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辞和修辞学

一、修辞和修辞学

(一)修辞

1、“修辞”的训诂学诠释

许慎《说文解字》:“修,饰也。从彡(shan55),攸声。”段玉裁注:“饰卽今之拭字。拂拭之则发其光采。故引伸为文饰。„„此云修饰也者,合本义引伸义而兼举之。不去其尘垢,不可谓之修;不加以缛采,不可谓之修。修之从彡者,洒刷之也,藻绘之也。”“彡”是象形字,《说文解字》中从“彡”的字共10个,字义或为头发,或为毛刷,或为画文,或为彩饰。《说文解字》用“毛饰画文”四个字解释。

修,本指对于物件整饬,后延伸对于人的外表的妆饰,进一步延伸对于言辞的整饰,如《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

许慎《说文解字》:“辞(辭),讼也。犹理辜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分争辩讼谓之辞。”可见,“辞”的本义为“诉讼”。后又有“文辞、言辞(言词)”义。如《易·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在这个意义于“词”相同。有人指出,“‘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古敬恒、刘利.新编说文解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P.55】

“修辞”二字连在一起出现,最早要算《易经》,《易·乾·文言》有言:“修辞立其诚”。但是对于的“修辞”含义的理解却是多样的,下面,第一种理解是早期的理解,较切近原文意思;第二、第三种理解均为后起意思。

其一,“修辞”指“修理文教”,指君子修炼自己的言语行为、处世方式乃至政治行为,以达到儒家的理想标准。修辞是修身的必要手段,修身的目的,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早期的理解,切近《周易》的原意。唐代孔颖达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也,故云居业也。”【《周易正义》卷一】南怀瑾说:“《易经》上的修辞所含的意思,包括了言语、文字和行为,要和辞章一样。古代‘辞章’的观念,并不限于白纸黑字的文字著作,也包括了待人、处世、做事乃至于都市建筑的设计,都是修辞。所以‘修辞立其诚’,就是说言谈举止方面,做人要诚恳,这是居业的条件,无论做任何事业,做官也好,做工程师也好,乃至当清道夫也好,讲话要得体,风格很够,本位站得住,这就是修业,这是孔子对进德修业的解释。” 【南怀瑾.易经杂说[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P.205-206】

其二,“修辞”指文章写作,有时特指文学创作。张岱年说:“‘修辞立其诚’„„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张岱年.文化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P.342】

郭绍虞说:“假使把修辞看作是文章的形式技巧,那么‘诚’便可看作文章的内容意义。„„ 他们讲修辞,没有对‘立其诚’的问题加以注意,所以骈文时代的文学可说完全走向修辞一边,根本忘记了‘立其诚’的观念。”【郭绍虞.修辞剖析[A].修辞学研究[M]第1

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P.?】

其三,“修辞”指修饰和调整语言,或者指运用语言的全部行为。

“‘言以文远’就是‘语言因为美化才能够传远垂久’,这就是说明语言的美化功能。‘情欲信而辞欲巧’是说内容要真实,文辞要‘美化’,‘巧’可以当作‘美化’。这句话可以和《易》‘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意思相近。”【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P.2】王希杰说:“‘修辞立其诚’!这是中国传统修辞学的精髓所在。修辞学虽然是一门语言技巧的学问,但是在我们看来,现代修辞学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抓住这个‘诚’字!把它作为修辞的基本原则,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P118】

2、“修辞”的修辞学诠释

张弓说:‚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以美化语言。‛【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P.1】

陈望道说:(修辞)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p.1】

张志公说:‚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张志公.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A].张志公文集(第2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P.209】

王希杰说:‚‘修辞’既是一个动词,又是一个名词。作为一个动词,它相当于修辞活动。……当做一个名词来用的时候,它的意义是:努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种种规则的总和,或叫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规则的集合。‛【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P.22】

王德春说:(修辞)‚①指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和—定的非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②指在具体的言语环境里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来增强表达效果的—种言语活动。③美化语言。④指修辞现象:⑤兼指修辞学。【王德春主编.修辞学词典[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P.170】

张静说:‚简略点说,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详尽点说,修辞是在一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材料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张静.实用现代汉语[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p.45】

胡裕树说:‚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景,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p.394】

曹德和说:‚表示过程的‚修辞‛,我们的定义是:‚通过语言材料的选臵、调适以实现交际目的的表达行为‛。【 曹德和.关于修辞理论的深度思考———从修辞学基本概念的界定谈起[J].学术界,2008(5).P.86】

《辞海》:‚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言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P.242】

刘焕辉说:‚ 修辞现象是言语交际中表达一方力求获得最佳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表达现象……因此言语形式与思想内容这对特殊矛盾只能统一于特定语境中;解决这一对特殊矛盾的修辞手段是言语形式的最佳组合,简称言语形式的组合。……这种组合,不是指语言符号系统内部的静态关系,而是作为修辞活动的主体运用语言符号能动地组合言语表达形式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组合。一切修辞手段,都可归结为言语形式的组合……‛【刘焕辉.修辞学纲要(修订本)[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P.84、85】

胡范铸说:‚修辞是一种语言行为,但修辞之所以成为修辞,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行为.应该是追求语言交际有效性的行为。‛【胡范铸.‚修辞‛是什么?‚修辞学‛是什么?[J]. 修辞学习2002(2).P.2】

陈汝东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社会行为。……修辞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修辞不是语言文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言语交际,是参与双方的语言符号互动。日常交谈、书信往来、新闻报道、文学创作。商业广告、网络传播,也都是为了交际,是由说写着好听读者构成的双向交际。‛【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6-7】

谭学纯、朱玲说:修辞的功能有三个层面。‚一、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修辞技巧

[P.21]……二、修辞作为文本建构方式:修辞诗学:所谓文本构建,就是特定的表达内容在篇章层次面如何向特定的表达形式转换的审美设计。[P.32]三、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修辞哲学[P.42]……哲学家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是相对于非语言动物的一种界定。我们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是针对人如何更有效地通过语言证明自己、走近他人的一种描述。应该承认,在很多情况下,人际交流并不是把存在着的世界转化为抽象的表述,而是把真实世界转换为似真、甚至失真的修辞世界。这意味着,在更多的情况下,主体以修辞的方式‘在场’(按:指人类以修辞的面目存在、活动于世界),或者说,修辞对于主体之‘在场’的影响,比不假修饰的语言影响更大。[P.45]修辞活动是表达者和接受者共同建构审美现实的言语活动。[P.66]……‘修辞活动’重新定义为:言语交际双方共同创造最佳交际效果的审美活动。‛[P.69]【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修订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P.21-69】

张宗正说:‚修辞绝不简单的只是语言层面上增删改换词语、斟酌选择句式、设臵使用辞格的活动,修辞是人类将修辞思维外化为修辞行为、修辞作品的过程,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优化的、个性化的、情感化的、意图化的模式,是人与客观世界人性的对话的交流系统、交流方式、交流过程。……我们认为言语交际的接收解码环节理所当然地应该包括在修辞学范围中。‛【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P.62、63】

黄伯荣等说:‚‘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P.160】

综上所述,关于修辞,可以做出如下总结:

(1)“修辞”可视为一种行为,指修辞活动。具体的又有多种说法:1)指修饰文辞(陈望道);2)指调整、适用语言的活动(陈望道、黄伯荣、曹德和、);3)指选择语言材料的活动(张志公);4)指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包括材料和表现手法等的活动(张弓、《辞海》);5)指运用语言手段和—定的非语言手段的活动(王德春);6)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的活动(陈汝东);7)指追求语言交际有效性的活动(胡范铸);8)指言语形式的最佳组合活动(刘焕辉);8)指思维外化的过程、认知世界的模式和人与世界对话的过程(张宗正)。这是过程性定义。虽然都在谈活动,但是概括的层次并不一样:选择语言材料,说得最具体;组合最佳的言语形式次之;利用语言因素,调整、适用语言,再次之;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较为概括,而思维外化、认知世界、对话世界以及参与精神构建,则最为笼统。胡范铸和谭学纯的定义没有涉及活动内容。行为类关键词有:修饰、调整、适用、选择、利用、运用、建构、理解、追求、组合、外化、认知、对话等等。

(2)“修辞”视为一种现象。或者指努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种种规则的总和或集合(王希杰);或者指运用语言手段和—定的非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王德春);或者指运用语言材料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张静);或者指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胡裕树);或者指话语建构、文本构建和参与精神构建的方式(谭学纯);或者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黄伯荣);这是目的性定义。这种名词性的解释中也伴有行为性说明,如张静说到“运用语言材料”,胡裕树说到“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现象类关键词有:规则、现象、手段、规律、方式、方法、技巧等等。

(3)“修辞”仅指语言表达(建构、编码)行为,这是绝大多数学者的看法;认为修辞既指语言表达(建构、编码)行为,也指语言理解(接收、解码)行为,陈汝东、谭学纯和张宗正等持这样的看法。

(4)修辞行为的归属,或称语言行为,或称言语行为,或称话语行为,或称言语交际行为。这种不同,只是表述习惯的差异,实际所指应该会是一致的。准确地讲,该称言语行为。但是,也有人把修辞行为放得很大,如张宗正。他说:“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是关注并追求效果的言语活动,因而其本质就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明确意图、针对对象、把我时机、切合场景、加载意义追求效果的一种行为过程。”[P.52]又说:“修辞是某种思维活动外化的过程;„„同样的心理思维活动,外化为可以感知的物质形式时,不一定非表现在语言运用上,语言之外的其他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如漫画、雕塑、口技、舞蹈、哑剧等等,也能作为夸张、

拟人、比喻等思维活动运行和表现的工具。”[P.49]还说:“修辞作为一种行为是把具有修辞性的心理思维活动外化(ostensiveness)的过程,大而言之,紫禁城的布局,迪斯尼游乐园的设计,现代生态城市的规划,公司内部运行机制的制定以至外交策略的确定,谈判方式技巧的选择等等,都是关于不同内容的某种特殊心理思维活动的外化,都可以看做是追求效果的修辞行为。”【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52】

(5)在下定义同时,大多数人还谈到修辞目的。张弓说要“美化语言”;王希杰说要“努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王德春说要“加强言语表达效果”;张静说要“提高话语表达效果”;胡裕树说要“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曹德和说要:“实现交际目的”; 《辞海》说要“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刘焕辉说要“力求获得最佳交际效果”;陈汝东说要“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胡范铸说要“追求语言交际有效性”;谭学纯说要“创造最佳交际效果”; 黄伯荣说要“加强表达效果”。陈望道、张志公的定义没有涉及修辞目的。关于目的的关键词有:美化、提高效果、加强效果、理想效果、最佳效果、有效性、恰当表达、实现交际目的等等。

(6)“修辞”还可以视为一个学科、科学,即指修辞学(黄伯荣、王德春)。

关于修辞,我们的定义是: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

对于这个定义,应该明确:

其一,修辞属于言语表达行为,不包括言语的理解和接受。表达行为要充分考虑理解和接受的因素,以便有助于理解和接受的顺畅和便利。

其二,言语表达行为总是有一定目的的,没有目的的表达行为并不存在,或者说没有目的的表达行为如梦呓或神经错乱者的话语不在修辞活动之列。即使最简单的一声招呼如“嗨”,虽然不传递信息,也会传递感情,促进互动,也是一种目的。目的具有明确与否、重要与否、敏感与否、随机与否以及层次性等特征。目的也需专门研究。

其三,言语表达的全部行为都属于修辞活动,不受“提高表达效果”的局限。言语表达行为对于实现目的的效果而言,概括地讲有三种可能:“提高”、“减损”、“正常”。修辞绩效也就有三种,积极、消极、一般,分别可称为上佳修辞、失败修辞和正常修辞。如果把修辞局限于“提高表达效果”,那么大部分言语表达行为则被排除在修辞活动之外,这些被排除的言语行为究竟算作什么,语言学要不要关心,由哪个学科去关心?更棘手的是,提高表达效果和不能、未能提高表达效果的言语行为应该怎样鉴定和区分?弄得不好,会把修辞回归到美辞活动、修饰活动、练字活动、辞格活动等狭小的范围。另一个相关问题是言语行为的有意识与否,或说,修辞活动是有意识的言语行为,这个说法成立。在我们看来,言语行为都是有意识的行为,刻意追求,反复斟酌,谨慎推敲,当然属于有意识行为,但脱口而出、娓娓道来、一挥而就、信笔写去的言语行为也是有意识的,因为正常的人,语言使用已经极

其熟练,成了习惯动作,言语表达往往就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完成,看上去不经意、无意识,其实并非如此。

其四、言语表达是一种构建言语的活动。“构建”一词,说得笼统,概括度高,因为“言语表达”涉及范围太广,反映内容太多,“修饰、调整、适用、选择、利用、运用、组合”等说法会难以涵盖。

如果把“修辞”视为名词、一种现象,可以这样理解:

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是人们生存的一种状态,人们活动的现象之一,构建言语、生成言语也就是一种现象,一种修辞现象;构建言语,有构建的策略,构建的方法、技巧,构建的原则、规则和规律,修辞还可以指这些策略、方法、原则和规律的总和。

当然,修辞作为名词,还可以指修辞学。

(二)修辞学

修辞学是什么?下面予以讨论。

章衣萍说:‚修辞学是研究文辞美化的一种艺术。‛【章衣萍.修辞学讲话[M].上海:上海天马书店,1934.p.3】

宗廷虎等说:‚修辞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修辞的学科。具体一点说,就是为了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而建立起来的学科。‛【宗廷虎等.修辞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P.9】

王希杰说:‚所谓修辞学,就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的规律有一定的弹性,甚至有一定的模糊性。……修辞学是不容易公式化、形式化和符号化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修辞学就没有科学性。‛【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P.32、35】

张静说:‚专门研究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的学科,叫修辞学。‛【张静.实用现代汉语[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p.47】

胡裕树说:‚‚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景,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修辞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的科学。‛【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p.394】

曹德和说:修辞学是‚以交际效果为参照系研究语言表达手段和表达规律的学科。这定义有两个特点:第一,强调修辞学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表达手段和表达规律;第二,强调修辞学只是把交际效果作为参照系。‛【曹德和.关于修辞理论的深度思考———从修辞学基本概念的界定谈起[J].学术界,2008(5).P.88】

胡范铸说:‚修辞行为其实也具有这样两套规则,一套是修辞行为的构成性规则,一套是修辞行为的策略性规则。构成性规则是必须遵守的,策略性规则是可以临时变换的。……现代修辞学就是努力探寻修辞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努力提高语言交际行为的有效性的一门学科。……需要构拟实现语言交际有效性的修辞学模型。而要构拟有效地进行语

言交际的模型,就不能只关注词语选择、句式的调整、辞格的运用,而应该分析一项一项的修辞行为,分析修辞行为的种种规则,分析修辞行为的种种规则的构成性与策略性。‛【胡范铸.‚修辞‛是什么?‚修辞学‛是什么?[J]. 修辞学习2002(2).P.3】

陈汝东说:‚修辞学是研究言语交际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修辞行为及其规律。……具体讲,修辞学研究修辞的本质特性、修辞学的理论建设、修辞手段、修辞方法、语体风格、修辞规律、话语组织和话语理解的机制、话语协调、修辞批评、修辞学史等等。‛【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33、39】

张宗正说:修辞学也不仅仅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科学,不能仅用语言学的理论和知识去研究它;……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思维、修辞活动、修辞作品以及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62、63】

综上所述,大家都认为修辞学是研究某种规则、规律的科学。在“规律”前,有的指明研究对象,如运用语言技巧、手段的规律,言语交际行为的规律,修辞思维、修辞活动、修辞作品及其关系的规律;有的指明研究目的,如提高表达效果的规律,美化语言的规律。修辞学的定义,涵盖范围大小不同。从对象看,“技巧、手段”较小,“言语交际行为”居中,“修辞思维、活动、作品及其关系”最大;从目的看,“提高表达效果”一般,“美化语言”较小。

我们认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

(三)修辞学研究对象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辞过程,一是修辞作品。修辞过程即为实现交际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过程,也可以称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主要源自修辞过程的研究;修辞作品即修辞过程所产生的成果,修辞作品的研究,也可以称为修辞批评,目的是通过对于作品成功和失败经验的考查,实证从过程研究中所得出的规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规律的总结予以补充和扩展,而且,通过归纳法总结修辞规律,基本上依赖研究修辞作品来完成。

修辞过程的研究按照时序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明确目的(或说意图),分解目的,目的有不同层次,不同性质,都需要明确。

确定策略,包括确定语体和风格;选择视角、突破口;确定话题——话题也有层次性,甚至大致规定话题推进的方向、线路,等等。

组织言语,选词、造句、形成语篇;起承转合、衔接照应、连贯顺畅、条理层次、语音协调、辞格选用等等。——这是过程研究的重心所在。

修饰、调整、润色。涉及言语作品雏形的各个方面。这里所谓言语作品,不一定指成篇文章,可以为一段,可以为一句几句、甚至一个句子尚未完成。

从横截面上看,修辞对象有两个重要要素:

一是语境。修辞是个动态的过程,是语境条件下的言语行为,上述“时序”的几个阶段,都是在语境条件下发生、展开和推进。语境是修辞过程的背景、基底,有时甚至就是修辞“材料”。

一是修辞原则。修辞必须也必然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修辞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修辞目的难以实现。修辞原则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表现为一种多层次的网络系统,它有一个最高原则,有多层下位原则(或准则),所有的下位原则都服从最高原则,都服务于最高原则。

关于修辞对象,有几点需要强调:

其一,理论上讲,修辞过程包括全部言语构建过程、构建事实。言语构建从参照目的性的修辞绩效看,有上佳修辞、失败修辞和正常修辞的区别,无论哪一类都是修辞学的对象,每一类对于修辞规律的总结都会从不同角度提供信息,贡献价值。不过重点应该关注上佳类和失败类,尽管正常类的现象会更多。当然“类”的认定、选择的界限有些模糊,不免见仁见智,这其中会体现出研究者的功力和水平。

其二、修辞过程不能仅限于组织言语和修饰调整阶段。有人说:“主题的确定和题材的选择是修辞过程之前就产生的,属于写说内容的形成阶段。修辞研究的是语言的调整,是在上述问题解决之后,才考虑如何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思想内容。修辞现象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在确定主题和选择题材时,是不存在修辞现象的。”【宗廷虎等.修辞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P.9】这一说法需要甄别。“主题”指什么?如果就是修辞目的,则修辞学应该研究。通常的看法,主题是宏观语篇(一般说的“文章、整部书、甚至多部曲”;其实语篇也指段落、句群等“超句体”,即微观语篇)所表达的基本观点,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常常用一两句话予以概括。这该属于我们说的修辞目的范围,是修辞目的最高层次的概括。修辞目的是多层次的,最高层次目的,在修辞过程中要不断分解,分化为不同层次、不同小点,但都属于修辞目的。“题材”指什么?从文学角度看,或指文学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的领域,或指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宽泛地讲,指作品内容主题所用的材料。这里的题材绝不是文学角度概念,用的是宽泛的视角。那么,作品所用的材料在不在修辞过程考虑之列?也要分别对待。如果写一篇通讯,一份年终总结,去调查、走访、搜罗材料,这个过程不在修辞过程之列;如果写作或说话时刻,搜寻一个典故、一个寓言、一个事例,作为论据或者一个导语,或者什么的,这应该纳入修辞过程,因为这同造句中练字、练词的搜寻一个字词没有本质差异。因此,主题的确定属于修辞过程,材料的选择不能完全排除在修辞过程之外。

修辞过程包括修辞目的的明确和修辞策略(语体、风格、视觉、话题等)的选定。这两项虽然在言语组织之前出现(但并非一定在其之前全部完成),却是言语组织的必然阶段,缺乏目的和策略的指引和范型,言语组织寸步难行,甚至无从发生。再说,修辞成败的界定,修辞规律的确定都必须参照修辞目的,不然一切将无从谈起。

其三、修辞对象只限于言语表达阶段的言语构建行为,不包括话语理解阶段,如果一定

程度上对于话语理解进行考察,只是作为言语表达研究的佐证或补充。修辞对象基本上限于言语行为,关涉的材料主要是语言文字。但是某些领域如影视领域、广告领域、理工科相关领域的修辞研究,材料会拓宽到图片、符号、影像等,这是某些领域的特殊材料,这些材料还依赖语言文字基础,难以独立存在。超言语、非言语的人类其他行为,不在修辞对象之列,漫画、舞蹈、雕塑、建筑、口技等行为不算修辞行为,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涵盖某个行为的全过程,也不能包揽众多的行为。

其四、这里的关于对象的叙述,是粗线条的,对象描述要步步深化,例如“时序”的各个阶段,都需深化到方式方法、手段技巧层面;语境及其复杂,需要深入描述。修辞原则是个复杂系统,需要深入讨论。

(四)修辞原则

1、关于原则的种种表述

吕叔湘说:‚有一个原则贯穿于一切风格之中,……可以叫做‘适度’,……又可以叫做‘恰当’,……综合这两个方面用一个字眼来概括,就是‘自然’,就是一切都恰到好处。【吕叔湘.汉语修辞学〃序[A].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P.1】

王希杰说:‚对修辞原则,学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有一个时候流行的意见是:准确、鲜明、生动。(我在)《汉语修辞学》中提出:把握交际对象;保持自我本色;同语言环境相一致;明确前提;视点适当。(我在)《修辞学新论》提出了三条原则:(一)语言材料的规范性和变异的适度;(二)信息的真实、切题、适量性;(三)对语言环境的得体性。现在我们认为,修辞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得体性原则。一切其他的原则都从属于这个原则,都是这个原则的派生物。这个最高原则制约着和控制着一切其他的原则。

[P343]……得体性是一种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的价值评价。[P342]……得体性指的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P.345】

王希杰又说:‚……‘修辞立其诚’就是修辞学的生命;修辞学的社会价值全就在这个‘诚’字之上;真正的修辞学应当建立在‘修辞立其诚’的基础之上。‛【王希杰.略论“修辞立其诚”[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P.3】

刘焕辉说:‚(我们把修辞)归纳成三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明确目的,看清对象;……

(二)适应环境,注意场合;……前后连贯,关照上下文。【刘焕辉.修辞学纲要(修订本)

[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P.53、59、63】

张宗正说:‚(编码)修辞活动原则:1.贯穿意图宗旨;2.把握对象特点;3.信息有效切当;4.形式得体和谐。‛【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101-103】

陈汝东说:‚话语建构……要遵守的修辞原则……包括准确、准确、适切和恰切四个方面。正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语音和文字正确,二是语法正确,三是语义正确。……正

确不等于准确,只有表达准确,才能使话语充分地传达出说话人的意思……适切,就是话语要切合语境……适切是话语建构的第三层次,其目标是修辞效果要好。……恰切是话语建构的更高层次……旨在使话语完成交际任务的效率达到最佳程度。‛【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368、375、376、378】

曹德和说:‚对于‘修辞原则’,我们的定义是‘以题旨为根据,以语境为条件和手段’‛。

【曹德和.关于修辞理论的深度思考———从修辞学基本概念的界定谈起[J].学术界,2008

(5).P.90】

孙汝建说:‚在修辞活动中必须遵循一些特定的原则,即适切原则、审美原则和比较原则。‛【孙汝建.现代汉语[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P.420】

周强在一片文章中,列举了17条关于修辞原则的阐述,部分转引如下:【周强.关于“修辞原则”的研究———基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J].福州大学学报,2011(3)P.92-93】

表述1 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P.13】

表述2 修辞的原则是结合现实语境,注意交际效果。【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P. 2】„„

表述4 修辞要‚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结合表达的具体语境‛和‚切合语体类型‛。【郑颐寿.比较修辞[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P. 283-288】„„

表述7修辞除了要遵循‚适应题旨情境‛的原则外,还要遵循‚诚信、选设语境、以言炼意、配合言语接受‛等四个原则。【戴仲平.修辞原则浅议[J].吉首大学学报,1999(4)】„„

表述12 修辞以‚真‛和‚美‛的统一为原则。【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P.33-37】„„

表述14 以修辞行为的整个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六条修辞原则:码本共通原则、角色认同原则、合作原则、得体原则、收效原则、共存原则,其中收效原则为最高原则,共存原则为根本原则。【胡范铸.什么是“修辞的原则”?———对于修辞学若干基本范畴的思考(二)[J].修辞学习,2002(3)】„„

表述17 人际修辞的基本原则包含定位原则、诚信原则、尊重原则、情感原则、谐和原则。【胡习之.论人际修辞的基本原则[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3)】

上述原则指关键词:

名词性:诚信,情感,得体性、

形容词性:适度、恰当、自然、准确、鲜明、生动、适切、恰切、得体、谐和。

动词性:合作、收效、共存、审美、比较、定位、尊重、码本共通、角色认同、明确目的、看清对象、保持自我本色、前后连贯、切合语体、以言炼意、贯穿意图宗旨、适应题旨情境、结合现实语境、注意交际效果、“真”和“美”的统一。

2、各家原则表述的几个特点

1)没有仅用一个关键词的表述。陈望道虽仅一句话,也涉及“题旨”和“情境”两个方面;王希杰说,只有一条“得体性”原则,但那是最高原则,言下之意还有其他非最高原则,事实上,他也提到诸多方面,如特别强调“诚信”。这表明,修辞原则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个关键词无法予以概括。

2)概括高度和关涉元素不尽相同。或概括度较高,如张弓的语境原则,其下位包括“说话时情境,时间地点,自然景物,说话人和听读者的关系,听读者的情况,上下文关系”等等。【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P. 3】或关涉元素较多,如张弓的表述,除语境外,还涉及效果;张宗正、陈汝东涉及四个元素,胡范铸更是涉及六个元素。

3)层次观不同。有的在同一平面上述说,未分层次;有的明确表示出层次的观念。王希杰认为“得体性”是最高原则,意指还有下位层次的原则;陈汝东认为“准确、准确、适切和恰切”四个方面,分处于不同层次,“恰切”则是最高层次。

4)基本精神一致。就整体来看,上述原则的表述,正如曹德和意见,可分为“操作原则”和“效应原则”两种类型,【曹德和.如何看待关于修辞原则的不同表述——兼谈建立修辞原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2)P.61】这是有道理的。大致说来,上述名词性和形容词性的关键词,基本属于“效应原则”;动词性基本属于“操作原则”(按:‚ 收效、共存、注意交际效果、‘真’和‘美’的统一‛等提法,应该列入‚效应原则‛,而‚诚信‛却应列入‚操作原则‛)。不过,略加推敲发现,这两个原则,只是视点的差异,精神却一致,操作原则暗含效应原则,效应原则暗含操作原则,如适应题旨情境、角色认同等,自然是为了适度、得体;实现适度、得体,自然需要适应题旨情境,注意角色认同。

3、关于原则表述的评议

这类评议,我们特别关注到曹德和的意见。

在《如何看待关于修辞原则的不同表述——兼谈建立修辞原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2)P.59-63】中,曹德和调查了20多种修辞原则的不同表述,集中讨论的共12种,提出如下评议:

曹氏首先提出评议原则,一是采取工具论角度,二是强调三点注意。三点注意分别是:其一,“联系需要而避免泛泛而论”,认为修辞原则众说纷纭,“呈现多种面貌,也是由不同需要决定的”,就是说,表述所以各异,是为了服务各自的修辞理论体系。其二,“提倡辩证法,避免简单化、绝对化”,各家对于修辞原则的表述有概括和精细的区别,但“‘概括’意味着覆盖面大和伸缩性强,但„„又意味着笼统,意味着缺乏可操作性。„„‘精细’意味着明确,意味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又意味着缺少弹性和普适性”,所以各家表述,“几乎每一种都是长短互见”。【P.60】其三,“不能违反‘异类不比’的规则”,认为效应性原则与操作性原则不能予以比较,所以不太主张“拿‘得体说’与‘题旨情境说’作比较的做法”。【P.61】

接着,指出某些表述所存在的不足,共提出了四点:

其一,概括不全面。例如,把“‘真’和‘美’的统一”作为修辞原则,遗漏了“善”,就存在着概括不全面的问题。【P.62】

其二,解释欠严密。例如,有人仅以“适合语境”为修辞原则,【张志公.庄文中.汉语知识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P.337-338.】没有谈及其他元素,“连像‘题旨’之类关键因素都给疏漏了,表明存在着解释欠严密的问题。”【P.62】

其三,内部不统一。例如,把“比较”作为修辞原则之一,并声称比较是“分析修辞现象的基本方法”,而分析方法应该属于修辞学原则,“论述修辞原则时,把修辞学原则搅和进来,可见它存在着内部不统一的问题。”【P.62】

其四,屋上又架屋。例如,把“共存”(还有“立诚”)作为修辞原则的独立元素,“且置于其他原则之上,可见它存在屋上又架屋的问题。”【P.62】在曹氏看来,“立诚”和“共存”属于语境要素,含在语境之内。他说,“‘以诚待人’、‘和平共处’是一种文化规约,合乎逻辑的处理是把它作为文化语境的组成部分。”

此外,还会有些问题,“例如,有的存在把不同层次原则并置于同一层次的现象,有的存在外延交叉现象”。 【P.62】

我们基本同意曹德和上述评述意见,不同的看法也有,例如,我们主张应该强调修辞原则的层次性问题,曹先生未予涉及;再如,对于修辞立诚原则的认识有其分歧,下文将具体论及。

4、关于“修辞立诚原则”的分歧意见

“修辞立诚原则”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修辞学唯一明确标榜并一贯坚守的原则。进入当代,修辞学界出现严重分歧,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正所谓冰火两重天。

陈光磊说:

‚修辞‛的产生竟跟‚立诚‛同现,两者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的‚诚‛,涵盖了立言修辞的内容的真实和立言修辞态度的忠信;也就是要求修辞必须出于真诚。这样,‚修辞立其诚‛也就成为中国古往今来永放光彩的一个命题。【陈光磊.先秦修辞思想导论[A].陈光磊《修辞论稿》[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P199】

王希杰说:

‚修辞立其诚‛的原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国传统修辞学的特色。从《周易》以来,‚修辞立其诚‛的原则就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其中尤其是儒家更是特别的高度重视‚修辞立其诚‛的原则。这是中国修辞学的悠久而优秀的传统。……我们认为,重新强调‚修辞立其诚‛就是修辞学的生命;修辞学的社会价值全就在这个‚诚‛字之上;真正的修辞学应当建立在‚修辞立其诚‛的基础之上。就是中国修辞学世纪之交历史大转轨的最重要的任务。而在‚诚‛字的基地上来构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理论大厦,就是中国21世纪修辞学的真正的目标。中国现代修辞学就应当是以‚诚‛字为特色的修辞学。【王希杰.略论“修

辞立其诚”[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3)P.2、P.3】

王晓娜撰文讨论修辞立诚原则与修辞观的关系,长篇论述之后,文末得出结论:“修辞须立其诚。”【王晓娜.修辞立其诚与两种修辞观[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3)P.58】

高万云说:

我们认为,‚修辞立其诚‛不能作为修辞的总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不可能。这是说,几乎无人能做到‚修辞立其诚‛…… (二)不可靠。……道德之‚立诚‛与修辞没有必然联系……尤其是许多时候,立诚降低了修辞效果,所以我们说这一‚原则‛是不可靠的。……(三)不可行。这主要指‚诚‛的多义性与模糊性造成的歧解与误判。

【高万云、鹿晓燕.关于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思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7)P.74】

但是,高万云又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并不反对做人施言的基本道德底线,我们只是反对道德标准的泛化和修辞的非修辞化。【高万云、鹿晓燕.关于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思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7)P.75】

周强以西方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人格”(ethos)观点为依据,不主张修辞立诚原则,认为修辞不仅不当立诚,反而要“立伪”。他说:

高万云等学者……阐释了为什么‚修辞立其诚‛不能作为修辞的总原则。但是,这些学者并未意识到对‚非诚‛或‚不诚‛的隐藏或隐晦正是修辞发生效用的一个基本条件。【周强.从西方修辞的视角看“修辞”与“诚”的关系[J].外国语言文学,2010(2)P.98】

修辞人格并不是修辞者的个人人格在修辞事件或活动中的真实再现,而应是修辞者通过自己的言辞在修辞过程中构筑和投射出的人格形象。……修辞者真实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在很多情况下无助甚至有碍于修辞目标的实现。将不利于实现修辞目标的真情实意掩盖起来,使修辞者的表达看起来像是‚诚‛的真实流露,恰恰是修辞产生效用的一个基本使能条件。【周强.从西方修辞的视角看“修辞”与“诚”的关系[J].外国语言文学,2010(2)P.99、P.102】

霍四通也主张“修辞并不一定要‘立其诚’”。周振甫曾在《中国修辞学史》中批评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把‘修辞立其诚’的要求抛弃了”。【周振甫.中国修辞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P.593】霍四通通过一番论证,认为周氏这种批评很是不妥。他说:

‚可见,修辞并不一定要‘立其诚’。既明此,周何必要用这顶大帽子来批评《修辞学发凡》?‛【霍四通.民国修辞著作中的学术腐败和几本书的评价问题[A].复旦大学.语言研究集刊[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P.321】

江按:修辞原则不是修辞学原则,修辞是一种行为,行为离不开道德的评价和历史规律的评价。修辞立诚即是对于修辞行为的道德的约束。

陈汝东说:“修辞是一种道德观念映照下的言语交际行为。[P.106]言语交际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一定社会道德观念控制下的人际关系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道德观念不可能被排除在言语交际之外。„„人们的言语交际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道德的社会化过程。当然,也是一个言语道德的社会化过程。修辞行为是一种言语道德行为。„„修辞研究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因素,不能把修辞行为置于纯粹的语言手段的选择调适的真空视角下。把修辞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映照下的言语交际行为来审视,对于进一步揭示修辞的本质,并深入探讨修辞行为与社会道德的共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P.107】

一、修辞和修辞学

(一)修辞

1、“修辞”的训诂学诠释

许慎《说文解字》:“修,饰也。从彡(shan55),攸声。”段玉裁注:“饰卽今之拭字。拂拭之则发其光采。故引伸为文饰。„„此云修饰也者,合本义引伸义而兼举之。不去其尘垢,不可谓之修;不加以缛采,不可谓之修。修之从彡者,洒刷之也,藻绘之也。”“彡”是象形字,《说文解字》中从“彡”的字共10个,字义或为头发,或为毛刷,或为画文,或为彩饰。《说文解字》用“毛饰画文”四个字解释。

修,本指对于物件整饬,后延伸对于人的外表的妆饰,进一步延伸对于言辞的整饰,如《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

许慎《说文解字》:“辞(辭),讼也。犹理辜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分争辩讼谓之辞。”可见,“辞”的本义为“诉讼”。后又有“文辞、言辞(言词)”义。如《易·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在这个意义于“词”相同。有人指出,“‘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古敬恒、刘利.新编说文解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P.55】

“修辞”二字连在一起出现,最早要算《易经》,《易·乾·文言》有言:“修辞立其诚”。但是对于的“修辞”含义的理解却是多样的,下面,第一种理解是早期的理解,较切近原文意思;第二、第三种理解均为后起意思。

其一,“修辞”指“修理文教”,指君子修炼自己的言语行为、处世方式乃至政治行为,以达到儒家的理想标准。修辞是修身的必要手段,修身的目的,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早期的理解,切近《周易》的原意。唐代孔颖达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也,故云居业也。”【《周易正义》卷一】南怀瑾说:“《易经》上的修辞所含的意思,包括了言语、文字和行为,要和辞章一样。古代‘辞章’的观念,并不限于白纸黑字的文字著作,也包括了待人、处世、做事乃至于都市建筑的设计,都是修辞。所以‘修辞立其诚’,就是说言谈举止方面,做人要诚恳,这是居业的条件,无论做任何事业,做官也好,做工程师也好,乃至当清道夫也好,讲话要得体,风格很够,本位站得住,这就是修业,这是孔子对进德修业的解释。” 【南怀瑾.易经杂说[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P.205-206】

其二,“修辞”指文章写作,有时特指文学创作。张岱年说:“‘修辞立其诚’„„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张岱年.文化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P.342】

郭绍虞说:“假使把修辞看作是文章的形式技巧,那么‘诚’便可看作文章的内容意义。„„ 他们讲修辞,没有对‘立其诚’的问题加以注意,所以骈文时代的文学可说完全走向修辞一边,根本忘记了‘立其诚’的观念。”【郭绍虞.修辞剖析[A].修辞学研究[M]第1

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P.?】

其三,“修辞”指修饰和调整语言,或者指运用语言的全部行为。

“‘言以文远’就是‘语言因为美化才能够传远垂久’,这就是说明语言的美化功能。‘情欲信而辞欲巧’是说内容要真实,文辞要‘美化’,‘巧’可以当作‘美化’。这句话可以和《易》‘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意思相近。”【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P.2】王希杰说:“‘修辞立其诚’!这是中国传统修辞学的精髓所在。修辞学虽然是一门语言技巧的学问,但是在我们看来,现代修辞学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抓住这个‘诚’字!把它作为修辞的基本原则,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P118】

2、“修辞”的修辞学诠释

张弓说:‚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以美化语言。‛【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P.1】

陈望道说:(修辞)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p.1】

张志公说:‚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张志公.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A].张志公文集(第2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P.209】

王希杰说:‚‘修辞’既是一个动词,又是一个名词。作为一个动词,它相当于修辞活动。……当做一个名词来用的时候,它的意义是:努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种种规则的总和,或叫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规则的集合。‛【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P.22】

王德春说:(修辞)‚①指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和—定的非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②指在具体的言语环境里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来增强表达效果的—种言语活动。③美化语言。④指修辞现象:⑤兼指修辞学。【王德春主编.修辞学词典[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P.170】

张静说:‚简略点说,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详尽点说,修辞是在一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材料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张静.实用现代汉语[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p.45】

胡裕树说:‚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景,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p.394】

曹德和说:‚表示过程的‚修辞‛,我们的定义是:‚通过语言材料的选臵、调适以实现交际目的的表达行为‛。【 曹德和.关于修辞理论的深度思考———从修辞学基本概念的界定谈起[J].学术界,2008(5).P.86】

《辞海》:‚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言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P.242】

刘焕辉说:‚ 修辞现象是言语交际中表达一方力求获得最佳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表达现象……因此言语形式与思想内容这对特殊矛盾只能统一于特定语境中;解决这一对特殊矛盾的修辞手段是言语形式的最佳组合,简称言语形式的组合。……这种组合,不是指语言符号系统内部的静态关系,而是作为修辞活动的主体运用语言符号能动地组合言语表达形式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组合。一切修辞手段,都可归结为言语形式的组合……‛【刘焕辉.修辞学纲要(修订本)[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P.84、85】

胡范铸说:‚修辞是一种语言行为,但修辞之所以成为修辞,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行为.应该是追求语言交际有效性的行为。‛【胡范铸.‚修辞‛是什么?‚修辞学‛是什么?[J]. 修辞学习2002(2).P.2】

陈汝东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社会行为。……修辞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修辞不是语言文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言语交际,是参与双方的语言符号互动。日常交谈、书信往来、新闻报道、文学创作。商业广告、网络传播,也都是为了交际,是由说写着好听读者构成的双向交际。‛【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6-7】

谭学纯、朱玲说:修辞的功能有三个层面。‚一、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修辞技巧

[P.21]……二、修辞作为文本建构方式:修辞诗学:所谓文本构建,就是特定的表达内容在篇章层次面如何向特定的表达形式转换的审美设计。[P.32]三、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修辞哲学[P.42]……哲学家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是相对于非语言动物的一种界定。我们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是针对人如何更有效地通过语言证明自己、走近他人的一种描述。应该承认,在很多情况下,人际交流并不是把存在着的世界转化为抽象的表述,而是把真实世界转换为似真、甚至失真的修辞世界。这意味着,在更多的情况下,主体以修辞的方式‘在场’(按:指人类以修辞的面目存在、活动于世界),或者说,修辞对于主体之‘在场’的影响,比不假修饰的语言影响更大。[P.45]修辞活动是表达者和接受者共同建构审美现实的言语活动。[P.66]……‘修辞活动’重新定义为:言语交际双方共同创造最佳交际效果的审美活动。‛[P.69]【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修订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P.21-69】

张宗正说:‚修辞绝不简单的只是语言层面上增删改换词语、斟酌选择句式、设臵使用辞格的活动,修辞是人类将修辞思维外化为修辞行为、修辞作品的过程,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优化的、个性化的、情感化的、意图化的模式,是人与客观世界人性的对话的交流系统、交流方式、交流过程。……我们认为言语交际的接收解码环节理所当然地应该包括在修辞学范围中。‛【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P.62、63】

黄伯荣等说:‚‘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P.160】

综上所述,关于修辞,可以做出如下总结:

(1)“修辞”可视为一种行为,指修辞活动。具体的又有多种说法:1)指修饰文辞(陈望道);2)指调整、适用语言的活动(陈望道、黄伯荣、曹德和、);3)指选择语言材料的活动(张志公);4)指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包括材料和表现手法等的活动(张弓、《辞海》);5)指运用语言手段和—定的非语言手段的活动(王德春);6)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的活动(陈汝东);7)指追求语言交际有效性的活动(胡范铸);8)指言语形式的最佳组合活动(刘焕辉);8)指思维外化的过程、认知世界的模式和人与世界对话的过程(张宗正)。这是过程性定义。虽然都在谈活动,但是概括的层次并不一样:选择语言材料,说得最具体;组合最佳的言语形式次之;利用语言因素,调整、适用语言,再次之;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较为概括,而思维外化、认知世界、对话世界以及参与精神构建,则最为笼统。胡范铸和谭学纯的定义没有涉及活动内容。行为类关键词有:修饰、调整、适用、选择、利用、运用、建构、理解、追求、组合、外化、认知、对话等等。

(2)“修辞”视为一种现象。或者指努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种种规则的总和或集合(王希杰);或者指运用语言手段和—定的非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王德春);或者指运用语言材料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张静);或者指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胡裕树);或者指话语建构、文本构建和参与精神构建的方式(谭学纯);或者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黄伯荣);这是目的性定义。这种名词性的解释中也伴有行为性说明,如张静说到“运用语言材料”,胡裕树说到“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现象类关键词有:规则、现象、手段、规律、方式、方法、技巧等等。

(3)“修辞”仅指语言表达(建构、编码)行为,这是绝大多数学者的看法;认为修辞既指语言表达(建构、编码)行为,也指语言理解(接收、解码)行为,陈汝东、谭学纯和张宗正等持这样的看法。

(4)修辞行为的归属,或称语言行为,或称言语行为,或称话语行为,或称言语交际行为。这种不同,只是表述习惯的差异,实际所指应该会是一致的。准确地讲,该称言语行为。但是,也有人把修辞行为放得很大,如张宗正。他说:“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是关注并追求效果的言语活动,因而其本质就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明确意图、针对对象、把我时机、切合场景、加载意义追求效果的一种行为过程。”[P.52]又说:“修辞是某种思维活动外化的过程;„„同样的心理思维活动,外化为可以感知的物质形式时,不一定非表现在语言运用上,语言之外的其他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如漫画、雕塑、口技、舞蹈、哑剧等等,也能作为夸张、

拟人、比喻等思维活动运行和表现的工具。”[P.49]还说:“修辞作为一种行为是把具有修辞性的心理思维活动外化(ostensiveness)的过程,大而言之,紫禁城的布局,迪斯尼游乐园的设计,现代生态城市的规划,公司内部运行机制的制定以至外交策略的确定,谈判方式技巧的选择等等,都是关于不同内容的某种特殊心理思维活动的外化,都可以看做是追求效果的修辞行为。”【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52】

(5)在下定义同时,大多数人还谈到修辞目的。张弓说要“美化语言”;王希杰说要“努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王德春说要“加强言语表达效果”;张静说要“提高话语表达效果”;胡裕树说要“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曹德和说要:“实现交际目的”; 《辞海》说要“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刘焕辉说要“力求获得最佳交际效果”;陈汝东说要“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胡范铸说要“追求语言交际有效性”;谭学纯说要“创造最佳交际效果”; 黄伯荣说要“加强表达效果”。陈望道、张志公的定义没有涉及修辞目的。关于目的的关键词有:美化、提高效果、加强效果、理想效果、最佳效果、有效性、恰当表达、实现交际目的等等。

(6)“修辞”还可以视为一个学科、科学,即指修辞学(黄伯荣、王德春)。

关于修辞,我们的定义是:

修辞是一种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

对于这个定义,应该明确:

其一,修辞属于言语表达行为,不包括言语的理解和接受。表达行为要充分考虑理解和接受的因素,以便有助于理解和接受的顺畅和便利。

其二,言语表达行为总是有一定目的的,没有目的的表达行为并不存在,或者说没有目的的表达行为如梦呓或神经错乱者的话语不在修辞活动之列。即使最简单的一声招呼如“嗨”,虽然不传递信息,也会传递感情,促进互动,也是一种目的。目的具有明确与否、重要与否、敏感与否、随机与否以及层次性等特征。目的也需专门研究。

其三,言语表达的全部行为都属于修辞活动,不受“提高表达效果”的局限。言语表达行为对于实现目的的效果而言,概括地讲有三种可能:“提高”、“减损”、“正常”。修辞绩效也就有三种,积极、消极、一般,分别可称为上佳修辞、失败修辞和正常修辞。如果把修辞局限于“提高表达效果”,那么大部分言语表达行为则被排除在修辞活动之外,这些被排除的言语行为究竟算作什么,语言学要不要关心,由哪个学科去关心?更棘手的是,提高表达效果和不能、未能提高表达效果的言语行为应该怎样鉴定和区分?弄得不好,会把修辞回归到美辞活动、修饰活动、练字活动、辞格活动等狭小的范围。另一个相关问题是言语行为的有意识与否,或说,修辞活动是有意识的言语行为,这个说法成立。在我们看来,言语行为都是有意识的行为,刻意追求,反复斟酌,谨慎推敲,当然属于有意识行为,但脱口而出、娓娓道来、一挥而就、信笔写去的言语行为也是有意识的,因为正常的人,语言使用已经极

其熟练,成了习惯动作,言语表达往往就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完成,看上去不经意、无意识,其实并非如此。

其四、言语表达是一种构建言语的活动。“构建”一词,说得笼统,概括度高,因为“言语表达”涉及范围太广,反映内容太多,“修饰、调整、适用、选择、利用、运用、组合”等说法会难以涵盖。

如果把“修辞”视为名词、一种现象,可以这样理解:

构建言语的表达行为是人们生存的一种状态,人们活动的现象之一,构建言语、生成言语也就是一种现象,一种修辞现象;构建言语,有构建的策略,构建的方法、技巧,构建的原则、规则和规律,修辞还可以指这些策略、方法、原则和规律的总和。

当然,修辞作为名词,还可以指修辞学。

(二)修辞学

修辞学是什么?下面予以讨论。

章衣萍说:‚修辞学是研究文辞美化的一种艺术。‛【章衣萍.修辞学讲话[M].上海:上海天马书店,1934.p.3】

宗廷虎等说:‚修辞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修辞的学科。具体一点说,就是为了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而建立起来的学科。‛【宗廷虎等.修辞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P.9】

王希杰说:‚所谓修辞学,就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的规律有一定的弹性,甚至有一定的模糊性。……修辞学是不容易公式化、形式化和符号化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修辞学就没有科学性。‛【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P.32、35】

张静说:‚专门研究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的学科,叫修辞学。‛【张静.实用现代汉语[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p.47】

胡裕树说:‚‚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景,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修辞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的科学。‛【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p.394】

曹德和说:修辞学是‚以交际效果为参照系研究语言表达手段和表达规律的学科。这定义有两个特点:第一,强调修辞学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表达手段和表达规律;第二,强调修辞学只是把交际效果作为参照系。‛【曹德和.关于修辞理论的深度思考———从修辞学基本概念的界定谈起[J].学术界,2008(5).P.88】

胡范铸说:‚修辞行为其实也具有这样两套规则,一套是修辞行为的构成性规则,一套是修辞行为的策略性规则。构成性规则是必须遵守的,策略性规则是可以临时变换的。……现代修辞学就是努力探寻修辞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努力提高语言交际行为的有效性的一门学科。……需要构拟实现语言交际有效性的修辞学模型。而要构拟有效地进行语

言交际的模型,就不能只关注词语选择、句式的调整、辞格的运用,而应该分析一项一项的修辞行为,分析修辞行为的种种规则,分析修辞行为的种种规则的构成性与策略性。‛【胡范铸.‚修辞‛是什么?‚修辞学‛是什么?[J]. 修辞学习2002(2).P.3】

陈汝东说:‚修辞学是研究言语交际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修辞行为及其规律。……具体讲,修辞学研究修辞的本质特性、修辞学的理论建设、修辞手段、修辞方法、语体风格、修辞规律、话语组织和话语理解的机制、话语协调、修辞批评、修辞学史等等。‛【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33、39】

张宗正说:修辞学也不仅仅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科学,不能仅用语言学的理论和知识去研究它;……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思维、修辞活动、修辞作品以及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62、63】

综上所述,大家都认为修辞学是研究某种规则、规律的科学。在“规律”前,有的指明研究对象,如运用语言技巧、手段的规律,言语交际行为的规律,修辞思维、修辞活动、修辞作品及其关系的规律;有的指明研究目的,如提高表达效果的规律,美化语言的规律。修辞学的定义,涵盖范围大小不同。从对象看,“技巧、手段”较小,“言语交际行为”居中,“修辞思维、活动、作品及其关系”最大;从目的看,“提高表达效果”一般,“美化语言”较小。

我们认为:修辞学是研究构建言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言语表达行为规律的科学。

(三)修辞学研究对象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辞过程,一是修辞作品。修辞过程即为实现交际目的而构建言语的过程,也可以称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主要源自修辞过程的研究;修辞作品即修辞过程所产生的成果,修辞作品的研究,也可以称为修辞批评,目的是通过对于作品成功和失败经验的考查,实证从过程研究中所得出的规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规律的总结予以补充和扩展,而且,通过归纳法总结修辞规律,基本上依赖研究修辞作品来完成。

修辞过程的研究按照时序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明确目的(或说意图),分解目的,目的有不同层次,不同性质,都需要明确。

确定策略,包括确定语体和风格;选择视角、突破口;确定话题——话题也有层次性,甚至大致规定话题推进的方向、线路,等等。

组织言语,选词、造句、形成语篇;起承转合、衔接照应、连贯顺畅、条理层次、语音协调、辞格选用等等。——这是过程研究的重心所在。

修饰、调整、润色。涉及言语作品雏形的各个方面。这里所谓言语作品,不一定指成篇文章,可以为一段,可以为一句几句、甚至一个句子尚未完成。

从横截面上看,修辞对象有两个重要要素:

一是语境。修辞是个动态的过程,是语境条件下的言语行为,上述“时序”的几个阶段,都是在语境条件下发生、展开和推进。语境是修辞过程的背景、基底,有时甚至就是修辞“材料”。

一是修辞原则。修辞必须也必然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修辞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修辞目的难以实现。修辞原则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表现为一种多层次的网络系统,它有一个最高原则,有多层下位原则(或准则),所有的下位原则都服从最高原则,都服务于最高原则。

关于修辞对象,有几点需要强调:

其一,理论上讲,修辞过程包括全部言语构建过程、构建事实。言语构建从参照目的性的修辞绩效看,有上佳修辞、失败修辞和正常修辞的区别,无论哪一类都是修辞学的对象,每一类对于修辞规律的总结都会从不同角度提供信息,贡献价值。不过重点应该关注上佳类和失败类,尽管正常类的现象会更多。当然“类”的认定、选择的界限有些模糊,不免见仁见智,这其中会体现出研究者的功力和水平。

其二、修辞过程不能仅限于组织言语和修饰调整阶段。有人说:“主题的确定和题材的选择是修辞过程之前就产生的,属于写说内容的形成阶段。修辞研究的是语言的调整,是在上述问题解决之后,才考虑如何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思想内容。修辞现象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在确定主题和选择题材时,是不存在修辞现象的。”【宗廷虎等.修辞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P.9】这一说法需要甄别。“主题”指什么?如果就是修辞目的,则修辞学应该研究。通常的看法,主题是宏观语篇(一般说的“文章、整部书、甚至多部曲”;其实语篇也指段落、句群等“超句体”,即微观语篇)所表达的基本观点,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常常用一两句话予以概括。这该属于我们说的修辞目的范围,是修辞目的最高层次的概括。修辞目的是多层次的,最高层次目的,在修辞过程中要不断分解,分化为不同层次、不同小点,但都属于修辞目的。“题材”指什么?从文学角度看,或指文学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的领域,或指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宽泛地讲,指作品内容主题所用的材料。这里的题材绝不是文学角度概念,用的是宽泛的视角。那么,作品所用的材料在不在修辞过程考虑之列?也要分别对待。如果写一篇通讯,一份年终总结,去调查、走访、搜罗材料,这个过程不在修辞过程之列;如果写作或说话时刻,搜寻一个典故、一个寓言、一个事例,作为论据或者一个导语,或者什么的,这应该纳入修辞过程,因为这同造句中练字、练词的搜寻一个字词没有本质差异。因此,主题的确定属于修辞过程,材料的选择不能完全排除在修辞过程之外。

修辞过程包括修辞目的的明确和修辞策略(语体、风格、视觉、话题等)的选定。这两项虽然在言语组织之前出现(但并非一定在其之前全部完成),却是言语组织的必然阶段,缺乏目的和策略的指引和范型,言语组织寸步难行,甚至无从发生。再说,修辞成败的界定,修辞规律的确定都必须参照修辞目的,不然一切将无从谈起。

其三、修辞对象只限于言语表达阶段的言语构建行为,不包括话语理解阶段,如果一定

程度上对于话语理解进行考察,只是作为言语表达研究的佐证或补充。修辞对象基本上限于言语行为,关涉的材料主要是语言文字。但是某些领域如影视领域、广告领域、理工科相关领域的修辞研究,材料会拓宽到图片、符号、影像等,这是某些领域的特殊材料,这些材料还依赖语言文字基础,难以独立存在。超言语、非言语的人类其他行为,不在修辞对象之列,漫画、舞蹈、雕塑、建筑、口技等行为不算修辞行为,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涵盖某个行为的全过程,也不能包揽众多的行为。

其四、这里的关于对象的叙述,是粗线条的,对象描述要步步深化,例如“时序”的各个阶段,都需深化到方式方法、手段技巧层面;语境及其复杂,需要深入描述。修辞原则是个复杂系统,需要深入讨论。

(四)修辞原则

1、关于原则的种种表述

吕叔湘说:‚有一个原则贯穿于一切风格之中,……可以叫做‘适度’,……又可以叫做‘恰当’,……综合这两个方面用一个字眼来概括,就是‘自然’,就是一切都恰到好处。【吕叔湘.汉语修辞学〃序[A].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P.1】

王希杰说:‚对修辞原则,学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有一个时候流行的意见是:准确、鲜明、生动。(我在)《汉语修辞学》中提出:把握交际对象;保持自我本色;同语言环境相一致;明确前提;视点适当。(我在)《修辞学新论》提出了三条原则:(一)语言材料的规范性和变异的适度;(二)信息的真实、切题、适量性;(三)对语言环境的得体性。现在我们认为,修辞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得体性原则。一切其他的原则都从属于这个原则,都是这个原则的派生物。这个最高原则制约着和控制着一切其他的原则。

[P343]……得体性是一种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的价值评价。[P342]……得体性指的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P.345】

王希杰又说:‚……‘修辞立其诚’就是修辞学的生命;修辞学的社会价值全就在这个‘诚’字之上;真正的修辞学应当建立在‘修辞立其诚’的基础之上。‛【王希杰.略论“修辞立其诚”[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P.3】

刘焕辉说:‚(我们把修辞)归纳成三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明确目的,看清对象;……

(二)适应环境,注意场合;……前后连贯,关照上下文。【刘焕辉.修辞学纲要(修订本)

[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P.53、59、63】

张宗正说:‚(编码)修辞活动原则:1.贯穿意图宗旨;2.把握对象特点;3.信息有效切当;4.形式得体和谐。‛【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101-103】

陈汝东说:‚话语建构……要遵守的修辞原则……包括准确、准确、适切和恰切四个方面。正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语音和文字正确,二是语法正确,三是语义正确。……正

确不等于准确,只有表达准确,才能使话语充分地传达出说话人的意思……适切,就是话语要切合语境……适切是话语建构的第三层次,其目标是修辞效果要好。……恰切是话语建构的更高层次……旨在使话语完成交际任务的效率达到最佳程度。‛【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368、375、376、378】

曹德和说:‚对于‘修辞原则’,我们的定义是‘以题旨为根据,以语境为条件和手段’‛。

【曹德和.关于修辞理论的深度思考———从修辞学基本概念的界定谈起[J].学术界,2008

(5).P.90】

孙汝建说:‚在修辞活动中必须遵循一些特定的原则,即适切原则、审美原则和比较原则。‛【孙汝建.现代汉语[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P.420】

周强在一片文章中,列举了17条关于修辞原则的阐述,部分转引如下:【周强.关于“修辞原则”的研究———基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J].福州大学学报,2011(3)P.92-93】

表述1 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P.13】

表述2 修辞的原则是结合现实语境,注意交际效果。【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P. 2】„„

表述4 修辞要‚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结合表达的具体语境‛和‚切合语体类型‛。【郑颐寿.比较修辞[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P. 283-288】„„

表述7修辞除了要遵循‚适应题旨情境‛的原则外,还要遵循‚诚信、选设语境、以言炼意、配合言语接受‛等四个原则。【戴仲平.修辞原则浅议[J].吉首大学学报,1999(4)】„„

表述12 修辞以‚真‛和‚美‛的统一为原则。【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P.33-37】„„

表述14 以修辞行为的整个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六条修辞原则:码本共通原则、角色认同原则、合作原则、得体原则、收效原则、共存原则,其中收效原则为最高原则,共存原则为根本原则。【胡范铸.什么是“修辞的原则”?———对于修辞学若干基本范畴的思考(二)[J].修辞学习,2002(3)】„„

表述17 人际修辞的基本原则包含定位原则、诚信原则、尊重原则、情感原则、谐和原则。【胡习之.论人际修辞的基本原则[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3)】

上述原则指关键词:

名词性:诚信,情感,得体性、

形容词性:适度、恰当、自然、准确、鲜明、生动、适切、恰切、得体、谐和。

动词性:合作、收效、共存、审美、比较、定位、尊重、码本共通、角色认同、明确目的、看清对象、保持自我本色、前后连贯、切合语体、以言炼意、贯穿意图宗旨、适应题旨情境、结合现实语境、注意交际效果、“真”和“美”的统一。

2、各家原则表述的几个特点

1)没有仅用一个关键词的表述。陈望道虽仅一句话,也涉及“题旨”和“情境”两个方面;王希杰说,只有一条“得体性”原则,但那是最高原则,言下之意还有其他非最高原则,事实上,他也提到诸多方面,如特别强调“诚信”。这表明,修辞原则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个关键词无法予以概括。

2)概括高度和关涉元素不尽相同。或概括度较高,如张弓的语境原则,其下位包括“说话时情境,时间地点,自然景物,说话人和听读者的关系,听读者的情况,上下文关系”等等。【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P. 3】或关涉元素较多,如张弓的表述,除语境外,还涉及效果;张宗正、陈汝东涉及四个元素,胡范铸更是涉及六个元素。

3)层次观不同。有的在同一平面上述说,未分层次;有的明确表示出层次的观念。王希杰认为“得体性”是最高原则,意指还有下位层次的原则;陈汝东认为“准确、准确、适切和恰切”四个方面,分处于不同层次,“恰切”则是最高层次。

4)基本精神一致。就整体来看,上述原则的表述,正如曹德和意见,可分为“操作原则”和“效应原则”两种类型,【曹德和.如何看待关于修辞原则的不同表述——兼谈建立修辞原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2)P.61】这是有道理的。大致说来,上述名词性和形容词性的关键词,基本属于“效应原则”;动词性基本属于“操作原则”(按:‚ 收效、共存、注意交际效果、‘真’和‘美’的统一‛等提法,应该列入‚效应原则‛,而‚诚信‛却应列入‚操作原则‛)。不过,略加推敲发现,这两个原则,只是视点的差异,精神却一致,操作原则暗含效应原则,效应原则暗含操作原则,如适应题旨情境、角色认同等,自然是为了适度、得体;实现适度、得体,自然需要适应题旨情境,注意角色认同。

3、关于原则表述的评议

这类评议,我们特别关注到曹德和的意见。

在《如何看待关于修辞原则的不同表述——兼谈建立修辞原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2)P.59-63】中,曹德和调查了20多种修辞原则的不同表述,集中讨论的共12种,提出如下评议:

曹氏首先提出评议原则,一是采取工具论角度,二是强调三点注意。三点注意分别是:其一,“联系需要而避免泛泛而论”,认为修辞原则众说纷纭,“呈现多种面貌,也是由不同需要决定的”,就是说,表述所以各异,是为了服务各自的修辞理论体系。其二,“提倡辩证法,避免简单化、绝对化”,各家对于修辞原则的表述有概括和精细的区别,但“‘概括’意味着覆盖面大和伸缩性强,但„„又意味着笼统,意味着缺乏可操作性。„„‘精细’意味着明确,意味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又意味着缺少弹性和普适性”,所以各家表述,“几乎每一种都是长短互见”。【P.60】其三,“不能违反‘异类不比’的规则”,认为效应性原则与操作性原则不能予以比较,所以不太主张“拿‘得体说’与‘题旨情境说’作比较的做法”。【P.61】

接着,指出某些表述所存在的不足,共提出了四点:

其一,概括不全面。例如,把“‘真’和‘美’的统一”作为修辞原则,遗漏了“善”,就存在着概括不全面的问题。【P.62】

其二,解释欠严密。例如,有人仅以“适合语境”为修辞原则,【张志公.庄文中.汉语知识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P.337-338.】没有谈及其他元素,“连像‘题旨’之类关键因素都给疏漏了,表明存在着解释欠严密的问题。”【P.62】

其三,内部不统一。例如,把“比较”作为修辞原则之一,并声称比较是“分析修辞现象的基本方法”,而分析方法应该属于修辞学原则,“论述修辞原则时,把修辞学原则搅和进来,可见它存在着内部不统一的问题。”【P.62】

其四,屋上又架屋。例如,把“共存”(还有“立诚”)作为修辞原则的独立元素,“且置于其他原则之上,可见它存在屋上又架屋的问题。”【P.62】在曹氏看来,“立诚”和“共存”属于语境要素,含在语境之内。他说,“‘以诚待人’、‘和平共处’是一种文化规约,合乎逻辑的处理是把它作为文化语境的组成部分。”

此外,还会有些问题,“例如,有的存在把不同层次原则并置于同一层次的现象,有的存在外延交叉现象”。 【P.62】

我们基本同意曹德和上述评述意见,不同的看法也有,例如,我们主张应该强调修辞原则的层次性问题,曹先生未予涉及;再如,对于修辞立诚原则的认识有其分歧,下文将具体论及。

4、关于“修辞立诚原则”的分歧意见

“修辞立诚原则”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修辞学唯一明确标榜并一贯坚守的原则。进入当代,修辞学界出现严重分歧,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正所谓冰火两重天。

陈光磊说:

‚修辞‛的产生竟跟‚立诚‛同现,两者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的‚诚‛,涵盖了立言修辞的内容的真实和立言修辞态度的忠信;也就是要求修辞必须出于真诚。这样,‚修辞立其诚‛也就成为中国古往今来永放光彩的一个命题。【陈光磊.先秦修辞思想导论[A].陈光磊《修辞论稿》[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P199】

王希杰说:

‚修辞立其诚‛的原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国传统修辞学的特色。从《周易》以来,‚修辞立其诚‛的原则就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其中尤其是儒家更是特别的高度重视‚修辞立其诚‛的原则。这是中国修辞学的悠久而优秀的传统。……我们认为,重新强调‚修辞立其诚‛就是修辞学的生命;修辞学的社会价值全就在这个‚诚‛字之上;真正的修辞学应当建立在‚修辞立其诚‛的基础之上。就是中国修辞学世纪之交历史大转轨的最重要的任务。而在‚诚‛字的基地上来构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理论大厦,就是中国21世纪修辞学的真正的目标。中国现代修辞学就应当是以‚诚‛字为特色的修辞学。【王希杰.略论“修

辞立其诚”[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3)P.2、P.3】

王晓娜撰文讨论修辞立诚原则与修辞观的关系,长篇论述之后,文末得出结论:“修辞须立其诚。”【王晓娜.修辞立其诚与两种修辞观[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3)P.58】

高万云说:

我们认为,‚修辞立其诚‛不能作为修辞的总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不可能。这是说,几乎无人能做到‚修辞立其诚‛…… (二)不可靠。……道德之‚立诚‛与修辞没有必然联系……尤其是许多时候,立诚降低了修辞效果,所以我们说这一‚原则‛是不可靠的。……(三)不可行。这主要指‚诚‛的多义性与模糊性造成的歧解与误判。

【高万云、鹿晓燕.关于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思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7)P.74】

但是,高万云又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并不反对做人施言的基本道德底线,我们只是反对道德标准的泛化和修辞的非修辞化。【高万云、鹿晓燕.关于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思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7)P.75】

周强以西方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人格”(ethos)观点为依据,不主张修辞立诚原则,认为修辞不仅不当立诚,反而要“立伪”。他说:

高万云等学者……阐释了为什么‚修辞立其诚‛不能作为修辞的总原则。但是,这些学者并未意识到对‚非诚‛或‚不诚‛的隐藏或隐晦正是修辞发生效用的一个基本条件。【周强.从西方修辞的视角看“修辞”与“诚”的关系[J].外国语言文学,2010(2)P.98】

修辞人格并不是修辞者的个人人格在修辞事件或活动中的真实再现,而应是修辞者通过自己的言辞在修辞过程中构筑和投射出的人格形象。……修辞者真实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在很多情况下无助甚至有碍于修辞目标的实现。将不利于实现修辞目标的真情实意掩盖起来,使修辞者的表达看起来像是‚诚‛的真实流露,恰恰是修辞产生效用的一个基本使能条件。【周强.从西方修辞的视角看“修辞”与“诚”的关系[J].外国语言文学,2010(2)P.99、P.102】

霍四通也主张“修辞并不一定要‘立其诚’”。周振甫曾在《中国修辞学史》中批评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把‘修辞立其诚’的要求抛弃了”。【周振甫.中国修辞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P.593】霍四通通过一番论证,认为周氏这种批评很是不妥。他说:

‚可见,修辞并不一定要‘立其诚’。既明此,周何必要用这顶大帽子来批评《修辞学发凡》?‛【霍四通.民国修辞著作中的学术腐败和几本书的评价问题[A].复旦大学.语言研究集刊[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P.321】

江按:修辞原则不是修辞学原则,修辞是一种行为,行为离不开道德的评价和历史规律的评价。修辞立诚即是对于修辞行为的道德的约束。

陈汝东说:“修辞是一种道德观念映照下的言语交际行为。[P.106]言语交际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一定社会道德观念控制下的人际关系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道德观念不可能被排除在言语交际之外。„„人们的言语交际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道德的社会化过程。当然,也是一个言语道德的社会化过程。修辞行为是一种言语道德行为。„„修辞研究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因素,不能把修辞行为置于纯粹的语言手段的选择调适的真空视角下。把修辞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映照下的言语交际行为来审视,对于进一步揭示修辞的本质,并深入探讨修辞行为与社会道德的共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P.107】


相关内容

  • 修辞学浅述
  • 摘 要: 本文浅述了修辞学的相关研究,分析了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和有代表性的三种西方修辞理论,阐述了修辞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应用研究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修辞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 修辞学 西方修辞理论 关系 1.什么是修辞学 修辞学(rhetoric)最初的含义是说服的艺术,其理论源自于古希腊时期 ...

  • 近十年的广告语言修辞研究
  • 2009年第5期(总第111期)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No.5,2009 General.No.111 近十年的广告语言修辞研究 田勃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摘要:广告和我们日常 ...

  • 论修辞的社会心理原则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七年第一期 论修辞的社会心理原则 陈汝东 内容提要 本文在分析性,,提 (或言语规律)在修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历来修辞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古代就有."文质兼备说"."意辞相称说"等关于修辞原则的论述.到了现代,人们相继提 ...

  •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教案
  •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教案 乐至县吴仲良中学 杨 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修辞的内容及作用,能从语音.词语.语句方面 对修辞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种修辞的理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 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巩固. 情感态度 ...

  • 体裁的修辞分析
  • 摘要:体裁的修辞分析是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去分析某类体裁语篇.西方修辞学以 "说服"或"同一"为其特点.体裁概念的修辞学分析的理论基础涵盖了西方修辞观.体裁观.在实践中,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研究体裁,既能使学生认识体裁的修辞功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体裁实现成 ...

  • 汉语修辞学试题
  • 一.填空题 1.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00多年就写出了修辞学专著(< >). 2.将"修"和"辞"两字连起来使用的最早见于(< >). 3.( )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4.南朝刘勰的(< > ...

  • 伯克新修辞学同一理论探析
  • 2008年第8期(总第158期)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 SH EHU I KEXUE NO . 8, 2008(Cumulatively , NO . 158) 伯克新修辞学同一理论探析 刘 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 伯克的修辞学理论是对古典 ...

  • 浅论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 摘要:修辞是用于帮助我们恰当准确的表达所想要表达的,是生活中离不开的,应该说从人类试图表达时修辞就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修辞学是一门大语言学,单就生活中语境不同时修辞的运用来看,就够我们好好谈谈的了. 关键词:修辞:语境:制约:渲染 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的含义很难定位,云南师范大学校长骆小所曾 ...

  • 读[修辞学发凡]
  • 摘 要:陈道望的<修辞学发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科学系统的修辞学专著.<发凡>树立了修辞学科学研究方法的楷模,尤其是在20世纪,没有任何一部修辞学著作能与它媲美.本文就书中所展示的主要内容.影响.后人的评价进行了综述并表达了自己在读此书时所产生的疑问和所受的启发.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