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化音(二)

儿 化

后缀“儿”和前面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该音节的韵母变成卷舌的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后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内部有带儿化韵音节的词就叫做“儿化词”。在书面上用汉字“儿”表示儿化,但是“儿”和前面的字属于同一个音节。在汉语拼音中表示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音节的拼音形式之后加“r ”就可以了。比如:点儿——di ǎnr ,树叶儿——sh ùy èr 。

一、儿化的词汇语法作用

儿化也有语法词汇作用,带不带“儿”缀,意思、用法会有差异。有的不读成儿化词就不成词,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感情色彩不同,还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意思不同。例如,“桃儿”“杏儿”,没有“儿”缀,在口语中就不能单说;“面条儿”说成“面条”,“小孩儿”说成“小孩”,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修辞色彩上可能稍微有点差异。

儿化的主要词汇语法作用可以概括为几种:

1. 区别词义,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

头:脑袋。

头儿:领头的。

眼:眼睛。

眼儿:小窟窿。

2. 区别词性,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词性不同。

盖:动词。

盖儿:名词。

个:量词。

个儿:名词。

3. 带“儿”缀的词,一般表示细、小、轻、微的意义(与带“子”缀的词比较) 。 棍儿 刀儿 花园儿 饭桌儿 皮球儿 纸片儿

4. 带“儿”缀的词,可以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

脸儿 伙伴儿 小孩儿 小鸟儿 宝贝儿 花裙儿

二、儿化的读音规律

一个韵母变成儿化韵,共同的特点是在原有韵母的基础上加上了卷舌的动作。但是,由于韵母的结构特点不同,使得韵母有不同的儿化方式,主要的规律有以下几个:

1. 由ɑ、o 、e 、ê、u 收尾的韵母,直接加上卷舌动作。

ɑ→ɑr: 刀把儿 号码儿 打杂儿

i ɑ→i ɑr: 人家儿 豆芽儿 脚丫儿

u ɑ→u ɑr: 菊花儿 牙刷儿 大褂儿

o →or: 山坡儿 围脖儿 粉末儿

uo →uor: 干活儿 水果儿 餐桌儿

e →er: 山歌儿 风车儿 饭盒儿

i ê→i êr: 树叶儿 台阶儿 锅贴儿

üê→üêr: 丑角儿 木橛儿 弯月儿

u →ur: 水珠儿 脸谱儿 里屋儿

ɑo →aor: 蜜桃儿 走道儿 跳高儿

i ɑo →i ɑor: 小鸟儿 禾苗儿 纸条儿

ou →our: 纽扣儿 年头儿 小丑儿

iou →iour: 皮球儿 短袖儿 蜗牛儿

2. 单韵母i 、ü,在韵母后面加er 。

i →ier: 书皮儿 没底儿 小米儿

ü→üer: 金鱼儿 孙女儿 小曲儿

3. 单韵母- i [ɿ]、-i[ʅ],韵母变成er 。

-i →er: 瓜子儿 毛刺儿 铁丝儿

-i →er: 树枝儿 锯齿儿 没事儿

4. 韵尾是i 、n 的韵母,脱落韵尾,韵腹加上卷舌动作。

ɑi →ɑr: 窗台儿 小孩儿 鞋带儿

u ɑi →u ɑr: 一块儿

ei →er: 擦黑儿 宝贝儿

uei →uer: 墨水儿 香味儿 一会儿

ɑn →ɑr: 名单儿 伙伴儿 鱼杆儿

i ɑn →i ɑr: 花边儿 碎片儿 一点儿

u ɑn →u ɑr: 拐弯儿 指环儿 饭馆儿

üɑn →üɑr: 圆圈儿 花园儿 手绢儿

en →er: 书本儿 走神儿 窍门儿

uen →uer: 冰棍儿 开春儿 没准儿

in 、ün 韵尾脱落后则为i 、ü,同时遵循第2条规则,在韵母后面加er 。

in →ier: 声音儿 干劲儿 口信儿

ün →üer: 合群儿

5. 韵尾是n ɡ的韵母,脱落韵尾,韵腹加上卷舌动作并带上鼻音色彩使其鼻化(在韵腹的右上角加n 表示鼻化) 。

ɑn ɡ→ãr : 药方儿 帮忙儿 茶缸儿

i ɑn ɡ→i ãr: 透亮儿 唱腔儿 瓜秧儿

u ɑn ɡ→u ãr : 蛋黄儿 天窗儿 亮光儿

en ɡ→ẽr: 凉风儿 麻绳儿 板凳儿

uen ɡ→u ẽr: 水瓮儿

on ɡ→ũr: 胡同儿 有空儿 水桶儿

in ɡ、ion ɡ韵尾脱落后则为i 、ü,同时遵循第2条规则,在韵母后面加er 。

in ɡ→i ẽr: 眼镜儿 花瓶儿 电影儿

ion ɡ→üẽr: 小熊儿

三、绕口令练习:

1. 进了门儿, 倒杯水儿, 喝了两口运运气儿. 顺手拿起小唱本儿, 唱一曲儿, 又一曲儿, 练完了嗓子我练嘴皮儿. 绕口令儿, 练字音儿, 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 小快板儿, 大鼓词不达意儿, 又说又唱我真带劲儿!

2. 有个小孩儿叫小兰儿,口袋里装着几个小钱儿,又打醋,又买盐儿,还买了一个小饭碗儿。小饭碗儿,真好玩儿,红花儿绿叶儿镶金边儿,中间儿还有个小红点儿。

儿 化

后缀“儿”和前面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该音节的韵母变成卷舌的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后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内部有带儿化韵音节的词就叫做“儿化词”。在书面上用汉字“儿”表示儿化,但是“儿”和前面的字属于同一个音节。在汉语拼音中表示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音节的拼音形式之后加“r ”就可以了。比如:点儿——di ǎnr ,树叶儿——sh ùy èr 。

一、儿化的词汇语法作用

儿化也有语法词汇作用,带不带“儿”缀,意思、用法会有差异。有的不读成儿化词就不成词,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感情色彩不同,还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意思不同。例如,“桃儿”“杏儿”,没有“儿”缀,在口语中就不能单说;“面条儿”说成“面条”,“小孩儿”说成“小孩”,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修辞色彩上可能稍微有点差异。

儿化的主要词汇语法作用可以概括为几种:

1. 区别词义,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

头:脑袋。

头儿:领头的。

眼:眼睛。

眼儿:小窟窿。

2. 区别词性,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词性不同。

盖:动词。

盖儿:名词。

个:量词。

个儿:名词。

3. 带“儿”缀的词,一般表示细、小、轻、微的意义(与带“子”缀的词比较) 。 棍儿 刀儿 花园儿 饭桌儿 皮球儿 纸片儿

4. 带“儿”缀的词,可以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

脸儿 伙伴儿 小孩儿 小鸟儿 宝贝儿 花裙儿

二、儿化的读音规律

一个韵母变成儿化韵,共同的特点是在原有韵母的基础上加上了卷舌的动作。但是,由于韵母的结构特点不同,使得韵母有不同的儿化方式,主要的规律有以下几个:

1. 由ɑ、o 、e 、ê、u 收尾的韵母,直接加上卷舌动作。

ɑ→ɑr: 刀把儿 号码儿 打杂儿

i ɑ→i ɑr: 人家儿 豆芽儿 脚丫儿

u ɑ→u ɑr: 菊花儿 牙刷儿 大褂儿

o →or: 山坡儿 围脖儿 粉末儿

uo →uor: 干活儿 水果儿 餐桌儿

e →er: 山歌儿 风车儿 饭盒儿

i ê→i êr: 树叶儿 台阶儿 锅贴儿

üê→üêr: 丑角儿 木橛儿 弯月儿

u →ur: 水珠儿 脸谱儿 里屋儿

ɑo →aor: 蜜桃儿 走道儿 跳高儿

i ɑo →i ɑor: 小鸟儿 禾苗儿 纸条儿

ou →our: 纽扣儿 年头儿 小丑儿

iou →iour: 皮球儿 短袖儿 蜗牛儿

2. 单韵母i 、ü,在韵母后面加er 。

i →ier: 书皮儿 没底儿 小米儿

ü→üer: 金鱼儿 孙女儿 小曲儿

3. 单韵母- i [ɿ]、-i[ʅ],韵母变成er 。

-i →er: 瓜子儿 毛刺儿 铁丝儿

-i →er: 树枝儿 锯齿儿 没事儿

4. 韵尾是i 、n 的韵母,脱落韵尾,韵腹加上卷舌动作。

ɑi →ɑr: 窗台儿 小孩儿 鞋带儿

u ɑi →u ɑr: 一块儿

ei →er: 擦黑儿 宝贝儿

uei →uer: 墨水儿 香味儿 一会儿

ɑn →ɑr: 名单儿 伙伴儿 鱼杆儿

i ɑn →i ɑr: 花边儿 碎片儿 一点儿

u ɑn →u ɑr: 拐弯儿 指环儿 饭馆儿

üɑn →üɑr: 圆圈儿 花园儿 手绢儿

en →er: 书本儿 走神儿 窍门儿

uen →uer: 冰棍儿 开春儿 没准儿

in 、ün 韵尾脱落后则为i 、ü,同时遵循第2条规则,在韵母后面加er 。

in →ier: 声音儿 干劲儿 口信儿

ün →üer: 合群儿

5. 韵尾是n ɡ的韵母,脱落韵尾,韵腹加上卷舌动作并带上鼻音色彩使其鼻化(在韵腹的右上角加n 表示鼻化) 。

ɑn ɡ→ãr : 药方儿 帮忙儿 茶缸儿

i ɑn ɡ→i ãr: 透亮儿 唱腔儿 瓜秧儿

u ɑn ɡ→u ãr : 蛋黄儿 天窗儿 亮光儿

en ɡ→ẽr: 凉风儿 麻绳儿 板凳儿

uen ɡ→u ẽr: 水瓮儿

on ɡ→ũr: 胡同儿 有空儿 水桶儿

in ɡ、ion ɡ韵尾脱落后则为i 、ü,同时遵循第2条规则,在韵母后面加er 。

in ɡ→i ẽr: 眼镜儿 花瓶儿 电影儿

ion ɡ→üẽr: 小熊儿

三、绕口令练习:

1. 进了门儿, 倒杯水儿, 喝了两口运运气儿. 顺手拿起小唱本儿, 唱一曲儿, 又一曲儿, 练完了嗓子我练嘴皮儿. 绕口令儿, 练字音儿, 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 小快板儿, 大鼓词不达意儿, 又说又唱我真带劲儿!

2. 有个小孩儿叫小兰儿,口袋里装着几个小钱儿,又打醋,又买盐儿,还买了一个小饭碗儿。小饭碗儿,真好玩儿,红花儿绿叶儿镶金边儿,中间儿还有个小红点儿。


相关内容

  • 与普通话常德方言的比较分析1
  • 现代汉语方言可以划分为七大主要方言区,即北方话区(官话区).吴语区.湘语区.赣语区.客家话区.闽语区和粤语区.北方话是现代汉名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和西南各省区.吴语区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及其毗连的赣东北.闽北地区,安徽南部的有些市县也分布有吴语.湘语分布 ...

  • 浑沌学与语言研究
  • 摘要:运用浑沌学理论,本文通过北京话儿化词研究实例,简要介绍了北京话儿化词研究中反映出来的浑沌学现象. 关键词:浑沌学;北京话;语言观;社会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174-02 1972年12月29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浑 ...

  • 说说北京地区的"儿化音"
  • (2012-07-09 16:22:10) 标签:杂谈 说说北京地区的"儿化音" 文:飞瀑流泉 [越是临近放假越忙,简单说几句,算作更新] 儿化,是指汉语普通话和某种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就是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 ...

  • 湖北的方言
  • 语 言应用研究 第二种情况是念作低降短调,描写成21.如:蚕豆 豆腐 本事 桃树 豇豆 身份6.本调是入声213的字,轻声读作中平短调,描写成33.如: 资格 钢铁 亲切 中国 巴结 猪肉 蜂蜜 亲热 杉木 商业 沙漠 阴历 红色 头发 成绩 时刻 名额 人物 粉笔 晓得 小麦 手续 板栗 幸福 道 ...

  • 基于语料库方法的郑渊洁童话"儿化语言"特色研究
  • 摘 要:在儿童文学中,童话是最为常见的文学形式.儿童文学语言具有独特性,对语言进行了特殊的运用,童话也不例外,本文将这种被特殊运用的语言称为"儿化语言".通过建立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童话语料库,以<舒克贝塔历险记>为例,对其进行词频统计分析,总结出郑渊洁童话"儿 ...

  • 试析老舍[茶馆]的语言词汇风格
  • 摘要 老舍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话剧剧本<茶馆>更是极具北京口语风格的剧本典范.本文从<茶馆>中不同的词汇入手,通过分析老舍先生对不同类型词汇的运用来分析这部剧本中特有的语言词汇风格.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语言和词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老舍 <茶 ...

  • 普通话语音教学大纲
  • <普通话语音>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话语音 英文名称:Pronunciation of Standardchinese 学 时:16(理论)+32(实践) 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 一.课程教学目标 普通话语音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学习的启蒙课,主要解决播音主持创作 ...

  • 汉语拼音基础知识
  • 汉语拼音基础知 什么叫语音?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声音,不能把语音看成纯粹的自然物质:语音是最直接地记录思维活动的符号体系,是语言交际工具的声音形式. 语音的物理基础主要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这也是构成语音的四要素.音高指声波频率,即每秒钟振动次数的多少:音强指声波振幅的大 ...

  • 普通话考试单音节词表
  • (一) 读双音节词语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双音节词语,是音节连读的基本形式.读双音节词语,与读单音节字词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是因为连读而产生的语音变异.就普通话而言,双音节连读带来的语音变异有声音的延连.声音的轻重.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长短.连读变调.儿化音变等. 首先,要注意把双音节词语的两个音节准确而 ...