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仿写的三点意义与仿写的三点注意事项是仿写教学的精髓。
关键词:仿写意义;注意事项;举一反三
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同学们都知道:广泛地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反之,如果阅读的基本功不扎实,要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是不可能的。因此,同学们要十分重视语文课上阅读分析这一环节,这样才会从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才会有的放矢地仿写作文。
一、作文仿写的重要作用
我们对作文仿写进行了分析,认为它有以下三点作用:
(一)尽快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
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本身对写作文就有一种神秘感。“能写作文该多好呀!”“写作文是不是很难呢?”这种对新事物的神秘感使他们一方面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一方面又害怕写不好反而影响了成绩。老师这时所要做的,我想,不是严格的作文标准,而是放宽要求,宽容为主。“到底写什么才对呀?”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你照着写就可以!”只有让学生大胆地写,学生才会渐渐地熟悉了写作文的各个环节,从而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能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时学生就会高兴地喊:“原来写作文是这么容易!”学生不怕写作文了,下次再写作文就会比较积极。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得思考写出一篇作文的真正过程。一篇文章从孕育到完成总得经历构思、谋篇、起草、修改等一系列的过程,我们是否应该以这样的顺序去研究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呢?我想这是肯定的。“构思--谋篇--起草--修改”这一过程的任一个环节,都必须学生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如何来写作。仿写可以使这一过程得到很容易的实现,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经验。
(二)充分掌握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恰恰代表性地反映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描写小动物的外形。老师在指导了观察方法之后,先布置回家仔细观察小动物并认真填写观察表格,然后让学生带着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写作文。其中有一个作文水平不错的学生,他的作文整篇作文看下来,如果捂住作文题目,我相信任何人看到的只能是模糊不清的“神秘”小动物,因为,实在看不出是什么小动物!老师经过调查得知:有的学生是家里养了小动物,有的是亲戚或邻居家有小动物,还有的是家长带着学生去动物园观察动物......这个学生家里没有小动物,为了完成老师的观察任务,就从家里的老照片中翻出一张小狗的旧照片,但照片上的小狗已经模糊不清了……
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学生缺乏经验、缺乏亲身体验,是写不出作文来的。而且要避免上面现象的发生也是很难的。假如,上文的学生,他学到了一篇或几篇关于小狗的例文,他就可以根据这些文章中的狗的知识来写自己的文章。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小猫的爪可以在书本上印梅花印,可这个现象又有几个人真正看见过,我们大家还不是从老舍的《猫》中学来的,而且大家都在写作的时候引用。
(三)真正激发写作兴趣,挖掘写作潜力。
学生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出发选择学习的内容,对外界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因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我们要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想、去设计教学,不能因为变化的因素太多,自己不能把握,干脆就以自己为主去指导、去修改、去讲评。
如果在初学作文时多进行仿写,就降低了写作难度,就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很愿意进行练笔作文,愿意更好地修改作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经验。
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一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如果我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我的作文能够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能够被编在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作文集里……,如果我努力写出的作文被登载在杂志上……,如果我的作文能在作文竞赛中获奖.……这些机会,都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去创造的!二是来自于学生的自信:我的作文进步了……,我的作文一向不错……,我写作文一定能写好,我一定能得奖……这样的气势,怎么可能不下决心写好呢?但请相信,这样的自信,是老师抬出来!因此,教师需要以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请别吝啬我们的笑容,别停住我们的赞扬。
二、仿写过程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仿写要有针对性。为了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仿写要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某一篇文章写得好,可以进行全篇的仿写;一篇文章某一部分写得好,也可以进行局部的仿写。还可以仿写一篇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落、人物对话、肖像外貌等。这种单项的仿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还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作文水平。
(二)仿写时要切实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小学生初学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发挥好范文的示范作用,用范文去引导,扶持学生。例如五年级学生在学完《广玉兰》一文后,可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其他的花草树木。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范文的结构模式仿写下来。这种练习,对教师来说,是讲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的好形式;对学生而言,这样作文既有原文可凭借,又有思路可遵循,便于依样画葫芦。从而消除了学生在写作中的畏难情绪,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仿写作文要注意“举一反三”。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仿写中由于停滞在机械模仿阶段,写出的文章有“生搬硬套”,“抄袭”之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在用范文引路时,要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学生的观察、领悟、想象,自学等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作文中能够不拘泥范文,做到“举一反三”。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最后一点要说明的是:要仿写好作文,必须读懂读熟范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在读懂读熟的过程中,解决以下问题,为学生仿写做好准备。第一、让学生反复品读、揣摩,理清文章思路,注意表达方法,文章的篇章结构等。如写一个地方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写作思路是按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写出景物特点,按此思路仿写下去,又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采用总分的方法写家乡的杨梅,在分述中又按杨梅的枝叶和果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在写果时又是从果形、色、味进行描述的。学生在读中读懂了这个思路,学生在写家乡某果树时,也可按这个思路进行谋篇布局,进行仿写。第二、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弄懂范例描述的内容与要仿写的内容的异同点,这样能使学生仿写尽量准确些。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很自然的联系到家乡的李子。但李子的树叶在春天时,与杨梅树的枝叶就不尽相同,且另有特点。这时李子开花、长出嫩芽,这就要让学生不能生搬硬套,要仔细观察回忆,写出花和嫩叶的特点。但李子的形状、颜色、味道又有相似的地方,这时可用范例中的一些语句表达。
总之,仿写的训练是利用求同的思维,使学生解决无内容可写的困难,引导学生写作入门,仿写手段,创新是目的。因此,要善于指导学生找出异点,用求异思维,摆脱范例的束缚,举一反三,从模仿为“举一”,以创新为“反三”。由仿写向创作过度,培养写作能力。
摘要:仿写的三点意义与仿写的三点注意事项是仿写教学的精髓。
关键词:仿写意义;注意事项;举一反三
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同学们都知道:广泛地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反之,如果阅读的基本功不扎实,要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是不可能的。因此,同学们要十分重视语文课上阅读分析这一环节,这样才会从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才会有的放矢地仿写作文。
一、作文仿写的重要作用
我们对作文仿写进行了分析,认为它有以下三点作用:
(一)尽快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
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本身对写作文就有一种神秘感。“能写作文该多好呀!”“写作文是不是很难呢?”这种对新事物的神秘感使他们一方面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一方面又害怕写不好反而影响了成绩。老师这时所要做的,我想,不是严格的作文标准,而是放宽要求,宽容为主。“到底写什么才对呀?”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你照着写就可以!”只有让学生大胆地写,学生才会渐渐地熟悉了写作文的各个环节,从而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能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时学生就会高兴地喊:“原来写作文是这么容易!”学生不怕写作文了,下次再写作文就会比较积极。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得思考写出一篇作文的真正过程。一篇文章从孕育到完成总得经历构思、谋篇、起草、修改等一系列的过程,我们是否应该以这样的顺序去研究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呢?我想这是肯定的。“构思--谋篇--起草--修改”这一过程的任一个环节,都必须学生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如何来写作。仿写可以使这一过程得到很容易的实现,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经验。
(二)充分掌握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恰恰代表性地反映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描写小动物的外形。老师在指导了观察方法之后,先布置回家仔细观察小动物并认真填写观察表格,然后让学生带着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写作文。其中有一个作文水平不错的学生,他的作文整篇作文看下来,如果捂住作文题目,我相信任何人看到的只能是模糊不清的“神秘”小动物,因为,实在看不出是什么小动物!老师经过调查得知:有的学生是家里养了小动物,有的是亲戚或邻居家有小动物,还有的是家长带着学生去动物园观察动物......这个学生家里没有小动物,为了完成老师的观察任务,就从家里的老照片中翻出一张小狗的旧照片,但照片上的小狗已经模糊不清了……
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学生缺乏经验、缺乏亲身体验,是写不出作文来的。而且要避免上面现象的发生也是很难的。假如,上文的学生,他学到了一篇或几篇关于小狗的例文,他就可以根据这些文章中的狗的知识来写自己的文章。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小猫的爪可以在书本上印梅花印,可这个现象又有几个人真正看见过,我们大家还不是从老舍的《猫》中学来的,而且大家都在写作的时候引用。
(三)真正激发写作兴趣,挖掘写作潜力。
学生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出发选择学习的内容,对外界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因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我们要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想、去设计教学,不能因为变化的因素太多,自己不能把握,干脆就以自己为主去指导、去修改、去讲评。
如果在初学作文时多进行仿写,就降低了写作难度,就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很愿意进行练笔作文,愿意更好地修改作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经验。
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一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如果我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我的作文能够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能够被编在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作文集里……,如果我努力写出的作文被登载在杂志上……,如果我的作文能在作文竞赛中获奖.……这些机会,都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去创造的!二是来自于学生的自信:我的作文进步了……,我的作文一向不错……,我写作文一定能写好,我一定能得奖……这样的气势,怎么可能不下决心写好呢?但请相信,这样的自信,是老师抬出来!因此,教师需要以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请别吝啬我们的笑容,别停住我们的赞扬。
二、仿写过程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仿写要有针对性。为了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仿写要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某一篇文章写得好,可以进行全篇的仿写;一篇文章某一部分写得好,也可以进行局部的仿写。还可以仿写一篇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落、人物对话、肖像外貌等。这种单项的仿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还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作文水平。
(二)仿写时要切实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小学生初学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发挥好范文的示范作用,用范文去引导,扶持学生。例如五年级学生在学完《广玉兰》一文后,可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其他的花草树木。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范文的结构模式仿写下来。这种练习,对教师来说,是讲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的好形式;对学生而言,这样作文既有原文可凭借,又有思路可遵循,便于依样画葫芦。从而消除了学生在写作中的畏难情绪,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仿写作文要注意“举一反三”。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仿写中由于停滞在机械模仿阶段,写出的文章有“生搬硬套”,“抄袭”之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在用范文引路时,要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学生的观察、领悟、想象,自学等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作文中能够不拘泥范文,做到“举一反三”。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最后一点要说明的是:要仿写好作文,必须读懂读熟范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在读懂读熟的过程中,解决以下问题,为学生仿写做好准备。第一、让学生反复品读、揣摩,理清文章思路,注意表达方法,文章的篇章结构等。如写一个地方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写作思路是按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写出景物特点,按此思路仿写下去,又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采用总分的方法写家乡的杨梅,在分述中又按杨梅的枝叶和果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在写果时又是从果形、色、味进行描述的。学生在读中读懂了这个思路,学生在写家乡某果树时,也可按这个思路进行谋篇布局,进行仿写。第二、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弄懂范例描述的内容与要仿写的内容的异同点,这样能使学生仿写尽量准确些。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很自然的联系到家乡的李子。但李子的树叶在春天时,与杨梅树的枝叶就不尽相同,且另有特点。这时李子开花、长出嫩芽,这就要让学生不能生搬硬套,要仔细观察回忆,写出花和嫩叶的特点。但李子的形状、颜色、味道又有相似的地方,这时可用范例中的一些语句表达。
总之,仿写的训练是利用求同的思维,使学生解决无内容可写的困难,引导学生写作入门,仿写手段,创新是目的。因此,要善于指导学生找出异点,用求异思维,摆脱范例的束缚,举一反三,从模仿为“举一”,以创新为“反三”。由仿写向创作过度,培养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