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内容提要

综合指标法是利用统计指标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揭示其特征和规律性的方法。根据作用、表现形式的不同,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本章阐述了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和计算方法;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本原则。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总量指标是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1. 它可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基本状况。

2. 它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3. 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 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它表示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是统计总体单位的合计数;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它是反映总体单位某种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二)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数量,如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时点指标表示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状态,如人口数、商品库存额、固定资产原值等。

(三) 总量指标按其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实物指标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采用自然的、度量衡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计量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粮食产量、发电量分别以“人”、“吨”、“千瓦时”为计量单位等。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为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如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工商税收等。 价值指标既可以采用不变价格,也可以采用现行价格来计算。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是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

相对指标有无名数和有名数两种表现形式。

⏹有名数:主要用于强调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示,它把计算强度相对指标时的分子和分母指标数值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

⏹无名数:一般表现,是一种抽象化的计算单位。

①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②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 的相对数。

③百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④千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利用相对指标,可以较清楚地反映现象内部结构和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对现象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和说明。

其次,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某些不能直接对比分析的统计指标,取得可以比较的基础。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一) 结构相对指标

[例a ] 我国2002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7390.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4931.5亿元,林业产值1033.5亿元,牧业产值8454.6亿元,渔业产值2971.1亿元,求结构相对指标。 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

农业 14 931.5÷27 390.8×100%=54.51%

林业 1 033.5÷27 390.8×100%=3.77%

牧业 8 454.6÷27 390.8×100%=30.87%

渔业 2 971.1÷27 390.8×100%=10.85%

结构相对指标有两个主要作用:

(1)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还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2)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质量或工作的质量,反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利用情况。

(二) 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为

[例]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快速汇总结果,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和现役军人人口中,男性为65 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为61 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31%。性别比为106.74∶100.00(65 355∶61 288)。

计算结果是比例相对指标,它表明了2000年我国人口中的性别比例。

[例] 利用[例a ]的资料求比例相对指标。

以林业产值为对比基础的比例相对指标为:

14 931.5÷1 033.5=14.45

8 454.6÷1 033.5=8.18

2 971.1÷1 033.5=2.87

即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之间的比例为14.45∶1∶8.18∶2.87。

(三) 比较相对指标

[例]1999年中国的棉花产量为383万吨,美国的棉花产量为369万吨。

比较相对指标=383÷369=1.04

它表明中国的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04倍。

(四) 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是表明某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计算公式为:

[例]我国的汽车产量(万辆)1978年为14.91,1990年为51.40,1995年为145.27,2000年为207.00,2002年为325.10。求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分别为:

325.10÷14.91=21.80

325.10÷51.40=6.32

325.10÷145.27=2.24

325.10÷207.00=1.57

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的汽车产量在改革开放20多年内增长了20.80倍,近10多年增长了5.32倍,近7年来增长了1.24倍,2002年比2000年增长了57%。

(五) 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计算公式为:

[例]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人口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26583万人,国土面积为960

万平方公里,求强度相对指

人口密度= 126583 ÷ 960=132(人/平方公里)

[例] 2008年某地区有医院、卫生院669个,医生2.04万人,医院床位数2.92万张,人口1 259万人,求强度相对指标。

每千人口医生数=(2.04÷1 259)×1 000=1.62(人)

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2.92÷1 259)×1 000=2.32(张)

平均每一医院服务人口数

=(1 259×10 000)÷669=18 819(人)

在实践中,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有三个作用:

1. 强度相对指标能够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弱程度,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

2. 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用来反映现象的密度或普遍程度,如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密度等。 3. 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反映社会生产活动的条件或效果。

(六)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1. 计划数为绝对数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3.

:

[例] 某企业计划规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要比2008年提高4%,实际执行结果是提高5%,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情况为: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 (100%+5%)/(100%+4%)×100%

=105%/104%×100%=100.96%

[例] 某企业计划规定2009年的可比产品成本比2008年降低5%,实际执行结果是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了6%,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该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为: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 (100%-6%)/(100%-5%)×100%

= (94%/95%)×100%=98.95%

对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评价:计划完成相对数是否一定要大于100%才完成了计划?

以上两例,一例大于100%,一例小于100%

但是两例均超额完成计划,这就表明,在分析计划完成情况时,要注意计划任务数的性质差异。若计划数是以下限规定的(越大越好的指标),如产值、利润等,其计划完成相对数大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若计划数是以上限规定的(越小越好的指标),如产品成本、原材料消耗量等,其计划完成相对数小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

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可分为长期计划检查和短期计划检查两种。依计划任务数的规定不同,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又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两种方法。

1.

[例] 某企业“十五”(2001—2005年) 期间规定甲种产品产量2005年达到200万吨,2005年实际达到210万吨;实际执行结果是到2005年8月止,就达到了200万吨的产量,求计划完成程度以及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该企业甲产品产量的五年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为:

甲产品计划完成程度

=(210/200)×100%=105%

甲产品的五年计划任务于2005年8月完成,提前了4个月。

[例]某厂“十五”计划规定甲产品年生产能力为46万台,实际资料如下:

解:55/46 ×100%=119.6% 提前一年半完成

注意:提前完成时间的确定,连续累计一年时间的资料(无论是否一个日历年度内),其数值达到了计划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数值,就算完成了计划,剩下的时间无论生产与否,都认为是计划提前完成时间。

2. 累计法。

[例]某企业“十五”计划规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500万元,五年实际累计完成投资额为1540万元,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该企业五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程度为:

计划完成程度=(1540/1500)×100%=102.7%

按累计法计算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是将计划期的全部时间减去自执行计划之日起至累计完成计划的时间。假如上例中该企业于2005年8月底实际完成的累计投资额已达1500万元,则该企业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为: 60-56=4(月)

即该企业提前4个月完成了五年计划。

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原则

一、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的原则

(一) 在计算实物指标时,应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二) 统计总量指标时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和合理的统计方法

(三) 统一计量单位

二、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可比性

三、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内容提要

综合指标法是利用统计指标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揭示其特征和规律性的方法。根据作用、表现形式的不同,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本章阐述了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和计算方法;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本原则。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总量指标是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1. 它可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基本状况。

2. 它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3. 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 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它表示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是统计总体单位的合计数;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它是反映总体单位某种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二)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数量,如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时点指标表示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状态,如人口数、商品库存额、固定资产原值等。

(三) 总量指标按其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实物指标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采用自然的、度量衡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计量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粮食产量、发电量分别以“人”、“吨”、“千瓦时”为计量单位等。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为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如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工商税收等。 价值指标既可以采用不变价格,也可以采用现行价格来计算。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是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

相对指标有无名数和有名数两种表现形式。

⏹有名数:主要用于强调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示,它把计算强度相对指标时的分子和分母指标数值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

⏹无名数:一般表现,是一种抽象化的计算单位。

①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②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 的相对数。

③百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④千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利用相对指标,可以较清楚地反映现象内部结构和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对现象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和说明。

其次,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某些不能直接对比分析的统计指标,取得可以比较的基础。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一) 结构相对指标

[例a ] 我国2002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7390.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4931.5亿元,林业产值1033.5亿元,牧业产值8454.6亿元,渔业产值2971.1亿元,求结构相对指标。 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

农业 14 931.5÷27 390.8×100%=54.51%

林业 1 033.5÷27 390.8×100%=3.77%

牧业 8 454.6÷27 390.8×100%=30.87%

渔业 2 971.1÷27 390.8×100%=10.85%

结构相对指标有两个主要作用:

(1)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还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2)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质量或工作的质量,反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利用情况。

(二) 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为

[例]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快速汇总结果,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和现役军人人口中,男性为65 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为61 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31%。性别比为106.74∶100.00(65 355∶61 288)。

计算结果是比例相对指标,它表明了2000年我国人口中的性别比例。

[例] 利用[例a ]的资料求比例相对指标。

以林业产值为对比基础的比例相对指标为:

14 931.5÷1 033.5=14.45

8 454.6÷1 033.5=8.18

2 971.1÷1 033.5=2.87

即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之间的比例为14.45∶1∶8.18∶2.87。

(三) 比较相对指标

[例]1999年中国的棉花产量为383万吨,美国的棉花产量为369万吨。

比较相对指标=383÷369=1.04

它表明中国的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04倍。

(四) 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是表明某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计算公式为:

[例]我国的汽车产量(万辆)1978年为14.91,1990年为51.40,1995年为145.27,2000年为207.00,2002年为325.10。求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分别为:

325.10÷14.91=21.80

325.10÷51.40=6.32

325.10÷145.27=2.24

325.10÷207.00=1.57

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的汽车产量在改革开放20多年内增长了20.80倍,近10多年增长了5.32倍,近7年来增长了1.24倍,2002年比2000年增长了57%。

(五) 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计算公式为:

[例]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人口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26583万人,国土面积为960

万平方公里,求强度相对指

人口密度= 126583 ÷ 960=132(人/平方公里)

[例] 2008年某地区有医院、卫生院669个,医生2.04万人,医院床位数2.92万张,人口1 259万人,求强度相对指标。

每千人口医生数=(2.04÷1 259)×1 000=1.62(人)

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2.92÷1 259)×1 000=2.32(张)

平均每一医院服务人口数

=(1 259×10 000)÷669=18 819(人)

在实践中,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有三个作用:

1. 强度相对指标能够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弱程度,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

2. 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用来反映现象的密度或普遍程度,如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密度等。 3. 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反映社会生产活动的条件或效果。

(六)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1. 计划数为绝对数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3.

:

[例] 某企业计划规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要比2008年提高4%,实际执行结果是提高5%,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情况为: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 (100%+5%)/(100%+4%)×100%

=105%/104%×100%=100.96%

[例] 某企业计划规定2009年的可比产品成本比2008年降低5%,实际执行结果是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了6%,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该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为: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 (100%-6%)/(100%-5%)×100%

= (94%/95%)×100%=98.95%

对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评价:计划完成相对数是否一定要大于100%才完成了计划?

以上两例,一例大于100%,一例小于100%

但是两例均超额完成计划,这就表明,在分析计划完成情况时,要注意计划任务数的性质差异。若计划数是以下限规定的(越大越好的指标),如产值、利润等,其计划完成相对数大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若计划数是以上限规定的(越小越好的指标),如产品成本、原材料消耗量等,其计划完成相对数小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

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可分为长期计划检查和短期计划检查两种。依计划任务数的规定不同,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又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两种方法。

1.

[例] 某企业“十五”(2001—2005年) 期间规定甲种产品产量2005年达到200万吨,2005年实际达到210万吨;实际执行结果是到2005年8月止,就达到了200万吨的产量,求计划完成程度以及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该企业甲产品产量的五年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为:

甲产品计划完成程度

=(210/200)×100%=105%

甲产品的五年计划任务于2005年8月完成,提前了4个月。

[例]某厂“十五”计划规定甲产品年生产能力为46万台,实际资料如下:

解:55/46 ×100%=119.6% 提前一年半完成

注意:提前完成时间的确定,连续累计一年时间的资料(无论是否一个日历年度内),其数值达到了计划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数值,就算完成了计划,剩下的时间无论生产与否,都认为是计划提前完成时间。

2. 累计法。

[例]某企业“十五”计划规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500万元,五年实际累计完成投资额为1540万元,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该企业五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程度为:

计划完成程度=(1540/1500)×100%=102.7%

按累计法计算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是将计划期的全部时间减去自执行计划之日起至累计完成计划的时间。假如上例中该企业于2005年8月底实际完成的累计投资额已达1500万元,则该企业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为: 60-56=4(月)

即该企业提前4个月完成了五年计划。

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原则

一、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的原则

(一) 在计算实物指标时,应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二) 统计总量指标时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和合理的统计方法

(三) 统一计量单位

二、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可比性

三、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相关内容

  • 4统计指标
  • 第四章 统计指标 本章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 考核内容: 1.统计指标的相关概念 (1)统计指标的定义 (2)统计指标体系 (3)统计指标的特点 (4)统计指标的分类 2.总量指标 (1)总量指标的定义 (2)总量指标的种类 (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4)总量指标的统计要求 3.相对指标 (1)相对 ...

  • ch03-1综合指标
  • 第 3 章 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 浙江财经大学数统学院 综合指标 从它的作用和方法特点的角度可概括为三类: 绝对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第一节 第 节 总量指标(绝对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 第一节 第 节 总量指标(绝对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 ...

  • 区域差异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
  • 第21卷第2期2001年3月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 Vol.21,No.2Mar.,2001 文章编号:0253-2468(2001)-02-0129-05 中图分类号:X32,X192 文献标识码:A 区域差异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 杨玉 ...

  • 统计学练习题(第1章 总量和相对指标)
  • <统计学>练习题(第1章中的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一.填空题 1. 总量指标 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3.常用的反映国民经济实力的强度相对指标一般是用 人均国民总产值 ,它反映经济与人口的比例关系 ...

  • 统计计算题
  • //[父试题分类]:试题分类/公安大学试题库/公安管理系/公安决策教研室/公安统计学 [试题分类]:第七章标志变异指标/第三节标准差 1.{ 某甲.乙两警用装备生产车间产量如下. 甲:30 35 33 32 38 乙:140 160 140 130 150 试比较甲.乙车间生产的均衡性 } A. ( ...

  • 练习 相对与平均指标
  • 第五章 相对与平均指标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_____,其数值随着_____大小而增加或减少. 2.根据总量指标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可将总量指标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3.总量指标是计算_____的基础. 4.某高校在校生人数是_____指标,其数值_____ ...

  • 第一章 统计学
  • 第一章 绪 论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之一.统计所要认识的客体是一个总体现象,并且是从数量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对其的认识目的的.本章介绍了统计的涵义.研究对象和性质.研究过程以及专门的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同时重点讨论了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这些都是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奠定的基础. 本章的目的与 ...

  • 统计学原理第四单元
  • 第四单元练习题 刘秉桓 一.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 A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B 实物指标和价格指标 C 总体总量指标和标志总量指标 D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2.结构相对指标是( ). A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B 实际数与计划数之比 C 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 ...

  • 第七章统计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 第七章统计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一.考试目的 本部分的考试目的是测试应考人员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统计的术语.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统计指标等知识在物业管理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企业的职工管理统计,相对指标的计算,平均指标的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值.众数). ·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