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爱莲说》

【教材分析】

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 能力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

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北京昌平第四中学初二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班学习,基础知识扎实,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思考、主动质疑。

2、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翻译浅显文言语句。

3. 该班学生在参与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一年多后,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熟练在V-class平台的讨论组上打写作文

【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为主。

【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Vclass平台、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页课件。

【教学过程实录】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我们首先浏览网页中“美丽的莲花”,看后谈谈你对莲花的印象?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正因为莲花有这样美好的形象和品质,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就特别喜爱莲花,为此还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爱莲说》。

[设计意图:由各种各样的莲花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花的美丽、洁净、亭亭玉立有直观感知,为下文分析描写莲花外貌形态的语句、体味作者对莲花品质的颂扬作铺垫]

(二)多样阅读、整体感知:

1、利用网页资源,了解作者生平。

教师活动:世间的花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精神气质,一般来说,喜爱什么花,也反映了这个人的心态和志趣。周敦颐这么喜爱莲花,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 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多样阅读、感知课文

⑴听范读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打开书,利用教学网络课件听范读,注意句读,语气、语调。

学生活动:听范读。

⑵自由朗读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

⑶学生代表读课文

教师活动:请两位学生读课文,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以及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评价。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反复听读、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协作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注释协作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反馈,提出本小组内难以准确翻译的语句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给予总结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字词理解障碍,疏通文意。解决难点句子的翻译。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小组协作、质疑探究

1、独立思考、质疑发问

学生活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问题,引导课文理解。

◇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

◇三种花象征人世中的哪三种人或人生态度,作者对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设计意图:学生就文本内容主动设疑,客观上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归纳,围绕学生理解难点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深入探究,解答疑问

教师活动:为解决同学们感兴趣的第一个问题,我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这几句写了什么?作者如此准确生动的进行描写,意在突出什么?

学生活动:画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我们看莲这些外在的特点 ,都显示出了莲哪些高洁的品格?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莲花具有这样多的高洁品质,难道不能称其为君子吗?

教师活动: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师活动: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请同学们思考,“谁喜爱菊?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陶渊明是有名的隐逸之士。他做彭泽县令时,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他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菊隐喻远离官场、躲避现实的隐士;

教师活动:(总结明确)它们虽有气节,但消极避世。对他们消极避世的孤傲,作者无意为伍。“陶后鲜有闻”,便戛然而止,语气冷淡,似有隔世之感。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是主张入世的,隐士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君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教师活动:谁喜爱牡丹?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牡丹,象征世俗“富贵人”;

教师活动:(补充时代背景)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牡丹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竞效奢靡、争攀富贵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依然存在。 因此,周敦颐文中名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及世俗之徒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字里行间讽意十足。对争名夺利的权贵们,他不屑一顾。

教师活动:谁喜爱莲?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作者爱莲,莲是花中的君子,他从内心热爱,而且是努力效法的。 教师活动:明确了以上两个问题,咱们一起思考第三个问题:“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学生活动: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莲花和菊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菊花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周敦颐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作者通过对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做陪衬,就自然把莲花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心目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研读,深入文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理解了作者情感]

(四)拓展阅读,关于菊、牡丹、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古人云:“言为心声。”莲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我们再看“比较学习”和“拓展阅读”两个栏目,阅读关于菊、牡丹和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阅读诗句、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课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能够理解由于各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会不同。(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被歌颂,也可能在另一篇文章中被批判)此环节,不但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尊重了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五)教师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实在难能可贵,有这样高的人品,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同学们,希望我们都追求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爱莲说》

【教材分析】

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 能力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

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北京昌平第四中学初二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班学习,基础知识扎实,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思考、主动质疑。

2、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翻译浅显文言语句。

3. 该班学生在参与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一年多后,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熟练在V-class平台的讨论组上打写作文

【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为主。

【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Vclass平台、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页课件。

【教学过程实录】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我们首先浏览网页中“美丽的莲花”,看后谈谈你对莲花的印象?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正因为莲花有这样美好的形象和品质,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就特别喜爱莲花,为此还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爱莲说》。

[设计意图:由各种各样的莲花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花的美丽、洁净、亭亭玉立有直观感知,为下文分析描写莲花外貌形态的语句、体味作者对莲花品质的颂扬作铺垫]

(二)多样阅读、整体感知:

1、利用网页资源,了解作者生平。

教师活动:世间的花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精神气质,一般来说,喜爱什么花,也反映了这个人的心态和志趣。周敦颐这么喜爱莲花,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 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多样阅读、感知课文

⑴听范读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打开书,利用教学网络课件听范读,注意句读,语气、语调。

学生活动:听范读。

⑵自由朗读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

⑶学生代表读课文

教师活动:请两位学生读课文,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以及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评价。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反复听读、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协作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注释协作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反馈,提出本小组内难以准确翻译的语句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给予总结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字词理解障碍,疏通文意。解决难点句子的翻译。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小组协作、质疑探究

1、独立思考、质疑发问

学生活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问题,引导课文理解。

◇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

◇三种花象征人世中的哪三种人或人生态度,作者对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设计意图:学生就文本内容主动设疑,客观上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归纳,围绕学生理解难点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深入探究,解答疑问

教师活动:为解决同学们感兴趣的第一个问题,我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这几句写了什么?作者如此准确生动的进行描写,意在突出什么?

学生活动:画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我们看莲这些外在的特点 ,都显示出了莲哪些高洁的品格?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莲花具有这样多的高洁品质,难道不能称其为君子吗?

教师活动: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师活动: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请同学们思考,“谁喜爱菊?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陶渊明是有名的隐逸之士。他做彭泽县令时,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他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菊隐喻远离官场、躲避现实的隐士;

教师活动:(总结明确)它们虽有气节,但消极避世。对他们消极避世的孤傲,作者无意为伍。“陶后鲜有闻”,便戛然而止,语气冷淡,似有隔世之感。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是主张入世的,隐士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君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教师活动:谁喜爱牡丹?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牡丹,象征世俗“富贵人”;

教师活动:(补充时代背景)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牡丹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竞效奢靡、争攀富贵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依然存在。 因此,周敦颐文中名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及世俗之徒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字里行间讽意十足。对争名夺利的权贵们,他不屑一顾。

教师活动:谁喜爱莲?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作者爱莲,莲是花中的君子,他从内心热爱,而且是努力效法的。 教师活动:明确了以上两个问题,咱们一起思考第三个问题:“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学生活动: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莲花和菊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菊花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周敦颐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作者通过对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做陪衬,就自然把莲花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心目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研读,深入文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理解了作者情感]

(四)拓展阅读,关于菊、牡丹、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古人云:“言为心声。”莲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我们再看“比较学习”和“拓展阅读”两个栏目,阅读关于菊、牡丹和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阅读诗句、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课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能够理解由于各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会不同。(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被歌颂,也可能在另一篇文章中被批判)此环节,不但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尊重了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五)教师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实在难能可贵,有这样高的人品,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同学们,希望我们都追求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相关内容

  •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西河镇信息技术学科暨课程整合活动计划
  •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西河镇信息技术学科暨课程整合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以及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课程计划的调整意见,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确保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教学研究活 ...

  •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选编
  •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选编 总有一个是我能写的 1.区域内开展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2.浅谈信息学奥赛辅导策略 3.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4.新课程算法教学给我的启迪 5.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6.用网络学习评价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算法与程序设计 ...

  • 2009年学期活动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以及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课程计划的调整意见,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确保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全镇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

  • 雅安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雅安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雅安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 ...

  • 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参考(2002-2006) (3) 河北大学74 1 网络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赵可云 河北大学 2006-07-08 2006 硕士 2 任务驱动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郑莉平 河北大学 2006-07-08 2 ...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

  • 子课题及微型课题选题参考
  • 一.微型课题选题意见 1."小",即课题确定要小. "小"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本校.本班.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最烦恼.最困惑.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小"课题:二是广大教师可以在学校主课题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和相关教育 ...

  • 学校2005年省电教"十五"课题结题报告
  • 我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与学的整合研究>课题于2001年9月被批准为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从立项开始我校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 ...

  • 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 日照市教育学会2013年度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指南>说明: 1.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本<指南>为课题立项工作服务,促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题. 2.课题指南项目不等同于课题名称,应用和落实的过程应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的过程. 3.课题指南仅为学校和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