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四要素

家庭教育四要素

家庭是孩子的课堂,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生活是孩子的教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也必须是丰富的。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和其他方面条件不同,家庭实际条件的不同,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就大的方面看,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环境建设。这是家庭教育不容忽视的内容。现代的学校教育,早已把环境教育纳入育人之中,还有把它称为隐型课堂的,当然家庭教育也不能例外。家庭对孩子从婴儿到青春期的养育和保护负有主要责任。向孩子介绍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工作始于家庭。为了使儿童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他们应该在一种家庭的环境中长大。在一种充满快乐、爱和相互理解的氛围中长大。现在家庭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课题,环境教育在整个家庭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环境教育,包含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给孩子什们样的教育,也就是说怎样的环境,就能造就怎样的人。我们不能说环境决定一切,但从大量的事实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家庭环境好,孩子就容易学好,家庭环境坏,孩子就容易变坏。

家庭环境建设中的物质环境。不能把家庭经济条件放在第一位,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好,物质环境就一定好。要改变金钱决定一切的错误认识。高档的装修不一定就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好环境。也就是说,有钱是建设家庭物质环境的一个条件,不是决定条件,家庭的经济条件差,照样可以建设好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物质环境。家庭环境建设应该本着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利于孩子游戏,有利于孩子学习,有利于孩子休息。

家庭环境建设中的精神环境。家庭教育的精神环境,不能按照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而定。认为父母文化程度高精神环境就一定好,是不正确的。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家庭精神环境建设的有利条件,但不是绝对的。家庭精神环境建设一般应该是,家庭和睦夫妻关系融洽,家庭成员间平等、民主、诚恳、尊敬父母、诚实、文明、礼貌,无不良习惯。作为父母应该创造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形成的家庭精神环境。

二是加强家风建设,家风是一个家庭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家庭共同努力,通过长期共同合作,形成稳定的能给人以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在一定意义上讲,家风和精神环境具有一致性,对于教育孩子,包括家庭其他成员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家风也可以说是表现了家庭生活作风、习惯、道德规范等。家风好,或者不好,对孩子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里的权威、自由和纪律的问题,不能用任何人为的巧计或方法来解决。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它的各个细节由家庭的风气来解决,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也不能用人工来保持。亲爱的父母们,家庭风气是由你们自己的生活和你们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你们生活上的一般作风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并且精心研究出来的方法,也将是无用的。相反地,只有正当的家庭作风,才能给你们提供对付孩子的正确方式,特别是提供劳动、纪律、休息、游戏和……权威的正确方式。”我们从教育家的论断中可以看出,家风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任何教育方法都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家风的好与坏关键在于父母。父母要经常与子女相互沟通交流情感。父母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克服家长制的作风。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在于相互了解,达到相互尊重。父母与子女沟通绝不会降低了父母的权威,相反地,父母的威信是在子女非常信服的前提下自己树立起来

的。父母要给子女和家庭其他成员做出榜样,生活要检点,以自身的形象为创造良好的家风起好带头作用。家庭成员间要有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好作风。家庭成员间要讲究礼貌,对待邻居和亲戚、朋友、同事都要平易近人。家庭应该实行民主决策,家庭中的一些大事,应该征求孩子和其他成员的意见,形成一致为形成良好的家风创造条件。

三是父母教育子女主要是成人教育,然后达到成才教育。成人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成人也是做人的基础。不成人就无法成才,而要成才就必先立志。古人讲:“凡人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事而不以立志为事。”意思是说,凡是一个人不立志就气昏,君子做学问没有一刻、没有一件事不是以立志为根据。《许鲁斋语录》中说:“教人使人,必先使有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大意是教育和使用人,必须先使他知道耻辱,当他知道了以后又必须使他知道爱护知耻之心。古人讲的立志和知耻,都是做人的起码道德要求。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也是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父母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应该从家庭的一件件小事做起。要通过一件件小事,教育孩子热爱和孝敬父母,并逐步把孩子这种教育升华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要通过一件件小事,教育孩子讲文明,有礼貌,培养孩子具有诚实、谦虚、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等合格公民的思想品质。

四是父母要追求对孩子的成才教育。让孩子成才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条件下,使他的长处能最充分的发挥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语)要教育孩子成才,就现实情况看,父母们必须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挖掘潜能,让孩子愿学、会学。

家庭教育四要素

家庭是孩子的课堂,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生活是孩子的教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也必须是丰富的。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和其他方面条件不同,家庭实际条件的不同,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就大的方面看,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环境建设。这是家庭教育不容忽视的内容。现代的学校教育,早已把环境教育纳入育人之中,还有把它称为隐型课堂的,当然家庭教育也不能例外。家庭对孩子从婴儿到青春期的养育和保护负有主要责任。向孩子介绍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工作始于家庭。为了使儿童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他们应该在一种家庭的环境中长大。在一种充满快乐、爱和相互理解的氛围中长大。现在家庭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课题,环境教育在整个家庭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环境教育,包含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给孩子什们样的教育,也就是说怎样的环境,就能造就怎样的人。我们不能说环境决定一切,但从大量的事实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家庭环境好,孩子就容易学好,家庭环境坏,孩子就容易变坏。

家庭环境建设中的物质环境。不能把家庭经济条件放在第一位,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好,物质环境就一定好。要改变金钱决定一切的错误认识。高档的装修不一定就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好环境。也就是说,有钱是建设家庭物质环境的一个条件,不是决定条件,家庭的经济条件差,照样可以建设好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物质环境。家庭环境建设应该本着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利于孩子游戏,有利于孩子学习,有利于孩子休息。

家庭环境建设中的精神环境。家庭教育的精神环境,不能按照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而定。认为父母文化程度高精神环境就一定好,是不正确的。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家庭精神环境建设的有利条件,但不是绝对的。家庭精神环境建设一般应该是,家庭和睦夫妻关系融洽,家庭成员间平等、民主、诚恳、尊敬父母、诚实、文明、礼貌,无不良习惯。作为父母应该创造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形成的家庭精神环境。

二是加强家风建设,家风是一个家庭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家庭共同努力,通过长期共同合作,形成稳定的能给人以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在一定意义上讲,家风和精神环境具有一致性,对于教育孩子,包括家庭其他成员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家风也可以说是表现了家庭生活作风、习惯、道德规范等。家风好,或者不好,对孩子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里的权威、自由和纪律的问题,不能用任何人为的巧计或方法来解决。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它的各个细节由家庭的风气来解决,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也不能用人工来保持。亲爱的父母们,家庭风气是由你们自己的生活和你们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你们生活上的一般作风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并且精心研究出来的方法,也将是无用的。相反地,只有正当的家庭作风,才能给你们提供对付孩子的正确方式,特别是提供劳动、纪律、休息、游戏和……权威的正确方式。”我们从教育家的论断中可以看出,家风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任何教育方法都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家风的好与坏关键在于父母。父母要经常与子女相互沟通交流情感。父母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克服家长制的作风。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在于相互了解,达到相互尊重。父母与子女沟通绝不会降低了父母的权威,相反地,父母的威信是在子女非常信服的前提下自己树立起来

的。父母要给子女和家庭其他成员做出榜样,生活要检点,以自身的形象为创造良好的家风起好带头作用。家庭成员间要有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好作风。家庭成员间要讲究礼貌,对待邻居和亲戚、朋友、同事都要平易近人。家庭应该实行民主决策,家庭中的一些大事,应该征求孩子和其他成员的意见,形成一致为形成良好的家风创造条件。

三是父母教育子女主要是成人教育,然后达到成才教育。成人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成人也是做人的基础。不成人就无法成才,而要成才就必先立志。古人讲:“凡人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事而不以立志为事。”意思是说,凡是一个人不立志就气昏,君子做学问没有一刻、没有一件事不是以立志为根据。《许鲁斋语录》中说:“教人使人,必先使有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大意是教育和使用人,必须先使他知道耻辱,当他知道了以后又必须使他知道爱护知耻之心。古人讲的立志和知耻,都是做人的起码道德要求。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也是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父母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应该从家庭的一件件小事做起。要通过一件件小事,教育孩子热爱和孝敬父母,并逐步把孩子这种教育升华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要通过一件件小事,教育孩子讲文明,有礼貌,培养孩子具有诚实、谦虚、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等合格公民的思想品质。

四是父母要追求对孩子的成才教育。让孩子成才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条件下,使他的长处能最充分的发挥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语)要教育孩子成才,就现实情况看,父母们必须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挖掘潜能,让孩子愿学、会学。


相关内容

  • 要素主义教育
  • 要素主义教育 essentialism education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W.C.巴格莱.I.L.坎德尔.R.芬尼和T.布里格斯等 .1938年2月,巴格莱等 人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创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 ...

  • 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 作者:褚宏启 教育研究 2012年02期 教育发展方式是指推动教育发展的各种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教育发展.我国学术界对于"教育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专门研究极其薄弱,数量偏少,方法简单,落后于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研究, ...

  • 关于教学要素问题的理论探讨
  • 关于教学要素问题的理论探讨 苏堪宇 摘 要:教学要素是构成教学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单元.部分或原因,具有必不可少性与相对独立性.国内外教学论者对教学要素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观点,本文在此基础上从静态结构.动态过程和环境条件三个维度提出了新的要素分析体系. 关键词:教学要素:概念:观点述评:探新 作者简介: ...

  • 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最优化_李定仁
  • 2003年12月第19卷 第6期教 育 科 学Education Science D ec. , 2003 Vo l. 19 No. 6 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最优化 李定仁, 范兆雄 X (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甘肃兰州 730070) 1摘 要2 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素, 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 ...

  • 裴斯泰洛奇的简化教育艺术对我国初等教育的启示
  • 裴斯泰洛奇的简化教育艺术对我国初等教育的启示 作者:石倩倩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年第10期 摘要:简化教育艺术是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以自然法则为原则,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简化,并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本文通过对裴斯泰洛奇的简化教育的探讨, ...

  • 论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横向结合与纵向发展同步
  • 作者:章国兴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1995年01期 摘要 生产力基本要素的纵向与横向结合,给生产力内涵作了新的概括,注入了新的内容,是生产力基本要素"结合"的新方式,它可以同其他"结合"方式相交流,并有利于"结合"方式的深入研究.研究纵向 ...

  • 事故系统"四要素"在民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
  • 事故系统"四要素"在民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 福建省民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安分公司 355000 黄朝元 摘 要:本文以事故系统"四要素"为理论基础,结合笔者多年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概述,总结归纳了"四要素"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运用经验 ...

  • 标准化学校评估方案
  • 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督导评估方案 (试行) 年 月 日 报:初评( ) 复评( ) 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 - 1 - 申报单位:申报时间: 申 2014年7月 说 明 一.<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方案>(以下简称<评估方案>),是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教育政策 ...

  • xx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xx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姓 名:XX 专 业:会计电算化 指导老师:XX 班 级:XXXX 2012年5月18日 摘要: 环境交化对财务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涉及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两大方面.而会计确认与计量均离不开会计要素.经济新体制.经济新方式以及经济新类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