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世的态度做人

游走在进取与隐退之间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苏东坡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来气势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但从这首诗中也不难看出苏东坡游走在积极进取和消极潜退之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苏东坡先将自己置于历史之外,眼看着“三国周郎”,眼看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展现了赤壁之战的惊人场面。人们在赞叹着赤壁之战的雄壮之时我们也看到苏轼心中的理想和愿望,他想要建功立业,想要报效国家,想要和周瑜一样三十又四之时便能一破曹营。这样的理想和愿望是我国传统文人兼有的,这当然也是和儒学在我国的盛行有联系的。

自汉代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学说成为了我国的国家学说,儒家思想通过著作不断得被灌输给文人。儒家哲学中渗透着众多积极“入世”的精神,所谓“学而优则仕”,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渐渐地成为了后代文人的内心期待或者说是文人的心态。

文人“为学”的过程便是在“修身”,是完善个人的过程,而他们“为学”的终极目标便是“为仕”,从而实现自己对社会的想法,企图改变社会现状。此时不得不说这时的文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拥有的是对理想的热情与积极实现它的动力。在苏东坡的诗词中也不乏那些忧国忧民的内容,如《蝶恋花·密州上元》一词中作者将钱塘上元夜与密州上元夜做对比,写出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乍看之下意象惨淡,但“昏昏雪意云垂野”却又让人见到瑞雪兆丰年的希望,展现了作者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但社会并不是文人们眼中的那样简单,社会自有社会的方圆和规矩。文人想要改变这些方圆和规矩不能说完全无希望,但也实属不易。熙宁二年,苏东坡见到新法对百姓的损害而反对王安石新法,他并为因为两者地位悬殊而违背自己的认识,所以他自请外任,后迁知密州。所以说传统中国文人有一种执着,亦或者被当代人称之为的迂腐,是敲不响的榆木疙瘩。但正是这样的榆木疙瘩造就了中国文人的可爱之处,他们坚持自己,他们蔑视流俗,这样才有了中国官场上那些股股清流。

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罹“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苏东坡政治

生涯中的大创,由此他进入了“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如《少年游·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一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 、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破帽多情却恋头”作者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世事纷扰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展现了作者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

中国的文人似乎总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既想为官实现自己的愿望,又想退隐像晋代文人一般洒脱和真性情,所以中国文人是贪心的,他们渴望达到一种“既入世,又出世”的和谐。所以在苏东坡的诗词中更不乏表现淡泊心态的作品。尤其是在“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的诗词创作失去了原来的针尖麦芒的批判,而多了一份透彻和深入,表现了作者人生的旷达与淡泊。如《满庭芳》一词中,“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这三句,真切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以及作者在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又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自嘲自作多情,无从建功立业也就只能站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接着感叹“人生如梦”,既然如此也变只好旷达一番。

06021114 王莹燕

游走在进取与隐退之间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苏东坡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来气势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但从这首诗中也不难看出苏东坡游走在积极进取和消极潜退之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苏东坡先将自己置于历史之外,眼看着“三国周郎”,眼看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展现了赤壁之战的惊人场面。人们在赞叹着赤壁之战的雄壮之时我们也看到苏轼心中的理想和愿望,他想要建功立业,想要报效国家,想要和周瑜一样三十又四之时便能一破曹营。这样的理想和愿望是我国传统文人兼有的,这当然也是和儒学在我国的盛行有联系的。

自汉代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学说成为了我国的国家学说,儒家思想通过著作不断得被灌输给文人。儒家哲学中渗透着众多积极“入世”的精神,所谓“学而优则仕”,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渐渐地成为了后代文人的内心期待或者说是文人的心态。

文人“为学”的过程便是在“修身”,是完善个人的过程,而他们“为学”的终极目标便是“为仕”,从而实现自己对社会的想法,企图改变社会现状。此时不得不说这时的文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拥有的是对理想的热情与积极实现它的动力。在苏东坡的诗词中也不乏那些忧国忧民的内容,如《蝶恋花·密州上元》一词中作者将钱塘上元夜与密州上元夜做对比,写出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乍看之下意象惨淡,但“昏昏雪意云垂野”却又让人见到瑞雪兆丰年的希望,展现了作者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但社会并不是文人们眼中的那样简单,社会自有社会的方圆和规矩。文人想要改变这些方圆和规矩不能说完全无希望,但也实属不易。熙宁二年,苏东坡见到新法对百姓的损害而反对王安石新法,他并为因为两者地位悬殊而违背自己的认识,所以他自请外任,后迁知密州。所以说传统中国文人有一种执着,亦或者被当代人称之为的迂腐,是敲不响的榆木疙瘩。但正是这样的榆木疙瘩造就了中国文人的可爱之处,他们坚持自己,他们蔑视流俗,这样才有了中国官场上那些股股清流。

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罹“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苏东坡政治

生涯中的大创,由此他进入了“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如《少年游·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一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 、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破帽多情却恋头”作者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世事纷扰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展现了作者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

中国的文人似乎总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既想为官实现自己的愿望,又想退隐像晋代文人一般洒脱和真性情,所以中国文人是贪心的,他们渴望达到一种“既入世,又出世”的和谐。所以在苏东坡的诗词中更不乏表现淡泊心态的作品。尤其是在“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的诗词创作失去了原来的针尖麦芒的批判,而多了一份透彻和深入,表现了作者人生的旷达与淡泊。如《满庭芳》一词中,“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这三句,真切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以及作者在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又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自嘲自作多情,无从建功立业也就只能站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接着感叹“人生如梦”,既然如此也变只好旷达一番。

06021114 王莹燕


相关内容

  • 对中国美学史的感想
  • 儒道佛和生活心态 2010级哲社思政1班 [1**********]1 何艳冲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从奴隶社会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历时长远,从最初表现出来的巫文化到诸子时代的自然与心性.汉代的经学.唐代的禅学.宋明的理学.清的古典美学和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而且诸子时代里面又包括很多的学 ...

  • 中国传统文化与狮子会文化的精髓
  • 中国传统文化与狮子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释.道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犹如三枝奇葩,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儒家提倡"仁礼安邦":道家提倡"无为而 ...

  • 做人要低调做事要中庸
  • 做人要低调,做事要中庸 低调不是低人一等,不是一味的忍让,也不是与世无争: 而是一种超越别人的智慧,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攻伐之术,是一种不争而获的谋略. 中庸不是随大流,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是圆滑老练: 而是一种均衡之术,是一种不保守不偏激的态度,是一种一和为贵的生存智慧. 低调是谦卑,学会在适当 ...

  • 佛经上181条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名言,做人与处世
  • 佛经上181条做人的道理,每一条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修身养性.勤学进取.处世之道.人生哲理,一句一智慧.佛学是中国人养生.哲学和智慧的结晶.聆听佛的教诲,吸取禅的智慧,用佛的慈悲心肠做人,用佛的宽广心胸与人相处,用佛的无限智慧做事,用佛的觉悟生活,用佛的思想和观念出世入世,一定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圆 ...

  • 谈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
  • 谈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 发布于 2012-10-08 10:17 作者:萧天石 学道首在学为人,学为好人,学为君子贤人.尽人所以为人之道,使不与禽兽同生死,不与草木同朽腐,此即为学道之起步,进而方可学仙学佛学圣人,修仙修佛修圣人.三者其名虽异而其旨则同,其文虽异而其道则同.本天道以立人道,尽人道以合天 ...

  •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
  • 老子曾说:"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也就是说,最高的境界是要完美中带有一点缺失.非常充盈的东西,要留一点缝隙.泥土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承载生命的荣耀:高山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深谷幽涧的美景 ...

  • 孔子和庄子的处世哲学
  • 入世与出世 --孔子和庄子的处世哲学 云南  童绍华(鹤道子) 一.引 言 在中国古代史上,最让人感到有趣的莫过于孔子和庄子.有关他们两人的讨论无论是古代史上的谁也及不上他们.的确,中国的文化说到底是儒道合流的文化,中国国民的性格是儒道互补的性格,这是不争的事实.所谓中国是儒道的天下,也正是基于这种 ...

  • 高中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题的培训心得体会
  • 这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确实实感到受益匪浅. 其中效实中学的特级教师张弛的讲座<"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深深地触动了我.她用自己在教学生 ...

  • 薛宝钗为人处世,圆滑老道,为什么书中称她"山中高士晶莹雪"?
  • 有多少人喜欢薛宝钗,就有多少人讨厌薛宝钗.宝钗端庄典雅,恬淡豁达,她帮湘云筹办螃蟹宴,她给黛玉送燕窝,人人夸赞宝姑娘,就连赵姨娘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又大方."同时,她处变不惊,圆滑世故,对于金钏之死,薄情寡义:对于宝黛之恋,横生枝节. 对于这个性格复杂的宝姑娘,为什么书中称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