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第二十二课[隆中对]

《隆中对》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领会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欣赏和仰慕历史天空永恒星座的光彩。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屏幕展示: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展示“三顾茅庐”的画面。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这篇课文介绍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细地叙述二人会面的对话,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隆中对” (用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画面引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回忆,为深入理解本课内容作了铺垫。)

(二):在诵读中思考

方法是:指导朗读,通过范读、默读、自读来反复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理解大致含义,把不理解的语句画下来) 2:学生自由读(学生提疑难,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读不准的大家改正或教师指导读长句。

4:齐读

5:速读,请同学们思考:(1)概括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说说本文“记言”的史传写

(三):在合作中疏通

1:品读课文,说说文章各句的大意。

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小组合作,互教互评) 2:小组解决不了的请提出来,大家来解答,教师点拨。(略)

(四):在品读中发现

1:了解文意结构后,让我们欣赏令人景仰的“三顾茅庐”,这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这对话是否让刘备如获至宝呢?你从文中哪些段落看出来的 (生分组讨论,师指导参与)

2:小组派代表发说说认识和收获,互相交流,让大家在鉴别中分享

生1:在分析形势时,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什么结论? 生2:从哪几方面分析孙全的?

生3: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师点拨,其

3:比较阅读。

今天读的是晋代《三国志》里的隆中对,明代的罗贯中《三国演义》的“隆中对”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读读。(大屏幕展示小说的“三顾茅庐”情节)

师提示:小说写了关羽、张飞的表现,特别是张飞大骂诸葛亮是“村夫”这样从侧面衬托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课文中有侧面衬托吗?(学生答略)(此处教师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 略)

(五):在评价中感悟。

1:课文中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些特点的?

生1:课文写诸葛亮为刘备确定政治路线时的一番话分析非常深刻。(举例略) 生2:诸葛亮还有点高傲,课文中写“时人莫之许也”可见常人不了解他的才干。

生3:诸葛亮的高傲还表现在“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他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 2:通过小说的启发,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深谋远虑,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生2:诸葛亮是令人尤伤的悲剧,他为刘氏王朝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然而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一生心血付之东流。

生3:诸葛亮有空城计退敌的镇定,有草传船借箭的神机,有挥泪斩马谡的柔情,他的一生就是光彩的一生。

生4:诸葛亮为蜀汉尽忠尽职,忠心耿耿,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他学生答的略)

3:你对刘备怎么评价呢?(学生答略、教师点

(在评价中领会杰出人物的非凡之处,欣赏和仰慕伟人才干,有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4:学本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5:作业:读《三国演义》中有关“隆中对”的情节。

(六) :板书设计

联吴抗曹

隆中对 取荆、益二州 霸业可成

与周边和睦 汉室可兴

《隆中对》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领会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欣赏和仰慕历史天空永恒星座的光彩。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屏幕展示: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展示“三顾茅庐”的画面。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这篇课文介绍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细地叙述二人会面的对话,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隆中对” (用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画面引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回忆,为深入理解本课内容作了铺垫。)

(二):在诵读中思考

方法是:指导朗读,通过范读、默读、自读来反复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理解大致含义,把不理解的语句画下来) 2:学生自由读(学生提疑难,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读不准的大家改正或教师指导读长句。

4:齐读

5:速读,请同学们思考:(1)概括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说说本文“记言”的史传写

(三):在合作中疏通

1:品读课文,说说文章各句的大意。

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小组合作,互教互评) 2:小组解决不了的请提出来,大家来解答,教师点拨。(略)

(四):在品读中发现

1:了解文意结构后,让我们欣赏令人景仰的“三顾茅庐”,这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这对话是否让刘备如获至宝呢?你从文中哪些段落看出来的 (生分组讨论,师指导参与)

2:小组派代表发说说认识和收获,互相交流,让大家在鉴别中分享

生1:在分析形势时,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什么结论? 生2:从哪几方面分析孙全的?

生3: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师点拨,其

3:比较阅读。

今天读的是晋代《三国志》里的隆中对,明代的罗贯中《三国演义》的“隆中对”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读读。(大屏幕展示小说的“三顾茅庐”情节)

师提示:小说写了关羽、张飞的表现,特别是张飞大骂诸葛亮是“村夫”这样从侧面衬托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课文中有侧面衬托吗?(学生答略)(此处教师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 略)

(五):在评价中感悟。

1:课文中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些特点的?

生1:课文写诸葛亮为刘备确定政治路线时的一番话分析非常深刻。(举例略) 生2:诸葛亮还有点高傲,课文中写“时人莫之许也”可见常人不了解他的才干。

生3:诸葛亮的高傲还表现在“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他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 2:通过小说的启发,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深谋远虑,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生2:诸葛亮是令人尤伤的悲剧,他为刘氏王朝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然而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一生心血付之东流。

生3:诸葛亮有空城计退敌的镇定,有草传船借箭的神机,有挥泪斩马谡的柔情,他的一生就是光彩的一生。

生4:诸葛亮为蜀汉尽忠尽职,忠心耿耿,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他学生答的略)

3:你对刘备怎么评价呢?(学生答略、教师点

(在评价中领会杰出人物的非凡之处,欣赏和仰慕伟人才干,有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4:学本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5:作业:读《三国演义》中有关“隆中对”的情节。

(六) :板书设计

联吴抗曹

隆中对 取荆、益二州 霸业可成

与周边和睦 汉室可兴


相关内容

  • 隆中对说课稿
  • <隆中对>说课稿 棋盘中学 王燏隆 一.教材分析 三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诸葛亮.<隆中对>即是以历史的方式客观记录刘玄德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这段历史佳话.做为二十四史中最著名的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既继承了前人对历史 ...

  • 九上语文文言文整理
  • 一.字音 1.<陈涉世家>: (1)嗟乎:jiē (2)发闾左適戍渔阳:1ǘ zhé (3)扶苏以数谏故:shuò (4)陈胜王:wàng (5)置人所罾鱼腹中:zēng (6)忿恚尉:fèn huì (7)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zhì cuó zhè qiáo (8)尉果笞广: ...

  •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

  •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之 1.用作代词 (1)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1.问所从来,俱答之.<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qu ...

  • [隆中对]教学设计4
  • 隆中对(一) 深圳市荔香中学 何俊婷 设计方案一 教学设想: 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怎么讲好这篇名文呢?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 ...

  • 初三语文导学案
  • 初三语文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 主备人:刘庆建 审核: 课题:<隆中对> 课型:新授课 时间:09年9月17日 活动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活动重 ...

  • 互文性理论的运用
  • 互文性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邢冬方 载<基础教育课程>2014.1下 "互文"是我国训诂学上的术语,其理论的核心概念为"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就是"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quo ...

  • 隆中对教学设计
  • 綦江县三角中学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课题: 23<隆中对> 课型:自读 执笔:王维国 审核:三角中学九年级备课组 审定: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

  •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
  •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 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文言文 词类活用 (一) 名词 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