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化
后缀“儿”和前面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该音节的韵母变成卷舌的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后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内部有带儿化韵音节的词就叫做“儿化词”。在书面上用汉字“儿”表示儿化,但是“儿”和前面的字属于同一个音节。在汉语拼音中表示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音节的拼音形式之后加“r ”就可以了。比如:点儿——di ǎnr ,树叶儿——sh ùy èr 。
一、儿化的词汇语法作用
儿化也有语法词汇作用,带不带“儿”缀,意思、用法会有差异。有的不读成儿化词就不成词,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感情色彩不同,还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意思不同。例如,“桃儿”“杏儿”,没有“儿”缀,在口语中就不能单说;“面条儿”说成“面条”,“小孩儿”说成“小孩”,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修辞色彩上可能稍微有点差异。
儿化的主要词汇语法作用可以概括为几种:
1. 区别词义,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
头:脑袋。
头儿:领头的。
眼:眼睛。
眼儿:小窟窿。
2. 区别词性,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词性不同。
盖:动词。
盖儿:名词。
个:量词。
个儿:名词。
3. 带“儿”缀的词,一般表示细、小、轻、微的意义(与带“子”缀的词比较) 。 棍儿 刀儿 花园儿 饭桌儿 皮球儿 纸片儿
4. 带“儿”缀的词,可以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
脸儿 伙伴儿 小孩儿 小鸟儿 宝贝儿 花裙儿
二、儿化的读音规律
一个韵母变成儿化韵,共同的特点是在原有韵母的基础上加上了卷舌的动作。但是,由于韵母的结构特点不同,使得韵母有不同的儿化方式,主要的规律有以下几个:
1. 由ɑ、o 、e 、ê、u 收尾的韵母,直接加上卷舌动作。
ɑ→ɑr: 刀把儿 号码儿 打杂儿
i ɑ→i ɑr: 人家儿 豆芽儿 脚丫儿
u ɑ→u ɑr: 菊花儿 牙刷儿 大褂儿
o →or: 山坡儿 围脖儿 粉末儿
uo →uor: 干活儿 水果儿 餐桌儿
e →er: 山歌儿 风车儿 饭盒儿
i ê→i êr: 树叶儿 台阶儿 锅贴儿
üê→üêr: 丑角儿 木橛儿 弯月儿
u →ur: 水珠儿 脸谱儿 里屋儿
ɑo →aor: 蜜桃儿 走道儿 跳高儿
i ɑo →i ɑor: 小鸟儿 禾苗儿 纸条儿
ou →our: 纽扣儿 年头儿 小丑儿
iou →iour: 皮球儿 短袖儿 蜗牛儿
2. 单韵母i 、ü,在韵母后面加er 。
i →ier: 书皮儿 没底儿 小米儿
ü→üer: 金鱼儿 孙女儿 小曲儿
3. 单韵母- i [ɿ]、-i[ʅ],韵母变成er 。
-i →er: 瓜子儿 毛刺儿 铁丝儿
-i →er: 树枝儿 锯齿儿 没事儿
4. 韵尾是i 、n 的韵母,脱落韵尾,韵腹加上卷舌动作。
ɑi →ɑr: 窗台儿 小孩儿 鞋带儿
u ɑi →u ɑr: 一块儿
ei →er: 擦黑儿 宝贝儿
uei →uer: 墨水儿 香味儿 一会儿
ɑn →ɑr: 名单儿 伙伴儿 鱼杆儿
i ɑn →i ɑr: 花边儿 碎片儿 一点儿
u ɑn →u ɑr: 拐弯儿 指环儿 饭馆儿
üɑn →üɑr: 圆圈儿 花园儿 手绢儿
en →er: 书本儿 走神儿 窍门儿
uen →uer: 冰棍儿 开春儿 没准儿
in 、ün 韵尾脱落后则为i 、ü,同时遵循第2条规则,在韵母后面加er 。
in →ier: 声音儿 干劲儿 口信儿
ün →üer: 合群儿
5. 韵尾是n ɡ的韵母,脱落韵尾,韵腹加上卷舌动作并带上鼻音色彩使其鼻化(在韵腹的右上角加n 表示鼻化) 。
ɑn ɡ→ãr : 药方儿 帮忙儿 茶缸儿
i ɑn ɡ→i ãr: 透亮儿 唱腔儿 瓜秧儿
u ɑn ɡ→u ãr : 蛋黄儿 天窗儿 亮光儿
en ɡ→ẽr: 凉风儿 麻绳儿 板凳儿
uen ɡ→u ẽr: 水瓮儿
on ɡ→ũr: 胡同儿 有空儿 水桶儿
in ɡ、ion ɡ韵尾脱落后则为i 、ü,同时遵循第2条规则,在韵母后面加er 。
in ɡ→i ẽr: 眼镜儿 花瓶儿 电影儿
ion ɡ→üẽr: 小熊儿
三、绕口令练习:
1. 进了门儿, 倒杯水儿, 喝了两口运运气儿. 顺手拿起小唱本儿, 唱一曲儿, 又一曲儿, 练完了嗓子我练嘴皮儿. 绕口令儿, 练字音儿, 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 小快板儿, 大鼓词不达意儿, 又说又唱我真带劲儿!
2. 有个小孩儿叫小兰儿,口袋里装着几个小钱儿,又打醋,又买盐儿,还买了一个小饭碗儿。小饭碗儿,真好玩儿,红花儿绿叶儿镶金边儿,中间儿还有个小红点儿。
儿 化
后缀“儿”和前面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该音节的韵母变成卷舌的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后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内部有带儿化韵音节的词就叫做“儿化词”。在书面上用汉字“儿”表示儿化,但是“儿”和前面的字属于同一个音节。在汉语拼音中表示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音节的拼音形式之后加“r ”就可以了。比如:点儿——di ǎnr ,树叶儿——sh ùy èr 。
一、儿化的词汇语法作用
儿化也有语法词汇作用,带不带“儿”缀,意思、用法会有差异。有的不读成儿化词就不成词,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感情色彩不同,还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意思不同。例如,“桃儿”“杏儿”,没有“儿”缀,在口语中就不能单说;“面条儿”说成“面条”,“小孩儿”说成“小孩”,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修辞色彩上可能稍微有点差异。
儿化的主要词汇语法作用可以概括为几种:
1. 区别词义,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
头:脑袋。
头儿:领头的。
眼:眼睛。
眼儿:小窟窿。
2. 区别词性,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词性不同。
盖:动词。
盖儿:名词。
个:量词。
个儿:名词。
3. 带“儿”缀的词,一般表示细、小、轻、微的意义(与带“子”缀的词比较) 。 棍儿 刀儿 花园儿 饭桌儿 皮球儿 纸片儿
4. 带“儿”缀的词,可以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
脸儿 伙伴儿 小孩儿 小鸟儿 宝贝儿 花裙儿
二、儿化的读音规律
一个韵母变成儿化韵,共同的特点是在原有韵母的基础上加上了卷舌的动作。但是,由于韵母的结构特点不同,使得韵母有不同的儿化方式,主要的规律有以下几个:
1. 由ɑ、o 、e 、ê、u 收尾的韵母,直接加上卷舌动作。
ɑ→ɑr: 刀把儿 号码儿 打杂儿
i ɑ→i ɑr: 人家儿 豆芽儿 脚丫儿
u ɑ→u ɑr: 菊花儿 牙刷儿 大褂儿
o →or: 山坡儿 围脖儿 粉末儿
uo →uor: 干活儿 水果儿 餐桌儿
e →er: 山歌儿 风车儿 饭盒儿
i ê→i êr: 树叶儿 台阶儿 锅贴儿
üê→üêr: 丑角儿 木橛儿 弯月儿
u →ur: 水珠儿 脸谱儿 里屋儿
ɑo →aor: 蜜桃儿 走道儿 跳高儿
i ɑo →i ɑor: 小鸟儿 禾苗儿 纸条儿
ou →our: 纽扣儿 年头儿 小丑儿
iou →iour: 皮球儿 短袖儿 蜗牛儿
2. 单韵母i 、ü,在韵母后面加er 。
i →ier: 书皮儿 没底儿 小米儿
ü→üer: 金鱼儿 孙女儿 小曲儿
3. 单韵母- i [ɿ]、-i[ʅ],韵母变成er 。
-i →er: 瓜子儿 毛刺儿 铁丝儿
-i →er: 树枝儿 锯齿儿 没事儿
4. 韵尾是i 、n 的韵母,脱落韵尾,韵腹加上卷舌动作。
ɑi →ɑr: 窗台儿 小孩儿 鞋带儿
u ɑi →u ɑr: 一块儿
ei →er: 擦黑儿 宝贝儿
uei →uer: 墨水儿 香味儿 一会儿
ɑn →ɑr: 名单儿 伙伴儿 鱼杆儿
i ɑn →i ɑr: 花边儿 碎片儿 一点儿
u ɑn →u ɑr: 拐弯儿 指环儿 饭馆儿
üɑn →üɑr: 圆圈儿 花园儿 手绢儿
en →er: 书本儿 走神儿 窍门儿
uen →uer: 冰棍儿 开春儿 没准儿
in 、ün 韵尾脱落后则为i 、ü,同时遵循第2条规则,在韵母后面加er 。
in →ier: 声音儿 干劲儿 口信儿
ün →üer: 合群儿
5. 韵尾是n ɡ的韵母,脱落韵尾,韵腹加上卷舌动作并带上鼻音色彩使其鼻化(在韵腹的右上角加n 表示鼻化) 。
ɑn ɡ→ãr : 药方儿 帮忙儿 茶缸儿
i ɑn ɡ→i ãr: 透亮儿 唱腔儿 瓜秧儿
u ɑn ɡ→u ãr : 蛋黄儿 天窗儿 亮光儿
en ɡ→ẽr: 凉风儿 麻绳儿 板凳儿
uen ɡ→u ẽr: 水瓮儿
on ɡ→ũr: 胡同儿 有空儿 水桶儿
in ɡ、ion ɡ韵尾脱落后则为i 、ü,同时遵循第2条规则,在韵母后面加er 。
in ɡ→i ẽr: 眼镜儿 花瓶儿 电影儿
ion ɡ→üẽr: 小熊儿
三、绕口令练习:
1. 进了门儿, 倒杯水儿, 喝了两口运运气儿. 顺手拿起小唱本儿, 唱一曲儿, 又一曲儿, 练完了嗓子我练嘴皮儿. 绕口令儿, 练字音儿, 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 小快板儿, 大鼓词不达意儿, 又说又唱我真带劲儿!
2. 有个小孩儿叫小兰儿,口袋里装着几个小钱儿,又打醋,又买盐儿,还买了一个小饭碗儿。小饭碗儿,真好玩儿,红花儿绿叶儿镶金边儿,中间儿还有个小红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