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

热能工程

热能工程

热能工程 (专业代码:080702)

热能工程专业研究能源科学领域中的关键科学理论、技术及方法,尤其是研究能量的传递、转换、储

存及合理利用的一般理论与技术。本专业目前拥有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北京市传热与能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973’ 项目博士后流动站。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等重大研究项目,并且力求突破热能工程的传统领域与研究方法,向高科技方向发展,其中强化传热、太阳能纳米光催化技术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本专业在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科技项目,目前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项目研究经费充足,同时又获得学校211工程项目的资助,具有较好的实验和工作条件。本专业学制三年。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强化传热及其在高新技术中的 应用;燃料电池及其热流体技术;环境能源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建筑物;制冷与

空调系统的环保节能技术;内燃机污染控制、燃烧与节能技术。

导师信息:

博导

 马国远 刘中良 吴玉庭 夏国栋 俞坚

 范伯元 郭航 纪常伟

硕导

 鹿院卫 桑丽霞 吴斌 王景甫 唐志伟

 赵庆国 张彦琴 张红光 张建国 叶芳

 苑中显 宾洋 陈永昌 仇滔 冯能莲

关闭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022 联系电话:010-67390000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北京工业大学

桑丽霞

桑丽霞

博士(天津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工业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010-67396663-8317

Fax. 010-67392774

一、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与节能技术(太阳能-氢能技术;化学储能技术)

二、近年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钛基光电极的优化及其太阳能光电化学制氢性能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太阳能光电化学制氢的钛基光电极的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国际交流合作项目“2009年中-欧-美热物理-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项目负责人)

6.北京工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太阳能甲烷重整反应中催化活性泡沫金属吸收体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

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的基础研究“之子课题”“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技术及太阳能高温吸热器研究”(制氢研究负责人)

8.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可见光响应的中孔光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分解水制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

三. 发表论文

1. Li Xia SANG, Zhi Yu Zhang, Chong Fang MA, Photoelectrical and Charge Transfer Properties of

hydrogen-evolving TiO2 Nanotube Arrays Electrodes Annealed in Different Ga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1,36:4732-4738 (SCI)

2. 张知宇,桑丽霞,孙彪,张晓敏,马重芳.TiO2纳米管阵列光电极的电化学阻抗及动力学特性分析,物

理化学学报,2010,26(11): 2935-2940(SCI:673GR)

3. 张知宇,桑丽霞,鲁理平,白广梅,杜春旭,马重芳. 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 无机

材料学报,2010,25(11):1145-9(SCI:695WX, EI:[1**********]927)

4. 张知宇,桑丽霞,鲁理平,白广梅,杜春旭,马重芳. 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电荷转移特性研究,工程

热物理学报,2010,31:1371-4(EI:[1**********]546)

5. Li Xia SANG, Hongxin DAI, Jihong SUN, Li Xian XU, Feng WANG, Chongfang MA. Fabrication of the

hydrogen-evolving photocatalyst with wormhole-like framework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0,35(13):7098-7103 (SCI:634RO)

6. Li Xia SANG, Li Xian XU, Chong Fang MA, Hong Xing DAI. Photocatalytic Generation of Hydrogen

from Water over InVO4 Nanoentities Confined in SBA-15; the Inaugural US-EU-China Thermophysics Conference-Renewable Energy, May 28-30, 2009, Beijing, China, p52 (EI:[1**********]118)

7. 桑丽霞,胥利先,马重芳,戴洪兴, InVO4/SBA-15的合成、表征与光解水制氢性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9,35(suppl):97(EI:[1**********]829)

8. 桑丽霞,刘晓倩,黄莹,李艳霞,吴玉庭,马重芳. 太阳能甲烷重整反应的研究进展. 天然气化工,2009,

34(3):67-71

9. 桑丽霞,李群伟, 胥利先,刘宇,马重芳. 掺杂Cu2+对钙钛矿型LaFeO3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的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8,42(5):626(EI:[1**********]3)

10. 桑丽霞,钟顺和,马重芳. TiO2/SiO2的表面化学修饰及其DRS和Raman光谱分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27(4):720-724(SCI:164EU;EI:[1**********]4)

11. 桑丽霞,马重芳,孙继红,戴洪兴,王峰,李君. 掺杂TiO2介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高等学校化学学

报,2006,27(9):1608-1611(SCI:087SU;EI:[1**********]9)

12. 桑丽霞,李群伟,马重芳,胥利先, 孙继红, 戴洪兴,何洪. 层状K-Fe-Ti金属氧化物上光催化分解水

制氢,催化学报,2006,27(10):880-884(SCI:104BV)

13. 桑丽霞,钟顺和. 光促甲烷和水合成甲醇和氢催化剂的研究,燃料化学学报,2006,34(3):332-

336(EI:[1**********]1)

14. 桑丽霞,王峰,常梦媛,孙继红,鹿院卫,马重芳. 基于空气净化的介孔纳米TiO2的应用研究,工程

热物理学报,2006,27(6):1011-1013(EI:[1**********]4)

15. 桑丽霞,刘宇,李群伟, 胥利先,马重芳,戴洪兴,何洪.纳米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光催化分解水

制氢,中国稀土学报,2006,24:42

16. 桑丽霞,马重芳,孙继红,王峰,李君.改性二氧化钛介孔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5,34(11):73

17. 胥利先,桑丽霞,李群伟,何洪,戴洪兴,马重芳.高效可见光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催化剂InVO4/CNTs,催

化学报,2007,28(12):1083-1088(SCI:252AC)

18. 胥利先, 李群伟, 桑丽霞, 马重芳. 纳米InVO4的合成及其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33(1):51-56(EI:[1**********]8)

19. Li Xian XU, Li Xia SANG, Chong Fang MA, Yuan Wei LU, Feng Wang, Qun Wei LI, Hong Xing DAI,Hong

HE,Ji Hong SUN..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InVO4 and Its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Water Splitting,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2006,27(2):100-102(SCI:021NQ) 20.

李群伟,桑丽霞,王峰,胥利先,马重芳,孙继红. 新型层状K-Fe-Ti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

特性,无机材料学报,2006,21(5):1263(SCI:089RA;EI:[1**********]2) 21. 桑丽霞,钟顺和. (MoO3,ZnO)-TiO2/SiO2上光催化甲烷和水反应性能的研究,应用化学,2005,22(3):331

22. 桑丽霞,钟顺和. MoO3-TiO2/SiO2上光促甲烷和水合成甲醇和氢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25(6):

1115-1119 ( SCI-831CL,EI:[1**********])

23. 桑丽霞,钟顺和. 掺Cu对MoO3-TiO2/SiO2上光促甲烷和水表面反应的影响,催化学报, 2004,

25(3):182-188 (SCI-810JH)

24. 桑丽霞,钟顺和,傅希贤. LaBO3(B=Fe,Co)中氧的迁移与光催化反应性.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

(2):320 (SCI:672VE)

25. 桑丽霞,傅希贤,白树林,王俊珍,杨秋华. AB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光催化活性与B离子d电子结

构的关系.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2001,19(2):109-114

26. Fu Xixian,Yang Qiuhua,Wang Junzhen,Bai Shulin,Sang Lixia.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Water-Soluble Dyes by LaCoO3.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3,21(4):424. (SCI:722HG)

27. 傅希贤,杨秋华,桑丽霞. 钙钛矿型LaFe1-xCuxO3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2):

283 (SCI:527AV,EI:[1**********])

28. 杨秋华,傅希贤,桑丽霞. 纳米LaCoO3的光催化氧化还原性,燃料化学学报,2002,30(4):368-371

(EI:[1**********])

29. 白树林,傅希贤,桑丽霞,杨秋华,王俊珍. 钙钛矿(ABO3)型复合氧化物的光催化活性变化趋势与

分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12(4):663 (SCI:426RV , EI:[1**********])

四. 所获奖励

2006年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工作系统先进个人

2009年 北京工业大学环能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2009年 北京工业大学教学基本功比赛最佳教案奖

2009年 北京工业大学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2009年 北京市第十届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一等奖

关闭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 联系电话:010-67392533

北京工业大学

王景甫

一、 个人简介

1、基本情况

姓名:王景甫; 性别:男; 出生年月日:1963年4月23日;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2、学历:

1984年 北京科技大学 热能工程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87年 北京科技大学 热能工程专业 获硕士学位

2002年 日本东北大学 宇宙航空专业 获博士学位

3、职历

1987年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

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90年晋升讲师,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先后担任热能工程系工程热

物理教研室主任,热能工程系副系主任。

1996年由国家教育部和日本大使馆选拔作为日本文部省国费奖学金获得者,在中国教育部赴日

留学预备学校学习一年日语后赴日本东北大学留学。1997年10月至2001年3月 日本东北大学机械

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 日本东北大学流体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 日本JFE钢铁集团 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任研究员。

2005年1月至今任职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二、 主要学科和研究方向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研究(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设备、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与设备);

燃烧基础理论与污染控制机理研究;

高效清洁燃烧技术与设备(高温空气燃烧技术、重油及劣质液体燃料留意动力式超声

波燃烧技术及设备、液态排渣旋风燃烧技术与装置、含CO混合燃料稳定燃烧技术等);

城市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技术与设备;

气体辐射换热与解析;

工业热过程与热设备数值解析与仿真模拟;

工业过程与设备节能减排技术;

三、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

1、目前作为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

国家863项目,10KW级太阳热发电用斯特林机关键技术的前期探索;

国家863项目,高效率中低温地热发电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O为主燃料的混合燃料扩散火焰燃烧特性与NOx生成机理研究;

清华大学清华阳光节能减排研发中心项目,水泥窑富氧燃烧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市教委项目,流体动力超声波燃油燃烧器的研究与开发;

人事部留学回国科研择优资助项目,垃圾焚烧热分解混合燃料燃烧特性与污染物生成

控制机理研究;

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优秀人才项目,高温空气垃圾焚烧技术及其燃烧特性与污染生成

控制机理的研究;

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劣质重油及渣油高效清洁燃烧的研究;

北京建材集团项目,干燥隧道窑及彼得斯磨用能诊断与分析;

北京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依托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研究;

2、承担的教学任务

研究生课程:燃烧数值计算分析;辐射换热分析与计算;CFD软件应用;

本科生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燃烧学;热工过程与设备;太阳能利用技术;

四、 教学科研成果(包括发表主要学术论文、著作及个人所获奖励等)

1、主要学术论文

Jingfu Wang and Takashi Niioka,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reabsorption on NO formation in CH4/Air

counterflow diffusion flames. Combustion Theory and Modeling, 2001,5(3)

Jingfu Wang and Takashi Niioka, Numerical study of radiation reabsorption effect on NOx formation

in CH4/Air counterflow premixed flames,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2002, Vol.29

Jingfu Wang and Takashi Niiok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radiation reabsorption and

pressure on NOx formation in CH4/Air/CO2 counterflow diffusion flames,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l combustion, and the

4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bustion, Nanjing, China, August 18-21, 2003

Jingfu Wang and Takashi Niioka, Radiation reabsorption effects on NO emission from High-temperature

Air/CH4 diffusion flame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ASME-JSME Therm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 Mach 16-20, 2003, Hawaii

Akinori Suziki, Jingfu Wang, Hironao Hanai, Hideaki Kobayashi, Takashi Niioka, Radiation reabsorption

effects on extinction limits of the counterflow diffusion flames,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the Dynamics of Explosions and Reactive Systems,

Hakone, Japan, July 27 - August 1, 2003

2、个人所获奖励

河北省环保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效清洁机械燃煤热处理炉窑”;

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机械燃煤隧道窑”;

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五、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能源楼313室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教育部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电话:(010)67396661-8313;传真:(010)67392774;

电邮:[email protected]

关闭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 联系电话:010-67392533

陈永昌

导师简介

一、基本情况

陈永昌,副教授。1989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制冷及低温技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6

年,获北京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

学位。2000-2002年,在日本九州大学机能物质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工业大

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师,从事热能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此期间,先后承担

或参加了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及北京市教委项目等在内的多项科研任务。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

被SCI和EI检索收录15篇以上,已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

名。

二、主要研究方向:

射流冲击电子冷却技术研究;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 沸腾相变传热研究;强化传热

技术应用研究;电子除垢、阻垢技术应用研究。

三、承担及参与的研究课题:

新一代传热传质强化与控制技术的创新及基础研究,国家973项目子课题,骨干参加人;

复杂条件下结垢与电磁抗垢机理的研究,国家973项目子课题,负

责人;

用磁液强化控制对流及模拟微重力下的传热过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骨干参加人;

高热通量微尺度射流冲击传热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骨

干参加人;

单相受迫对流和流动沸腾的新型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北京市教委项

目,骨干参加人;

高硬度下静电抗垢技术研究,北京市委组织部项目,负责人。

四、科研成果

在国家和北京市项目的资助下,传热重点实验室长期开展强化传热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

究,并在电子冷却技术、太阳能蓄热技术及先进物理除垢技术等方面,取得有应用价值的结果。

在国内外著名杂志如、

engineering>、《中国科学》、《化工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同时进行强化传热技术的实

用化研究。其中实验室自行研制的电子除垢装置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使用安全简便的特点,

并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和破坏,广泛适用于工业、商业及家居的各类换热器和水系统,能够有

效地解决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结垢问题。

五、联系方式:

( E-mail: [email protected],Tel: 010-67391985-8313 )

关闭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 联系电话:010-67392533

热能工程

热能工程

热能工程 (专业代码:080702)

热能工程专业研究能源科学领域中的关键科学理论、技术及方法,尤其是研究能量的传递、转换、储

存及合理利用的一般理论与技术。本专业目前拥有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北京市传热与能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973’ 项目博士后流动站。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等重大研究项目,并且力求突破热能工程的传统领域与研究方法,向高科技方向发展,其中强化传热、太阳能纳米光催化技术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本专业在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科技项目,目前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项目研究经费充足,同时又获得学校211工程项目的资助,具有较好的实验和工作条件。本专业学制三年。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强化传热及其在高新技术中的 应用;燃料电池及其热流体技术;环境能源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建筑物;制冷与

空调系统的环保节能技术;内燃机污染控制、燃烧与节能技术。

导师信息:

博导

 马国远 刘中良 吴玉庭 夏国栋 俞坚

 范伯元 郭航 纪常伟

硕导

 鹿院卫 桑丽霞 吴斌 王景甫 唐志伟

 赵庆国 张彦琴 张红光 张建国 叶芳

 苑中显 宾洋 陈永昌 仇滔 冯能莲

关闭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022 联系电话:010-67390000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北京工业大学

桑丽霞

桑丽霞

博士(天津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工业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010-67396663-8317

Fax. 010-67392774

一、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与节能技术(太阳能-氢能技术;化学储能技术)

二、近年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钛基光电极的优化及其太阳能光电化学制氢性能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太阳能光电化学制氢的钛基光电极的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国际交流合作项目“2009年中-欧-美热物理-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项目负责人)

6.北京工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太阳能甲烷重整反应中催化活性泡沫金属吸收体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

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的基础研究“之子课题”“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技术及太阳能高温吸热器研究”(制氢研究负责人)

8.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可见光响应的中孔光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分解水制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

三. 发表论文

1. Li Xia SANG, Zhi Yu Zhang, Chong Fang MA, Photoelectrical and Charge Transfer Properties of

hydrogen-evolving TiO2 Nanotube Arrays Electrodes Annealed in Different Ga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1,36:4732-4738 (SCI)

2. 张知宇,桑丽霞,孙彪,张晓敏,马重芳.TiO2纳米管阵列光电极的电化学阻抗及动力学特性分析,物

理化学学报,2010,26(11): 2935-2940(SCI:673GR)

3. 张知宇,桑丽霞,鲁理平,白广梅,杜春旭,马重芳. 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 无机

材料学报,2010,25(11):1145-9(SCI:695WX, EI:[1**********]927)

4. 张知宇,桑丽霞,鲁理平,白广梅,杜春旭,马重芳. 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电荷转移特性研究,工程

热物理学报,2010,31:1371-4(EI:[1**********]546)

5. Li Xia SANG, Hongxin DAI, Jihong SUN, Li Xian XU, Feng WANG, Chongfang MA. Fabrication of the

hydrogen-evolving photocatalyst with wormhole-like framework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0,35(13):7098-7103 (SCI:634RO)

6. Li Xia SANG, Li Xian XU, Chong Fang MA, Hong Xing DAI. Photocatalytic Generation of Hydrogen

from Water over InVO4 Nanoentities Confined in SBA-15; the Inaugural US-EU-China Thermophysics Conference-Renewable Energy, May 28-30, 2009, Beijing, China, p52 (EI:[1**********]118)

7. 桑丽霞,胥利先,马重芳,戴洪兴, InVO4/SBA-15的合成、表征与光解水制氢性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9,35(suppl):97(EI:[1**********]829)

8. 桑丽霞,刘晓倩,黄莹,李艳霞,吴玉庭,马重芳. 太阳能甲烷重整反应的研究进展. 天然气化工,2009,

34(3):67-71

9. 桑丽霞,李群伟, 胥利先,刘宇,马重芳. 掺杂Cu2+对钙钛矿型LaFeO3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的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8,42(5):626(EI:[1**********]3)

10. 桑丽霞,钟顺和,马重芳. TiO2/SiO2的表面化学修饰及其DRS和Raman光谱分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27(4):720-724(SCI:164EU;EI:[1**********]4)

11. 桑丽霞,马重芳,孙继红,戴洪兴,王峰,李君. 掺杂TiO2介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高等学校化学学

报,2006,27(9):1608-1611(SCI:087SU;EI:[1**********]9)

12. 桑丽霞,李群伟,马重芳,胥利先, 孙继红, 戴洪兴,何洪. 层状K-Fe-Ti金属氧化物上光催化分解水

制氢,催化学报,2006,27(10):880-884(SCI:104BV)

13. 桑丽霞,钟顺和. 光促甲烷和水合成甲醇和氢催化剂的研究,燃料化学学报,2006,34(3):332-

336(EI:[1**********]1)

14. 桑丽霞,王峰,常梦媛,孙继红,鹿院卫,马重芳. 基于空气净化的介孔纳米TiO2的应用研究,工程

热物理学报,2006,27(6):1011-1013(EI:[1**********]4)

15. 桑丽霞,刘宇,李群伟, 胥利先,马重芳,戴洪兴,何洪.纳米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光催化分解水

制氢,中国稀土学报,2006,24:42

16. 桑丽霞,马重芳,孙继红,王峰,李君.改性二氧化钛介孔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5,34(11):73

17. 胥利先,桑丽霞,李群伟,何洪,戴洪兴,马重芳.高效可见光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催化剂InVO4/CNTs,催

化学报,2007,28(12):1083-1088(SCI:252AC)

18. 胥利先, 李群伟, 桑丽霞, 马重芳. 纳米InVO4的合成及其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33(1):51-56(EI:[1**********]8)

19. Li Xian XU, Li Xia SANG, Chong Fang MA, Yuan Wei LU, Feng Wang, Qun Wei LI, Hong Xing DAI,Hong

HE,Ji Hong SUN..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InVO4 and Its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Water Splitting,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2006,27(2):100-102(SCI:021NQ) 20.

李群伟,桑丽霞,王峰,胥利先,马重芳,孙继红. 新型层状K-Fe-Ti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

特性,无机材料学报,2006,21(5):1263(SCI:089RA;EI:[1**********]2) 21. 桑丽霞,钟顺和. (MoO3,ZnO)-TiO2/SiO2上光催化甲烷和水反应性能的研究,应用化学,2005,22(3):331

22. 桑丽霞,钟顺和. MoO3-TiO2/SiO2上光促甲烷和水合成甲醇和氢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25(6):

1115-1119 ( SCI-831CL,EI:[1**********])

23. 桑丽霞,钟顺和. 掺Cu对MoO3-TiO2/SiO2上光促甲烷和水表面反应的影响,催化学报, 2004,

25(3):182-188 (SCI-810JH)

24. 桑丽霞,钟顺和,傅希贤. LaBO3(B=Fe,Co)中氧的迁移与光催化反应性.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

(2):320 (SCI:672VE)

25. 桑丽霞,傅希贤,白树林,王俊珍,杨秋华. AB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光催化活性与B离子d电子结

构的关系.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2001,19(2):109-114

26. Fu Xixian,Yang Qiuhua,Wang Junzhen,Bai Shulin,Sang Lixia.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Water-Soluble Dyes by LaCoO3.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3,21(4):424. (SCI:722HG)

27. 傅希贤,杨秋华,桑丽霞. 钙钛矿型LaFe1-xCuxO3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2):

283 (SCI:527AV,EI:[1**********])

28. 杨秋华,傅希贤,桑丽霞. 纳米LaCoO3的光催化氧化还原性,燃料化学学报,2002,30(4):368-371

(EI:[1**********])

29. 白树林,傅希贤,桑丽霞,杨秋华,王俊珍. 钙钛矿(ABO3)型复合氧化物的光催化活性变化趋势与

分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12(4):663 (SCI:426RV , EI:[1**********])

四. 所获奖励

2006年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工作系统先进个人

2009年 北京工业大学环能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2009年 北京工业大学教学基本功比赛最佳教案奖

2009年 北京工业大学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2009年 北京市第十届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一等奖

关闭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 联系电话:010-67392533

北京工业大学

王景甫

一、 个人简介

1、基本情况

姓名:王景甫; 性别:男; 出生年月日:1963年4月23日;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2、学历:

1984年 北京科技大学 热能工程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87年 北京科技大学 热能工程专业 获硕士学位

2002年 日本东北大学 宇宙航空专业 获博士学位

3、职历

1987年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

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90年晋升讲师,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先后担任热能工程系工程热

物理教研室主任,热能工程系副系主任。

1996年由国家教育部和日本大使馆选拔作为日本文部省国费奖学金获得者,在中国教育部赴日

留学预备学校学习一年日语后赴日本东北大学留学。1997年10月至2001年3月 日本东北大学机械

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 日本东北大学流体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 日本JFE钢铁集团 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任研究员。

2005年1月至今任职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二、 主要学科和研究方向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研究(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设备、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与设备);

燃烧基础理论与污染控制机理研究;

高效清洁燃烧技术与设备(高温空气燃烧技术、重油及劣质液体燃料留意动力式超声

波燃烧技术及设备、液态排渣旋风燃烧技术与装置、含CO混合燃料稳定燃烧技术等);

城市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技术与设备;

气体辐射换热与解析;

工业热过程与热设备数值解析与仿真模拟;

工业过程与设备节能减排技术;

三、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

1、目前作为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

国家863项目,10KW级太阳热发电用斯特林机关键技术的前期探索;

国家863项目,高效率中低温地热发电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O为主燃料的混合燃料扩散火焰燃烧特性与NOx生成机理研究;

清华大学清华阳光节能减排研发中心项目,水泥窑富氧燃烧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市教委项目,流体动力超声波燃油燃烧器的研究与开发;

人事部留学回国科研择优资助项目,垃圾焚烧热分解混合燃料燃烧特性与污染物生成

控制机理研究;

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优秀人才项目,高温空气垃圾焚烧技术及其燃烧特性与污染生成

控制机理的研究;

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劣质重油及渣油高效清洁燃烧的研究;

北京建材集团项目,干燥隧道窑及彼得斯磨用能诊断与分析;

北京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依托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研究;

2、承担的教学任务

研究生课程:燃烧数值计算分析;辐射换热分析与计算;CFD软件应用;

本科生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燃烧学;热工过程与设备;太阳能利用技术;

四、 教学科研成果(包括发表主要学术论文、著作及个人所获奖励等)

1、主要学术论文

Jingfu Wang and Takashi Niioka,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reabsorption on NO formation in CH4/Air

counterflow diffusion flames. Combustion Theory and Modeling, 2001,5(3)

Jingfu Wang and Takashi Niioka, Numerical study of radiation reabsorption effect on NOx formation

in CH4/Air counterflow premixed flames,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2002, Vol.29

Jingfu Wang and Takashi Niiok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radiation reabsorption and

pressure on NOx formation in CH4/Air/CO2 counterflow diffusion flames,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l combustion, and the

4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bustion, Nanjing, China, August 18-21, 2003

Jingfu Wang and Takashi Niioka, Radiation reabsorption effects on NO emission from High-temperature

Air/CH4 diffusion flame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ASME-JSME Therm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 Mach 16-20, 2003, Hawaii

Akinori Suziki, Jingfu Wang, Hironao Hanai, Hideaki Kobayashi, Takashi Niioka, Radiation reabsorption

effects on extinction limits of the counterflow diffusion flames,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the Dynamics of Explosions and Reactive Systems,

Hakone, Japan, July 27 - August 1, 2003

2、个人所获奖励

河北省环保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效清洁机械燃煤热处理炉窑”;

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机械燃煤隧道窑”;

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五、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能源楼313室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教育部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电话:(010)67396661-8313;传真:(010)67392774;

电邮:[email protected]

关闭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 联系电话:010-67392533

陈永昌

导师简介

一、基本情况

陈永昌,副教授。1989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制冷及低温技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6

年,获北京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

学位。2000-2002年,在日本九州大学机能物质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工业大

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师,从事热能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此期间,先后承担

或参加了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及北京市教委项目等在内的多项科研任务。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

被SCI和EI检索收录15篇以上,已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

名。

二、主要研究方向:

射流冲击电子冷却技术研究;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 沸腾相变传热研究;强化传热

技术应用研究;电子除垢、阻垢技术应用研究。

三、承担及参与的研究课题:

新一代传热传质强化与控制技术的创新及基础研究,国家973项目子课题,骨干参加人;

复杂条件下结垢与电磁抗垢机理的研究,国家973项目子课题,负

责人;

用磁液强化控制对流及模拟微重力下的传热过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骨干参加人;

高热通量微尺度射流冲击传热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骨

干参加人;

单相受迫对流和流动沸腾的新型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北京市教委项

目,骨干参加人;

高硬度下静电抗垢技术研究,北京市委组织部项目,负责人。

四、科研成果

在国家和北京市项目的资助下,传热重点实验室长期开展强化传热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

究,并在电子冷却技术、太阳能蓄热技术及先进物理除垢技术等方面,取得有应用价值的结果。

在国内外著名杂志如、

engineering>、《中国科学》、《化工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同时进行强化传热技术的实

用化研究。其中实验室自行研制的电子除垢装置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使用安全简便的特点,

并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和破坏,广泛适用于工业、商业及家居的各类换热器和水系统,能够有

效地解决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结垢问题。

五、联系方式:

( E-mail: [email protected],Tel: 010-67391985-8313 )

关闭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 联系电话:010-67392533


相关内容

  • 质量维度:于胜任特征的研究生导师评价研究基
  • 2010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Vol.9No.4 质量维度:基于胜任特征的研究生导师评价研究 王鲜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20) 摘而研究生导师又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研究生导师评价理论要: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 试图将胜任特征理念引入研 ...

  • 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 2007年第4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第9卷第4期) JournalofLiaoningAdministrationCollege No.4,2007(Vol.9.No.4) 教育研究 ⒇ 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邵新春 宋园园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 [摘 要] 阐 ...

  •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2010年01月01日 星期五 17:07 首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名单(191位) (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法学理论(24人) 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葛洪义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丕祥 江苏 ...

  • 论导师制在研究生培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精英教育,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最高层次.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正渐渐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导师的教育指导作用,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研 ...

  • 对研究生导师制的模糊数学评价
  • 对研究生导师制的模糊数学评价 宫景慧,郭威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25105) E-mail:摘 要:本文以某大学为个案分析,从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在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方向的引导.对研究生的负责情况.导师个人素质.导师个人教学情况等五个方面的影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我国研究生导师制 ...

  • 2016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苏州大学
  • 苏州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基层研究生招生单位 页码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7 20 23 24 25 26 27 28 29 35 36 39 001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002东吴商学院 003王健法学院 004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 ...

  • 硕士研究生选择导师须知
  • 如果选择导师 1.什么时候选导师? 根据院校要求而定.如果院校对选导师有要求,在开始准备复习时就应选择导师.如果院校没有要求,则可以先全力以赴准备初试,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考完后可以对答案,估分数,再结合以前的录取线(要根据该年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大致估计下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在成绩出来之前,多 ...

  • 研究生怎样选导师
  • 怎样选导师 相信许多同学考研后,如愿以偿进入自己的目标学校.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选导师.如何选导师一直是一个被无数次提出的问题.这里给出一些规则给新入学的同学作为参考.首先要声明的是,这些规则并不一定普适,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导师的情况也不一样.你可以把这些规则作为一个基 ...

  • 会计学院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
  • 会计学院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 (2003年6月16日制定,2009年3月修订) 为加强我院研究生导师(以下简称导师)的考核工作,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现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选聘及其职责的规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教学培养管理工作规定>.<会计学院研究生 ...

  • 自述:选不上好导师就注定了失败?-在职研究生-中国在职教育网
  • 何柳 2004年,考研成功,我却一点也没乐起来--我一心报考的导师拒绝了我. 大三的时候,本科论文指导老师对我说,在我的研究领域,最牛的老师非某大学王明(化名)莫数,理由是这是一个新的领域,王明年轻.复合学科背景.英文好,假以时日,必有所成就. 在专业领域做研究,一个好的导师至关重要,为此,我放弃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