,先要明确诗歌所写之景与诗人之情,然后再结合景及相关的词语具体分析,这次作答的核心。

【答案】塑造了一个怨怒的人物形象,作者先用环境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渲染气氛。点出“无颜色”、“卧听”可见作者的怨怒之情。

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从表面上看,该题考查的是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流露出的情感,实际上是间接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主要是对词中意象的分析。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人往往借助典型意象来渲染或张扬个人的情感,阅读古诗要抓住诗中典型的意象,通过意象的开拓,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

诗中“海浪”“乌云”“北风”“群山”“烟雨”等这些典型意象,再加上“如云”“去却回”“吹起”“急”“卧看”等相关词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绘了一幅海滨暴雨即将来临的自然景色。而此时的诗人却很悠闲地躺卧在窗旁的榻几上,观赏倚于天边高耸入云、蜿蜒巍峨的群山,他想看看急雨倾注在峻岭大海的壮观,这是何等的豪情!回答这类问题,基本方式

是先指出所用意象,然后通过意象分析开拓意境,最后揭示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捞分12技巧

诗词鉴赏是历年中高考的考试必考内容之一,也是中高考语文考试的难点之一,怎样进行诗词鉴赏才能得满分?京翰教育高三语文年级组组长汪梅表示,可以依据诗歌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经过联想、分析、判断,采用最恰当的词语,做出主观的评价(答案)。具体来说,在以下方面要多加注意。

技巧一、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创造和联缀构成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技巧二、掌握诗词的意象。意象:就是借景物曲折达意,这景这物对诗人的情感意念和诗歌形象二者融为一体。

技巧三、研究题干。要鉴赏诗,回答题干的要求,而这个要求本身为我们分析诗词,提供一定的依据,或者思路。

技巧四、研究作者(无影响着除外)的时代、风格、在社会上的地位、思想情绪、人生经历、作诗的思想倾向,对于我们研究诗词

很有作用。

技巧五、展开联想。主要指通过诗的意象和注释,展开对题干要求的联想,经过有机联系,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技巧六、审理诗题。如果忽略诗题,就会出现错误。

技巧七、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特点是意蕴多、凝炼、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

技巧八、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点面结合,抑扬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铺垫悬念、卒章显志等等。

技巧九、思想感情分类。

技巧十、诗词的表现手法:渲染、白描、衬托、对比、象征、比兴、铺垫、夸张、比拟、双关等等。

技巧十一、关于“诗眼”。诗眼即诗词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技巧十二、在评论诗时,一定要在诗题上花费一定的功夫。研究注释。它既可以帮我们理解诗词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联想,去分析和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以及时代的意义等等。

Ⅲ.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例析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

陈与义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

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

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

正目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

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9.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文章在这里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

10.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

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12.点化(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②句点化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③句点化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

13.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

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14.实虚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5。抑扬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6.叠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17.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18.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


相关内容

  • 和全国卷比,上海高考卷的大三门其实并不简单
  • 许多人都认为上海高考卷很简单,特别是在大三门上要比全国卷和一些地方卷都要简单.上海卷是不是真的比全国卷简单呢?我们整理了家辉培优三位名师的访谈,为大家揭秘高考上海卷的真实难度. 上海的高考英语整体难度要比全国I卷高,同时,在往年高考中,上海英语卷也是全国难度最高的高考英语卷之一. 上海卷的考纲词汇是 ...

  • 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复习攻略
  • 教学日记 浅谈对口单招语文复习攻略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高小平 笔者从事江苏省对口单招高三语文教学已经有多年,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了语文复习一点经验,让学生在高考中受益匪浅,现将语文复习攻略与大家共同分享. 甜:学海无涯"甜"作舟 "思想决定行动",&quo ...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总结和攻略
  • 学习方法当前位置:>学习>学习方法>高考状元学习方法总结和攻略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总结和攻略 发布时间:2016-03-26编辑:杰芳 手机版 学习方法不是只有一种,你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帮助你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关于高考状元学习方法总结和攻略,欢迎阅读! 一.学习习惯 ...

  • [优秀作文]认真你就输了
  • 归根结底,这是一篇应试作文攻略,因此,指望以此培养作家或文豪的,敬请绕道:指望博主有作家或文豪之名之才的,敬请绕道.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发了个吐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帖子,没想到会引起很多人共鸣.昨天高考第一天,冉云飞老师贴出他的旧文,关于五十年间高考作文之变迁,我拜读后亦深有感触.这也是我提笔写这篇文 ...

  • 福州私立中学入学考试全攻略
  • 福州私立初中入学考试全攻略 自认为本文是至目前为止史上最强福州小升初攻略. 这一个月来经常回答各种问题,于是把我对各种问题的个人见解,汇总成此贴.此贴一部分是个人经验,一部分是别人家的经验,还有些是自己的教训而且未能做到(以下种种,真不是我家能全部做过或做到的)--群中有娃同时考入三牧华伦时代的集邮 ...

  • 高考牛人的高中三年学习全攻略
  • 姓名:于哲平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法学院2004级 毕业中学: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铁人中学 高考成绩:623分 曾获奖项:佳木斯分局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2004年高考大庆市文科第一名 此时的我不知道你翻开这页纸的心情是如何的,但我想我可以理解.因为我也曾与你们一样,希望在过来人的记述中吸取 ...

  • 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探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探究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规律及教学意义 英文题目:To explore the rul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i ...

  • 班会励志材料
  • 后进生如何在高考最后二个月猛涨100分? 作者简介:骆冬旭,2006年重庆考生,三模考试成绩345分,年级排名999名,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以总分452的成绩,被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地方生队录取.高考过后,我让所有老师和同学大吃一惊:原本被老师断言只能上一个专科学校的我,出人意料地考出了比平时多出一百分 ...

  • 中学生[自我鉴定]的范文选粹
  • 我自上初中以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无论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有了的一定的进步.本学年我曾被评为xx县"优秀共青团员"和县的"三好学生".下面就是我一年来的具体表现. 在德育方面.一年来,我严格.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