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材的特点

初中体育教材的特点

1 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 ,体现了中国特色。它包括 :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 ;体育与卫生保健结合 ;削减技术性 ,增强保健性 ;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适应社会生活与发展需求的教材体系 ;较完善的综合结构考核等。从简要历史回顾可以看到 ,课程教材改革处于动态变化发展之中 ,涉及时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与要求 ,教育系统外部和内部众多复杂的因素 ,其中教育思想、观念对课程教材改革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从教育思想的高度审视课程与教材是改革的核心问题。可以这样认为 ,70年代以前的课程教材 ,从总体上看仍是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育思想的体现。随着能力教育思想的引入 ,是怎样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已注重学生的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初中体育与健康这本教科书的教材是体育教改新出的一本七—九年级全一册教科书,它不分学期学习目标和任务,它将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分门别类的归纳为一册。它为学生认知自己的身体,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加强身体锻炼学会评价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方法提供具体指导,现将该书的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简析如下:

“重点”:核心部分,是基础,有常用性和应用性。是客观的。“难点”:一是难以理解和掌握;二是容易出错或混淆。有主观性。“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内容。

“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入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等。“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如同掌握了一把钥匙,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

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的常用办法:(a)分散难点,各个击破;(b)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思维;(c)混淆的内容,用对比来区分;(d)多用直观。

应当认识到,上述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应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重点要突出就意味着要在教材重要的部分舍得花时间、下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它,但突出重点不是丢弃次要内容,相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以偏托正”的方式,将次要内容围绕重点内容来进行。突破难点常用的办法有(a)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如将难点技术分解成多个小步子,或多种辅助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以旧带新,帮助他们由已知过渡到未知,这样可望化难为易;(b)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c)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各自的特点;(d)多运用直观的方法以加强学生的感知。但是,抓住关键,往往是解决难点的突破口.可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一、体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健康第一”理念的贯穿,从新课程中体育课名称变为“体育与健康”就可以看出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体育新课程由过去只关注身体机能的锻炼转变为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

体育新课程体育课教学设计建立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对体育教学设计的要求:

(一)要求体育课教学设计要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要求体育教学设计在体现新课程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地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隐性课内容显形化。

(三)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及校本课程(体育传统项目校、特色校等),民族特色、体育实践课教育功能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各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习惯也各不相同,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不仅经济水平不同,而且天气与气候特点也不尽相同,新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了各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力求使《课程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等)

(二)符合地区与地域特色(校本课程、民间民族体育项目、传统项目校等)

体育课程的开展,并不完全依赖于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课程资源,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也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而且其本身就是课程目标之一。所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学生群体是由一个个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各不同的学生个体组成的。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构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程目标的统治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来设计、组织体育教学,指导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练习内容和练习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学习评价标准。

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片面地去“适应”与“迎合”学生的运动兴趣。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还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是应该明确的原则问题。中小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太稳定,大多数尚未形成兴趣中心。所以我们在落实这一课程理念时,不能过于强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要方法应当是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练习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与责任感的教育,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直接与间接的运动兴趣。

四、科学的教学设计

(一)学法指导的设计。过去我们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教师如何教---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既注重教法也注重学法,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法加以指导,学法

指导要既具体又明确,既恰当又体现主体性,要把学法指导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上来考虑。

制定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分析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时可能出现的障碍和原因;二是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生适合怎么学;教师在什么环节、什么时间指导等等;三是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自主地交流、质疑、探究,促成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能、技巧和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教无定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教法的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成败和教学效益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重教师行为轻学生行为、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往往会被忽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法设计要体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的设计就是对教学活动中评价方案的设计。新课程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评价的重心从终结性评价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应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把握评价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对改进教学活动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

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评价,学习能力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科思维品质的评价。

体育课教学的评价的目的

选拔目的: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潜力,选拔学生。

根据选拔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的选拔性的评价。选拔学生参加体育竞赛、评选体育优秀生、三好生等。评价是选优的,面对少数学生的,评价的依据也不是教学目标,因此,不是体育教学中评价的主要评价。

甄别目的: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评定成绩。

主要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如:期末成绩评定、体育考核、达标测验等,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的评价,是评价的重要部分,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唯一的评价。

发展目的:发现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帮助进步。

发现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帮助学生进步的评价,发现和了解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目标,是评价的重要部分(这个发展目的过去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激励目的:反馈学生的体育学习进步,激励学生。

反馈学生的学习进步,激励学生学习的评价。帮助学生获得自信,体验成功,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明确努力方向,是评价的重要部分(过去没能重视,今后应加强和深入研究)。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媒体种类繁多,各种教学媒体各有所长,各有特点,适用范围和要求也不仅相同。教师在运用媒体手段时应本着“既经济又实效”的原则,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征、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以及学校的条件等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媒体,突出教学媒体的目标性、功能性、针对性、适度性和方向性,发挥教学媒体应有的作用。

媒体的运用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一)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首先考虑媒体的使用是否有利于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具体的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是否切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对象的特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与方式、接受水平等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学习者,只有选择适宜有效的媒体,才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因此,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能力和学习基础,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媒体的技术特性。不同的教学媒体都有不同的功能和局限,某些教学媒体只能适应某些教学情景。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媒体应根据媒体特性来确定。具体来说,首先要考虑各种媒体的技术特点和功能,选用哪种或哪几种,要结合这些媒体的技术特点来确定。其次要考虑所选择的媒体,教师本人能否熟练地操作,以及运用该媒体是否有助于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每种教学媒体有所长,也有所短,关键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用的教学媒体,扬长避短。

教学条件。在选择媒体时要遵循本着“经济有效、切合实际”的原则,既满足教学需要,也不要造成浪费,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用最简洁的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不要“为了媒体而媒体”,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媒体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演示)以及场地器材与教具的使用。讲解与示范场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与使用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

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技能学习的育人价值,体现生活性、娱乐性、趣味性,这对场地器材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各种自制器材应得到有效开发,这些都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

七、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的形式可分为不同类型。教师与学生的既有直接交往也有间接交往;参与教学组织形式对象既有全班也有小组和个体。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组织结构方式。

(一)全班教学的主要特点:

1.采取同步学习的方式,全体学生每次的学习内容、进度及采用的教学行为都是相同的,并且学生所有的表现都可以直接反馈给教师。

2.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比如讲解、示范、谈话、课堂讨论等等。

3.按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人数固定,教授同样教材。

4.每节课都有统一规定的教学时间,按照统一的教学时间表,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歇。

(二)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

1.性别分班(男女分班)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初中学段)必须男女分班上课。随着年龄的增大,男、女生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体能、运动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差异较大。为了教学,通常是将两个平行班放在同一时间上课,将两个班的男女生分开,分别由两位老师共同上课。

2.兴趣爱好分班

根据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分别组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地从事体育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养成锻炼习惯。例如高中的模块教学、选项教学等。

3.小班教学(20-30人)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效果与上课的人数多少有密切关系。教育的质量和受教育群体的人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人数成反比,学生越少,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辅导与关注的程度就会越大,个别辅导、学生的练习密度、重复动作的次数

就能增加。

(三)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以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条件、运动兴趣和需要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由于学生之间体育学习兴趣爱好不同,身体素质水平不同,班级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分组教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

分组教学形式一般能适合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和班级教学相辅相成。

分组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

1.随机分组、自然分组

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机分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竞赛、游戏时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既简单又迅速,是教学中基本的分组形式,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自然分组就是按照学生排队的排或列组成小组,这种方法快捷、简便,节省时间,有利于教师管理。

2.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同质分组的方法在教学中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运用。例如在短跑练习中,学生总是要找与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学一起跑。耐力跑练习时,一圈刚过,队伍就已经分成了几段,这时形成的“集团”就是典型的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的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好强争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同质分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要给学生讲解清楚。

3,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通常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确保游戏的公平性,此时形成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

4.帮教型分组

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例如,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他较差的同学,有时还可以指定学生进行“一帮一”的辅导。采用帮教型分组形式所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帮教式分组的形式是主体学习的一种很好体现。

5.友伴型分组

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的现象,人总喜欢与自己熟悉的人、亲近的人聚在一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的心理会放松,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例如,一个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处在一个友伴群体中,其同伴会用友好的态度热情地鼓励他(或她)一起打球,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他(或她)也会很放松地,毫无顾虑地与友伴一起活动。过去在体育课上很少能看见这友伴型的分组形式,因为一些体育教师认为,“友伴”在一起活动容易失控,容易打乱课堂

次序。实际上,这是由于一些体育教师总是站在教师“教”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所造成的。

初中体育教材的特点

1 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 ,体现了中国特色。它包括 :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 ;体育与卫生保健结合 ;削减技术性 ,增强保健性 ;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适应社会生活与发展需求的教材体系 ;较完善的综合结构考核等。从简要历史回顾可以看到 ,课程教材改革处于动态变化发展之中 ,涉及时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与要求 ,教育系统外部和内部众多复杂的因素 ,其中教育思想、观念对课程教材改革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从教育思想的高度审视课程与教材是改革的核心问题。可以这样认为 ,70年代以前的课程教材 ,从总体上看仍是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育思想的体现。随着能力教育思想的引入 ,是怎样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已注重学生的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初中体育与健康这本教科书的教材是体育教改新出的一本七—九年级全一册教科书,它不分学期学习目标和任务,它将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分门别类的归纳为一册。它为学生认知自己的身体,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加强身体锻炼学会评价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方法提供具体指导,现将该书的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简析如下:

“重点”:核心部分,是基础,有常用性和应用性。是客观的。“难点”:一是难以理解和掌握;二是容易出错或混淆。有主观性。“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内容。

“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入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等。“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如同掌握了一把钥匙,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

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的常用办法:(a)分散难点,各个击破;(b)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思维;(c)混淆的内容,用对比来区分;(d)多用直观。

应当认识到,上述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应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重点要突出就意味着要在教材重要的部分舍得花时间、下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它,但突出重点不是丢弃次要内容,相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以偏托正”的方式,将次要内容围绕重点内容来进行。突破难点常用的办法有(a)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如将难点技术分解成多个小步子,或多种辅助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以旧带新,帮助他们由已知过渡到未知,这样可望化难为易;(b)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c)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各自的特点;(d)多运用直观的方法以加强学生的感知。但是,抓住关键,往往是解决难点的突破口.可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一、体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健康第一”理念的贯穿,从新课程中体育课名称变为“体育与健康”就可以看出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体育新课程由过去只关注身体机能的锻炼转变为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

体育新课程体育课教学设计建立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对体育教学设计的要求:

(一)要求体育课教学设计要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要求体育教学设计在体现新课程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地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隐性课内容显形化。

(三)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及校本课程(体育传统项目校、特色校等),民族特色、体育实践课教育功能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各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习惯也各不相同,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不仅经济水平不同,而且天气与气候特点也不尽相同,新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了各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力求使《课程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等)

(二)符合地区与地域特色(校本课程、民间民族体育项目、传统项目校等)

体育课程的开展,并不完全依赖于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课程资源,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也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而且其本身就是课程目标之一。所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学生群体是由一个个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各不同的学生个体组成的。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构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程目标的统治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来设计、组织体育教学,指导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练习内容和练习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学习评价标准。

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片面地去“适应”与“迎合”学生的运动兴趣。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还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是应该明确的原则问题。中小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太稳定,大多数尚未形成兴趣中心。所以我们在落实这一课程理念时,不能过于强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要方法应当是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练习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与责任感的教育,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直接与间接的运动兴趣。

四、科学的教学设计

(一)学法指导的设计。过去我们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教师如何教---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既注重教法也注重学法,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法加以指导,学法

指导要既具体又明确,既恰当又体现主体性,要把学法指导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上来考虑。

制定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分析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时可能出现的障碍和原因;二是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生适合怎么学;教师在什么环节、什么时间指导等等;三是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自主地交流、质疑、探究,促成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能、技巧和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教无定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教法的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成败和教学效益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重教师行为轻学生行为、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往往会被忽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法设计要体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的设计就是对教学活动中评价方案的设计。新课程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评价的重心从终结性评价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应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把握评价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对改进教学活动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

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评价,学习能力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科思维品质的评价。

体育课教学的评价的目的

选拔目的: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潜力,选拔学生。

根据选拔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的选拔性的评价。选拔学生参加体育竞赛、评选体育优秀生、三好生等。评价是选优的,面对少数学生的,评价的依据也不是教学目标,因此,不是体育教学中评价的主要评价。

甄别目的: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评定成绩。

主要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如:期末成绩评定、体育考核、达标测验等,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的评价,是评价的重要部分,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唯一的评价。

发展目的:发现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帮助进步。

发现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帮助学生进步的评价,发现和了解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目标,是评价的重要部分(这个发展目的过去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激励目的:反馈学生的体育学习进步,激励学生。

反馈学生的学习进步,激励学生学习的评价。帮助学生获得自信,体验成功,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明确努力方向,是评价的重要部分(过去没能重视,今后应加强和深入研究)。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媒体种类繁多,各种教学媒体各有所长,各有特点,适用范围和要求也不仅相同。教师在运用媒体手段时应本着“既经济又实效”的原则,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征、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以及学校的条件等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媒体,突出教学媒体的目标性、功能性、针对性、适度性和方向性,发挥教学媒体应有的作用。

媒体的运用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一)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首先考虑媒体的使用是否有利于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具体的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是否切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对象的特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与方式、接受水平等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学习者,只有选择适宜有效的媒体,才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因此,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能力和学习基础,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媒体的技术特性。不同的教学媒体都有不同的功能和局限,某些教学媒体只能适应某些教学情景。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媒体应根据媒体特性来确定。具体来说,首先要考虑各种媒体的技术特点和功能,选用哪种或哪几种,要结合这些媒体的技术特点来确定。其次要考虑所选择的媒体,教师本人能否熟练地操作,以及运用该媒体是否有助于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每种教学媒体有所长,也有所短,关键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用的教学媒体,扬长避短。

教学条件。在选择媒体时要遵循本着“经济有效、切合实际”的原则,既满足教学需要,也不要造成浪费,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用最简洁的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不要“为了媒体而媒体”,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媒体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演示)以及场地器材与教具的使用。讲解与示范场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与使用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

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技能学习的育人价值,体现生活性、娱乐性、趣味性,这对场地器材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各种自制器材应得到有效开发,这些都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

七、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的形式可分为不同类型。教师与学生的既有直接交往也有间接交往;参与教学组织形式对象既有全班也有小组和个体。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组织结构方式。

(一)全班教学的主要特点:

1.采取同步学习的方式,全体学生每次的学习内容、进度及采用的教学行为都是相同的,并且学生所有的表现都可以直接反馈给教师。

2.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比如讲解、示范、谈话、课堂讨论等等。

3.按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人数固定,教授同样教材。

4.每节课都有统一规定的教学时间,按照统一的教学时间表,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歇。

(二)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

1.性别分班(男女分班)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初中学段)必须男女分班上课。随着年龄的增大,男、女生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体能、运动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差异较大。为了教学,通常是将两个平行班放在同一时间上课,将两个班的男女生分开,分别由两位老师共同上课。

2.兴趣爱好分班

根据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分别组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地从事体育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养成锻炼习惯。例如高中的模块教学、选项教学等。

3.小班教学(20-30人)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效果与上课的人数多少有密切关系。教育的质量和受教育群体的人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人数成反比,学生越少,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辅导与关注的程度就会越大,个别辅导、学生的练习密度、重复动作的次数

就能增加。

(三)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以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条件、运动兴趣和需要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由于学生之间体育学习兴趣爱好不同,身体素质水平不同,班级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分组教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

分组教学形式一般能适合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和班级教学相辅相成。

分组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

1.随机分组、自然分组

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机分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竞赛、游戏时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既简单又迅速,是教学中基本的分组形式,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自然分组就是按照学生排队的排或列组成小组,这种方法快捷、简便,节省时间,有利于教师管理。

2.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同质分组的方法在教学中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运用。例如在短跑练习中,学生总是要找与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学一起跑。耐力跑练习时,一圈刚过,队伍就已经分成了几段,这时形成的“集团”就是典型的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的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好强争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同质分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要给学生讲解清楚。

3,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通常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确保游戏的公平性,此时形成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

4.帮教型分组

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例如,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他较差的同学,有时还可以指定学生进行“一帮一”的辅导。采用帮教型分组形式所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帮教式分组的形式是主体学习的一种很好体现。

5.友伴型分组

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的现象,人总喜欢与自己熟悉的人、亲近的人聚在一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的心理会放松,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例如,一个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处在一个友伴群体中,其同伴会用友好的态度热情地鼓励他(或她)一起打球,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他(或她)也会很放松地,毫无顾虑地与友伴一起活动。过去在体育课上很少能看见这友伴型的分组形式,因为一些体育教师认为,“友伴”在一起活动容易失控,容易打乱课堂

次序。实际上,这是由于一些体育教师总是站在教师“教”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所造成的。


相关内容

  • 怎样做体育科研及撰写论文
  • 怎样做体育科研及撰写论文 一.科学研究的类型 一般来说,包括体育科学研究在内的科学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 (一)描述型研究 例如:<关于沈阳市初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描述型研究的特点: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样本量要保证足够大,而且取样还要科学,这样才能反映现状. (二)解释型研 ...

  • 初中体育快速跑技术教学说课稿
  • 初中体育快速跑技术教学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快 速跑是初中年级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初中快速跑教学要学生在体验快速跑的乐趣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 ...

  • 初中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
  •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8-0089-01 摘要:游戏教学是初中体育课上一种有效开展教学的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的运用游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初中体育学习中,本文就初中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 ...

  • 初中体育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刍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象山殷夫中学 吴仁能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了体育教学中,课中的活动枯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 ...

  • 11体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吉林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加强和改进我县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 快速跑技术教学说课稿初中体育说课稿
  • 快速跑技术教学说课稿 杨建宏 一.教材简析: 快速跑是初中年级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初中快速跑教学要学生在体验快速跑的乐趣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体育论文题目
  • 体育论文题目 · 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 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 初入学儿童的心理与体育教学 ·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 改革体育教学 提高育人质量 ·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 初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3篇
  • 初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一:初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1052字)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己尽快入了角色,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体育课开展得有条有理,使学生创新的学习方式有所进展,特制定 了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初一年级六个班,每个班六十名学生.初二年级 ...

  • 初中体育五步拳教案设计
  • 七年级武术(五步拳)教案设计 武术"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 一.教学内容 五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