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测量教案

三 年级数学 上 册 三单元备课表

主备教师:王金慧 复备教师:

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1)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2、

3、

4、 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度概念。

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2、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具学具:

硬币一枚(1分、2分或5分),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学生尺,铅笔盒,数学书,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引出新课。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和宽、厚分别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3、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三、课堂练习设计:

1、练习一的第1、2题。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 ) 教室长10( ) 玻璃厚5( ) 铁皮厚2 ( ) 3、想一想,填一填

4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2厘米8毫米=( )毫米

25毫米+15毫米=( )厘米

4.小明的日记。(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早晨,我从长2( )的床上起来,拿起13( )的牙刷刷牙......洗漱完毕,吃完饭,同身高145( )的哥哥一起走出高33( )的大楼,走了500( )来到学校。

我走进教室,坐在高5( )的椅子上,把书包放在高8( )的书桌上,我打开书包,拿出厚6( )的数学书,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四、思维训练。

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分米的认识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练习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含义。

2、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难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米尺。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方法借鉴,初探新知。

1、前面小朋友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哪你知道什么时候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

2、今天老师想知道课桌的长、宽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呢?

1.抽说,全班交流方法

2.请你们拿出直尺来测量一下吧?

(学生可能说出的测量方法:A、用尺子的最大记刻度为一段连续的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B、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的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

3.集体交流测量方法。

4.优化测量方法。

二、探究体验

1、认识分米。

(1)经过操作,学生意识到量课桌这样长度的物体时,用米、厘米、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都不太适合,结合刚才的测量,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10厘米、1分米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出示米尺图的一部分,老师指图说明: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分米的认识)

2、探究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1)我们认识了分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板书:1分米=10厘米

(3)以前我们还学过一个长度单位是什么?分米和米的关系你知道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总结 1米=10分米

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2)估测一下手指的中指指尖到手腕的什么位置大约是1分米,小组内相互量一量。

(3)体验1分米的长。

(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选代表交流,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借助米尺去想,也可以通过测量比较的方法去想。

(4)生活中哪些物体有1分米?

4.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完成“做一做”。

2、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2分米段8厘米的线段。

4、组织完成练习一第3题。

5、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跳绳长2( ) 课桌高7( )

小丽身高12( ) 一块橡皮厚12( )

5、组织学生用手势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先估算,后测量,把结果填在课本上。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学生用手势表示,同组同学进行判断。)

四、课后小组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

五、课时作业

1、填一填。

6分米=( )厘米 4米=( )分米 70分米=()米

600厘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10米=()分米

100张 纸的厚度约是1厘米,1000张纸的厚度约是( )厘米,也就是( )。

2、辨一辨。

(1)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长度单位。 ()

(2)爸爸走一步大约30分米。()

(3)小明身高120分米。()

(4)讲台长9米。()

3、在○里填上“﹥”“﹤”或“=”。

4厘米○4分米 9毫米○3厘米 18毫米○1分米

5厘米○7毫米 34毫米○9厘米 1米○100厘米

60毫米○6厘米 8分米○90厘米3分米○23毫米

4、算一算。

测量(练习课)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练习一第1、4、5、6、7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加深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联系,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对长度单位间进率的认识更清晰。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尺子、作业纸。

教学环节

一、准备练习

1、系统复习长度单位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能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随意指两个长度单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进率。

2、小组活动:用手势分别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短。

3、出示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猜猜它们的长度(注意长度单位的运用),然后师生量一量,共同验证,对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基础练习

1、练习 五第1题。

要求:先判断,再测量。(注意提醒学生回忆正方形的特征,该选用什么单位)

2、练习五第4题。

要求: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3、练习五第5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老师适当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发展练习

1、练习五第6题。

要求:(1)理解题意,寻找解决办法

(2)列式后出现矛盾怎么办?学生尝试解答,再全班交流。

2、练习五第7、8、9题。

要求:师课前需查找相关资料完,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3、游戏:排队与对话。

要求:请学生将写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的纸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小到的顺序排列。拿到某个长度单位的学生请用那个单位说一句话。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呢?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五、课时作业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

(1)小红身高134毫米。

(2)一辆汽车重200千克。

(3)5米等于5000毫米。

(4)一袋果冻1000克,20袋果冻20千克。

(5)曲别针长34毫米。

2、在○里填上“>”“<”或“=”。

40毫米○=4厘米 5分米○>49厘米 5400克○<55千克

3、算一算。

10厘米+90厘米=( )厘米=( )米

1米-7分米=( )分米

2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32分米-7分米=( )米

4、东东身高80厘米,他再长( )厘米正好是1米。

5、1支粉笔长5厘米,用去5毫米,还有多长没用?

6、一本书厚5厘米,在一个长4分米的书架上能放几本这样的书?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放课件:(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千米的认识: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课件)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王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王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例5、教材第28页,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千米与米之间进率,掌握换算方法。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展示台、相关课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1、用手势表示出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呢?(抽生反复说1千米有多长)

2、把这些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的排一排。

3、填一填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5( ) 电线杆高10( ) 火车每小时140( ) 数学课本厚8( ) 课桌高7( )

(学生完成,填完后,小组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口答。

60毫米=( )厘米 8米=( )分米

90厘米=( )分米 7厘米=( )毫米

(学生口答出结果,并说出想的方法。)

5、回顾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谁能说一说千米和米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学生说出:1千米=1000米)

4、引入。

我们知道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学习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探究体验

1、教学例5。

(1)出示例5。

我们知道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这两道题你能完成吗?

自己试试看。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谁愿意把你填的结果和想的方法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板书: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填的结果和填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投影出示“做一做”。你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吗?试一试。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填在书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结果以及填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算一算,想一想。

(1)一般公共汽车站之间的长度约是500米,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3千米呢?你觉得1千米、3千米有多远?

(2)电力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架电线杆,每50米划分一段,2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2、填一填。

出示练习六第4、11题。

3、画一画。

出示练习六第10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时作业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

每分约行70(米)

每时约行24(千米)

每分约飞行15(千米)

2、算一算。

3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4千米600米=( ) 每时约行80(千米)

每时约行100(千米)

每分约飞行270(千米)

7800米=( )千米( )米 8千米30米=( )米 5050米=( )千米( )米

7千米5米=( )米 3924米=( )千米( )米

三、一名游客1小时大约走4千米,他沿下列路线旅游大约要走多少小时?

(1)博物馆——游乐园——动物园——博物馆。(4小时)

(2)植物园——游乐园——书店——植物园。(3小时)

吨的认识第六课时(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吨的重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建立吨的重量观念。

教学准备

展示台、电脑。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1.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板书:千克 克)

2.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千克=1000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 出示:一个苹果重200( 克 );]

问: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

2、[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 );]

问: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

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较克和千克大的重量单位——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实际体验、学习新知

(一)建立“1吨”的概念

1、了解“1吨”的物品有多重。[ 出示桶装矿泉水(实物)]

①请几名学生亲自搬动矿泉水,体验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运很吃力) ②请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书:100千克)

将这5桶水装在一个大袋子里(指出一袋子的重量是100千克)再请学生尝试搬动(用尽力气也搬不动)

师:这么重的东西,就是老师也搬不动它。可是,即便这么重的东西,它的重量也没达到1吨;得10个和它同样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总重量为1吨。(板书“1吨)

2、巩固对“1吨”的理解(以学生体重为例)。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吨”这个重量单位,老师再打个比方。

咱们班有36名同学,有谁能说一说你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生汇报) 师:假设平均一个学生的重量是25千克,那就需要把咱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摆在大秤上,还需再加上4个学生后,总重量是1吨。

总结:每个袋子装的矿泉水的重量是100千克,10个袋子的总重量是1吨;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总重量是1吨。根据这些内容,你能说出吨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吗?(板书:1吨=1000千克)

3、了解重量单位“吨”的应用范围

①在计量较重的物品的重量时,会用“吨”作单位;

②在计量许多物体的重量的总和时,会用到“吨”作单位;

③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交通工具的载重量也常常用“吨”来作单位。

“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

请看,在这辆卡车上有“4 t”的字样(放大)。问:这表示什么意思啊?(4吨)

(二)加深对“吨”的理解

出示情景图:怎样理解限重一吨,能想办法帮助小动物们过桥吗?(学生思考,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在生活中找“1吨”

学生自由发言,再次建立“吨”的概念

四、巩固知识,将数学还原回生活

1、完成教科书1题?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用手势表示出来.

(1)一瓶墨水重150克。 ( ) (2)一头鲸重2吨。 ( )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 ( ) (4)一桶水重10厘米。 ( )

3、请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 )里。

火车装货( ) A、60吨 B、600千克 C、6000克 一只鸡重( ) A、2吨 B、200千克 C、2千克 小明体重( ) A、4吨 B、30千克 C、800克 每个苹果重( ) A、2克 B、1千克 C、150克

4、请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艘轮船重50( ) 一个西瓜约重3( ) 一支铅笔重30( )

一头大象重7( ) 一把梳子重50( ) 小明体重35( )

5、课后延伸:读一读这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2002年9月18日 星期三

今天清晨9点钟,我就从30吨重的床上起来。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约200吨重的早饭。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的奔向学校,路上碰到了载重量8克的大卡车。中队长检查了我的日记后,竟然在我的日记上写了“可笑”二字,同学们,你们知道可笑在哪里吗?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练习题)第七课时(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第1-4题及“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表示物体重量单位的知识,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重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重量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展示台、电脑。

教学环节

一、基本练习

1、口答。

(1)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吨 千克 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1克大有多重?1千克呢?1吨呢?

(3)估一估,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的重量。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硬币约重1( )

(2)一枝铅笔长15( )

(3)电动车每小时行25( )

(4)一袋大米约重( )

(5)小明身高135( ),体重30( )

(6)一辆货车载重量为4( )

(7)一个西瓜约重4( )

3、1吨○980千克 1000克○2千克 5000千克○5吨

180克○5千克 2吨○2500千克 148厘米=○1米

1米○100分米 10毫米○4厘米

二、重点练习

1、教材第34页第1题。

(1)理解题意,独立连线,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师提醒:做这类题,同学们要仔细,判断时不仅要看数字的大小,还

要看单位的大小,记住了吗?

2、计算。

1400千克+600千克=( )吨 2700千克+3300千克=( )吨 2800千克—800千克=( )吨 1吨—500千克=( )千克

3、教材第34页第4题。

(1)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两辆、2吨、一次运完)。

(2)四人小组活动:讨论,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汇报,师板书。

A、6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2吨

800千克+700千克=1500千克(小于2吨)

B、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800千克

10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都小于2吨)

C、600千克+4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

1000千克=800千克=1800千克(都小于2吨)

4、汇报昨天的家庭作业。

三、练习

1、7题理解“坐满”,“最省钱”什么意思?

2、8题:图上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知道吗?谁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时作业

1、算一算。

1吨506千克=(1506)千克 1吨210千克+2吨=(3210)千克 3吨600千克+400千克=(4)吨 5吨—350千克=(4)吨(650)千克

2、解决下面的问题。

(1)粮店卖出8袋大米。每袋50千克。卖出大米多少千克?(400千克) (2)

(3)这辆车最多能运几个集装箱?(7个)

三 年级数学 上 册 三单元备课表

主备教师:王金慧 复备教师:

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1)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2、

3、

4、 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度概念。

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2、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具学具:

硬币一枚(1分、2分或5分),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学生尺,铅笔盒,数学书,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引出新课。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和宽、厚分别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3、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三、课堂练习设计:

1、练习一的第1、2题。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 ) 教室长10( ) 玻璃厚5( ) 铁皮厚2 ( ) 3、想一想,填一填

4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2厘米8毫米=( )毫米

25毫米+15毫米=( )厘米

4.小明的日记。(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早晨,我从长2( )的床上起来,拿起13( )的牙刷刷牙......洗漱完毕,吃完饭,同身高145( )的哥哥一起走出高33( )的大楼,走了500( )来到学校。

我走进教室,坐在高5( )的椅子上,把书包放在高8( )的书桌上,我打开书包,拿出厚6( )的数学书,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四、思维训练。

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分米的认识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练习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含义。

2、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难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米尺。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方法借鉴,初探新知。

1、前面小朋友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哪你知道什么时候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

2、今天老师想知道课桌的长、宽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呢?

1.抽说,全班交流方法

2.请你们拿出直尺来测量一下吧?

(学生可能说出的测量方法:A、用尺子的最大记刻度为一段连续的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B、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的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

3.集体交流测量方法。

4.优化测量方法。

二、探究体验

1、认识分米。

(1)经过操作,学生意识到量课桌这样长度的物体时,用米、厘米、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都不太适合,结合刚才的测量,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10厘米、1分米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出示米尺图的一部分,老师指图说明: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分米的认识)

2、探究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1)我们认识了分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板书:1分米=10厘米

(3)以前我们还学过一个长度单位是什么?分米和米的关系你知道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总结 1米=10分米

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2)估测一下手指的中指指尖到手腕的什么位置大约是1分米,小组内相互量一量。

(3)体验1分米的长。

(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选代表交流,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借助米尺去想,也可以通过测量比较的方法去想。

(4)生活中哪些物体有1分米?

4.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完成“做一做”。

2、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2分米段8厘米的线段。

4、组织完成练习一第3题。

5、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跳绳长2( ) 课桌高7( )

小丽身高12( ) 一块橡皮厚12( )

5、组织学生用手势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先估算,后测量,把结果填在课本上。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学生用手势表示,同组同学进行判断。)

四、课后小组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

五、课时作业

1、填一填。

6分米=( )厘米 4米=( )分米 70分米=()米

600厘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10米=()分米

100张 纸的厚度约是1厘米,1000张纸的厚度约是( )厘米,也就是( )。

2、辨一辨。

(1)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长度单位。 ()

(2)爸爸走一步大约30分米。()

(3)小明身高120分米。()

(4)讲台长9米。()

3、在○里填上“﹥”“﹤”或“=”。

4厘米○4分米 9毫米○3厘米 18毫米○1分米

5厘米○7毫米 34毫米○9厘米 1米○100厘米

60毫米○6厘米 8分米○90厘米3分米○23毫米

4、算一算。

测量(练习课)第三课时(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练习一第1、4、5、6、7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加深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联系,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对长度单位间进率的认识更清晰。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尺子、作业纸。

教学环节

一、准备练习

1、系统复习长度单位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能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随意指两个长度单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进率。

2、小组活动:用手势分别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短。

3、出示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猜猜它们的长度(注意长度单位的运用),然后师生量一量,共同验证,对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基础练习

1、练习 五第1题。

要求:先判断,再测量。(注意提醒学生回忆正方形的特征,该选用什么单位)

2、练习五第4题。

要求: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3、练习五第5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老师适当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发展练习

1、练习五第6题。

要求:(1)理解题意,寻找解决办法

(2)列式后出现矛盾怎么办?学生尝试解答,再全班交流。

2、练习五第7、8、9题。

要求:师课前需查找相关资料完,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3、游戏:排队与对话。

要求:请学生将写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的纸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小到的顺序排列。拿到某个长度单位的学生请用那个单位说一句话。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呢?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五、课时作业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

(1)小红身高134毫米。

(2)一辆汽车重200千克。

(3)5米等于5000毫米。

(4)一袋果冻1000克,20袋果冻20千克。

(5)曲别针长34毫米。

2、在○里填上“>”“<”或“=”。

40毫米○=4厘米 5分米○>49厘米 5400克○<55千克

3、算一算。

10厘米+90厘米=( )厘米=( )米

1米-7分米=( )分米

2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32分米-7分米=( )米

4、东东身高80厘米,他再长( )厘米正好是1米。

5、1支粉笔长5厘米,用去5毫米,还有多长没用?

6、一本书厚5厘米,在一个长4分米的书架上能放几本这样的书?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放课件:(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千米的认识: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课件)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王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王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例5、教材第28页,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千米与米之间进率,掌握换算方法。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展示台、相关课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1、用手势表示出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呢?(抽生反复说1千米有多长)

2、把这些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的排一排。

3、填一填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5( ) 电线杆高10( ) 火车每小时140( ) 数学课本厚8( ) 课桌高7( )

(学生完成,填完后,小组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口答。

60毫米=( )厘米 8米=( )分米

90厘米=( )分米 7厘米=( )毫米

(学生口答出结果,并说出想的方法。)

5、回顾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谁能说一说千米和米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学生说出:1千米=1000米)

4、引入。

我们知道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学习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探究体验

1、教学例5。

(1)出示例5。

我们知道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这两道题你能完成吗?

自己试试看。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谁愿意把你填的结果和想的方法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板书: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填的结果和填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投影出示“做一做”。你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吗?试一试。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填在书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结果以及填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算一算,想一想。

(1)一般公共汽车站之间的长度约是500米,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3千米呢?你觉得1千米、3千米有多远?

(2)电力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架电线杆,每50米划分一段,2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2、填一填。

出示练习六第4、11题。

3、画一画。

出示练习六第10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时作业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

每分约行70(米)

每时约行24(千米)

每分约飞行15(千米)

2、算一算。

3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4千米600米=( ) 每时约行80(千米)

每时约行100(千米)

每分约飞行270(千米)

7800米=( )千米( )米 8千米30米=( )米 5050米=( )千米( )米

7千米5米=( )米 3924米=( )千米( )米

三、一名游客1小时大约走4千米,他沿下列路线旅游大约要走多少小时?

(1)博物馆——游乐园——动物园——博物馆。(4小时)

(2)植物园——游乐园——书店——植物园。(3小时)

吨的认识第六课时(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吨的重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建立吨的重量观念。

教学准备

展示台、电脑。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1.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板书:千克 克)

2.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千克=1000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 出示:一个苹果重200( 克 );]

问: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

2、[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 );]

问: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

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较克和千克大的重量单位——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实际体验、学习新知

(一)建立“1吨”的概念

1、了解“1吨”的物品有多重。[ 出示桶装矿泉水(实物)]

①请几名学生亲自搬动矿泉水,体验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运很吃力) ②请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书:100千克)

将这5桶水装在一个大袋子里(指出一袋子的重量是100千克)再请学生尝试搬动(用尽力气也搬不动)

师:这么重的东西,就是老师也搬不动它。可是,即便这么重的东西,它的重量也没达到1吨;得10个和它同样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总重量为1吨。(板书“1吨)

2、巩固对“1吨”的理解(以学生体重为例)。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吨”这个重量单位,老师再打个比方。

咱们班有36名同学,有谁能说一说你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生汇报) 师:假设平均一个学生的重量是25千克,那就需要把咱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摆在大秤上,还需再加上4个学生后,总重量是1吨。

总结:每个袋子装的矿泉水的重量是100千克,10个袋子的总重量是1吨;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总重量是1吨。根据这些内容,你能说出吨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吗?(板书:1吨=1000千克)

3、了解重量单位“吨”的应用范围

①在计量较重的物品的重量时,会用“吨”作单位;

②在计量许多物体的重量的总和时,会用到“吨”作单位;

③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交通工具的载重量也常常用“吨”来作单位。

“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

请看,在这辆卡车上有“4 t”的字样(放大)。问:这表示什么意思啊?(4吨)

(二)加深对“吨”的理解

出示情景图:怎样理解限重一吨,能想办法帮助小动物们过桥吗?(学生思考,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在生活中找“1吨”

学生自由发言,再次建立“吨”的概念

四、巩固知识,将数学还原回生活

1、完成教科书1题?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用手势表示出来.

(1)一瓶墨水重150克。 ( ) (2)一头鲸重2吨。 ( )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 ( ) (4)一桶水重10厘米。 ( )

3、请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 )里。

火车装货( ) A、60吨 B、600千克 C、6000克 一只鸡重( ) A、2吨 B、200千克 C、2千克 小明体重( ) A、4吨 B、30千克 C、800克 每个苹果重( ) A、2克 B、1千克 C、150克

4、请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艘轮船重50( ) 一个西瓜约重3( ) 一支铅笔重30( )

一头大象重7( ) 一把梳子重50( ) 小明体重35( )

5、课后延伸:读一读这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2002年9月18日 星期三

今天清晨9点钟,我就从30吨重的床上起来。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约200吨重的早饭。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的奔向学校,路上碰到了载重量8克的大卡车。中队长检查了我的日记后,竟然在我的日记上写了“可笑”二字,同学们,你们知道可笑在哪里吗?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练习题)第七课时(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第1-4题及“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表示物体重量单位的知识,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重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重量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展示台、电脑。

教学环节

一、基本练习

1、口答。

(1)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吨 千克 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1克大有多重?1千克呢?1吨呢?

(3)估一估,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的重量。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硬币约重1( )

(2)一枝铅笔长15( )

(3)电动车每小时行25( )

(4)一袋大米约重( )

(5)小明身高135( ),体重30( )

(6)一辆货车载重量为4( )

(7)一个西瓜约重4( )

3、1吨○980千克 1000克○2千克 5000千克○5吨

180克○5千克 2吨○2500千克 148厘米=○1米

1米○100分米 10毫米○4厘米

二、重点练习

1、教材第34页第1题。

(1)理解题意,独立连线,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师提醒:做这类题,同学们要仔细,判断时不仅要看数字的大小,还

要看单位的大小,记住了吗?

2、计算。

1400千克+600千克=( )吨 2700千克+3300千克=( )吨 2800千克—800千克=( )吨 1吨—500千克=( )千克

3、教材第34页第4题。

(1)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两辆、2吨、一次运完)。

(2)四人小组活动:讨论,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汇报,师板书。

A、6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2吨

800千克+700千克=1500千克(小于2吨)

B、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800千克

10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都小于2吨)

C、600千克+4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

1000千克=800千克=1800千克(都小于2吨)

4、汇报昨天的家庭作业。

三、练习

1、7题理解“坐满”,“最省钱”什么意思?

2、8题:图上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知道吗?谁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时作业

1、算一算。

1吨506千克=(1506)千克 1吨210千克+2吨=(3210)千克 3吨600千克+400千克=(4)吨 5吨—350千克=(4)吨(650)千克

2、解决下面的问题。

(1)粮店卖出8袋大米。每袋50千克。卖出大米多少千克?(400千克) (2)

(3)这辆车最多能运几个集装箱?(7个)


相关内容

  • 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冀教版
  • 测量参考教案 本课知识前后联系: 书写教案教学目标:会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 教学重点: 测量. 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估算 一段路程的长度. 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估算一段 教学难点 路程的长度. 教学重点一.情景引入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 10 米有多长吗?你知道你走一步有 多长吗? 二.展示目标 同 ...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教案[测量]
  • <测量>教学设计 仪征市张集小学 王天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常用的测量工具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准备: 秒表.烧杯.量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书本的第一幅插图,让学生判断 ...

  • 新人教版八年级和原九年级物理目录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 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 ...

  • 五年级科学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案 湘教版
  •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经历测量自己肺活量的过程,对肺活量大小进行比较,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的. 2. 知道什么是肺活量,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通过设计制作小报来宣传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3. 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认识到清新 ...

  • 四年级科学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
  •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 ...

  •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教案
  •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45-46页.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多媒体演示.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

  • 二年级数学上册 量一量教案2 苏教版
  • 量一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 教学目的: 通过对常用尺的认识以及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学过 ...

  • 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7教案教科版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2.经历记录 100 毫升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水钟的 ...

  •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一单元 测量 课题.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