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 开题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浅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

作 者: 王书玲

班 级: 2007级 1 班

学 号: 2007241018

完成时间: 2010-12-28

培养单位: 商学院

指导老师: 王晓清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论文题目类型:

应用研究型论文

二、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农业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基于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大部分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双方始终都将农产品贸易作为开展合作的重点。并且,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全面启动和“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贸易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除个别年份外,总体上呈现出贸易额增长、出口产品多样化和贸易逆差不断拉大等特征。

从东盟内部来看,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国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不同。东盟10国中,除文莱和新加坡外,农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尤其是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农业发展速度较慢,农业技术落后。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是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国,这六个国家占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的98%。同时,中国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三国在市场结构上存在很高的相似性,且市场反应水平低于东盟三国。

从中国方面来看,大宗农产品、加工后的中间产品、园艺产品、可用于直接消费的农产品这四大类对东盟的贸易比例关系变化不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果类、水产类) 出口的比重上升,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谷物等) 出口的比重下降。

本文的选题是针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同时联系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旨在促进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保护本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刨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和秩序。

三、论文选题的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种农产品生产数量已居世界前列。特别是2001年以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速明显加快,2001~2009年,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增速平均值为20.47%,其中,出口增速平均为16.57%,进口增速平均为24.89%。从2003年起,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成为常态,2009年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为34.08亿美元。东盟已成为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后中国第四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农业被确定为21世纪中国与东盟合作的5大重点领域之一。而贸易关系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商品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等的综合反映。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究竟如何,怎样的贸易才能健康的促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研究的一个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本论文选题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自己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目前国内专家学者们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有:

1、胡铁华,肖海峰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研究》一文中认为东盟10个成员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 各国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状况也有很大差别。文莱虽然属于富裕国家, 但人口少经济总量小, 农产品贸易量非常小, 只从中国进口少量农产品, 没有出口; 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则属于最不发达国家, 目前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量还很小,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李红梅,吕向东在《世界农业》2010年06期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一文在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和货物贸易协议农产品降税安排的基础上,利用海关统计数据资料,针对200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详尽论述。

3、唐盛尧在《世界农业》2008年11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一文中利用1990--2005年《FAO 贸易统计年鉴》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计算东盟各国和中国的农产品显示比较优势。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已不具有国际优势,而东盟国家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4、邓光娅,陶雪梅在《农业经济》2009年2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一文中认为基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尤其是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农产品出口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性,中国应当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出发,重点培育那些具有较强竞争性的产品,规避那些没有竞争性或竟争性较弱的产品,不断优化自身竟争结构。东盟国家在许多出口产品上具有很强的竞争性,特别是某些资源型产品或原料型中间产品的优势更为明显。而在这些产品上中国往往处于劣势。中国应该避免这些产品而更多将注意力放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消费导向产品和园艺产品等。

5、李培祥在《财贸研究》2007年04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一文中认为自从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中国加强了与东盟农业领域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分工合作是国家之间经贸关系往来的主流和发展趋势,为了减少中国和东盟相互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中国有必要调整自己不够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通过界定农产品的范围并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的分类,进而分析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建议。[5] [4][3][2][1]

6、杨亮,吕耀在《资源科学》2009年10期的《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一文中认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方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贸易额大幅增加,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资源-市场互补性格局,但双方进出口格局不对等,中国对东盟出口目的国分散,而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因此,农产品贸易是双方建立面向和平繁荣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行动之一,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显然还需要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之外寻求更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 [6]

7、胡超,卢江海在《财经论丛》2009年04期的《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评析》分析了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启动以来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的起点、动力、贸易关系以及贸易福利效应等方面内容,认为未来自贸区农产品贸易中,我国应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走出去”与东盟开展更高层次的农业合作,并逐步向建立中国.东盟“共同农业市场”迈进。

8、韩冬,刘顺在《工会博览》2010年01期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现状,并对2002年启动CAFTA 建设前后的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的回顾,得出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利弊。

9、黄蝶君, 庄丽娟在《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年08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一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和经济效应,着重采用G —L 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Dowell水平、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一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中国一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有关政策建议。面对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还不明显、波动起伏大的现状特点,以及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早期收获”的实施所带来的机遇,应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对农产品制定相应的规模化、科技化发展战略,发展产业内贸易,从而提高双边农业的总体水平,实现农产品贸易创收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10、此外,还有很多学者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作出了研究,如孙林, 李岳云在《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8期的《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一文,从比较优势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竞争关系。如周英豪在《国际贸易问题》的2007年05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一文中从农产品贸易结构的数据来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关系。等等。

通过以上研究现状的归纳发现:目前对我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仍有不足,对贸易关系的分析仍然不够透彻。更应该针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各自的情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贸易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出更有意义的政策建议,推动和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

(二)研究趋势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作为中国与东盟贸易主体的农产品贸易,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关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人就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展开了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速了双边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受中国和东盟各国自身发展和地域限制,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较为多样,而从东盟的农产品进口具有较强地域特征,表现为中国主要从东盟一两个国家进口某种产品,而同时对多个东盟国家[9][8][7]

出口某些产品。通过分析贸易中的互补与竞争关系,从国家的高度出发,提出有利于国内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五、论文结构

封面:„„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1 引言(研究背景)

1.1 东盟简介

1.2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发展历程

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

2.1 中国的农业生产状况

2.2 东盟各国的农业生产状况

2.3 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状况

2.3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

2.3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差额

3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分析

3.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变化趋势

3.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分析

3.2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总体特征分析

3.2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分析

3.23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4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关税变化的影响

4.2 技术壁垒的影响

4.3 贸易救济措施的影响

4.4 双边与多边关系的影响

5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前景分析以及政策建议

5.1 前景分析

5.1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具有广阔前景的理由

5.1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前景

5.2 政策建议

5.21 积极吸引东盟国家对农产品企业进行直接投资,鼓励企业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5.22 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以及农产品企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23 加强双边农业合作和交流,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业合作协调机制

5.24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完善农产品贸易服务体系

5.25 树立品牌,建立农产品信息系统工程和农产品基地 1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诚信声明:„„

六、论文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主要思路是先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各自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描述,再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状况的了解,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然后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与前景,提出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对本课题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再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实情况,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计归纳等方法,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建议。

七、论文创新点和难点

(一)创新点

不再是片面的从竞争或者互补这两方面对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而是从总体细化,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在提出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时,提出了以云南、广西为主要基地进行与东盟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将政策落实到实处。

(二)难点

虽然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真正反映实际情况的数据却很少,要用最有力的数据资料和最有效的研究方法来反映客观情况存在一定问题。

八、已有工作条件

1、在各学期有关国际贸易的课程学习中,对中国自身的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和东盟各国的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双边贸易都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

2、从图书馆收集了大量关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资料,阅读了许多有关此方面的书籍文献。

3、通过从互连网中查找有关的数据文献知识,让我研究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中有更多的借鉴之处。

九、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胡铁华,肖海峰.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贸易学),2006

[2] 李红梅,吕向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J] .世界农业,2010

(06)

[3]唐盛尧.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J] .世界农业,2008(11)

[4]邓光娅,陶雪梅.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J] .农业经济,2009(2)

[5]李培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J].财贸研究,2007(04)

[6]杨亮,吕耀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D] .资源科学,2009(10)

[7]胡超,卢江海.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评析[D] .财经论丛,2009(04)

[8]韩冬,刘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J] .工会博览,2010(1)

[9]黄蝶君, 庄丽娟.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8)

[10]刘忠群, 黄书权, 王琳.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问题研究综述[J ]. 东南亚纵横,2006,(4)

[11]孙艳艳, 盛术俊. 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实证分析[J ].东南亚纵横,2007,

(11)

[12]蒋颖.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研究[J ].技术经济,2009,(8)

[13]赵琳, 于晓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1)

[14]王永春,王秀东.推进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促进中国农业发展[J ].世界农业,2006,(4)

[15]陶媛媛,蔡茂森.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变化的实证分析[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6]侯铁珊,宋岩.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相关指数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5,(7)

[17]孙林, 李岳云.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2003,(8)

[18]周英豪.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J ].国际贸易问题,2007,

(5)

[19]周观琪.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和贸易互补分析[D] .中国云南大学(国际贸易学),2007

[20]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国家统计局网站,2007(02)

[21] Raul L. Cordenillo .The Economic Benefits to ASEAN of the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ACFTA) [J].Economic Integration ASEAN Secretariat,2005(01)

[22] Walden Bello.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Propaganda and Reality [N].Global South ,2010(01)

十、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1、2010年11月10日—11月20日前完成论文题目的设计

2、2010年12月2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报告字数在2000字以上,上交打印

稿。

3、2010年12月30日之前完成一篇外文文献翻译,外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上交打印稿。

4、2010年12月31日—2011年2月28日完成论文初稿

5、2011年3月1日—3月30日完成论文的二稿修改

6、2011年4月1日—4月30日完成三稿修改

7、2011年5月1日—5月31日完成论文定稿。

8、2011年6月1日—年6月12日进行论文评审及答辩。

9、2011年6月12日—年6月20日完成论文的上传。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浅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

作 者: 王书玲

班 级: 2007级 1 班

学 号: 2007241018

完成时间: 2010-12-28

培养单位: 商学院

指导老师: 王晓清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论文题目类型:

应用研究型论文

二、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农业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基于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大部分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双方始终都将农产品贸易作为开展合作的重点。并且,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全面启动和“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贸易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除个别年份外,总体上呈现出贸易额增长、出口产品多样化和贸易逆差不断拉大等特征。

从东盟内部来看,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国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不同。东盟10国中,除文莱和新加坡外,农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尤其是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农业发展速度较慢,农业技术落后。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是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国,这六个国家占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的98%。同时,中国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三国在市场结构上存在很高的相似性,且市场反应水平低于东盟三国。

从中国方面来看,大宗农产品、加工后的中间产品、园艺产品、可用于直接消费的农产品这四大类对东盟的贸易比例关系变化不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果类、水产类) 出口的比重上升,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谷物等) 出口的比重下降。

本文的选题是针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同时联系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旨在促进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保护本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刨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和秩序。

三、论文选题的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种农产品生产数量已居世界前列。特别是2001年以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速明显加快,2001~2009年,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增速平均值为20.47%,其中,出口增速平均为16.57%,进口增速平均为24.89%。从2003年起,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成为常态,2009年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为34.08亿美元。东盟已成为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后中国第四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农业被确定为21世纪中国与东盟合作的5大重点领域之一。而贸易关系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商品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等的综合反映。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究竟如何,怎样的贸易才能健康的促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研究的一个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本论文选题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自己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目前国内专家学者们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有:

1、胡铁华,肖海峰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研究》一文中认为东盟10个成员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 各国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状况也有很大差别。文莱虽然属于富裕国家, 但人口少经济总量小, 农产品贸易量非常小, 只从中国进口少量农产品, 没有出口; 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则属于最不发达国家, 目前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量还很小,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李红梅,吕向东在《世界农业》2010年06期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一文在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和货物贸易协议农产品降税安排的基础上,利用海关统计数据资料,针对200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详尽论述。

3、唐盛尧在《世界农业》2008年11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一文中利用1990--2005年《FAO 贸易统计年鉴》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计算东盟各国和中国的农产品显示比较优势。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已不具有国际优势,而东盟国家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4、邓光娅,陶雪梅在《农业经济》2009年2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一文中认为基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尤其是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农产品出口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性,中国应当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出发,重点培育那些具有较强竞争性的产品,规避那些没有竞争性或竟争性较弱的产品,不断优化自身竟争结构。东盟国家在许多出口产品上具有很强的竞争性,特别是某些资源型产品或原料型中间产品的优势更为明显。而在这些产品上中国往往处于劣势。中国应该避免这些产品而更多将注意力放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消费导向产品和园艺产品等。

5、李培祥在《财贸研究》2007年04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一文中认为自从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中国加强了与东盟农业领域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分工合作是国家之间经贸关系往来的主流和发展趋势,为了减少中国和东盟相互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中国有必要调整自己不够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通过界定农产品的范围并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的分类,进而分析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建议。[5] [4][3][2][1]

6、杨亮,吕耀在《资源科学》2009年10期的《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一文中认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方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贸易额大幅增加,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资源-市场互补性格局,但双方进出口格局不对等,中国对东盟出口目的国分散,而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因此,农产品贸易是双方建立面向和平繁荣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行动之一,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显然还需要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之外寻求更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 [6]

7、胡超,卢江海在《财经论丛》2009年04期的《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评析》分析了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启动以来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的起点、动力、贸易关系以及贸易福利效应等方面内容,认为未来自贸区农产品贸易中,我国应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走出去”与东盟开展更高层次的农业合作,并逐步向建立中国.东盟“共同农业市场”迈进。

8、韩冬,刘顺在《工会博览》2010年01期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现状,并对2002年启动CAFTA 建设前后的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的回顾,得出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利弊。

9、黄蝶君, 庄丽娟在《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年08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一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和经济效应,着重采用G —L 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Dowell水平、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一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中国一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有关政策建议。面对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还不明显、波动起伏大的现状特点,以及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早期收获”的实施所带来的机遇,应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对农产品制定相应的规模化、科技化发展战略,发展产业内贸易,从而提高双边农业的总体水平,实现农产品贸易创收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10、此外,还有很多学者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作出了研究,如孙林, 李岳云在《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8期的《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一文,从比较优势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竞争关系。如周英豪在《国际贸易问题》的2007年05期的《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一文中从农产品贸易结构的数据来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关系。等等。

通过以上研究现状的归纳发现:目前对我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仍有不足,对贸易关系的分析仍然不够透彻。更应该针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各自的情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贸易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出更有意义的政策建议,推动和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

(二)研究趋势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作为中国与东盟贸易主体的农产品贸易,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关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人就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展开了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速了双边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受中国和东盟各国自身发展和地域限制,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较为多样,而从东盟的农产品进口具有较强地域特征,表现为中国主要从东盟一两个国家进口某种产品,而同时对多个东盟国家[9][8][7]

出口某些产品。通过分析贸易中的互补与竞争关系,从国家的高度出发,提出有利于国内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五、论文结构

封面:„„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1 引言(研究背景)

1.1 东盟简介

1.2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发展历程

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

2.1 中国的农业生产状况

2.2 东盟各国的农业生产状况

2.3 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状况

2.3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

2.3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差额

3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分析

3.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变化趋势

3.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分析

3.2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总体特征分析

3.2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分析

3.23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4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关税变化的影响

4.2 技术壁垒的影响

4.3 贸易救济措施的影响

4.4 双边与多边关系的影响

5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前景分析以及政策建议

5.1 前景分析

5.1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具有广阔前景的理由

5.1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前景

5.2 政策建议

5.21 积极吸引东盟国家对农产品企业进行直接投资,鼓励企业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5.22 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以及农产品企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23 加强双边农业合作和交流,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业合作协调机制

5.24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完善农产品贸易服务体系

5.25 树立品牌,建立农产品信息系统工程和农产品基地 1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诚信声明:„„

六、论文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主要思路是先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各自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描述,再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状况的了解,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然后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与前景,提出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对本课题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再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实情况,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计归纳等方法,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建议。

七、论文创新点和难点

(一)创新点

不再是片面的从竞争或者互补这两方面对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而是从总体细化,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在提出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时,提出了以云南、广西为主要基地进行与东盟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将政策落实到实处。

(二)难点

虽然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真正反映实际情况的数据却很少,要用最有力的数据资料和最有效的研究方法来反映客观情况存在一定问题。

八、已有工作条件

1、在各学期有关国际贸易的课程学习中,对中国自身的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和东盟各国的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双边贸易都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

2、从图书馆收集了大量关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资料,阅读了许多有关此方面的书籍文献。

3、通过从互连网中查找有关的数据文献知识,让我研究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中有更多的借鉴之处。

九、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胡铁华,肖海峰.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贸易学),2006

[2] 李红梅,吕向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J] .世界农业,2010

(06)

[3]唐盛尧.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J] .世界农业,2008(11)

[4]邓光娅,陶雪梅.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J] .农业经济,2009(2)

[5]李培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J].财贸研究,2007(04)

[6]杨亮,吕耀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D] .资源科学,2009(10)

[7]胡超,卢江海.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评析[D] .财经论丛,2009(04)

[8]韩冬,刘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J] .工会博览,2010(1)

[9]黄蝶君, 庄丽娟.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8)

[10]刘忠群, 黄书权, 王琳.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问题研究综述[J ]. 东南亚纵横,2006,(4)

[11]孙艳艳, 盛术俊. 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实证分析[J ].东南亚纵横,2007,

(11)

[12]蒋颖.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研究[J ].技术经济,2009,(8)

[13]赵琳, 于晓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1)

[14]王永春,王秀东.推进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促进中国农业发展[J ].世界农业,2006,(4)

[15]陶媛媛,蔡茂森.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变化的实证分析[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6]侯铁珊,宋岩.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相关指数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5,(7)

[17]孙林, 李岳云.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2003,(8)

[18]周英豪.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J ].国际贸易问题,2007,

(5)

[19]周观琪.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和贸易互补分析[D] .中国云南大学(国际贸易学),2007

[20]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国家统计局网站,2007(02)

[21] Raul L. Cordenillo .The Economic Benefits to ASEAN of the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ACFTA) [J].Economic Integration ASEAN Secretariat,2005(01)

[22] Walden Bello.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Propaganda and Reality [N].Global South ,2010(01)

十、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1、2010年11月10日—11月20日前完成论文题目的设计

2、2010年12月2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报告字数在2000字以上,上交打印

稿。

3、2010年12月30日之前完成一篇外文文献翻译,外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上交打印稿。

4、2010年12月31日—2011年2月28日完成论文初稿

5、2011年3月1日—3月30日完成论文的二稿修改

6、2011年4月1日—4月30日完成三稿修改

7、2011年5月1日—5月31日完成论文定稿。

8、2011年6月1日—年6月12日进行论文评审及答辩。

9、2011年6月12日—年6月20日完成论文的上传。


相关内容

  • 中韩日自由贸易协定经济效应浅析
  • 中韩日自由贸易协定经济效应浅析 摘要: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促进三国经济发展. 改善三国贸易结构的重要措施,而现阶段自贸区建设进程并不理想.本文首先回顾中韩日对自由贸易区所进行的研究和谈判的进程,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国的立场及其政策.从短期和长期角度研究FTA将给各国带来的效应与冲击,指出中韩日FTA的 ...

  • 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WTO 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入世后, 两岸三地投资经贸关系发展研究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中小 ...

  •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5届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刘立平 0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03.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4.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5.中印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6.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 ...

  •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
  • 天津科技大学本科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院 国际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题 目 论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姓 名 崔双岁 指导教师(签名) 2011年 3 月 14 日 拟选题目 论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近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强调了我国的对外 ...

  • 浅析南博会对南宁酒店业发展的影响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南博会对南宁酒店业发展的影响 姓名:蓝昌连 系部:商务系 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 指导教师:董彦佼 2014年 5月 10 日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生填写) 论文题目 浅析南博会对南宁酒店业发展的影响 学生姓名 蓝昌连 学号 [1* ...

  • 浅析云南边境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析云南边境贸易的现 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英文题目 Brief Analysis of Yunnan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 院(系): 摘 要 云南是我国的西南大门,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山水相依,边境线总长4060千米,具有连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 ...

  • 浅析中国与东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 浅析中国与东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摘要:在国际投资法律中,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中国与东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分为非仲裁方式和仲裁方式两类,分别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与东盟:投资争议解决 1CAFTA 投资争端非仲裁解 ...

  • 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
  •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 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 浙江台州校外学习中心 批次 层次 专业 201601/专科起点本科/工商管理 学 号 学 生 指 导 教 师 起 止 日 期 2016年2月27日起至2016年4月13日止 摘 要(要求150--3 ...

  • 印度尼西亚经济投资环境浅析
  • 印度尼西亚经济投资环境探索浅析 一.印尼各经济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他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16位,国内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很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尼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国际地位也有所提升,成为20国集团成员国之一.但是印尼的缺陷也是很多的,印尼的人力资源质量不高,科技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