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国陆军军官制度

【世界军改杂谈】英、法、德国陆军军官制度

2015年11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完善人力资源分类,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加强军事人力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努力使军事人力资源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有句古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部队建设的要点之一就是军官队伍建设,尤其是指挥序列的军官,其素质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西方国家因其工业化时间较早,军官制度的建立时间较长,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鉴于国内对美军军官制度的介绍和讨论较多,故不再赘述,本文重点介绍英国、法国、德国现行的陆军军官制度。

一、 英国陆军军官制度

英国学生在完成高中教育并通过高级水平测试后,先进行2年大学预科的学习,然后再进入大学或专业院校深造,通常获得学士学位需要3年时间,硕士学位则需要再进修1年。由于在读博前无须获得硕士学位,因此有的大学预科生可以在6年内拿到博士学位。 90%的英国陆军军官是在地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参军的,5%的军官是直接进入部队的高中毕业生。这两类学生均需进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完成相应的课程训练。桑德赫斯特的学习期限为一年,学院更关注于军事训练而不是军事学术。而资深士官和准尉要想成为军官,只需经过3周的训练后,即可授予少尉军衔。英军军官可以服4年的短期兵役或16年的中期兵役,长期服役则需要干到年满55岁。

从军校毕业后,授少尉军衔,一年后提升为中尉,在此期间需要担任2年期的排长,在提升为上尉后才可以担任特种排排长。中尉升上尉的最短时间为18个月,平均为2年。担任尉官期间,要通过兵种合成战术课程以及在线军事知识课程,包括一些难度较大的考试。

英军上尉也分为资浅和资深两个阶段,通常上尉岗位的平均年限为6年,对于18岁直接

入职的军官而言,尉官期间升职较慢,这样在成为少校时,大家的年龄都差不多。英军提升为上尉的比例近乎100%,属自动晋升。晋升后还需要学习并通过第二阶段的军事知识课程,约95%的上尉可以提升为少校,之后需要花62周的时间全日制学习中级指挥参谋课程。毕业后,约三分之二的少校担任连长,其他则担任旅级或更高层级的参谋军官,担任连长的期限一般为2年,60%的少校可以晋升为中校,中校要参加高级指挥参谋课程学习。但毕业后只有5~10%的中校有可能担任营长,其他则继续在参谋岗位上工作。 英军的学历教育贯穿军官生涯的始终,中尉军官可以在国防管理和技术学院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硕士课程。也可以参加相关地方大学和研究所的课程学习,需要完成相关的硕士论文。由于英军并不为军官提供额外的学习时间,因此,参加学习的军官人数并不多。

如果军官在16年服役期未满前退役,也可以获得退休金,但需要到65岁才可以领取。军官的退休金和服役年限、职级有直接的关联。军官可以选择在退役后立即领取退休金,但只有基础薪金的30%。在服役满16年后,每多服役一年就多一份奖励,直到55岁的上限。英军没有法定退休年龄,从55岁到65岁均可。如果65岁退休,国家还给予相应的补贴。英军也没有美军“升或走”的政策,军官在55岁时可以以上尉、少校或中校衔退役。故相同职级的军官,英军较美军训练更多,关键岗位的任职时间更长。

英军军官分为两类,E-1属于特定兵种或兵科,需要特殊技能。E-2则属于通用型,没有限制。由于英军依旧采用老式的团级系统,因此初级军官一般在本兵种服役。38岁以下的军官多数都属于E-1,在指参学院深造后,多数的少校及以上军官将被分配到E-2岗位工作,然后再回到本兵种的E-1岗位,担任营长或旅长,或进入参谋岗位。在E-2岗位上的表现,对于晋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E-2岗已经不局限于某个兵种,要求具有综合素质。

英军官成长路线表:

二、法国陆军军官制度

当一名法国中学生完成学业后,需要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然后通过3年的学习以获得学士学位,继续深造2年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则在获得硕士学位的基础上再继

续学3年,因此和国内制度基本一致。

法国陆军主要有三个途径来吸纳初级军官。首先,多数军官毕业于圣西尔军校。而要进入该学校,则需要在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的基础上,通过其入学考试,在学校学习1到3年,完成学业后授予硕士学位并被任命为陆军少尉,这一点远高于英美。第二个途径,年龄不到30岁的士官进入跨兵种军事学校学习,学制2年,且无须按当兵时的兵种来学习专业,毕业后授予少尉军衔。第三个途径是士官进入兵种学校学习,在本兵种得到任命,毕业后参加军官基础课程。

通常,法军尉官需要在兵种学校学习1年,然后当排长,任期3年。一旦被提升为上尉,将参加“军官高级课程”,时间为3到4个月,然后在连执行官或营参谋岗位上任职2年。取得上述资历后,资深上尉将担任连长,任期为1年半到2年。法军资深上尉年龄为35到37岁,此时才可以执掌一个连。

其后,要么谋求继续在指挥岗位上工作,要么转为更加多样化的参谋角色。在提职前,很多军官自愿退役,其中上尉为35%,少校为24% ,中校为11% 。继续寻求在指挥岗位工作的上尉约占同级总人数的43%,参谋岗位约占28%。在提升为少校之前,法军军官均需要到参谋学院进修,这一点类似美军指参学院。但法军没有美军“升或走”的政策。法军法定退休年龄,作战岗位为57岁,参谋岗位为60岁。

身处作战岗位的少校,将参加为期2年的参谋学院课程,与美军中级教育不同的是,法军此时就强调战略层面的思考。完成中级教育后的少校将在参谋或训练岗位上任职3年。提升为中校后,再度回到参谋和兵种学校,然后出任营长,法军只有5% ~ 10%的中校军官有机会成为营长。这一点和英军类似,主要是作战营长岗位有限。不过法军参谋岗位的少校和中校有机会进入学校进行专业进修,可以在军队中干一辈子,但晋升的机会很少。

法军从军校就开始计军龄。从军事教育角度来看,法军军官从圣西尔军校毕业就具有硕士学位,通过参谋学院两年的学习,又可以获得一个硕士学位,军官也可以选择自己花钱继续深造,拿博士学位。但是否具有高等学位并不影响其晋升。

法军现役军官的最短服役期为6年,如果选择在军队工作,则至少服役25年才可能退休。如果25年期满退役,工资只有原来基础工资的50%,直到60岁,此时可以获得国家养老金补贴。如果服役期达到40年,则工资为原来基础工资的75%。法军官兵可以通过海外布防等工作来获取额外的报酬和晋升点数。如果参加特殊单位如伞兵,也可以得到相应的酬劳。例如部队部署到波斯尼亚,部署期间每1天相当于国内2天,这样就可以提前若干天退休。

法军军官成长路线表

三、德国陆军军官制度

德国有自己的一套高等教育制度,在学完初中课程后,德国学生有4个途径继续学习:(1)进入高中(Gymnasium ),然后到大学学习(2)进入实科学校(Realschule )的学生接受更为宽泛的教育(3)进入职业学校(Hauptschule ),专注于职业教育(4)进入补习学校(Gesamtschule ),学生有可能获得以上三种学校的证书,取决于其努力程度。德国高中毕业生需参加大学入学水平测试,进入大学后,学生花4到5年,获得学士或硕士文凭。如果继续深造,还需要花3到5年获得博士学位。

联邦德国国防军通常招收18~19岁的高中毕业生,先服役9个月,要想成为军官,则参加为期3年的军校学习。即便是大学毕业生,也要求完成3年的学习。在3年的学习和训练中,学员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包括担任班长和助理排长,此外,还需要在国防大学学习以获得硕士学位,学员在学习期间计军龄。其他还有从士官中任命军官,通常已经服役12~15年,一般任命为专业军官,往往只能提升到上尉。

完成学业后,学员被任命为少尉,德军少尉的平均年龄为21岁,但至少要服役9年。在服役第1年,要完成初级军官和兵种训练。在第2年,被提升为中尉,并任命为排长。然后充当连执行官或营参谋。平均服役5.5年后,被提升为上尉,和法军一样,德军也将上尉任期分为资浅和资深两个时间段。资浅上尉通常是连执行官,同时需要花时间完成军官高级课程,资深上尉则在连长岗位上至少干2年。美军在连长岗位任职的平均时间15个月,与美军连长相比,德军连长战术经验更多,所受教育也更多。不过德军正在考虑接受英军的体系,将连长职位从上尉改为少校。

德军尉级军官晋升速度与美军差不多,在升为少校之前,军官开始进行选拔,被分为两

类,一类是参谋岗位,一类是总务参谋岗位,这两类军官都需要进入参谋学院学习。表现最好的前10~15%的上尉军官,到总参学校深造两年,成为总参军官(GSO )。虽然总参军官在毕业后和普通参谋一样进行类似的岗位分配,但这些参谋更容易获得晋升并可分配到各个关键岗位。事实上,能够提升为将军的普通参谋军官极少,绝大多数将军都经过总参岗位的历练。总参军官至少可提升为中校,并且接受特殊的岗位管理和继续教育。德军这种双规制的正规军官职业模式可以确保高竞争力,为未来的高级军事领导人提供特殊的军事经历与训练。

所有正式任命的军官均可提升为少校,多数可提升为中校。在成为营长前,参谋出身的中校先要当3年左右的副营长,以获取足够的经验,营长的任期一般为2年。 由于德军少尉已经有了硕士学历,因此在其上尉或少校任职期间,可以继续深造以获得博士学位。如果获得博士学位,将被派到合适的岗位,平均而言,德军军官所受的教育在盟军中是最多的。德军军事教育体系强调对中级军官的教育,当一名军官成为上尉时,已经具有10~12年的军事经验,具备了本兵种的专业技能。然后开始学习连长课程,以提高其领导力水平,接着是校级军官资格课程,也是提升为少校的必修课程。再次是普通参谋课程或总参课程。当成为上校或准将后,将进入战争学院深造。战争学院为高级军官在战略、联合(北约指挥部)以及战役层级的指挥和参谋岗位提供相关的教育。 在上尉阶段,需要决定是否在军中干一辈子,此时已经服役约12年。如果从军队退出,将得到相当于其3年基础薪金的退役金。如果继续服役,在56岁时可以以上尉军衔退役,少校则需要工作到59岁,中校则干到61岁,上校和将军均为62岁退休。校级和将级军官都拿原工资的75%。提前退役者,按服役每年1.87%的比例拿钱,最高为75%。与平民一样,军官也需要交纳养老金。

德军军官成长路线表

欧洲国家的军队并没有美军那样的“升或走”的制度,而是强调根据个人意愿做出选择,一方面和这些国家的军队规模小有关,另一方面要保留尽可能多的军官,就得降低军衔和薪金水平,故老头少校不在少数,法军和德军甚至有老头上尉。不过这些国家的军事教育水平很高,多层级任职教育能够保证军官的质量,而德军具有历史传统的总参选拔制度,可以提升人才建设的水准,与美军相比,不惶多让。

【世界军改杂谈】英、法、德国陆军军官制度

2015年11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完善人力资源分类,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加强军事人力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努力使军事人力资源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有句古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部队建设的要点之一就是军官队伍建设,尤其是指挥序列的军官,其素质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西方国家因其工业化时间较早,军官制度的建立时间较长,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鉴于国内对美军军官制度的介绍和讨论较多,故不再赘述,本文重点介绍英国、法国、德国现行的陆军军官制度。

一、 英国陆军军官制度

英国学生在完成高中教育并通过高级水平测试后,先进行2年大学预科的学习,然后再进入大学或专业院校深造,通常获得学士学位需要3年时间,硕士学位则需要再进修1年。由于在读博前无须获得硕士学位,因此有的大学预科生可以在6年内拿到博士学位。 90%的英国陆军军官是在地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参军的,5%的军官是直接进入部队的高中毕业生。这两类学生均需进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完成相应的课程训练。桑德赫斯特的学习期限为一年,学院更关注于军事训练而不是军事学术。而资深士官和准尉要想成为军官,只需经过3周的训练后,即可授予少尉军衔。英军军官可以服4年的短期兵役或16年的中期兵役,长期服役则需要干到年满55岁。

从军校毕业后,授少尉军衔,一年后提升为中尉,在此期间需要担任2年期的排长,在提升为上尉后才可以担任特种排排长。中尉升上尉的最短时间为18个月,平均为2年。担任尉官期间,要通过兵种合成战术课程以及在线军事知识课程,包括一些难度较大的考试。

英军上尉也分为资浅和资深两个阶段,通常上尉岗位的平均年限为6年,对于18岁直接

入职的军官而言,尉官期间升职较慢,这样在成为少校时,大家的年龄都差不多。英军提升为上尉的比例近乎100%,属自动晋升。晋升后还需要学习并通过第二阶段的军事知识课程,约95%的上尉可以提升为少校,之后需要花62周的时间全日制学习中级指挥参谋课程。毕业后,约三分之二的少校担任连长,其他则担任旅级或更高层级的参谋军官,担任连长的期限一般为2年,60%的少校可以晋升为中校,中校要参加高级指挥参谋课程学习。但毕业后只有5~10%的中校有可能担任营长,其他则继续在参谋岗位上工作。 英军的学历教育贯穿军官生涯的始终,中尉军官可以在国防管理和技术学院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硕士课程。也可以参加相关地方大学和研究所的课程学习,需要完成相关的硕士论文。由于英军并不为军官提供额外的学习时间,因此,参加学习的军官人数并不多。

如果军官在16年服役期未满前退役,也可以获得退休金,但需要到65岁才可以领取。军官的退休金和服役年限、职级有直接的关联。军官可以选择在退役后立即领取退休金,但只有基础薪金的30%。在服役满16年后,每多服役一年就多一份奖励,直到55岁的上限。英军没有法定退休年龄,从55岁到65岁均可。如果65岁退休,国家还给予相应的补贴。英军也没有美军“升或走”的政策,军官在55岁时可以以上尉、少校或中校衔退役。故相同职级的军官,英军较美军训练更多,关键岗位的任职时间更长。

英军军官分为两类,E-1属于特定兵种或兵科,需要特殊技能。E-2则属于通用型,没有限制。由于英军依旧采用老式的团级系统,因此初级军官一般在本兵种服役。38岁以下的军官多数都属于E-1,在指参学院深造后,多数的少校及以上军官将被分配到E-2岗位工作,然后再回到本兵种的E-1岗位,担任营长或旅长,或进入参谋岗位。在E-2岗位上的表现,对于晋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E-2岗已经不局限于某个兵种,要求具有综合素质。

英军官成长路线表:

二、法国陆军军官制度

当一名法国中学生完成学业后,需要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然后通过3年的学习以获得学士学位,继续深造2年可以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则在获得硕士学位的基础上再继

续学3年,因此和国内制度基本一致。

法国陆军主要有三个途径来吸纳初级军官。首先,多数军官毕业于圣西尔军校。而要进入该学校,则需要在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的基础上,通过其入学考试,在学校学习1到3年,完成学业后授予硕士学位并被任命为陆军少尉,这一点远高于英美。第二个途径,年龄不到30岁的士官进入跨兵种军事学校学习,学制2年,且无须按当兵时的兵种来学习专业,毕业后授予少尉军衔。第三个途径是士官进入兵种学校学习,在本兵种得到任命,毕业后参加军官基础课程。

通常,法军尉官需要在兵种学校学习1年,然后当排长,任期3年。一旦被提升为上尉,将参加“军官高级课程”,时间为3到4个月,然后在连执行官或营参谋岗位上任职2年。取得上述资历后,资深上尉将担任连长,任期为1年半到2年。法军资深上尉年龄为35到37岁,此时才可以执掌一个连。

其后,要么谋求继续在指挥岗位上工作,要么转为更加多样化的参谋角色。在提职前,很多军官自愿退役,其中上尉为35%,少校为24% ,中校为11% 。继续寻求在指挥岗位工作的上尉约占同级总人数的43%,参谋岗位约占28%。在提升为少校之前,法军军官均需要到参谋学院进修,这一点类似美军指参学院。但法军没有美军“升或走”的政策。法军法定退休年龄,作战岗位为57岁,参谋岗位为60岁。

身处作战岗位的少校,将参加为期2年的参谋学院课程,与美军中级教育不同的是,法军此时就强调战略层面的思考。完成中级教育后的少校将在参谋或训练岗位上任职3年。提升为中校后,再度回到参谋和兵种学校,然后出任营长,法军只有5% ~ 10%的中校军官有机会成为营长。这一点和英军类似,主要是作战营长岗位有限。不过法军参谋岗位的少校和中校有机会进入学校进行专业进修,可以在军队中干一辈子,但晋升的机会很少。

法军从军校就开始计军龄。从军事教育角度来看,法军军官从圣西尔军校毕业就具有硕士学位,通过参谋学院两年的学习,又可以获得一个硕士学位,军官也可以选择自己花钱继续深造,拿博士学位。但是否具有高等学位并不影响其晋升。

法军现役军官的最短服役期为6年,如果选择在军队工作,则至少服役25年才可能退休。如果25年期满退役,工资只有原来基础工资的50%,直到60岁,此时可以获得国家养老金补贴。如果服役期达到40年,则工资为原来基础工资的75%。法军官兵可以通过海外布防等工作来获取额外的报酬和晋升点数。如果参加特殊单位如伞兵,也可以得到相应的酬劳。例如部队部署到波斯尼亚,部署期间每1天相当于国内2天,这样就可以提前若干天退休。

法军军官成长路线表

三、德国陆军军官制度

德国有自己的一套高等教育制度,在学完初中课程后,德国学生有4个途径继续学习:(1)进入高中(Gymnasium ),然后到大学学习(2)进入实科学校(Realschule )的学生接受更为宽泛的教育(3)进入职业学校(Hauptschule ),专注于职业教育(4)进入补习学校(Gesamtschule ),学生有可能获得以上三种学校的证书,取决于其努力程度。德国高中毕业生需参加大学入学水平测试,进入大学后,学生花4到5年,获得学士或硕士文凭。如果继续深造,还需要花3到5年获得博士学位。

联邦德国国防军通常招收18~19岁的高中毕业生,先服役9个月,要想成为军官,则参加为期3年的军校学习。即便是大学毕业生,也要求完成3年的学习。在3年的学习和训练中,学员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包括担任班长和助理排长,此外,还需要在国防大学学习以获得硕士学位,学员在学习期间计军龄。其他还有从士官中任命军官,通常已经服役12~15年,一般任命为专业军官,往往只能提升到上尉。

完成学业后,学员被任命为少尉,德军少尉的平均年龄为21岁,但至少要服役9年。在服役第1年,要完成初级军官和兵种训练。在第2年,被提升为中尉,并任命为排长。然后充当连执行官或营参谋。平均服役5.5年后,被提升为上尉,和法军一样,德军也将上尉任期分为资浅和资深两个时间段。资浅上尉通常是连执行官,同时需要花时间完成军官高级课程,资深上尉则在连长岗位上至少干2年。美军在连长岗位任职的平均时间15个月,与美军连长相比,德军连长战术经验更多,所受教育也更多。不过德军正在考虑接受英军的体系,将连长职位从上尉改为少校。

德军尉级军官晋升速度与美军差不多,在升为少校之前,军官开始进行选拔,被分为两

类,一类是参谋岗位,一类是总务参谋岗位,这两类军官都需要进入参谋学院学习。表现最好的前10~15%的上尉军官,到总参学校深造两年,成为总参军官(GSO )。虽然总参军官在毕业后和普通参谋一样进行类似的岗位分配,但这些参谋更容易获得晋升并可分配到各个关键岗位。事实上,能够提升为将军的普通参谋军官极少,绝大多数将军都经过总参岗位的历练。总参军官至少可提升为中校,并且接受特殊的岗位管理和继续教育。德军这种双规制的正规军官职业模式可以确保高竞争力,为未来的高级军事领导人提供特殊的军事经历与训练。

所有正式任命的军官均可提升为少校,多数可提升为中校。在成为营长前,参谋出身的中校先要当3年左右的副营长,以获取足够的经验,营长的任期一般为2年。 由于德军少尉已经有了硕士学历,因此在其上尉或少校任职期间,可以继续深造以获得博士学位。如果获得博士学位,将被派到合适的岗位,平均而言,德军军官所受的教育在盟军中是最多的。德军军事教育体系强调对中级军官的教育,当一名军官成为上尉时,已经具有10~12年的军事经验,具备了本兵种的专业技能。然后开始学习连长课程,以提高其领导力水平,接着是校级军官资格课程,也是提升为少校的必修课程。再次是普通参谋课程或总参课程。当成为上校或准将后,将进入战争学院深造。战争学院为高级军官在战略、联合(北约指挥部)以及战役层级的指挥和参谋岗位提供相关的教育。 在上尉阶段,需要决定是否在军中干一辈子,此时已经服役约12年。如果从军队退出,将得到相当于其3年基础薪金的退役金。如果继续服役,在56岁时可以以上尉军衔退役,少校则需要工作到59岁,中校则干到61岁,上校和将军均为62岁退休。校级和将级军官都拿原工资的75%。提前退役者,按服役每年1.87%的比例拿钱,最高为75%。与平民一样,军官也需要交纳养老金。

德军军官成长路线表

欧洲国家的军队并没有美军那样的“升或走”的制度,而是强调根据个人意愿做出选择,一方面和这些国家的军队规模小有关,另一方面要保留尽可能多的军官,就得降低军衔和薪金水平,故老头少校不在少数,法军和德军甚至有老头上尉。不过这些国家的军事教育水平很高,多层级任职教育能够保证军官的质量,而德军具有历史传统的总参选拔制度,可以提升人才建设的水准,与美军相比,不惶多让。


相关内容

  • 德国军事院校
  • 德国军事院校 德国军事院校的训练体系与改革 德国军队历来十分重视院校建设和院校教育.近50年来,德军对院校建设和教育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使军队院校训练与军外教育.地方大学教育相适应:使军事专业训练与地方职业训练密切结合,以便军人退役后有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几经调整与改革,德军已基本上建立起一套较完整 ...

  • 新军的编制
  • 1894年至1895年,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战争".中国方面参战的湘淮军和各省防练军大部分溃散,号称"北洋精华"的海军,也全军覆灭..清廷为维持自己的统治,决定采纳众议,改革兵制,效法西洋,建立一支新型陆军. 新军的编制.训练.装备和官制等完全效仿德国和日本 ...

  • 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日本陆军军服演变 (转载)
  • 日本陆军的缔造者就是明治天皇,这个年轻的君主野心勃勃的希望建立一支完全西方化的现代军队,当然军服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军服还相当混乱当时支持明治天皇倒幕运动的萨摩军队已经装备了比较统一的深蓝色军服,但是这种军服还保留着相当明显的和服式样.明治天皇成功夺取权力后,开始进一步改造陆军 ...

  • 解放军各级别工资单曝光
  • 士官是部队当中的兵头将尾,去年以来全国在沈阳.济南.广州军区,分别展开了士官制度改革的试点.士官长最高服役年限可达29年,他们比同级别的普通士官每月多400元岗位津贴,平均工资7000元以上,并有独立的办公住宿房间.士官长制度为基层士官人才长期部队服役提供了条件,给他们选择退休.自主择业等出路提供了 ...

  • 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日本篇(中)
  • 早在幕府末期."黑船开关"之前,日本国内精英就有人开始设计新时代的国家扩张战略.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将上述战略国策化.自明治维新以来,近代日本的外交核心始终是追随强者.日本在二战中追随德国,本质上仍是传统"搭车"战略的延续,只不过这一次日本的赌注押错了方向.从 ...

  • 中国军队的军衔等级
  • 中国军队的军衔等级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分为3等10级,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根据军官所属军种和技术特点,在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 ...

  • [魂兮归来:金一南讲抗日战争]
  • 2015-11-25 10:00 来源:磨铁图书作者:金一南 1381次点击:我要评论 受岛国环境培育.具有超人精力的石原,一踏上中国土地,立刻被大豆和高粱像绿色海洋般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惊呆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令他心旷神怡的景象,眼睛闪闪放光,头脑中帝国扩张的梦想一下子找到了依托的地方. 书名:& ...

  • 二战中为何二流美军却在欧洲战场势如破竹
  • 总所周知,自从德意志统一后,德国陆军水平一直是世界一流水平,但在二战中后期的欧洲西线战场上其主要对手是美国陆军一支世界二流水平的部队(二战爆发前美国门罗主义盛行,因其与欧洲有大西洋天险,所以美国政府对于军队的发展并不重视且军队数量极少.直至二战爆发前的1939年,美国武装部队人员总数约为33.5万人 ...

  • 中国近代兵制沿革的历史轨迹
  • [摘 要] 鸦片战争拉开了 中国 近代 社会 的帷幕,作为社会制度文化的兵制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被迫进行了近代化的沿革.在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八旗.绿营经制兵制被勇营兵制所取代,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仿照西法编练了新军.近代兵制的沿革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