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丁丁冬冬学识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带有木字旁的字,进一步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通过
学习几组同一偏旁的字,理解字的本意和引申义的联系,提高
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积累词句。学习书写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带有木字旁的字。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P83页树木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 师: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树木的形状创造了“木”字(课
件出示象形字“木”),你能说说这个木字和树木的形状有
什么相似的地方吗?经过很多年的演变,“木”字变成了今
天的样子(出示“木”)。
3、 师:今天我们就跟丁丁和冬冬一起去学习一些带有木字 旁的字,引入新课。
二、 识字,学词
1、 出示第一部分没有拼音词语,让学生自读,并用圆圈标出 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里读生字,并向同学请教一下不认识的字怎么念。
3.出示生字,“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字音。
4.开火车,请小老师等形式读每一行词语,其他同学仔细听
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评议,正音。
5. 读思考:为什么这些字都带有“木”吗?每一行的词
和树木有什么关系?
6. 师:可是“休息”这个词,看起来和树没有什么关系,为
什么它也带有“木”呢?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这是
为什么。
三、 读背诗句:
1、 课件出示诗句,介绍作者。
2、 自读诗句,用圆点标出带有木字旁的字。
3、 齐读带有木字旁的字。
4、 和同桌一起背背诗句。请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诵诗句。
四、 读带拼音的词语,引入扩展活动:
1、 师:冬冬发现家里有写东西的名称写出来也带有木字
旁,你们看(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词
语。
2、 男女生比赛游戏读词语。
3、 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把你收集的带木字旁
的字拿出来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
4、 请几名同学上台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收集了哪些带木字
旁的字。
5、 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自己收集的字。
五、 学习书写生字:
1、 课件出示三个要写的字,学生观察木字偏旁有什么变化
2、 在四人小组中讨论如何记忆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
忆生字的。
3、 指名说,并书空该字。教师提示学生怎样写好这个字。
4、 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
5、 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其写字姿势。
6、 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总结。
板书:14丁丁冬冬学识字
教 学 设 计
执教:贵阳市第四实验小学莫文秀 指导:云岩区教研室 陈哓梅
教学反思:
14 丁丁冬冬学识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带有木字旁的字,进一步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通过
学习几组同一偏旁的字,理解字的本意和引申义的联系,提高
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积累词句。学习书写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带有木字旁的字。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P83页树木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 师: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树木的形状创造了“木”字(课
件出示象形字“木”),你能说说这个木字和树木的形状有
什么相似的地方吗?经过很多年的演变,“木”字变成了今
天的样子(出示“木”)。
3、 师:今天我们就跟丁丁和冬冬一起去学习一些带有木字 旁的字,引入新课。
二、 识字,学词
1、 出示第一部分没有拼音词语,让学生自读,并用圆圈标出 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里读生字,并向同学请教一下不认识的字怎么念。
3.出示生字,“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字音。
4.开火车,请小老师等形式读每一行词语,其他同学仔细听
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评议,正音。
5. 读思考:为什么这些字都带有“木”吗?每一行的词
和树木有什么关系?
6. 师:可是“休息”这个词,看起来和树没有什么关系,为
什么它也带有“木”呢?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这是
为什么。
三、 读背诗句:
1、 课件出示诗句,介绍作者。
2、 自读诗句,用圆点标出带有木字旁的字。
3、 齐读带有木字旁的字。
4、 和同桌一起背背诗句。请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诵诗句。
四、 读带拼音的词语,引入扩展活动:
1、 师:冬冬发现家里有写东西的名称写出来也带有木字
旁,你们看(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词
语。
2、 男女生比赛游戏读词语。
3、 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把你收集的带木字旁
的字拿出来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
4、 请几名同学上台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收集了哪些带木字
旁的字。
5、 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自己收集的字。
五、 学习书写生字:
1、 课件出示三个要写的字,学生观察木字偏旁有什么变化
2、 在四人小组中讨论如何记忆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
忆生字的。
3、 指名说,并书空该字。教师提示学生怎样写好这个字。
4、 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
5、 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其写字姿势。
6、 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总结。
板书:14丁丁冬冬学识字
教 学 设 计
执教:贵阳市第四实验小学莫文秀 指导:云岩区教研室 陈哓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