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纲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纲要

“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计划,是我州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落实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十五”期间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要专项规划之一,制订好我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01年规划纲要,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纲要编制的总体思路,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共同推进,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下大力气在“十五”期间解决生态和环境领域长期存在的执法不严和投入不足两大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开展,将纲要确定的总体目标落到实处。

本纲要的范围包括生态建设与保护,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预警与预报等。

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九五”期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的力度,大搞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环境污染没有同步加剧,排污总量得到了控制,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减缓,城市环境基础建设水平和工业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法制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

通过实施长白山保护工程、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使我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8%以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得到根本治理;大气、水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九五”期间,全州新增废水处理能力约3.13万吨/日,新增废气治理能力约130万立方米/时。取缔和关停了21个企业,完成251个污染治理项目,对造纸、水泥、纤维等老污染企业作出了限期治理的决定;全面加强了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护,50年来全州累计造林5514万公顷,乡村林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完成造林8.8万公顷,抚育森林13.6万公顷,全州林地面积达353.7万公顷;全州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建设工作从1987年到现在已形成了村、乡、县三级生态农业示范体

系,已建设生态示范户2390户,生态示范村24个,生态农业试点乡1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和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各1个,建成“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户688户,使生态农业建设覆盖面积达125943公顷;我州的自然与生态保护工作以长白山和图们江流域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为基点,着重抓了天桥岭林业生态示范区、和龙生态经济示范市、龙井合成利生态村示范区等三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并建成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狠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帮助有关项目单位积极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上报落实资金。编制上报了《松花江流域环保生态建设项目》、《利用日本政府贷款的环保生态项目》等。“十五”期间延边环保重点项目16个,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26,854万元,其中列入国家、省2000年重点项目6个,总投产为75,683万元,截止1999年累计完成投资6,010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为37,000万元。

石砚造纸厂4万吨污水处理项目已由省计委批复立项,前期工作已就绪,明年将全面开工建设。延吉市污水处理厂已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和设计。2000年已投入2600万元铺设截流干管,2001年计划投资6800万元,外资贷款5800 万元。目前,财政部已批复使用挪威政府贷款700万元美元(折合人民币5800万元)自筹1000万元,用于管道及购置污水处理设备。

龙井合成利村生物质能热电联产示范工程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由国家外经贸部批复,由吉林省政府投资建设的示范工程。该项目联合国首次向中国投资的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2781万元,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124万元美元(折合人民币1029.2万元),省预算内投资1702万元,地方自筹50万元,项目投资已落实,2000年已开工,计划2002年完工。

敬信湿地珍稀动物保护区项目已报国家计委待批复,前期工作基本就绪。保护区面积为8054公顷,总投资为1000万元。

以上这些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延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人民安居乐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州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是全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我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及某些类型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得以控制或有所好转,但总体上仍处于退化甚至恶化的趋势: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三化”仍在加剧,草场湿地面积减少。农业方面由于多年来“种大于养”,使原来黑土带受到了严重破坏,耕层土壤理化特性发生了改变,严重地制约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日益发展的乡镇企业和乡镇城市化给广大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压力,农村生态环境正在受到破坏。突出表现 在:一是“三废”污染程度随经济发展而有所增加。“九五”期间全州年排废气总量为2700n平方米/a,比“八五”期间增加25.3%,尤其是工业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的SO和NOX对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呈上升趋势;全州年排放废水总量为11278.56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比“八五”期间增加11%;全州年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为215.87万吨,生活垃圾114.81万吨,其中生活垃圾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逐年上升。由于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治理污染的设施落后,技术低下,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全州水土流失面积46万公顷,占崐总土地面积的11%。全州14万公顷坡耕地每年流失土壤580万吨。这些土壤中含氧、磷、钾养份3.8万吨,相当于坡耕地年施肥量的总和。

三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珍贵动植物逐渐减少。由于长期以来管理上的落后以及过量采伐和采育失调,森林资源受到不断破坏,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不合理,导致珍贵动、 植物数量和种类减少。红松、白松等优质树种比重明显下 降。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等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生态公益林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已经降低。

上述问题的形成,既有客观和自然方面的原因,如人均资源量少、历史欠帐多,以及自然地理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等,但也有人为的因素。

一是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投入不足。少数同志对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认识不深,在经济崐建设中急功近利,以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换取短期的经济发展。存在先发展,再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错误思想,崐舍不得下力气,出资金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事实上,一些地区已经走过了一条先破坏、后建设;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背上了沉重的生态和环境债务。

二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经济结构长期不合理。我州工业企业多年来技术进步缓慢,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在农业领域存在过份依赖化肥、农药和超载过牧等情况,致使大部分地表水面中化肥和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部分县(市)耕地、草原“三化”严重,面源污染使江河水质严重下降。

三是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改革相对滞后,引导、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的机制尚不完善。全社会对生态和环境投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从而制约了生态和环境建设投入的增长。

四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依然存在。监督执法方面,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只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环境的改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时有发生。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给我州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已成为我州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总结已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抓住根本性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依法预防和制止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欠帐。

二、总体设想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州发挥环境、资源优势,高水平、高质量地把延边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这不仅对全州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延边建设成全国模范自治州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全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也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谋划这一时期的生态经济战略,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明确延边的战略地位。

(一)指导思想

“十五”和到2010年,我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为指针,以发展生态环境效益经济为主线,以现代科学和社会文明为支撑,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我州生态环境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治理;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州建设。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与社会投资两个积极性, 依法保护、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和资源,通过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一体化运作,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稳定协调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我州实际,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条件,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人口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切实改善和保护好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我州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经济发展要与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在生产建设、资源开发和流通领域,主要依靠集约型增长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实行全面节约,降低消耗。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以保护水土资源、林草资源、城乡环境为目标,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水域污染、治理风沙危害为重点,做到建设、保护、治理并重。

——坚持政府宏观指导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政府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 强化管理。通过政府的各种行政手段,利用市场机制,合理分担环境义务,引导企业投资,鼓励公众参与,加强舆论监督,共同维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和建设的技术水平,减轻因经济发展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的压力。同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开发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坚持治理与保护并举,避免出现新的破坏和污染。

(三)总体目标

根据我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延边州“十五”到2010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

到2005年,初步建立延边绿色食品大州形象,对全州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创造绿色名牌产品为先导,形成绿色产业主体框架;通过调整产业和科技方向,治理污染,恢复和重建生态,使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明显好转;主要城市和水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

能力有所增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防灾减灾的综合能进一步提高;森林草地破坏,草原“三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开始得到恢复,现有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具体指标是: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6万公顷。

--新增森林面积10700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8.7%。

全州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城市和水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大气污染得到控制;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水平;

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

--城市: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控制在国家三级标准以内, 大气功能区达标率达到并保持在75%以上;城市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平均达到80%,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二、三类水体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控制在56分贝以下,交通噪声平均控制在68分贝以下,交通干线噪声达标率在50%。

--农村:农村乡镇大气质量要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地表水质符合国家有关人民生活和农田灌溉的标准要求。

--水域:全州主要水域的源头区保持在国家一类或二类水体标准以内;松花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图们江出境水质要保持国家三类水体标准;流经城镇段要达到功能标准,并基础恢复和保持自然环境的鱼虾生长、水禽栖息的生态水平;全州湖泊水库水质,特别是作为城市饮用水源的湖泊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功能标准,并保持稳定。

--工业污染防治能力和城市环境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实施工业排污总量控制。工业废火COD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30万吨以下; 工业烟尘排放量控制在3.5万吨以下,工业废气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分别达到85%、85%、和60%。

--各主要城市的环境基础建设与总体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市热化率、气化率、绿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80%、33%、50%、60%。

到2010年,全州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主要城市和水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总体环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为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清洁、优美的远景目标打下基础。

四、重点任务

“十五”是实现生态州建设目标的关键阶段。“十五”期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主要任务是抓好六大工程,建设六大绿色产品基地,实施五个中草药种养基地工程。

(一)长白山保护开发工程

长白山保护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规模大、范围广、领域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保护工程和建设工程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交通和能源等设施建设项目、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等。

(二)生态州建设优先项目工程

主要包括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建设、生态产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环境管理、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水资源调配等工程。

(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加快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加强松花江、牡丹江、图们江、布尔哈通河、海兰江、嘎呀河等主要江河流域及水系、大型水库、饮水水源等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域内的水源涵养林、水源保护林、风景观赏林等林木资源实行封禁,禁止主伐、毁林开荒和放牧。对郁闭度在0.2-0.4的林分,要有计划地进行林冠下更新造林,诱导其形成天然、人工异龄层混交林。要采取高新技术,使其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休憩、观赏、旅游等特殊功能。采用修谷坊、筑堤防、建成梯田等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防治。加快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四湖沟水利枢纽工程、明月沟水库、长沟水库等控制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适时调控主要江河的流量,防止严重洪涝灾害的发生。充分发挥发电、灌溉、城市供水等综合作用,实现水资源的多次增值利用。 坚决贯彻“水法”,积极采用节约用水的科学化耕作方法,改善农田灌溉条件,防止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积极发展和推广使用农家肥和生物防病措施,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与化肥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严格禁止重点保护的江河与地下水区域建设工业性污染物排放企业,强化对污染物排放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的综合治理,逐步减少“三废”对水体的污染,逐步实现水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同利用。

(四)加快农村能源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我州的比较优势,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方针,广开途径,积极开辟新能源,大力营造薪炭林,推广节柴灶,兴建沼气池,积极发展小水电,发展日光室,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加速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起到辅助、推动作用。重点建设“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户7500户,沼气池3.5万立方米,年产沼气47.5万立方米,生产沼肥11.25万吨。

(五)加强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设。采取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变我州草地资源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一是加强草场建设,治理退化草场。采取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建设人工和半人工草场,发展围栏草场,加快改良退化草场,发展人工牧草。二是加强畜牧业的科学管理,合理控制牧畜头数,调整畜群结构,实行以草定牧,划区轮牧,禁止草场超载过牧,实现草地资源的持续

利用;三是积极开展草地资源的科学研究,加快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展。按照“科技兴草”的方针,加强对草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引种驯化和筛选培育适合我州牧草业发展和水土保持的优良草品种,加快繁育和推广步伐,进一步提高草地质量,优化草地品种结构;四是采取科学措施,进一步加强草地病虫害防治和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减少草场病虫害的发展与农药及工矿企业排放“三废”对

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草生态资源监测网络,加强草地生态环境的监测,使草地资源的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五是对重要植物品种资源的草地和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的草地区建立保护区,进行严格管理,防止人为的破坏。重点建设基本草地保护区50块共50万亩,轮牧围栏草地200万亩, 优良品种繁育基地3万亩,完成草地改良与退耕还草100万亩。

(六)城市垃圾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工程

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要改革垃圾收集、储运、处理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全面推行城镇垃圾处理收费政策,保证城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完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的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十五”期间,八个县市均要建成一定规模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各城镇要因地制宜,基本实现垃圾卫生填埋。着重解决渗透液处理和防飞网建设问题,有条件的城市可进行垃圾资源综合利用。到2010年,县级城镇以上的生活垃圾都要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

(七)建设六大绿色产品基地,实施五个中草药种养基地工程

“十五”期间,重点抓好以长白山生态作为标志的20万亩绿色水稻、20万亩绿色高蛋白大豆、20万亩绿色小粒黄豆、10万亩优势杂粮、10万亩高淀粉绿色马铃薯、10万亩绿色出口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将我州生态农业绿色产品的基地和加工业培育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依托长白山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发绿色生态资源。积极推进中药材种养示范化的敦化市淫藿基地、和龙市北(黄)芪基地、汪清县北五味子基地、安图县林蛙规范化养殖基地、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梅花鹿基地等五个州级示范区。通过建设优良环境运作优质资产,开发运用新技术,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有延边特色的名牌产业和产品,形成我州新的增长点。

四、政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强化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充分认识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各级政府都要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确保纲要目标的完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各县市、各部门要按照纲要的要求,精心组织好纲要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计划部门要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环保、建设、农林、水利、国土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

自职能分工,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加强行业指导和项目管理财政、经贸、金融、税务、科技、教育等部门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其他各相关部门也都要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同时, 按照“污染者会费”的原则,企事业要承担工业污染原治理投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二)完善法规,加强执法监督,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逐步建立健全以有关法律为基础、有关行政法规相配憖拑套的法律体系,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各县市、各部门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要严格执行有关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项目设计要充分考虑对周围水体、土地、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评估报告,安排相应的环境建设内容。

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制止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和乱占耕地、乱砍滥伐、毁坏植被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要尽快研究、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坚持资源有价,环境有价,谁使用、谁补偿,谁破坏、谁赔偿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治理和改善态环境。

(三)运用价格和税收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及时出台一些力度大的价格政策,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按市场规则进行配置,提高那些环境污染型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避免其进入市场低价竞争。全面推行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提高收费标准,达到环保设施正常运营的水平;结合电力行业改革,逐步提高二氧

化硫收费标准,调动企业治理大气污染的积极性。逐步完善税制,进一步增强税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宏观调控功能,稳步推进环境税收改革,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收入补偿机制。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思路,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资金。对国家纳入计划重点支持的大型工程项目,地方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地方性的建设项目,由地方负责投资。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引和鼓励社会上各类投资主体向生态环境建设投资。要扩大改革开放,积极争取利用外资,开展国际合作。各县市、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作出长期安排。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与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奖金、扶贫资金等统筹安排,并逐年有所增长。金融部门要增加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贷款,并适当延长贷款偿还年限。

(五)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推行清洁生活,发展环保产业,就是要采取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把推行清洁生产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多层次的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清洁生产服务;在一些行业和城市开展示范项目,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组织开展技术和装备攻关,提高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引入市场机制,规范环保产业,同时加强宏观指导,防止出现一哄而上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六)实施科教兴州战略,推广先进实用科技知识

宣传、普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知识,重视人才培养。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基础性研究和科技攻关。鼓励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从事生态和环境领域和科研工作,对研究成果予以保护。建立生态环境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体系,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各县市、各部门制定规划、设计工程等提供服务。

(七)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对公民进行环境法制和知识教育,使广大民众明确自己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加强消费引导,推行绿色消费方式,在全州形成遵守环境法规、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发布制度,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增加生态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决策透明度,促进生态环境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纲要

“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计划,是我州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落实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十五”期间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要专项规划之一,制订好我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01年规划纲要,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纲要编制的总体思路,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共同推进,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下大力气在“十五”期间解决生态和环境领域长期存在的执法不严和投入不足两大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开展,将纲要确定的总体目标落到实处。

本纲要的范围包括生态建设与保护,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预警与预报等。

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九五”期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的力度,大搞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环境污染没有同步加剧,排污总量得到了控制,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减缓,城市环境基础建设水平和工业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法制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

通过实施长白山保护工程、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使我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8%以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得到根本治理;大气、水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九五”期间,全州新增废水处理能力约3.13万吨/日,新增废气治理能力约130万立方米/时。取缔和关停了21个企业,完成251个污染治理项目,对造纸、水泥、纤维等老污染企业作出了限期治理的决定;全面加强了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护,50年来全州累计造林5514万公顷,乡村林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完成造林8.8万公顷,抚育森林13.6万公顷,全州林地面积达353.7万公顷;全州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建设工作从1987年到现在已形成了村、乡、县三级生态农业示范体

系,已建设生态示范户2390户,生态示范村24个,生态农业试点乡1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和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各1个,建成“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户688户,使生态农业建设覆盖面积达125943公顷;我州的自然与生态保护工作以长白山和图们江流域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为基点,着重抓了天桥岭林业生态示范区、和龙生态经济示范市、龙井合成利生态村示范区等三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并建成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狠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帮助有关项目单位积极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上报落实资金。编制上报了《松花江流域环保生态建设项目》、《利用日本政府贷款的环保生态项目》等。“十五”期间延边环保重点项目16个,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26,854万元,其中列入国家、省2000年重点项目6个,总投产为75,683万元,截止1999年累计完成投资6,010万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为37,000万元。

石砚造纸厂4万吨污水处理项目已由省计委批复立项,前期工作已就绪,明年将全面开工建设。延吉市污水处理厂已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和设计。2000年已投入2600万元铺设截流干管,2001年计划投资6800万元,外资贷款5800 万元。目前,财政部已批复使用挪威政府贷款700万元美元(折合人民币5800万元)自筹1000万元,用于管道及购置污水处理设备。

龙井合成利村生物质能热电联产示范工程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由国家外经贸部批复,由吉林省政府投资建设的示范工程。该项目联合国首次向中国投资的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2781万元,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124万元美元(折合人民币1029.2万元),省预算内投资1702万元,地方自筹50万元,项目投资已落实,2000年已开工,计划2002年完工。

敬信湿地珍稀动物保护区项目已报国家计委待批复,前期工作基本就绪。保护区面积为8054公顷,总投资为1000万元。

以上这些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延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人民安居乐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州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是全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我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及某些类型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得以控制或有所好转,但总体上仍处于退化甚至恶化的趋势: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三化”仍在加剧,草场湿地面积减少。农业方面由于多年来“种大于养”,使原来黑土带受到了严重破坏,耕层土壤理化特性发生了改变,严重地制约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日益发展的乡镇企业和乡镇城市化给广大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压力,农村生态环境正在受到破坏。突出表现 在:一是“三废”污染程度随经济发展而有所增加。“九五”期间全州年排废气总量为2700n平方米/a,比“八五”期间增加25.3%,尤其是工业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的SO和NOX对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呈上升趋势;全州年排放废水总量为11278.56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比“八五”期间增加11%;全州年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为215.87万吨,生活垃圾114.81万吨,其中生活垃圾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逐年上升。由于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治理污染的设施落后,技术低下,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全州水土流失面积46万公顷,占崐总土地面积的11%。全州14万公顷坡耕地每年流失土壤580万吨。这些土壤中含氧、磷、钾养份3.8万吨,相当于坡耕地年施肥量的总和。

三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珍贵动植物逐渐减少。由于长期以来管理上的落后以及过量采伐和采育失调,森林资源受到不断破坏,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不合理,导致珍贵动、 植物数量和种类减少。红松、白松等优质树种比重明显下 降。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等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生态公益林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已经降低。

上述问题的形成,既有客观和自然方面的原因,如人均资源量少、历史欠帐多,以及自然地理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等,但也有人为的因素。

一是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投入不足。少数同志对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认识不深,在经济崐建设中急功近利,以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换取短期的经济发展。存在先发展,再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错误思想,崐舍不得下力气,出资金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事实上,一些地区已经走过了一条先破坏、后建设;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背上了沉重的生态和环境债务。

二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经济结构长期不合理。我州工业企业多年来技术进步缓慢,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在农业领域存在过份依赖化肥、农药和超载过牧等情况,致使大部分地表水面中化肥和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部分县(市)耕地、草原“三化”严重,面源污染使江河水质严重下降。

三是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改革相对滞后,引导、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的机制尚不完善。全社会对生态和环境投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从而制约了生态和环境建设投入的增长。

四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依然存在。监督执法方面,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只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环境的改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时有发生。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给我州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已成为我州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总结已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抓住根本性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依法预防和制止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欠帐。

二、总体设想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州发挥环境、资源优势,高水平、高质量地把延边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这不仅对全州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延边建设成全国模范自治州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全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也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谋划这一时期的生态经济战略,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明确延边的战略地位。

(一)指导思想

“十五”和到2010年,我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为指针,以发展生态环境效益经济为主线,以现代科学和社会文明为支撑,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我州生态环境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治理;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州建设。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与社会投资两个积极性, 依法保护、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和资源,通过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一体化运作,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稳定协调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我州实际,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条件,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人口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切实改善和保护好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我州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经济发展要与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在生产建设、资源开发和流通领域,主要依靠集约型增长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实行全面节约,降低消耗。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以保护水土资源、林草资源、城乡环境为目标,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水域污染、治理风沙危害为重点,做到建设、保护、治理并重。

——坚持政府宏观指导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政府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 强化管理。通过政府的各种行政手段,利用市场机制,合理分担环境义务,引导企业投资,鼓励公众参与,加强舆论监督,共同维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和建设的技术水平,减轻因经济发展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的压力。同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开发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坚持治理与保护并举,避免出现新的破坏和污染。

(三)总体目标

根据我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延边州“十五”到2010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

到2005年,初步建立延边绿色食品大州形象,对全州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创造绿色名牌产品为先导,形成绿色产业主体框架;通过调整产业和科技方向,治理污染,恢复和重建生态,使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明显好转;主要城市和水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

能力有所增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防灾减灾的综合能进一步提高;森林草地破坏,草原“三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开始得到恢复,现有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具体指标是: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6万公顷。

--新增森林面积10700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8.7%。

全州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城市和水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大气污染得到控制;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水平;

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

--城市: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控制在国家三级标准以内, 大气功能区达标率达到并保持在75%以上;城市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平均达到80%,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二、三类水体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控制在56分贝以下,交通噪声平均控制在68分贝以下,交通干线噪声达标率在50%。

--农村:农村乡镇大气质量要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地表水质符合国家有关人民生活和农田灌溉的标准要求。

--水域:全州主要水域的源头区保持在国家一类或二类水体标准以内;松花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图们江出境水质要保持国家三类水体标准;流经城镇段要达到功能标准,并基础恢复和保持自然环境的鱼虾生长、水禽栖息的生态水平;全州湖泊水库水质,特别是作为城市饮用水源的湖泊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功能标准,并保持稳定。

--工业污染防治能力和城市环境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实施工业排污总量控制。工业废火COD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30万吨以下; 工业烟尘排放量控制在3.5万吨以下,工业废气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分别达到85%、85%、和60%。

--各主要城市的环境基础建设与总体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市热化率、气化率、绿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80%、33%、50%、60%。

到2010年,全州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主要城市和水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总体环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为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清洁、优美的远景目标打下基础。

四、重点任务

“十五”是实现生态州建设目标的关键阶段。“十五”期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主要任务是抓好六大工程,建设六大绿色产品基地,实施五个中草药种养基地工程。

(一)长白山保护开发工程

长白山保护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规模大、范围广、领域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保护工程和建设工程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交通和能源等设施建设项目、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等。

(二)生态州建设优先项目工程

主要包括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建设、生态产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环境管理、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水资源调配等工程。

(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加快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加强松花江、牡丹江、图们江、布尔哈通河、海兰江、嘎呀河等主要江河流域及水系、大型水库、饮水水源等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域内的水源涵养林、水源保护林、风景观赏林等林木资源实行封禁,禁止主伐、毁林开荒和放牧。对郁闭度在0.2-0.4的林分,要有计划地进行林冠下更新造林,诱导其形成天然、人工异龄层混交林。要采取高新技术,使其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休憩、观赏、旅游等特殊功能。采用修谷坊、筑堤防、建成梯田等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防治。加快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四湖沟水利枢纽工程、明月沟水库、长沟水库等控制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适时调控主要江河的流量,防止严重洪涝灾害的发生。充分发挥发电、灌溉、城市供水等综合作用,实现水资源的多次增值利用。 坚决贯彻“水法”,积极采用节约用水的科学化耕作方法,改善农田灌溉条件,防止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积极发展和推广使用农家肥和生物防病措施,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与化肥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严格禁止重点保护的江河与地下水区域建设工业性污染物排放企业,强化对污染物排放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的综合治理,逐步减少“三废”对水体的污染,逐步实现水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同利用。

(四)加快农村能源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我州的比较优势,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方针,广开途径,积极开辟新能源,大力营造薪炭林,推广节柴灶,兴建沼气池,积极发展小水电,发展日光室,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加速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起到辅助、推动作用。重点建设“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户7500户,沼气池3.5万立方米,年产沼气47.5万立方米,生产沼肥11.25万吨。

(五)加强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设。采取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变我州草地资源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一是加强草场建设,治理退化草场。采取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建设人工和半人工草场,发展围栏草场,加快改良退化草场,发展人工牧草。二是加强畜牧业的科学管理,合理控制牧畜头数,调整畜群结构,实行以草定牧,划区轮牧,禁止草场超载过牧,实现草地资源的持续

利用;三是积极开展草地资源的科学研究,加快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展。按照“科技兴草”的方针,加强对草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引种驯化和筛选培育适合我州牧草业发展和水土保持的优良草品种,加快繁育和推广步伐,进一步提高草地质量,优化草地品种结构;四是采取科学措施,进一步加强草地病虫害防治和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减少草场病虫害的发展与农药及工矿企业排放“三废”对

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草生态资源监测网络,加强草地生态环境的监测,使草地资源的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五是对重要植物品种资源的草地和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的草地区建立保护区,进行严格管理,防止人为的破坏。重点建设基本草地保护区50块共50万亩,轮牧围栏草地200万亩, 优良品种繁育基地3万亩,完成草地改良与退耕还草100万亩。

(六)城市垃圾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工程

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要改革垃圾收集、储运、处理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全面推行城镇垃圾处理收费政策,保证城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完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的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十五”期间,八个县市均要建成一定规模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各城镇要因地制宜,基本实现垃圾卫生填埋。着重解决渗透液处理和防飞网建设问题,有条件的城市可进行垃圾资源综合利用。到2010年,县级城镇以上的生活垃圾都要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

(七)建设六大绿色产品基地,实施五个中草药种养基地工程

“十五”期间,重点抓好以长白山生态作为标志的20万亩绿色水稻、20万亩绿色高蛋白大豆、20万亩绿色小粒黄豆、10万亩优势杂粮、10万亩高淀粉绿色马铃薯、10万亩绿色出口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将我州生态农业绿色产品的基地和加工业培育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依托长白山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发绿色生态资源。积极推进中药材种养示范化的敦化市淫藿基地、和龙市北(黄)芪基地、汪清县北五味子基地、安图县林蛙规范化养殖基地、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梅花鹿基地等五个州级示范区。通过建设优良环境运作优质资产,开发运用新技术,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有延边特色的名牌产业和产品,形成我州新的增长点。

四、政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强化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充分认识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各级政府都要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确保纲要目标的完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各县市、各部门要按照纲要的要求,精心组织好纲要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计划部门要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环保、建设、农林、水利、国土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

自职能分工,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加强行业指导和项目管理财政、经贸、金融、税务、科技、教育等部门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其他各相关部门也都要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同时, 按照“污染者会费”的原则,企事业要承担工业污染原治理投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二)完善法规,加强执法监督,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逐步建立健全以有关法律为基础、有关行政法规相配憖拑套的法律体系,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各县市、各部门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要严格执行有关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项目设计要充分考虑对周围水体、土地、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评估报告,安排相应的环境建设内容。

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制止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和乱占耕地、乱砍滥伐、毁坏植被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要尽快研究、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坚持资源有价,环境有价,谁使用、谁补偿,谁破坏、谁赔偿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治理和改善态环境。

(三)运用价格和税收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及时出台一些力度大的价格政策,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按市场规则进行配置,提高那些环境污染型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避免其进入市场低价竞争。全面推行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提高收费标准,达到环保设施正常运营的水平;结合电力行业改革,逐步提高二氧

化硫收费标准,调动企业治理大气污染的积极性。逐步完善税制,进一步增强税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宏观调控功能,稳步推进环境税收改革,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收入补偿机制。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思路,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资金。对国家纳入计划重点支持的大型工程项目,地方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地方性的建设项目,由地方负责投资。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引和鼓励社会上各类投资主体向生态环境建设投资。要扩大改革开放,积极争取利用外资,开展国际合作。各县市、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作出长期安排。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与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奖金、扶贫资金等统筹安排,并逐年有所增长。金融部门要增加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贷款,并适当延长贷款偿还年限。

(五)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推行清洁生活,发展环保产业,就是要采取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把推行清洁生产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多层次的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清洁生产服务;在一些行业和城市开展示范项目,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组织开展技术和装备攻关,提高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引入市场机制,规范环保产业,同时加强宏观指导,防止出现一哄而上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六)实施科教兴州战略,推广先进实用科技知识

宣传、普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知识,重视人才培养。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基础性研究和科技攻关。鼓励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从事生态和环境领域和科研工作,对研究成果予以保护。建立生态环境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体系,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各县市、各部门制定规划、设计工程等提供服务。

(七)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对公民进行环境法制和知识教育,使广大民众明确自己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加强消费引导,推行绿色消费方式,在全州形成遵守环境法规、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发布制度,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增加生态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决策透明度,促进生态环境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关内容

  • 北流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说明
  • 北流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 (2010-2020年) (送审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 玉林市林业勘测设计院 北流市林业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编制工作过程.................... 1 一.规划背景.........................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 "十二五"规划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 "十二五"规划 日期:2012-05-08 来源:广西扶贫信息网 作者: 阅读:2093次 字体:大 中 小 努力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抓住新机遇,深入贯彻实施新 ...

  • 新世纪新阶段民族政策创新与发展
  • 新世纪新阶段民族政策创新与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发布日期:2013-11-25 ]龚志祥 摘要: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地区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族政策需要创新与发展,以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从民族政策理念.民族政策内容.民族政策过程.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四个方面分 ...

  • 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研究进展
  • 作者:武建勇薛达元赵富伟王艳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年07期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种内.种间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1].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34984种,居世界第3位:脊椎动物6445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7%:已查明真菌种类约1万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 ...

  • 2011年全国"两会"精神(1)
  • 2011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 自治区林业厅 (2011年3月17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别于2010年3月3日-13日和5日-1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广西代表团88名代表出席会议.郭声琨同志为团长,马飚.李金早.陈武.余远辉.吴恒同志为副团长.大 ...

  • 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最新)
  • 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目 录 序 言 -------------------------.4 第一章 基本情况 ---------------------.5 第一节 规划范围--.---------..--------5 第二节 自然条件--.---------..--------5 第三 ...

  •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全收录及点评
  •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全收录 http: //www.jnjplm.com/html/lianmengkanwu/cszz/hgsshn/20080216/92.html 节约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对此高度重视.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节能减排的脚步 ...

  •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 关于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的公示 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需要,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我省于2006年初开始开展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2007年10月22日,规划纲要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07年12月19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 ...

  • 2011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大全
  • 2011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大全 节约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对此高度重视.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节能减排的脚步是如何迈进的?通过查阅历年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 政策.法规.文件,厚重的历史足以让我们触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