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案例】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2010年10月19日 17:18:22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西起东环路,东至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北起三星路,南至机场路,主要对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机场路两侧地区及东环路东侧地区进行设计研究,规划设计范围为63.5ha 。

1、发展定位

苏州市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城两区的格局:即整个城市由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构成。从宏观上来看,位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东环路地区,正是限定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城市区域的重要边沿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城市界面,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城市意象是东环路地区的一个基本功能。今后,苏州古城将

以旧城保护、旧城改造为主要任务,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则发展成以生产为主,兼重服务的自我完善的独立城市区域,这一城两区将由东西向城市干道干将路-中新路所联系,因此干将路中新路已成为苏州城市的生长轴和发展轴,苏州城市这一沿东西轴向的主导发展模式在新编制的《苏州市总体规划》中也得到肯定。规划中的沿干将路-中新路的地铁轻轨系统也将使这一发展趋势得到加强。因此作为联系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的东环路地区,同时,也应把强化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主导趋势作为他的基本目标。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应以城市界面作为其总体发展定位。这个定位包含二个层面:

(1) 城市景观层面:

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意象与之相称。对这一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而言,东环路地区是对它起限定作用的一个城市界面,因此它对塑造工业园区整体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 城市功能层面:

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是两个自我完善、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仅依靠一条城市干道和地铁轻轨系统是无法

将其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法保证物质和住处在它们之间正常地流动和交换,更不能保持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有必要把它们之间的城市区域建设成良好的联结体,以保证城市职能延续、组织机制有序、区域交通顺畅和环境形态优美。根据以上定位,城市设计要对《苏州东环路地区控制性规划》作必要的调整。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东环路原规划设置内环高架路,这对工业园区的景观和形成区域次中心都带来不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仔细论证并与多方协商,将内环高架东移,与虞苏杭高速干道高架并道,平行布置,使东环路成为苏州新老区联系的景观廊。

其次,原规划土地使用以居住为主。城市设计定位要求在基地沿街地区增加商业、办公等服务性功能,特别是对东环路沿街和中新路两侧土地的使用性质作了较大调整。由于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保证资金的投入产出平衡,增强开发的可能性,城市设计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查适当提高了部分地块的开发强度。 第三,出于东环路地区的整体形态框架考虑,调整了控制部分地块的建筑限高,以获得预期景观效果。

2、 目标与构思

(1) 形成苏州东部地区以商业文化娱乐为主的次中

心。

从基地现状分析可知,东环路地区商业文化设施严重缺乏,远不能满足需要,与本地区大量的居住人口极不相称。古城区的传统商业文化娱乐中心:观前街-人民路地区和工业园区的商业文化娱乐核心区均与本地区相距甚远,其服务范围无法覆盖到本地区。因此,无论是从现实意义到未来需求,都有必要将东环路地区建设为苏州东部地区性的商业文化娱乐中心,作为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中心的补充。该中心主要服务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城市地区。

设想以中新路、东环路交叉口为中心,向并、向东、向南适当扩展,尽量取得统一地权,结合规划中地铁站,集聚零售、会展、餐饮、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以城市综合体的方式进行较高强度立体开发,并组织地下通道、下沉广场、二层步行天桥、屋顶平台等元素构成立体步行系统、连接各具体功能和地铁车站,在满足人流集散的同时,提供多样的开放空间,为公共活动的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2)塑造工业园区的城市形象界面

东环路地区是工业园区的开端,东环路沿街界面是园区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因此它对工业园区整体城市意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设想将东环路沿街面建筑(各干道交叉口建筑除外)的风格带有新加坡南国特色。建筑高度基本统一,红瓦屋顶、白色墙面、底层设置骑楼,同时以过街楼连接沿街相邻建筑,以确保沿街界面的连续。这样处理将使东环路沿街建筑有着比较强烈的整体感,有助于塑造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城市意象。

(3)建构以干将路-中新路为中心的工业园区入口系列

苏州工业园区的四个主要入口均在本地区,它们分别是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和机场路入口。在统一确立东环路沿街建筑形象的同时,着重处理四个入口的城市景观,使之成为一个体系,而又主次分明,这样的做法将给东环路沿街统一的城市形态带来变化。 设想重点处理中新路这一工业园区的礼仪性入口,兼顾三星路、金鸡湖路和机场路入口。在中新路入口区域设置一组高层建筑群,沿路两侧布置两座形式对称的塔楼。考虑到入口北侧有70m 高的开元大厦在建,将双塔高度控制在80~90m左右。其两侧高层建筑的高度在此基础上依次跌落,这样就将开元大厦也纳入工业园区中新路入口的高层建筑群体之中,并作为主塔楼的陪衬,共同形成强烈的入口意象。三星路、金鸡湖路入口是园区的主要车流通道,分别以高度控制

在70m 的弧形板式高层确立起入口意象,一方面使其对车流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使之成为中新路入口的烘托。机场路入口距上述三个入口距离较远,设想在入口北侧布置80高的塔楼作为入口标志,使之成为工业园区南部边缘的地标。

(4)建立联系古城区和工业园区城市主轴的空间序列,形成进入园区的礼仪空间层次干将路-中新路是苏州城市发展的主导轴线和城市的主要视觉景观通廊。在东环路地区沿中新路组织城市空间序列,在延续城市主轴和视觉景观走廊的同时,也有助于工业园区整体城市意象的形成。

设想从中新路东环路交叉口到虞苏杭高速公路之间通过城市空间的收放以及建筑形态的安排,形成中新路入口广场-入口高层双塔楼-喷泉广场-跨路标志建筑等一系列形态变化、开放程度各异的空间节点,使得中新路沿线空间效果和城市景观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序列感。由于这个序列的延伸有横跨的苏州内环线和高速公路,均是高架,对视觉景观有很大影响,为此在空间序列的终端布置跨路的办公建筑,高约50m ,遮挡高架。下有二层高大拱门,上部安排" 苏州工业园区" 字样,形成标志与对景。

3、指导纲要

为了确保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操作性,便于管理部门的控制管理。城市设计应制订指导纲要,以准则形式指导下一步的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等。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指导纲要分为二个部分:通用准则和具体地块准则。通用准则规定了设计范围内各地块在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而具体地块准则是针对该地块所制订的实施细则或对其所作的说明。

(1)通用准则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通用准则包含地块划分、建筑容量、建筑退线、道路与停车、绿化水体、东环路沿街建筑、相邻建筑连接、标志与设施等八方面内容。

(2)地块准则

地块准则是在通用准则的基础上,针对每一地块进行的具体控制。控制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一般控制内容外,还包含城市形态控制的其它有关内容,以3-3,3-4地块为例,规定了广场范围,地下通道、过往天桥位置、尺度、建筑界面控制线,建筑不可逾越线,高层建筑范围线和机动车出入口等。

考虑到城市设计的动态性和弹性,我们将设计准则的控制分为三个层次:1刚性控制,规定用词为" 必须"

等,建设时必须遵循;2弹性控制,规定用词为" 建议" 等,原则上应遵循,但可据实际情况由建设方与城市管理方协商决定;3柔性规定,是建设方具有最大自主权的规定,规定用词为" 允许" 等。

(qiweinan )

【案例】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2010年10月19日 17:18:22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西起东环路,东至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北起三星路,南至机场路,主要对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机场路两侧地区及东环路东侧地区进行设计研究,规划设计范围为63.5ha 。

1、发展定位

苏州市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城两区的格局:即整个城市由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构成。从宏观上来看,位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东环路地区,正是限定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城市区域的重要边沿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城市界面,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城市意象是东环路地区的一个基本功能。今后,苏州古城将

以旧城保护、旧城改造为主要任务,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则发展成以生产为主,兼重服务的自我完善的独立城市区域,这一城两区将由东西向城市干道干将路-中新路所联系,因此干将路中新路已成为苏州城市的生长轴和发展轴,苏州城市这一沿东西轴向的主导发展模式在新编制的《苏州市总体规划》中也得到肯定。规划中的沿干将路-中新路的地铁轻轨系统也将使这一发展趋势得到加强。因此作为联系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的东环路地区,同时,也应把强化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主导趋势作为他的基本目标。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应以城市界面作为其总体发展定位。这个定位包含二个层面:

(1) 城市景观层面:

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意象与之相称。对这一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而言,东环路地区是对它起限定作用的一个城市界面,因此它对塑造工业园区整体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 城市功能层面:

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是两个自我完善、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仅依靠一条城市干道和地铁轻轨系统是无法

将其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法保证物质和住处在它们之间正常地流动和交换,更不能保持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有必要把它们之间的城市区域建设成良好的联结体,以保证城市职能延续、组织机制有序、区域交通顺畅和环境形态优美。根据以上定位,城市设计要对《苏州东环路地区控制性规划》作必要的调整。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东环路原规划设置内环高架路,这对工业园区的景观和形成区域次中心都带来不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仔细论证并与多方协商,将内环高架东移,与虞苏杭高速干道高架并道,平行布置,使东环路成为苏州新老区联系的景观廊。

其次,原规划土地使用以居住为主。城市设计定位要求在基地沿街地区增加商业、办公等服务性功能,特别是对东环路沿街和中新路两侧土地的使用性质作了较大调整。由于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保证资金的投入产出平衡,增强开发的可能性,城市设计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查适当提高了部分地块的开发强度。 第三,出于东环路地区的整体形态框架考虑,调整了控制部分地块的建筑限高,以获得预期景观效果。

2、 目标与构思

(1) 形成苏州东部地区以商业文化娱乐为主的次中

心。

从基地现状分析可知,东环路地区商业文化设施严重缺乏,远不能满足需要,与本地区大量的居住人口极不相称。古城区的传统商业文化娱乐中心:观前街-人民路地区和工业园区的商业文化娱乐核心区均与本地区相距甚远,其服务范围无法覆盖到本地区。因此,无论是从现实意义到未来需求,都有必要将东环路地区建设为苏州东部地区性的商业文化娱乐中心,作为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中心的补充。该中心主要服务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城市地区。

设想以中新路、东环路交叉口为中心,向并、向东、向南适当扩展,尽量取得统一地权,结合规划中地铁站,集聚零售、会展、餐饮、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以城市综合体的方式进行较高强度立体开发,并组织地下通道、下沉广场、二层步行天桥、屋顶平台等元素构成立体步行系统、连接各具体功能和地铁车站,在满足人流集散的同时,提供多样的开放空间,为公共活动的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2)塑造工业园区的城市形象界面

东环路地区是工业园区的开端,东环路沿街界面是园区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因此它对工业园区整体城市意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设想将东环路沿街面建筑(各干道交叉口建筑除外)的风格带有新加坡南国特色。建筑高度基本统一,红瓦屋顶、白色墙面、底层设置骑楼,同时以过街楼连接沿街相邻建筑,以确保沿街界面的连续。这样处理将使东环路沿街建筑有着比较强烈的整体感,有助于塑造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城市意象。

(3)建构以干将路-中新路为中心的工业园区入口系列

苏州工业园区的四个主要入口均在本地区,它们分别是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和机场路入口。在统一确立东环路沿街建筑形象的同时,着重处理四个入口的城市景观,使之成为一个体系,而又主次分明,这样的做法将给东环路沿街统一的城市形态带来变化。 设想重点处理中新路这一工业园区的礼仪性入口,兼顾三星路、金鸡湖路和机场路入口。在中新路入口区域设置一组高层建筑群,沿路两侧布置两座形式对称的塔楼。考虑到入口北侧有70m 高的开元大厦在建,将双塔高度控制在80~90m左右。其两侧高层建筑的高度在此基础上依次跌落,这样就将开元大厦也纳入工业园区中新路入口的高层建筑群体之中,并作为主塔楼的陪衬,共同形成强烈的入口意象。三星路、金鸡湖路入口是园区的主要车流通道,分别以高度控制

在70m 的弧形板式高层确立起入口意象,一方面使其对车流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使之成为中新路入口的烘托。机场路入口距上述三个入口距离较远,设想在入口北侧布置80高的塔楼作为入口标志,使之成为工业园区南部边缘的地标。

(4)建立联系古城区和工业园区城市主轴的空间序列,形成进入园区的礼仪空间层次干将路-中新路是苏州城市发展的主导轴线和城市的主要视觉景观通廊。在东环路地区沿中新路组织城市空间序列,在延续城市主轴和视觉景观走廊的同时,也有助于工业园区整体城市意象的形成。

设想从中新路东环路交叉口到虞苏杭高速公路之间通过城市空间的收放以及建筑形态的安排,形成中新路入口广场-入口高层双塔楼-喷泉广场-跨路标志建筑等一系列形态变化、开放程度各异的空间节点,使得中新路沿线空间效果和城市景观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序列感。由于这个序列的延伸有横跨的苏州内环线和高速公路,均是高架,对视觉景观有很大影响,为此在空间序列的终端布置跨路的办公建筑,高约50m ,遮挡高架。下有二层高大拱门,上部安排" 苏州工业园区" 字样,形成标志与对景。

3、指导纲要

为了确保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操作性,便于管理部门的控制管理。城市设计应制订指导纲要,以准则形式指导下一步的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等。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指导纲要分为二个部分:通用准则和具体地块准则。通用准则规定了设计范围内各地块在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而具体地块准则是针对该地块所制订的实施细则或对其所作的说明。

(1)通用准则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通用准则包含地块划分、建筑容量、建筑退线、道路与停车、绿化水体、东环路沿街建筑、相邻建筑连接、标志与设施等八方面内容。

(2)地块准则

地块准则是在通用准则的基础上,针对每一地块进行的具体控制。控制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一般控制内容外,还包含城市形态控制的其它有关内容,以3-3,3-4地块为例,规定了广场范围,地下通道、过往天桥位置、尺度、建筑界面控制线,建筑不可逾越线,高层建筑范围线和机动车出入口等。

考虑到城市设计的动态性和弹性,我们将设计准则的控制分为三个层次:1刚性控制,规定用词为" 必须"

等,建设时必须遵循;2弹性控制,规定用词为" 建议" 等,原则上应遵循,但可据实际情况由建设方与城市管理方协商决定;3柔性规定,是建设方具有最大自主权的规定,规定用词为" 允许" 等。

(qiweinan )


相关内容

  •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 2. 3. 4. 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主要职能:济宁 ...

  • 张家港未来十年规划
  • 张家港未来十年规划 张家港未来十年规划 包括:沿江铁路和城市轻轨.常阴沙国家机场.扬子江钢铁冶金园.各城区建设.景点建设.河道建设.道路规划.远景发展,等八大内容.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发展张家港城市规划的指导意见>,介绍了指导意 ...

  • 国内外新城规划设计优秀案例简介
  • 国内外新城规划设计优秀案例简介 新城运动(New Town Movement)始于19世纪末霍华德先生倡导的"田园城市"理论.20世纪20年代,恩温(R .Vnwin )提出了卫星城的概念,并主持完成了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Letchworth )的规划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卫星 ...

  • 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
  • """"""""""""""""""""""""" ...

  •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 第九讲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学习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状况与人文状况 3.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4.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状况与人文状况 课前预习案 一.北方地区 (一).位置及范围:(查地图) 1.位置:以东,以南 ...

  •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北京
  •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北京 简介: 北京市长期以来以旧城为单一中心,以新区包围旧城.同心同轴向外蔓延的生长模式,被建筑学界形象地称为"摊大饼".北京的这种单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以莫斯科规划为蓝本帮助确定的.1950年到1954年,经过中外专家多方案 ...

  • 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 规划范围 (1)城市规划区:本次规划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4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180个村委会和43个居委会,总面积3190平方公里,分为东部协调发展区.城市重点发展区.万绿湖生态保育区三个分区.(2)中心城区: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在城市重点发展区内控制250平方公里范围为中心城区.包括源城区.东 ...

  • 株洲市城市形象及景观风貌专题研究
  • 目 录 第五部分 株洲市城市景观及城市形象设计专题研究 ................................................. 1 第一节 城市形象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 ...

  • 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的最小间距
  • 第27卷第l期 2001年3月JoLJNAL北京工业尢学学报oFBEUrNGVoI27No200POLlrrEC}肿CU卜ⅡVERSrIYMar 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的最小间距 贺玉龙刘小明任福田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摘要分析了对影响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间距的因素,根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